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诗
诸家诗目二
韦应物诗
【文献通考】
《韦苏州集》十卷。
陈氏曰:唐韦应物,京兆人,天宝时为三卫,后作洛阳丞,京兆府功曹,知滁江二州,召还,或娼其进,媒孽之出为苏州刺史。诗律自沈宋以后,日益靡漫,锼章刻句,揣合浮切,虽音韵谐婉,属对丽密,而闲自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之诗驰骤,建安以还,得其风格云。韩子苍曰:苏州少以三卫郎事玄宗,豪纵不羁。玄宗崩,始折节务读书,故其逢杨开府诗曰: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云云然余观其人,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扫地焚香而坐,与豪纵者不类。其诗清深妙丽,虽唐诗人之盛,亦少其比,又岂以晚节把笔学为者,岂苏州自序之过欤?
徐师川云:韦苏州诗,人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自李杜以后,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有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刘须溪集】
《韦苏州诗序》诗难评,观诗亦复未易忆与陈俞舜卿诵韦苏州一二语,高处有山泉极品之味,共恨未见全集,偶郡有京递,舜卿附急足,半月得之,报予,共读中读数首辄意倦,再看复然。复取前选语,视上下殊不逮,因不敢复论。予后得此本,卧起与俱,久而形神相入,欲就舜卿语,而故人不可得矣。今人尝诵“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政尔无谓。惟朱韦裔举诸生时“列坐共爱风满林”,乃能今人意消,颇有悟入。然全集若此无数,诗经评泊,别是眉目。如“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正似不著一字,坐见魂销。“逍遥无一事,松风入南轩”,此起此结,复在比兴之外,岂可以心力为之?苏州五字已多,即他乡到是归,是他人几许,造次能道及其舂容。若佳人亦携手,再往今不同,“其含情欲诉,乃在数字之后”。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夕,襟怀眼景,郁折如此,又岂更道哉!后来非无富健如古文,痛快如口语者,亦犹唐书瘦硬,宋帖跌宕,望而可爱,然去八法愈远。王氵蒙在诸作中最疏拙,然简淡别有风韵者,以其未失八法也。苏州佳致,不数二谢,独不知有学韦诗如氵蒙帖者否?皎然空学其外,未得其内。
【陵阳文集】
《题韦苏州诗》苏州少时,以三卫郎事玄宗,豪纵不羁。玄宗崩,始折节务读书。然余观其人,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扫地焚香而坐,与豪纵者不类。其诗清深妙丽,虽唐诗人之盛,亦少其比。又似晚节把笔学为者,岂苏州自序之过欤?然在天宝间不闻苏州诗,则其诗晚乃工,为无足怪。高适年四十始学诗,亦遂名家,非其才本绝人,莫能尔也。少时不知有韦苏州,晚读其诗,清深妙丽,在陶柳之间,恨见之晚。然余少时,豪气未除,就令见之,未必能爱。乃知学者读书,当自有次第也。本朝以文名世者多矣,然柳州苏州,自欧阳公尚未之爱。宋景文作《唐书文艺传》,举唐之能文者皆在。至于苏州,则以为史家轶其行事,故不书,此岂知史法哉!
李端诗
【文献通考】
《李端司马集》三卷。
晁氏曰:唐李端,赵州人,大历五年进士,为校书郎,卒官杭州司马。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招纳士类,故端等皆客之。当坐上赋诗,奇甚。主大加称叹。钱起曰:素为之,请赋起姓,端立献一篇云:“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起乃服,主喜,厚赐之。
卢纶诗
【文献通考】
《卢纶诗》一卷。
晁氏曰:唐卢纶,与韦应物、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炯、耿纬、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纶,字允言,累举进士不第。
李益诗
【文献通考】
《李益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益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进士,调郑县尉,幽州刘济辟从事。宪宗雅闻其名,召为集贤殿学士,负才凌籍,士众不能堪,暴其献济诗《不上望京楼》之句,以涉怨望。诏降秩,俄复旧。益少负词藻,长于歌诗,与宗人贺齐名。每作一篇,乐工以赂求取被声歌,供奉天子。《征人早行》诗,天下皆施之图画。今集有《从军诗》五十首,而无此诗,惜其放逸多矣。
陈氏曰:益宰相揆之族子,旧史《本传》,指其少有痴疾,防闲妻妾,过于苛酷,有散灰扁门之谈闻于时,故时谓之妒痴为李益疾。按世传《霍小玉传》,所谓李十郎诗:“开廉风动竹,疑是故人来”者,即益也。旧史所载如此,岂小玉将死诀绝之言果验耶?抑好事者因其有此疾,遂为此说以实之也?
韩愈诗
【文献通考】
《韩昌黎集》四十卷。
【黄庭坚豫章集】
《书韩退之符读书城南诗后》绍圣五年五月戊午,上荔枝滩,极热,又舟中敖兀,无以为娱,聊以笔砚忘暑,因书此诗赠陈德之。此字极似蔡君谟简扎。所恨未能与颜杨比肩耳。又书:眉山石信道,请余书《符读书城南》,将诸家学,以为后生击蒙之器,其意甚美。故为之书。或谓韩公当开后生以性命之学,不当诱之以富贵荣显,涪翁曰:此熙宁元丰间大儒之过也,又何学焉!孔子曰:齐景公有马千匹,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韩公之言,其于劝奖之功异趣而同归也。黄口小儿得食未知饥饱,而使之谈天人之际,此何异孺子学步,遂责之佩玉中和鸾采茨哉!信道归刻之,勿疑空腹让食之论可也。又书《赠孟东野诗后》石君美有子年少而失,故书孟东野诗遣之。时以观览,可用乱思而纾哀。竟观物理,其实如此,大概因果耳。退之救世弊,故并因果不言,然此一段文意,乃是涅中佛语尔。退之言,不能无所不读,未有能成大儒者,其佛能信矣乎!
