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舟下
周处《风土记》曰:小曰舟,大曰船。温庥五会者,永宁县出豫林,合五板以为大船,因以“五会”为名也。“晨凫”,即青桐大船名,诸葛恪所造鸭头船也。预章舟先(音钱,枣木。)诸木,皆以多曲理盘节为坚劲也。浩漂者,言船之在水,如莲花散落浮於川也。
《武昌记》曰:樊口北有败舶湾,孙权尝装一船,名大船,容敌士三千人,与群臣泛舶中流。值风起,至樊口十里馀便败。故因名其处为败舶湾也。
戴延之《西征记》曰:檀山,凡去洛城水道五百三十里,由新安、渑池、宜阳、三乐。三乐男女老少,未尝见船,既闻晋使溯流,皆相引蚁聚川侧,俯仰倾笑。
《越绝书》曰:阖闾见子胥:“敢问船运之备何如?”对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今船军之教,比陵军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当陵军之车;小翼者,当陵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之冲车;楼船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桥船者,当陵军之轻足剽定骑也。
《瑞应图》曰:王者德盛,则金人下,乘船游王後池。
《郡国志》曰:越州白涂山有石船一丈,禹所乘者。宋元嘉中,有人於船侧得铁履一量。一云:有圣姑从海中乘舟张石帆,至此二物。庙中有周时乐器,名淳于,铜作,似钟而有颈,映水用芒弗刂(音弗。)则鸣。
又曰:硖州远安县,江有狼尾滩,有陆抗故城。南有孤山,袁山松为郡,尝登以四望,大江如索带,舟船如凫雁焉。
又曰:相州魏县景穆寺西,有遭官,有石窦桥,鸣鹤飞集,赤马飞龙等舟。
《西京杂记》曰:昆明池中有弋树船,各数百艘,船上建楼橹。戈船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旌葆麾盖,照灼涯。
又曰:太液池中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
《说苑》曰:吴赤市使於知氏,假道於卫。宁文子具三百制,将以送之。大夫豹曰:“吴虽大国也,不壤交,假之道则亦敬矣。又何礼焉?”宁文子不听,遂致之。吴赤市至於知氏,既得事,将归吴,智伯命造舟为梁,吴赤市曰:“吾闻天子济於水,造舟为梁,诸侯维舟为梁,大夫方舟臣之职也,且敬,太甚必有故。”使人视之,则兵在後矣,将以袭卫。吴赤市曰:“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人警戒。智伯闻之,乃止也。
《列女传》曰:赵简子至河津,津吏醉。吏女乃持楫而前为王棹舟。(馀具下楫门中。)
《江表传》曰:孙权於武昌新装大船,名为长安。
又曰:孙权乘飞□大船,与张昭、鲁肃等共追送叙别吴。
又曰: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疫,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又曰:刘备进驻鄂县之樊口,诸葛诣吴未还,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权军。吏望见周瑜船,驰还白备。备曰:“何以知非青徐军耶?”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瑜,瑜曰:“有军任,不得委署。傥能屈威,副其所望。”备谓张飞、关羽曰:“彼欲致我,今自托於东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距曹氏,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工。权乃自乘从濡须吴公军,行五六里,回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法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权;为刘景升儿,若豚犬耳!”
