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易通卦验》曰:惊蛰大壮,初九,候桃始华。桃不华,仓库多火。
焦赣《易林□师之坤》曰:春桃生华,季女宜家。
《毛诗□周南□桃夭》曰:《桃夭》,后妃之德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又曰: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又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又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戴礼□夏小正》曰:六月煮桃,以为豆实。
崔实《四民月令》曰:三月桃花盛,农人候时而种也。
《礼记□月令》曰:惊蛰之日,桃始华。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桃。
《尔雅》曰:桃、李鬼核。桃曰胆之。(孙炎注曰:桃李之类,实皆有核。胆,择取其美者。)
又曰:旄,冬桃。(子冬熟。)桃,山桃。(音斯。实如桃而小,不解核。)
《周礼》曰:夏食郁律桃李杏梅。
《汉书》曰:文帝六年十月,桃李华。
《续汉书□礼仪志》曰:仲夏之月,阴气萌作,以朱索施门户,各以所尚为饰。周人木德,以桃为梗,言气相更也。
范晔《後汉书》曰:杜林奏曰:“果桃菜茹之馈,集以成赃。小事无妨於义,以为大戮。故国无廉士,家无完行。”(具菜门中。)
《唐书》曰:唐国,贞观十一年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於苑圃。
《後唐书》曰:潞州长柳巷田家有桃树,伐已经年,旧坎仍在,其仆木一朝屹然而起,行数十步,复於旧坎。其家骇异,仓黄散走。
又曰:庄宗年迈多疾,冯道因奏事言於帝曰:“臣愿陛下寝膳之间动留调卫。”道因指御前果实曰:“如食桃不康,翊日见桃而思戒可也;如食李不康,翊日见李而思戒可也。陛下幸思而戒之矣!”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果宜桃。
《韩子》曰:昔弥子瑕有宠於卫君,与君游於果园,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爱弛,得罪於君,曰:“是固常啖我以馀桃!”
又曰:孔子侍坐於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仲尼先饭黍而後食桃。公曰:“以黍雪桃也。”对曰:“黍,五之长,果六而桃为下。君子不以贵雪贱。”
《梅子》曰:王莽畏汉高神灵,乃令虎贲拔剑四面斫高庙,以桃汤赤鞭洒屋。
《淮南子》曰:王子庆忌死於剑,羿死於桃。(,大杖,以桃木为之,以系杀羿。犹是已来,鬼畏桃也。)
《抱朴子》曰:桃胶,以桑木灰渍服之,百病愈。久服身有光,在徊之地,如月出也。多服之则可以断矣。
又《内篇》曰:五原蔡诞入山而还,欺家云:“到昆仑山,有玉桃,形如世间桃,但光明洞彻而坚,须玉井水洗之,便软而可食。”
《金楼子》曰: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树,树上有鸡。日初出,照此桃,天鸡即鸣,天下之鸡感之而鸣。树下有两鬼,对持苇索,取不祥之鬼食之。今人正朝作两桃人,法乎此也。
《说苑》曰:公孙侨相郑,路不拾遗,桃李垂街,人不敢取。
又曰:孟常君将入西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则杀之!”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客曰:“臣之来也,过於淄死戤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人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有木梗之患!”於是孟常君逡巡而退,而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晏子春秋》曰:公孙接、田开强、古冶钟事景公,勇而无礼。晏子言於公,顾恪之二桃,曰:“三子计功而食。”公孙接、田开强先言功,援桃而起。古冶子又言其功,令二子反桃,二子惭而自杀。古冶钟曰:“耻人以言,夸其声,不义也!”亦反其桃,契领而死。
《山海经》曰:夸父山北,有林名曰桃林,广圆三百里,其中多马。(桃林,今在弘农阌乡南,饶野马。)
《盐铁论》曰:夫桃李实多者,来年为之穰。
《新序》曰:魏文侯见箕季,从者食其园桃,箕季禁之,文侯曰:“箕季岂爱桃哉?是教我下无犯上也!”
