全漢文卷四十一

  烏程嚴可均校輯

  劉歆二

  三統厤

  夫厤。春秋者。天時也。列人事而目以天時。傳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故有禮誼動作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故列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陰陽之中制其禮。故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秋為陰中。萬物以成。是以事舉其中。禮取其和。厤數以閏。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又曰。治厤明時。所以和人道也。周道既衰。幽王既喪。天子不能班朔。魯厤不正。以閏餘一之歲為蔀首。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於是辰在申。而司厤以為在建戌。史書建亥。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

  劉歆   一

  火之月為建亥。而怪蟄蟲之不伏也。自文公閏月不告朔。至此百有餘年。莫能正厤數。故子貢欲去其餼羊。孔子愛其禮。而著其法於春秋。經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傳曰。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於朝。言告朔也。元。典厤始。曰元。傳曰。元。善之長也。共養三德為善。又曰。元。體之長也。合三體而為之原。故曰元。於春三月。每月書王。元之三統也。三統合於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為法。十一三之以為實。實如法得一。黃鐘。初九。律之首。陽之變也。因而六之。以九為法。得林鐘。初六。呂之首。陰之變也。皆參天兩地之法也。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損之。皆以九為法。九六。陰陽夫婦子母之道也。律娶妻而呂生子。天地之情也。六律六呂。而十二辰立矣。五聲清濁。而十日行矣。傳曰。天六地五。數之常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畢。言終而復始。太極中央元氣。故為黃鐘。其實一龠。以其長自乘。故八十一為日法。所以生權衡度量。禮樂之所繇出也。經。元一以統始。易太極之首也。春秋。二以目歲。易兩儀之中也。於春。每月書王。易三極之統也。於四時。雖亡事。必書時月。易四象之節也。時月以建分至啟閉之分。易八卦之位也。象事成敗。易吉凶之效也。朝聘會盟。易大業之本也。故易與春秋。天人之道也。傳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統。三也。四時。四也。合而為十。成五體。以五乘十。大衍之數也。而道據其一。其餘四十九。所當用也。故蓍以為數。以象兩。兩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歸奇。象閏十九。及所據一。加之。因以再扐。兩之。是為月法之實。如日法得一。則一月之日數也。而三辰之會交矣。是以能生吉凶。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

  劉歆   二

  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并終數為十九。易窮則變。故為閏法。參天九。兩地十。是為會數。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三十。是為朔望之會。以會數乘之。則周於朔旦冬至。是為會月。九會而復元。黃鐘初九之數也。經於四時。雖亡事。必書時月。時所以記啟閉也。月所以紀分至也。啟閉者節也。分至者中也。節不必在其月。故時中必在正數之月。故傳曰。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誖。此聖王之重閏也。以五位乘會數。而朔旦冬至。是為章月。四分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為中法。參閏法為周至。以乘月法。以減中法。而約之。則六扐之數。為一月之閏法。其餘七分。此中朔相求之術也。朔不得中。是謂閏月。言陰陽雖交。不得中不生。故日法乘閏法。是為統歲。三統是為元歲。元歲之閏陰陽災。三統閏法。易九 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是以春秋曰。舉正於中。又曰。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正也。何以為民。故善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失閏。至在非其月。梓慎望氛氣而弗正。不履端於始也。故傳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極於牽牛之初。日中之時。景最長。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綱之端。連貫營室纖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為節。至其中斗建下為十二辰。視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禮上物。不過十二。天之大數也。經曰。春王正月。傳曰。周正月。火出於夏為三月。商

  劉歆   三

  為四月。周為五月。夏數得天。得四時之正也。三代各據一統。明三統常合。而迭為首。登降三統之首。周還五行之道也。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統之正。始施於子半。日萌色赤。地統受之於丑初。日肇化而黃。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統受之於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天施復於子。地化自丑。畢於辰。人生自寅。成於申。故厤數三統。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孟仲季迭用事。為統首。三微之統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五行與三統相錯。傳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則三統五星可知也。易曰。參五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太極運三辰五星於上。而元氣轉三統五行於下。其於人。皇極統三德五事。故三辰之合於三統也。日合於天統。月合於地統。斗合於人統。五星之合於五行。水合於辰星。火合於熒惑。金合於太白。木合於歲星。土合於填星。三辰五星而相經緯也。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勝相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陰陽比類。交錯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於六體。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變而成卦。四營而成易。為七十二。參三統兩四時相乘之數也。參之則得乾之策。兩之則得坤之策。以陽九九之。為六百四十八。以陰六六之。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陰陽各一卦之微算策也。八之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引而信之。又八之。為六萬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為十三萬八千二百四十。然後大成。五星會終。觸類而長之。以乘章歲。為二百六十二萬六千五百六十。而與日月會。三會為七百八十七萬九千六百八十。而與三統會。三統二千三百六十三萬九千四十。而復於太極上元。九章歲而六之為法。太極上元為實。實如法得一陰一陽各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氣體之數。天下之能事畢矣。(漢書律厤志上。向子歆。作三統厤及譜。以說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 案。律厤志下。僅末一條係班固所補。其全卷皆三統譜也。文多不錄。褚少孫厤術以下放此。)

  劉歆   四

  七略

  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閒。書積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漢書藝文志如 注。北堂書鈔十二又一百一兩引。初學記十二。蓺文類聚十二。文選為范始興求立太宰碑表注。御覽八十七。又二百三十三。又六百十九。)

  (子夏易傳)漢興。韓嬰傳。(釋文序錄。)

  易傳淮南九師道訓者。淮南王安所造也。(文選齊竟陵文宣行狀注。)