【唐仲友说斋集】
《辨元和圣德诗》韩公《元和圣德诗序》曰:东定青徐积年之叛。按新书本记,贞元十六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卒,其子自称知军事,建封传。元和初以疾求代,召为工部尚书,以王绍节度武宁,谓定其叛可也。淄青李师古,以元和元年闰月壬戌卒,其弟师道自称留后。宪宗以方讨刘辟,含垢授之。其后擅选卒抵寿春,欲授蔡,遣客烧河阴漕院,贼宰相武元衡,伤中丞裴度,遣訾喜珍门察及东都盗斩建陵戟。及闻李光颜拔凌云栅,始惧,遣使归命蔡平,犹逗挠不朝,卒用大师,一年而后平之。乃元和十四年也。诗作在平刘辟后,谓定积年之叛,殊不可晓。岂以师道上书,奉两税守盐法,请吏朝廷,亦足为小定耶!公书法谨严,未诛师道,意不应遽以为定,识者当能辨之。
孟郊诗
【文献通考】
《孟东野诗集》十卷。
晁氏曰:唐孟郊,东野湖州人,贞元十二年进士,调溧阳尉,辟为兴元参谋,卒。郊少隐嵩山,性介寡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为诗有理致,然思苦涩,李观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集宋次道重编,先时世传汴吴镂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别本五卷,三百四十篇。蜀人蹇用退之赠郊句,纂《咸池集》二卷,一百八十篇,自余不为编秩,杂录之。家家自异次,道总拾遗逸,摘去重复,若体制不类者,得五百十一篇,四十联句不与焉,一赞二书附于后,郊集于是始有完书。
颖滨苏氏曰: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孟郊尝有诗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如有碍,谁云天地宽。”郊耿介之士,虽天地之大无以安其身,起居饮食有戚戚之尤,是以卒穷以死。而李观盛称之,至韩退之亦谈不容口,甚矣!唐人之不闻道也。孔子称颜子在聘陋巷,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郊异矣。
朱仿诗
【文献通考】
《朱仿诗》一卷。
晁氏曰:唐朱仿,字长通,襄阳人。隐居剡溪。嗣曹王皋镇江西,辟节度参谋,贞元初召为拾遗,不就。
长孙佐辅诗
【文献通考】
《长孙佐辅集》一卷。
陈氏曰:唐长孙佐辅撰,按《百家诗选》云:“德宗时人,其弟公辅为吉州刺史,往依焉。”当必有所据也。其诗号《古调集》。
柳子厚诗
【文献通考】
《柳宗元诗》一卷。
陈氏曰:唐柳宗元撰,子厚诗在唐,与王摩诘、韦应物相上下,颇有陶谢风气。古律绝句,总一百四十五篇,在全集中,不便于观览,因抄出别行。
【黄庭坚豫章集】
《跋书柳子厚诗赠王观复》:予友先王观复,作诗有古人态度,虽气格已超俗,但未能从容中玉佩之音,左准绳,右规矩尔,意者读书未破万卷,观古人之文章未能尽得其规摹。及所总览笼络,但知玩其山龙黻黼成章耶?故手书柳子厚诗数篇遗之,欲知子厚如此学陶渊明,乃为能近之耳。如白乐天自云效陶渊明数十篇,终不近也。
【元遗山集】
《跋龙岩书柳子厚独览一诗》:龙岩此卷大字学东坡,而稍有敛束,故步仍在。末后四行二十二字,如行云流水,自有奇趣,唯其在有意无意之间,故如出两手耳。
【苏东坡集】
《记书柳子厚诗》:元符已卯闰九月,琼士姜君来儋耳,日与予相从。庚辰三月乃归,无以赠行,书柳子厚《饮酒》《读书》二诗,以见别意,子归,吾无以遣日,独此二事日相与往还耳。二十一日书。
张籍诗
【文献通考】
《张籍诗集》五卷。
晁氏曰:唐张籍文昌,和州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终国子司业。籍姓狷急,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一本才三卷。
陈氏曰:张洎所编钱公辅名《木铎集》,与他本相出入,亦有他本所无者。凡一十二卷,近世汤中季庸,以诸本校定,为《张司业集》八卷,且考订其为吴郡人,魏峻叔高刻之平江。续又得《木铎集》,凡他本所无者,皆附其末。
王建诗
【文献通考】
《王建集》十卷。
陈氏曰:唐陕州司马王建仲和撰。建长于乐府与张籍相上下。大历十年进士,历官昭应县丞。太和中为陕州司马,尤长宫词,在集中第十卷,录出别行。
《渔隐丛话》:余阅王建宫词,选其佳者,亦自少得,只世所脍炙者数词而已。其间杂以他人之词,如“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黎园缥蒂花。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猎封击臂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并杜牧之诗也;“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此白乐天诗也;“宝仗平明金殿开,暂将纨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此王昌龄诗也。建词凡百有四篇,又逸词九篇,或云元微之亦有词杂于其间,余以元氏长庆集检寻却无之,或者之言误矣。
《旧跋》:王建,太和中为陕州司马,与韩愈、张籍同时,而籍相友善,工为乐府歌行,思远格幽,初为渭南尉,与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过饮相讥戏,守澄深憾曰:“吾弟所作宫词,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将奏劾,建因以诗解之曰:“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着,进来龙马每教骑。尝承密旨还家少,独奏边情出殿迟。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事遂寝。宫词凡百绝,天下传播,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也。
李贺诗
【文献通考】
《李长吉集》四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李贺长吉,郑王之孙。七岁能词章,韩愈皇甫闻之,过其家,使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年二十七终协律郎。贺词尚奇诡,为诗未始先立题,所得皆警迈,远去笔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十数篇,云韵工合之弦管云。或说贺卒后,不相悦者,尽取其所著投圊中,以故世传者不多。《外集》予得之梁子美家。姚铉颇选载《文粹》中。