《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令作桃梗人着门,以厌邪,此仙木也。
《梦书》曰:桃为守御,辟不祥。梦见桃者,守御官。
《神农经》曰:玉桃,服之长生不世。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王肃《丧服要记》曰:昔者鲁哀公祖载其父,孔子问曰:“宁设三桃汤乎?”答曰:“不也。桃者,起於卫灵公。有女嫁梦,乳母送新妇就夫家。道闻夫死,乳母欲将新妇返。新妇曰:‘女有三从,今属於人,死当咒哀。’因驾素车白马,进到夫家,治三桃汤,以沐死者。出东北隅,礼三终,使死者不恨。吾父无所恨,何用三桃汤焉?”
《汉旧仪》曰:《山海经》称:东海掷晷度朔山,山上有大桃,屈蟠三千里。东北间,百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以食虎。黄帝乃立大桃人於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苇索,以御鬼。
《四王起事》曰:惠帝征成都王,於安阳城北军败,日已向中,而太官未暇进食。左右有赍秋桃十枚,便以献帝。帝食三枚,石超使人擘手夺三枚。
《汉武故事》曰:东郡献短人,帝呼东方朔。朔至,短人指朔谓上曰:“王母种三千年桃结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後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自啖二,以五枚与帝。帝留核着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杆桃美,欲种之。”母叹曰:“杆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後上杀诸道士妖妄者百馀人,西王母遣使谓上曰:“求仙信邪,欲见神人而杀戮,吾与帝绝矣!”又致三桃,曰:“食此,可得极寿。”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於帝宫,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桃七枚,大如鸡卵,形圆诗青,以呈王母。王母以以五枚与帝,自食二枚。
《西京杂记》曰:上林苑有奉桃、樱桃、缃核桃、霜桃、金城桃、胡桃、绮叶桃、含桃、紫文桃。
《妒记》曰:武阳女嫁阮宣武,妒忌。家有一株桃树,华叶灼耀。宣叹美之,即便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华。
《关令尹喜内传》曰:喜从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
《列仙传》曰:师门者,啸父弟子也,亦能使火,食桃李葩。夏孔甲为不能顺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日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焚。孔甲祠而祷之,未还而道死。
又曰:葛由,蜀羌人。周成王世,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骑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皆得仙。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得仙,亦足以豪!”
又曰:阳都女,随犊子出种桃李,一兽而返。後数十年,见在潘山下,冬卖桃果。
《神仙传》曰:樊夫人,与夫刘纲,俱有道术,各自言胜。中庭有两大桃树,夫妻各咒其一,桃便斗。纲所咒桃,走出篱外。
又曰:张陵,沛人也。有天沙驳之,遂服丹,能变化。有赵升,就陵受学,陵以七事试者。陵与诸弟子登□台山,绝岩上有一桃树,大如臂,旁生石壁,下临不测。去上三四丈,桃大有实。陵谓诸弟子曰:“得此桃者,当告以道要。”弟子皆流汗,无敢视者。升曰:“神人所护,何险之有?”乃从上自掷,正投桃树,取桃满怀,而石璧峻峭不得还,乃掷桃地上,得二百枚。陵分桃赐诸弟子,馀二枚,陵自食一,留一以待升。陵乃伸手引升,升忽见返,以向一桃与升。
又曰:高丘公,服桃胶得仙。
《锺离意别传》曰:《周书》言:秦吏赵凯以私恨告园民吴旦生盗食宗庙御桃,旦生对曰:“民不敢食也!”王曰:“剖其腹,出其桃!”史记恶而书之,曰:“桃,食之当有遗核。王不知此,而割人腹以求桃,非理也!”