  書以決斷。斷者。義之證也。(初學記二十一。御覽六百九。)

  尚書。直言也。始歐陽氏。先君名之。大夏侯小夏侯復立於學官。三家之學。於今傳之。(初學記二十一。御覽六百九。)

  孝武皇帝末。有人得泰誓於壁中者。獻之。與博士。使讚說之。因傳以教。今泰誓篇是也。(文選劉子駿移書讓太常博士注。 案。尚書正義引作別錄。文選注引此作七略不題劉向。今並入此。)

  尚書有青絲編目錄。(文選任昉為范始興求立太宰碑表注。)

  詩以言情。情者。性之符也。(初學記二十一。御覽六百九。)

  禮家先魯有桓生。說經頗異。(文選劉子駿移書讓太常博士注。)

  宣皇帝時行射禮。博士后蒼為之辭。至今記之曰曲臺記。(文選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王者師天地。體天而行。是以明堂之制。內有太室。象紫微宮。南出明堂。象太微。(文選西都賦注。)

  雅琴。琴之言禁也。雅之言正也。君子守正。以自禁也。(文選長門賦注。)

  雅 第十七。(文選琴賦注。)

  有莊春言琴。(文選洞簫賦注。)

  漢興。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動梁上塵。(文選嘯賦注。陸士衡擬古詩注。曹子建七啟注。白帖六十一。)

  劉歆   五

  春秋兩家文。或具四時。或不。於古文。無事不必具四時。(初學記二十一。)

  (馮商)商。陽陵人。治易。事五鹿充宗。後事劉向。能屬文。後與孟柳同待詔。頗序列傳。未卒。會病死。(漢書蓺文志注。張湯傳注。)

  論語家。近琅邪王卿。不審名。及膠東庸生皆以教。(文選劉子駿移書讓太常博士注。)

  晏子七篇。在儒家。(史記管晏列傳正義。)

  太公金版玉匱。雖近世之文。然多善者。(文選王文憲集序注。)

  (子夏)西河燕趙之間。(文選為范始興求立太宰碑表注。)

  管子十八篇。在法家。(史記管晏列傳正義。)

  蜎子名淵。楚人也。(文選七發注。)

  齊田駢好談論。故齊人為語曰天口駢。天口者。言田駢子不可窮。其口若事天。(文選宣德皇后令注。)

  鄒子有終始五德。言土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文選魏都賦注。應貞華林園集詩注。)

  方士傳言。子在燕。其游。諸侯畏之。皆郊迎而擁彗。(文選阮嗣宗詣蔣公奏記注。揚子雲解嘲注。)

  齊有稷。城門也。齊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者甚眾。(文選曹子建與楊德祖書注。)

  鄒赫子齊人。齊為語曰雕龍赫赫。言鄒衍之術。文飾之若雕鏤龍文。(文選宣德皇后令注。 案。鄒衍當作鄒奭。)

  盤盂書者。其傳言孔甲為之。孔甲。黃帝之史也。書盤盂中。為誡法。或於鼎。名曰銘。(文選陸佐公新刻漏銘注。)

  孝宣皇帝詔徵被公。見誦楚辭。被公羊裘。母老。每一誦。輒與粥。(北堂書鈔一百四十四。御覽八百五十九。)

  (莊忽奇)忽期者。或言莊夫子子。或言族家子。莊助昆弟也。從行至茂陵。詔造賦。(漢書蓺文志注。)

  劉歆   六

  甘泉賦。永始三年。待詔臣雄上。(文選甘泉賦注。)

  羽獵。永始三年十二月上。(文選羽獵賦注。長楊賦注。)

  長楊賦。綏和元年上。(文選長楊賦注。)

  子雲家牒言。以甘露元年生也。(文選王文憲集序注。)

  楊雄卒。弟子侯芭負土作墳。號曰玄家(家當作冢)(文選劉先生夫人墓志注。御覽五百五十八。)

  (杜參)參。杜陵人。以陽朔元年病死。時年二十餘。(漢書蓺文志注。)

  (繇叔二篇)由余。(日帖五十五。)

  (魏公子)信陵君也。(白帖五十五。)

  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圖七卷。(史記信陵君列傳集解。)

  門射法。(史記龜策列傳集解。)

  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王者宮中必左 而右平。 猶國也。言有國當治之也。蹴鞠亦有治國之象。左 而右平。(文選西都賦注。景福殿賦注。)

  蹋鞠。兵勢也。(文選景福殿賦注。)

  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戲以講練士。至今軍士羽林無事。使得蹋鞠。(文選景福殿賦注。)

  (甘公)公一名德。(史記陳餘列傳索隱。)

  風后孤虛十二卷。(史記龜策列傳索隱。)

  論方技為四家。有醫經家。有方家。有房中家。有神仙家。(初學記二十。)

  尚書有青絲編目錄。(文選為范始興求立太宰碑表注。)

  尚書郎中北海展隆。(文選班孟堅典引注。)

  羽蓋棽麗。紛循悠悠。(文選東都賦注。 案。以下不類七略。齊安陸昭王碑文注引有左思七略。或是其文。今姑附此。)

  解紛釋結。反之於平安。(文選孔文舉薦 衡表注。)

  位累我躬。(文選任彥昇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注。)

  詩曰。結搆野草起室廬。(文選諸葛孔明出師表注。引劉歆七言詩。)

  劉歆   七

  鍾律書

  春宮秋律。百卉必凋。秋宮春律。萬物必榮。夏宮冬律。雨雹必降。冬宮夏律。雷必發聲。(隋書牛弘傳。北史七十二。御覽二十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