【唐杜牧樊川集】
《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若千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其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某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君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辞,勉为贺叙,然其甚惭。
皇诸孙贺,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残殿,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无得有是?贺复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迳闲,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五年,京兆杜某为其序。
庐仝诗
【文献通考】
《庐仝集》一卷。
晁氏曰:唐庐仝,范阳人,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征谏议不起。《唐史》称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尝作《月蚀诗》以讥元和逆党,愈称其工。按其诗云元和庚寅,盖五年也。宪宗遇弑,在十五年,后十岁也。岂追托庚寅岁事为诗乎?不然则史诬也。后死于甘露之祸。
陈氏曰:凡三卷,其诗古怪,而《女儿曲》、《小妇吟》、《有所思》诸篇,辄妩媚艳冶,其第三卷号《集外诗》,凡十首。庆历中有韩盈者为之序,川本止前二卷。胡如埙《月蚀诗书》:唐庐仝居洛城之玉川,自号玉川子,旧史无传,新史不载其事。韩愈作诗寄之,谓其宰相未许终不仕,“则其人可知矣。有《玉川集》行于世。《月蚀诗》,盖宪宗元和五年所作也。新史谓其诗讥切元和逆党。洪兴祖作《韩愈年谱》,及胡仔《渔隐丛话》,皆谓新史之误。盖元和十五年,宪宗方遇弑,此诗不容先时而作也。然五臣注韩文年谱,载江子我之说,曰:“元和五年时,杜佑裴土自李藩权德舆为平章事,其他在朝类多贤俊,独假宦官权大重,又往往出于闽岭。《玉川诗》云:‘才从海窟来,便解缘青冥’,盖专讥宦官也。《玉川》诗固不为无意,史臣只合以讥刺宦者言之,必预指之为元和逆党,是以不免后人之议也。”今考玉川之诗,其始杂阴阳老子之说,而专指蟆精之罪;其中极言蟆精之罪,而深诘众星不救之奸;其终则不以众星之原赦为幸,而以一蟆之独诛磔为喜也。盖虾蟆以微物托于月,而为月之害,正犹宦官以微类托于君,而为君之害。东坡云:玉川子《月蚀诗》,谓蚀月者,月中之虾蟆。梅圣俞《日蚀诗》谓蚀日者,三足之乌,比因俚说以寓意,然《战国策》曰:日月雕辉于外,其贼在内,则俚说亦高矣。子我之言正此意也。况宪宗即位之初,宦官吐突承璀,最为得志,至封国公。而诗中所谓郦定进之死,亦承璀之罪。承璀固四闽人,而传中又载当时诸道岁进阉儿,闽岭最多,后皆任事,时人谓闽为宦官区薮,则子我之言,信得之矣。新史谓其讥切元和逆党,盖亦表玉川之先见。而伤其祸之卒至于此耳。不然,篇首明年新天子即位五年,宋景文公岂至误指为末年事邪?《玉川集》中,别有一《月蚀诗》云:“东海出明月,清辉照毫发,朱弦初罢弹,金兔至奇绝,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埒。颇柰虾蟆儿,吞我芳桂枝。顾我明镜洁,尔乃痕翳之。尔且无六翮,马得升天涯。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辞意尤简严,因并录于此。《又序》:诗何为而作乎?其有美刺乎?无与乎美刺而言诗,君子所以叹后世之不古也。以盛德成功而有颂,以异政殊俗而有变风变雅,《大序》言之详矣。然功之成,德之盛,写之声歌,播之金石,时君世主何怒焉。政之异,俗之殊,则下之人嗟叹之,讽诵之,而上之人往往不乐闻之,诗之作始有不难于美,而难于刺者矣。《故诗》之言六义,以比兴赋,与风雅颂兼言之。盖托物以寓意,有隐然之规,而无扦格不可堪之辞。古诗之流,惟《离骚》庶几乎风雅之变也。唐文章起八代之弊,若《中兴诵》、《圣德诗》、《平淮雅》,可谓善于美者;《茅屋歌》、《杜鹃行》、《冰柱雪车》诗,则亦善于刺者也。惟玉川子《月蚀诗》,卓然独见于当时,而百世之下,读之者为之兴起,岂特其畦迳之绝,声韵之豪,足以耸观听哉!恸天眼之亏,而愤蟆精之孽,诘海窟之奸,而干天皇之诛,其风刺之忠诚,盖有真得于古者矣。宋景文公修新史,独能以意逆志,而谓其讥切元和逆党,盖伤其志之不获伸,使其祸兆于元和之初,而炽于元和之末也。余尝纟白绎其诗,爱其殖风雅之根,换离骚之骨,因铢较而寸量之。其感伤变异,则“十月之交”,同一宏规;其排击星宿,则“维天有汉”,同一微意;闵黔娄而斥董秦;犹所谓“西人之子,粲粲衣服”也;留北斗以相北极,犹所谓“不遗一老,俾守我王也。屈;反顾以流涕,而玉川涕泗下焉;屈长跪以敷衽,而玉川心祷再拜焉;寄小心风之词,非后飞廉使奔属之词乎?越排阊阖之句,非倚阊阖而望予之句乎?唤皋陶问之说,又非指苍天以为正,命皋陶使听直之说乎?昌黎予之,而东坡复予之,二公非妄许可者也。余犹病其贯穿之不易穷,而句读之猝难理,暇日因考订之,以玉川本集及《文粹》为祖,不得已,则以韩集所附及观澜文所录参定之,间亦以已意正其所未然者。三复以还,仅得其十之七八,因编以授之童孙,且序其说,图其象,而冠之篇首,其间阙疑,以俟君子吁!有唐宦寺之祸,基于元宗之赏力士,识者忧之,盖久涓涓不息将成江河,宪宗始初之清明,玉川盖有望焉。使此诗而获用,则元和末年之事不复见矣。至甘露之祸,而玉川亦为之不免。君子未尝不叹息于斯,嘉定庚午,庐陵福塘胡如埙伯和序。又孙士彪题。
读胡伯和所注玉川子《月蚀诗》,一句一字,必详其所自出。杜子美所谓“更觉良工心独苦”,岂伯和之谓耶!前辈但能诵此诗,已见赏异,况章分指别,钩玄探秘,用力如许哉!余闻伯和之父至文,好修笃学,著书满家,乡人尊之曰孝友先生,艮斋谢公尝铭其墓,比之以河汾王氏。余窃以为伯和可谓于至文为孝子,于玉川子为忠臣。嘉定癸酉腊,临川李氏书于长沙帅治之广咨轩,先大父冰壶先生耆书不停披,多所训释,《月蚀诗》盖晚年所注也。家君在义郴,尝广其传矣。尚恨家无刊本,敬锓梓以寿其后,嘉熙丁酉冬至后五日,孙乡贡进士彪题。
刘义诗
【文献通考】
《刘义诗》一卷。
晁氏曰:唐刘义,少尝任侠杀人,后更折节读书。善歌诗,客韩愈门,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庐仝李贺右,归齐鲁,不知所终。今集二十余篇,不载二诗。
陈氏曰:凡二卷,义,附见《新史韩愈传》,不知何处人。其《冰柱》、《雪车》二诗,狂怪,诚出庐仝右,然岂风人之谓哉!