《风俗通》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律,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人,则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交画虎于门,效前事也。
《玄中记》曰:木子之大者,有积石山之桃实焉,大如十斛笼。
《嵩高山记》曰:魏文帝时,嵇叔夜、胡昭在此学,桃树见在。
《王子年拾遗记》曰:汉明帝时,常献巨核桃。此桃霜下结花,隆暑方熟。常使植于霜林园,俗谓“相陵”,故声之误也。
又曰:磅唐山,去扶桑五万里,日所不及。其地寒,有桃树千围,其花青黑色,万岁一实。
陶潜《桃花源记》曰:晋太玄中,武陵人捕鱼,从溪而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林,夹两岸,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林尽得山,山有小口,初极狭。行四五步,豁然开朗。邑屋连接,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父,惊,为设酒食,云:“先世避秦难,率妻子家此,遂与外隔。”问今是何代,不知有汉,不论魏晋。既出,白太守。遣人随往,寻之,迷不复得。
《晋中阁名》曰:华林园,桃七百三世觋,白桃三株,侯桃三株。
郑缉之《东阳记》曰:太末龙丘山,有一岩,前外如窗牖,内有石童。岩前一桃树,其实甚甘。
裴渊《广州记》曰:庐山顶上有山桃,(山桃,大如槟榔,形亦如之,色黑,而味目酢。)人时登彩拾,只得于上饱啖,不得持下,下辄迷不能返。
《石虎邺中记》曰:石虎苑中,有勾鼻桃,重二斤。
《南康记》曰:南康玉山上有石狗,故老云:古有寒桃,生于岭巅,隐沦之士怪犬取其实,因变成石焉。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景阳山百果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乃熟。亦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桃也。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四年五月,帝将北巡,发自东都。江东送白叶桃树四株,敕付西苑种。其花似莲花而小,花有十馀重,重有七八叶,大于寻常桃花。
唐景《龙文馆记》曰:四年春,上宴于桃花园,群臣毕从。学士李峤等各献桃花诗,上令宫女歌之,辞既清婉,歌仍妙绝。献诗者舞蹈称万岁。上敕太常简二十篇入乐府,号曰《桃花行》。
《广志》曰:桃有冬桃、夏桃、秋桃。
《神异经》曰: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核中人可以治嗽。(今之桃也。)
《甄异传》曰:谯郡夏侯文规亡後,见形还家。经庭前桃树边过,曰:“杆桃,我昔所种,子乃美好。”其妇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不畏耶?”答曰:“桃东南枝长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
《异苑》曰:太玄中,南都江陵郡有枣树,一年忽生桃、李、枣三种花子。
《幽冥录》曰: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望山上有一桃,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扳缘藤葛,然後得上,各啖数桃而不饥。下山,一大溪边有二女,姿质妙绝,因要还家。敕婢云:“刘、阮二郎,向虽得琼实,犹尚虚敝,可速作食!”遂停,半年,怀土思归,女曰:“罪牵君,如何?便语以大路。”
任《述异记》曰:桃之大者,谓之木桃。《诗》云:“投我以木桃”,是也。
又曰:肴旧说:桓灵之世,汝、颍间禾麻为蒿莠,桃李不实,花而复落,落而复花,而官有朽粟。
《岭表录异》曰:偏核桃,出占卑国,肉不堪食。胡人多收其核,遗汉宫,以称珍异。其形薄而尖头,偏如雀嘴。破之,食其桃仁,味酷似新罗松子。性热,入药,分与北地桃仁尾。
《太清诸卉木方》曰:酒渍桃花而饮之,除百病,好容色。
《本草经》曰:枭桃在树,不落杀鬼。
《楚辞》曰:斩伐橘柚,列树苦桃。
夏侯孝若《梁田赋》曰:沉朱李,滥甘桃。
潘岳《闲居赋》曰:三桃表樱胡植叼,二柰乙白之色。
左思《吴都赋》曰:洪桃屈盘,丹桂灌丛。
曹毗《魏都赋》曰:紫梨朱柿,侯桃丹枣。(侯桃仁,山桃子,如胡麻子。)
《古歌辞》曰: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食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骨肉还相忘!
阮籍诗曰: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宋子侯《董娇娆诗》曰: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南北起,花叶自低昂。
卷九百六十七 果部四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