杨巨源诗
【文献通考】
《杨巨源诗》一卷。
晁氏曰:唐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第进士,为张弘靖从事。自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巨源在元和中,诗韵不造新语,体律务实,用功颇深,旦暮摇首微咏不辍。年老成疾,尝赠弘靖诗,叙其世家云:“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时人称之。年满七十,丐归。时宰惜其去,以为其乡少尹,不绝其禄。太和以官寿卒。
陈氏曰:凡五卷。按韩退之有《送杨少尹序》。盖自司业为少尹,称其都少尹者,乃其乡里也。《艺文志》乃云太和河中少尹,误。第三卷末二十余篇,有目无诗。
武元衡诗
【文献通考】
武元衡《临淮集》两卷。
晁氏曰:唐武元衡伯苍,河南人。建中四年进士,元和二年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剑南节度,八年复秉政。明年,早朝遇盗害之。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被于管弦,尝夏夜作诗曰:夜久喧暂息,池台唯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翌日遇害,旧有《临淮集》七卷。此其二也。议者谓唐世工诗宦达者,唯高适,宦达诗工者,唯元衡。
陈氏曰:初用莆田李氏本传录,后以石林氏本校益六首,及李吉甫唱酬六首,川本作二卷。
张碧诗
【文献通考】
《张碧歌诗集》一卷。
陈氏曰:唐张碧太碧撰。《艺文志》云,贞元时人。集中有览贯休上人诗,或剿入之也。
羊士鹗诗
【文献通考】
《羊士鹗诗》一卷。
晁氏曰,唐羊士鹗,贞元元年进士第,顺宗时为宣歙巡官,王叔文所恶,贬汀洲宁化尉。元和初,李吉甫知奖,擢监察御史,掌制诰,尝出为资州剌史。
陈氏曰,窦群引士鹗为御史,共倾李吉甫。
鲍溶诗
【文献通考】
《鲍溶诗》五卷。
晁氏曰,唐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进士,集中有《别韩博士愈诗》云:“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顾厚。”盖退之所尝推激也。张荐谓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鲁子固亦爱其诗,以史馆本及欧公所藏,互校得二百三十三篇,今本有一百九十二篇,余逸。
南丰曾氏曰:《鲍溶诗集》六卷,史馆书旧题云鲍防集五卷,《崇文总目》叙别集亦然。知制诰宋敏求为臣言,此集诗见《文粹》、《唐诗类选》者,皆称鲍溶作,又防之杂感诗最显,而此集无之,知此诗非防作也。臣以《文粹》、《类选》及防杂感诗考之,敏求言皆是。又得参知政事欧阳修所藏《鲍溶集》,与此集同,然后知为溶集决也。史馆书五卷,总二百篇,欧阳氏书无卷,第才百余篇,然其三十三篇,史馆书所无,今别为一卷附于后,而总题曰,《鲍溶诗集》六卷。盖自先王之泽熄而诗亡,晚周以来作者,嗜文辞抒情思而已。然亦往往有可采者,溶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故既正其误谬,且著其大旨以传焉。
贾岛诗
【文献通考】
《贾长江集》十卷。
晁氏曰,唐贾岛浪仙诗,共三百七十九首。《唐书》称:岛,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后从韩愈,遂去浮屠,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谪长江主簿。会昌初终普州司仓参军。今长江祠堂中有石刻大中九年墨制。大中,宣宗年号,与传不合,《摭言》又载武帝时谪去,尤差误。
陈氏曰,韩退之有《送无本诗》,即其人也。后返初,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会昌初以普州参军卒。本传所载如此。今遂宁刊本,首载《大中墨制》云:“比者礼部奏卿风狂,遂且养疾关外,今却携卷轴潜至京城,遇朕微行,闻卿讽咏,观其志业,可谓屈人,是用显我特恩,赐卿墨制,宜从短簿,别俟殊科。”与《传》所称飞谤不同。盖宣宗好微行。小说载岛应对忤旨,好事撰此制以实之,安有微行而显著训词?首称奏卿风狂,尤为好笑,当以本传,亦据其墓志也。唐贵进士科,故志言责授长江。如温飞卿亦谪方城尉,当时谓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剌史,则簿尉固宜谓之责授,欲使今世进士得罪,而责授簿尉,则惟恐责之不早耳。
姚合诗
【文献通考】
《姚少监集》十卷。
晁氏曰,唐姚合也,崇曾孙,以诗闻,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举进士,历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宝应中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历金杭二州剌史,为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世号姚武功云。
陈氏曰,川本卷数同,编次异。
李涉诗
【文献通考】
《李涉歌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涉,渤之弟也。早从陈许辟,一再谪官夷陵,大和中为太学博士,自号清溪子,渤三诗附。
雍陶诗
【文献通考】
《雍陶诗》五卷。
晁氏曰,唐雍陶国钧,大和八年进士,大中六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刺简州,《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
李绅诗
【文献通考】
《李绅追游昔集》三卷。晁氏曰,唐李绅公垂也,亳州人,元和元年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进中书舍人。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追游昔”者,盖赋诗纪其平生所游历,谓起梁汉,归谏署,升翰苑,及播越荆楚,逾岭峤,上高安,移九江,过钟陵,守滁阳,转寿春,留洛阳,廉会稽,分务东周,守蜀镇梁也。开成戊午八月自为之序。
陈氏曰,皆平生历官及迁谪所至,述怀纪游之作也。余尝书其后云:读此篇见其饰志矜能,夸荣殉势,益知子陵、元亮为千古高人。
温庭筠诗
【文献通考】
温庭筠《金筌集》七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宰相彦博之裔,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辞。为行尘杂,由是累年不第。终国子助教,宣宗尝作诗赐宫人,句有“金步摇”,遣场中对之,庭筠对以玉跳脱,上喜其敏,欲用之。而尝作诗忤时相令孤。终废斥云。
张诗
【文献通考】
《张诗》一卷。
晁氏曰,唐张,字承吉,清河人,乐高尚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善其诗,尝赠之诗曰:“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尝作《淮南诗》,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之句。大中中,果终丹阳隐舍。人以为谶云。
许浑诗
【文献通考】
许浑《丁卯集》二卷。
晁氏曰,唐许浑,字用晦,围师之后。大和六年进士,为当涂、太平二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睦、郢二州剌史。尝分司于朱方。丁卯间,自编所著,因以为名,贺铸本跋云:按浑自序集三卷五百篇。世传本两卷,三百余篇,求访二十年,得沈氏曾氏本,并取《拟玄集》校正之,共得五百四十四篇。予近得浑集完本,五百篇皆在,然止两卷。《唐?艺文志》亦言浑集两卷,铸称三卷者,误也。
薛莹诗
【文献通考】
《薛莹集》一卷。
陈氏曰,唐薛莹撰,号《洞庭集》。文宗时人,集中多蜀诗,其曰壬寅岁者,在前则为长庆四年,后则为中和二年,未知定何年也。
薛逢诗
【文献通考】
《薛逢歌》诗二卷。
晁氏曰,唐薛逢陶臣,河东。会昌元年进士,终秘书监。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标显,与杨收王铎同年登第,而逢文艺最优,收作相逢有诗云:“谁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铎作相逢又有诗云:“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二人皆怒,故不见齿。
赵嘏诗
【文献通考】
赵嘏《渭南诗》三卷。
晁氏曰,唐赵嘏,承也,会昌四年进士,终渭南尉。杜紫微读其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因谓之“赵倚楼”云。
薛许昌诗
【文献通考】
《薛许昌集》十卷。
晁氏曰,唐薛能,字大拙。汾州人。会昌六年登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周至尉,辟太原陕虢河阳从事。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剌史,造朝,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俄刺同州,京兆尹温漳贬,命权知尹事,出帅咸化,入授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氵般水经许,能以军怀旧惠,馆之城中,许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怒逐能,据城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政严察,绝私谒,癖于诗,日赋一章。晚节惑浮屠法,奉之唯谨,然资骜倨,故佻轻以忤物。及为藩镇,尤易武吏。尝命其子属橐革建雅拜新进士,或问其故,曰:“与渠销弭灾咎云。”《容斋洪氏随笔》曰,能,晚唐人。诗格调不甚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荔枝诗》、《折杨柳》十诗序可见,而所作皆无过人。又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剌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癖,宫商不高耳。”其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枝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后村刘氏曰:能自称举太过,五言云:“空余气长在,天子用平人。”不但自誉其诗,又自誉材。然位历节镇,不为不用矣,卒以骄恣凌忽,偾军杀身。其材安在?妄庸如此。乃敢妄议诸葛,可谓小人之无忌惮者。
李群玉诗
【文献通考】
《李群玉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群玉文山,澧州人。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研丽,才力迈健,好吹笙,美笔翰,亲友强赴举,一上而止。裴休廉察湖南延郡中。大中八年来京师,进诗三百篇,休复论荐,授弘文馆校书郎。集后附其进诗表并除官制。《太平广记》所载黄陵庙事甚异,其绝句在焉。陈氏曰,裴休以处士荐,集后有乞假归别业及朝士送行诗。
郑诗
【文献通考】
郑《津阳门诗》一卷。
晁氏曰,唐郑,字宾先,大中五年进士,津阳即华清宫之外阙。开成中过之,闻逆旅主人道承平故实,明日马上裁刻成长句一千四百言,自有序云。陈氏曰,或作愚者,非也。愚尝为岭南节度,好着锦半臂,非此郑。
李郢诗
【文献通考】
《李郢端公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郢,楚望也。大中十年进士,诗调清丽。居余杭,疏于驰竞。为藩镇从事,兼侍御史。
陈蜕诗
【文献通考】
《陈蜕诗》一卷。
晁氏曰,唐陈蜕,未详其行事,集有《长安十五咏》,自序云:“蜕生长江淮间,以诗句从赋,仅十余年矣。今我后抚运,泽及四海,蜕复得为太平人云云。盖肃代间人也。
柳郯诗
【文献通考】
《柳郯诗》一卷。
晁氏曰,唐柳郯。集有与李端、庐纶辈相酬赠诗,大历间进士也。
《断金诗集》
【文献通考】
《断金集》一卷。
晁氏曰,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贵显所唱和诗也。后逢吉卒,楚编次之,得六十余篇,裴夷直名曰《断金集》,为之序。
孟达诗
【文献通考】
《孟达诗》一卷。
晁氏曰,唐孟达,字叔之。平昌人。会昌五年,陈商下及第。
司空图诗
【文献通考】
《司空表圣集》十卷。
陈氏曰,唐兵部侍郎司空图表圣撰。咸通十年进士。别有全集,此集皆诗也。其子永州剌史荷为后记。
林宽诗
【文献通考】
《林宽集》一卷。
陈氏曰,唐林宽撰。与李频许棠皆同时,集有送二人诗。
郑谷诗
【文献通考】
《云台编》三卷,《宜阳外编》一卷。
晁氏曰,唐郑谷,字守愚,宜阳人。光启三年擢高第,迁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乾宁四年归宜春,卒于别墅。其集号《云台编》者,以其扈从华山下观居所编次云。谷诗属思颇切于理,而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不为,议者所多。然一时传讽,号郑都官,而弗名也。欧阳氏《诗话》曰: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周朴诗
【文献通考】
《周朴诗》二卷。
唐处士周朴撰,欧公《诗话》曰: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文苑英华】
林嵩撰《周朴诗集序》颜子圣声与日月而不尽,黔娄贫誉等江海而共存。鸣呼先贫俱足,亦颜黔之流。而能于诗,惜哉不雍容金马门。宣尼户。乾符七年,闽城殒贼,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鸟狱鸟族屈轶,祥瑞皇家,迂避而贫,聋瞽不重,高傲纵逸林观宇宙,视富贵如浮云,蔑璋如草芥。惟山僧钓叟,相与往还,蓬门芦户,不庇风雨。稔不抗,歉不变,晏如也。诗人张为尝贻先生诗曰:“到处只闭户,逢君使展眉。”闽之廉问杨公发李公诲,中朝重德,羽翼词人,奇君之诗,召而不往。或曰:“达寮怜才,而子避之,何也?”先生曰:“二公怜才,吾固不往。苟或见之,以吾之贫,恐以摄假之牒见黑宛耳。”亦接舆于陵未能加也。松蟠鹤翅。泥曳龟尾,一丘一壑,宽于天地。先生为诗思迟,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得必惊人。未暇全篇,巳布人口。有僧楼,浩亭人也。与先生善,捃拾先生遗文,得诗一百首,中和二年冬十月,携来访余,且惊且喜,余欲先生之文,与方干斋集毕,遂为之序。小子以词赋博桂投,疑作枝文非所业,但直举其美文腼作者。
韩诗
【文献通考】
《韩诗二卷》,《香奁集》一卷。
晁氏曰:唐韩致光,京兆人。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昭宗幸凤翔,进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贬濮州司马荣懿尉。天初,挈族依王审知而卒。《香奁集》,沈括《笔谈》以为和凝所作,凝既贵,恶其侧艳,故诡称者,或谓括之言妄。《许彦周诗话》,高秀实言元微之诗,艳丽而有骨,韩《香奁集》丽而无骨,李端叔意喜韩诗,诵其序云: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秀实云劝不得也。石林叶氏曰:在闽所为诗,皆手自写成卷,嘉间裔孙奕,出其数卷示人,庞颖公为漕,取奏之,因得官。时文气格不甚高,吾家仅有其诗百余篇。世传别本,有名《香奁集》,《唐书?艺文志》亦载其辞,皆闺房,不雅驯。或谓江南韩熙载所为,误以为。若然何为录于《唐志》乎?熙载固当有之。然吾所藏诗中,亦有一二篇绝相类,岂其流落亡聊中姑以为戏?然不可以为训矣。又曰:《韩传》自贬濮州司马后,载其事,即不甚详。其再召为学士,在天二年,吾家所藏诗虽不多,然自贬后,皆以甲子历历自记其所在,有《乙丑年在袁州,得人贺复除戎漕依旧承旨》诗,即天二年也。昭宗前一年巳弑,盖哀帝之命也。末句云:“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固不往矣。其后又有《丁卯年正月间,再除戎漕,依前充职》诗,末句云:“岂独鸱夷解归去,五湖鱼艇且饣甫糟。”天四年也。是尝两召皆辞,《唐史》止书其一。是岁四月全忠篡。其召命自哀帝之世,自后复召则癸酉也。南安县之作,即梁之乾化二年。时全忠亦已被弑。明年梁亡。其两召不行,非特避祸,盖终身不食梁禄,其大节与司空表圣略相等,惜乎《唐史》不能少发明之也。
张螟诗
【文献通考】
《张螟诗》一卷。
晁氏曰:伪蜀张螟,字象文。清河人。唐乾宁中进士,为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建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王衍与徐后游大慈寺,见壁间书:“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爱之,问知螟句。给札,令以诗进,螟以二百首献,衍颇重之。将召为知制诰,宋光嗣以其轻傲,止赐白金而已。螟生而颖秀,幼能为诗,作《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之句,为世所称。
王贞白诗
【文献通考】
《灵溪集》七卷。
陈氏曰,唐校书郎上饶王贞白有道撰。乾宁二年进士,其集有自序,永丰人,有藏之者,洪景庐得而刻之,诗虽多,在一时侪辈未为工也。
庐延让诗
【文献通考】
《庐延让诗》一卷。
晁氏曰,伪蜀庐延让子善也。范阳人。唐光化九年进士。朗陵雷满辟满败归王建,及僭号,授水部员外郎。累迁给事中,卒官终刑部侍郎。延让师薛能,诗不尚奇巧。人多诮其浅俗,独吴融以其不蹈袭,大奇之。
牛峤诗
【文献通考】
《牛峤歌诗》三卷。
晁氏曰,伪蜀牛峤,字延峰。陇西人。唐相僧孺之后,博学有文,以歌诗著名,乾符五年进士。历拾遗补阙尚书郎,王建镇西川,辟判官,及开国,拜给事中,卒。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
周贺诗
【文献通考】
《周贺集》一卷。
陈氏曰,唐周贺撰,尝为僧,名清塞。后友初,故别本又号《清塞集》。
晁氏曰,清塞字南卿,诗格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姚合为杭,因携书投谒,合闻其诵《哭僧诗》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因加以冠巾,为周贺云。
李洞诗
【文献通考】
《李洞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洞,字才江,诸王之孙。慕贾岛为诗,铜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多诮其僻涩,不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
陈氏曰:与张乔同,时称余杭明经潘熙载编。
曹唐诗
【文献通考】
《曹唐诗》一卷。
晁氏曰:唐曹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感通中为府从事,卒。作游仙诗百编,或靳之曰:“尧实尝作鬼诗。”唐曰“何也?”“井底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非鬼诗而何?”唐乃大哂。今集中不见,然他诗及神仙者尚多。
陈氏曰:唐有大小游仙诗。
任藩诗
【文献通考】
《任藩集》一卷。
陈氏曰:唐任藩撰,或作“翻客居天台,有宿蛤帻山”绝句,为人所称。今城中巾子山也。
后村刘氏曰:唐任藩诗存者五言十首而已。然多佳句,“众鸟巳归树,旅人犹过山。”赠僧云“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居然可爱。今人动千百首而无一可传者。
方干诗
【文献通考】
《方干诗集》一卷。
晁氏曰:唐方干,字雄飞。歙人。唐末举进士不第,隐镜湖上。徐凝有诗名,一见于器之,授以诗律。其貌寝陋,又兔阙而喜凌侮,尝谒廉帅,误三拜,人号方三拜。将荐于朝而卒。门人谥玄英先生,其甥杨,与孙编次遗诗,王赞为序,又为《玄英先生传》附。
王德舆诗
【文献通考】
《王德舆诗》一卷。
晁氏曰:唐王德舆集。有次韵和郑畋诗,知其懿僖间人也。
沈彬诗
【文献通考】
《沈彬集》一卷。
晁氏曰:南唐沈彬,保大中以尚书郎致仕,居高安,集中有《与韦庄杜光庭贯休诗》,唐末三人皆在蜀,疑其同时避乱,尝入蜀云。上李山水图诗在焉。
熊诗
【文献通考】
熊《屠龙集》五卷。
晁氏曰:晋熊,后唐清泰二年进士。为延安刘景岩从事。天福中说景岩归朝。擢右司谏,坐累,黜上津。今集有陶谷序,陈沆赏早梅云:“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曰,太妃容德于是乎在。
陈氏曰:集中多下第诗。盖老于场屋者。
杜荀鹤诗
【文献通考】
杜荀鹤《唐风集》十卷。
晁氏曰,唐杜荀鹤,池州人。大顺二年进士。善为词句切理,宣州田君页重之,尝以笺问,至梁祖荐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初病卒。有顾云序荀鹤,自号九华山人。陈录作三卷。《幕府燕谈》: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唐第一。云:“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正谓“风暖日高”之句。此句《欧公诗话》以为周朴诗。
咏史诗
【杨龟山集】
《谢君咏史诗序》:君子种学绩文。稽诸前言往行。参以古今之变,非徒侈闻见而已,将以畜德而广业也。昔在尧舜之为君,禹稷皋陶之为臣,相与都俞庙堂之上,共熙帝载。亦惟稽古耳。况其下者乎!然自汉魏而来,更五代之季,述史者皆有善善恶恶之意。然而论不诡于圣人者无几矣。士之欲稽古者,将安取正乎?杨子曰:好书而不要之仲尼,书肆也。信哉是言。古之人,度在身,操之以验物则审矣;镜在心,故物来而明之,妍媸无逃焉。夫不知明善以诚身,而欲以一言订古人之是非,未有能者也。娄川居士谢君,一日走仆致书踵吾门,以其书著咏史诗,合二编,属予为序,予闻谢君积十年之勤,穷探博取而成此诗。其用力多矣。夫自溷于闾阎阡陌之中,与编户齐民为伍,乃独超然远览,究知前世兴衰治乱,贤人哲士之终始,与世之老师宿儒并驱争先,岂易得哉!故予喜其为人而乐为之道也。其诗词遒丽可观,与夫是非褒贬,览者当自有得也。
【黄文献公集】
《徐氏咏史诗后序》: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盖古昔盛时之为诗,荐于郊庙,则有以见其盛德。于朝廷,则有以知其政之废兴。施于邦国乡人,则出于上而被于下者,又有以为教。及其衰也,先王之政教号令虽不行,而流风遗俗有未尽泯,是以风雅之变,往往陈古以刺今。至于王泽竭尽而无余,其诗始不足以使人创艾而兴起,故曰诗亡。圣人不得已,因鲁史作《春秋》,褒善贬恶以示劝戒,是则诗已亡,而其可使人创艾兴起者赖《春秋》而犹存也。后之君子有作,其文则史,其义则于《春秋》无取焉。仁人志士,览其事而有慨于心,莫不为之发愤壹郁嗟叹而咏歌之。然或因一人,或因一事以为言,若王仲宣曹子建之于三良,张景阳之于二疏,谢宣远之于张子房,虞子阳之于霍将军是已。惟左太冲所赋,颇及战国秦汉事,未有穷搜极讨,上下古今,备究其得失而无遗者。唐之诗人,间有兴怀陈迹,章联句续,至于累百而止。顾其言多卑近,徒以资儿童之口耳,于名教何预乎?兰溪徐公,夙有闻家庭所传先儒道德性命之说。而尤精于史学。凡司马氏《资治通鉴》所纪君臣事实,可以寓褒贬而存劝戒者,人为一诗,总若干首,大义炳然,一本乎圣经之旨,诚有功于名教者也。《春秋》作于诗之既亡,而诗之能使人创艾兴起者,乃复见于《春秋》绝笔。千百年之后,岂非先民性情之正有不亡者存,诗与《春秋》,固可迭相为用乎?公殁已久,仲子津始出其诗来。许先生谦,张君枢为序,以传不鄙,谓某盍为后序。某窃观先师朱子感兴之作,提前史之要领,为言至约而有关于名教甚大。朱子尝谓学不可徒博,亦不可径约,今也学者不由公之博,何以入朱子之约乎!是用志诸末简,以谂于同志,其亦以为然否?公讳金旬,字秉国。其父兄师友源流之懿见于前序者。此不具。
【卫宗武秋声集】
《题柯提干咏史诗》:诗自苏李而降,为曹刘,为颜谢,颜谢已失之纤丽矣。嗣是以下。浸不古若。孔圣删诗,存者三百五篇,岂特以其辞章之美,而为声歌之饰哉!礼义所止,风化所关。诵之者有所感发,则油然易直子谅之心生,涣然鄙悖之气释。繇其美剌,审其得失,则为国者知所以恐惧修省,故曰可以兴可以观。”后之为诗者,研一韵以为工,一语以为巧,华靡相先,浮夸取胜,徒务窃区区之名,而无补于世教。前代论者,以“深心主卉木,远致极风云”讥之。而谓之淫辞破典,可以其说为非欤!若夫即前史纪述古人出处云为,而其邪正是非臧否,或因已著之详,或究未发之蕴,而敛之章句,严笔削于只字,剪繁芜于片辞,表善伐恶而情靡隐遁,言足劝惩。则岂不愈于雕锼物象,娱弄光景者哉?全愚柯君出示咏史百绝,其间去取固虽有当否,而言议要不乖乎正,毫端予夺,清风激杨,可使德人节士,益自奋厉。而顽懦之夫以廉以立,是岂泛泛之吟,可同日语邪?窃闻续笔四倍其加多,胡曾当辟易下风矣。恨未及隽,永焉此编,披玩已久,叹尚之余,爰书此以复归之。
【葛胜仲丹阳集】
《跋胡待制舜陟咏史诗》:阅史者病文字闳阔,不能博记,闵爽之士则能记矣,又未必能习复品藻,以裨。
史阙,而示劝戒。故士以史学著称者几希。新安胡公汝明,自其先君子以淹贯众史闻缙绅,故公目濡耳染,有殚见洽闻之誉。所论著甚丰,间以余意,为咏史三百篇。而所存者什四,数千载间臣主行事,出新意以泾渭之,迥超众儒议论之表,信一代之佳笔也。昔之风人固多咏史,若谢宣远之赋子房,左太冲之述荆轲,曹子建之赋三良,卢谌之赋蔺相如,皆辞费而意穷。至若立已意以称贬,势若倾五河而不出二十八字,非老于文学者能之乎?公自御史府南榻出帅方面,推移数道,谙练兵法,遭时艰危,懔然有班超傅介子之志。而阒外之寄,未颛其用,故小诗中,每致意焉。绍兴甲寅,偶同寓宝溪,蒙示诗编俾题其末,既熟观而归其书胡氏。
罗隐诗
【文献通考】
《罗江东集》十卷。
陈氏曰:唐罗隐昭谏撰。
刘沧诗
【文献通考】
《刘沧诗》一卷。
晁氏曰:唐刘沧,字蕴灵。大中八年进士。诗颇清丽。句法绝类赵嘏。
曹松诗
【文献通考】
《曹松集》一卷。
晁氏曰:唐曹松,梦徵也。舒州人。学贾岛为诗。天复元年,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同登第。年皆七十余,号五老榜。时以新平内难闻放进士喜,特敕授校书郎而卒。
陈氏曰:别本与印本互有详略,但别本《大远仙》十三首,乃曹唐诗也。
罗虬诗
【文献通考】
罗虬氏《红儿诗》一卷。晁氏曰:唐罗虬撰,皇朝方性天注。虬词藻富赡,与其族人隐、邺齐名,时号“三罗”。从州李孝恭,籍中有杜红儿者善歌,常为副使者属意,副使聘邻道,虬请红儿歌,赠之以彩。孝恭不令受,虬怒,拂衣起,诘旦手刃之。既而追其冤,作绝句诗百篇,借古人以比其艳,盛行于世。
唐彦谦诗
【文献通考】
唐彦谦《鹿门诗》一卷。
晁氏曰:唐唐彦谦,字茂邺,并州人。咸通末进士。中和王仲荣表河中从事,历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剌史。仲荣遇害,贬汉中掾。兴元杨守亮留署判官,迁副使阆壁剌史卒。彦谦才高负气,无所摧屈,博学多艺,尤能七言诗。师温庭筠,故格体类之,世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盖彦谦句也。自号“鹿门先生”。有薛廷序。
后村刘氏曰:杨刘诸人,师李义山可也。又师唐彦谦。唐诗虽雕琢对偶,然求如“一杯三尺”之联,惜不多见。五言叙乱离云:“不见泥涵谷,俄惊火建章。剪茅行殿湿,伐柏旧陵香。”语犹浑成,未甚破碎。若《西昆酬唱集》,对偶字面虽工,而佳句可录者殊少,宜为欧公所厌也。
永乐大典
卷之九百七
卷之九百六
永乐大典残卷
明·解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