又曰:孙上疏景帝曰:“少帝於宫内作小船三百馀艘,饰以金银,师工昼夜不息。”
王粲《海赋》曰:乘[B16g]桂之舟、晨凫之舸。
庾阐《杨都赋》曰:龙坻华屋,晨凫之舸,首铺於芙蓉、盘蛟缠於赤马。
《晋令》曰:水战有飞仓集船。
《说苑》曰:楚鄂君乘青翰之舟,张翠羽之。
《楚辞》曰:船容与而不进,奄回水以凝滞。
又曰:美要妙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桂棹兮兰,增水兮积雪。
魏文帝《沂淮赋》曰:建安十四年,王师东征,泛舟万艘。
杨修《出征赋》曰:泛顺风而回舻,徐日转而月移。旆已入乎河口,殿(都殿切。)尚集於菌池。
班固《东都赋》曰:命舟牧为水嬉,浮首、医□、芝交。
又曰: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漕,水运也。《苍颉篇》曰:月溃傍决也。前书武帝渠通渭。《史记》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与淮泗会也。)
袁宏《东征赋》曰:惊澜急(音隐)嶙(力轸切。)而岳转,颓波{山畏}(音猥){山}(力猥切。)以岭没。咨余舟之小狭,冲奔湍以杌。棹弱楫之弗施,授洪流以藏骨。
夏侯弼《吴都赋》曰:严严船舻,泛泛杨舟。权河高峙,风骇□浮。坚壁金扶,有若高楼。
《刘谧之与公笺》曰:昔申甲之际,遭汤旱流烟;今子亥之岁,值尧水滔天。火延烧其庐,水突坏其园。何小人兮,顿偷双船!由是行无担石,室如悬磬。
《魏文与孙权书》曰:知已选择见船,最大樟材者六艘,受五百里石,从污水送付樊口。
王粲诗曰:方舟浮大江,日暮愁我心。
曹植诗曰:何以泛舟?愧无榜人。
嵇康诗曰:渊渊绿水,沦滑而逝。泛泛虚舟。载停载滞。鼓投竿,优游卒岁。
梁王筠《咏轻利船应临汝侯教诗》曰:君侯饰轻利,摇荡迈飞□。凌漾浮采,映水焕蛟文。雷流已冠绝,鸟逝复超群。倏忽方千里,恋兹岐路分。
陈张正见《後湖泛舟诗》曰:上苑奢行乐,沧池聊薄游。泛荇分兰棹,槎触桂舟。残虹收度雨,缺岸上乘新流。欲知有高趣,长杨送秋。
又《别韦谅赋得江潮泛别舟诗》曰:千里寻阳岸,三翼木兰船。泛青凫後,鸡鸣白鹭前。涵花没浅缆,带叶动深船。不言朝夕水,独自限神仙。
又《与钱玄智泛舟诗》曰:高门事休沐,朝野念逢迎。还乘金谷水,俱望洛阳城。舟移洛女度,楫动渭桥横。风高雁已落,雨霁水还清。叶尽桐门净,花秋菊岸明。欲奏《江南曲》,聊习《棹歌行》。
晋枣据《船赋》曰:嘉圣王之神化,理通微而达幽。悼民萌之隔塞,愍王教之不周。立成器以备用,因垂象以造舟。济迅波之绝轨,越巨川之湍流。运重固之滞质,虽载沉而必浮。且论器而比象,似君子之淑清。外质朴而无饰,内空虚以受盈。不辞劳而恶动,不偷安以自宁。且其行无辙,趾止无所,不疾而速,忽若驰奔。
晋王叔之《舟赞》曰:涂则骋车,水惟用舟。弱楫轻棹,利涉济求。缅彼渔人,鼓清讴。
後汉李尤《舟楫铭》曰:舟楫之利,譬犹舆马。载重历远,以济天下。相风视波,穷究川野。安审惧慎,终无不可。
舰
《释名》曰:上下重床曰舰,四方施板以御矢,如牢槛也。
《洞冥记》曰:昆灵池中,有凌波舰、掖电舰。
《吴志》曰:周瑜逆曹公,部将黄公盖取艨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同时发火。时风猛火盛,悉延烧岸上营,曹公军败退。
《晋中兴书》曰:建兴九年冬,左将军王敦,遣振威将军周访、广武将军赵诱,受陶侃节度,征蜀贼杜韬。大战,蜀贼以桔槔打没侃船二十馀艘,人皆投水。
《义熙起居注》曰:卢循新作八槽舰九枚,起四层,高十馀丈。
《连营缮令》曰:诸私家不得有战舰等船。
艨冲
《释名》曰:外狭而长曰艨冲。
《吴志》曰:董袭讨黄祖,祖横两艨冲夹守沔口。并(音并)榈(音闾)大绁系石为碇,军不得前。袭与陵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舸船突入艨冲,裹身以刀断两绁,艨冲方横流,大兵遂进。
又曰:周瑜逆曹公,部将黄盖取艨冲斗舰数十艘。(馀上具舰门。)
又曰:将军贺齐,性奢绮,好军事。所乘船,雕刻丹缕,青盖绛居,艨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连营缮令》曰:诸私家不得有艨冲等船。
句鹿
《杂字解诂》曰:句鹿,杂船也。
《吴志》曰:吕蒙袭关羽,至寻阳。昼伏精兵於鹿め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贩,昼夜兼行。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
《物理论》曰:夫工匠径涉河海,为句鹿以浮大渊,皆成於巧手,出乎圣意。
め
《广雅》曰:め,舟也。
《荆州土地记》曰:湘州七郡,大め之所出,皆受万斛。
《吴志》曰:吕蒙袭关羽,至寻阳,昼伏精兵於鹿め中。(馀上具句鹿门。)
《温峤教》曰:禀者无米,受得め下湿米,岂是吾遇兵众无异之怀乎?虽是数合米,欲令齐均。若有不如教,鞭五十也。
《荆州土地记》曰:桓宣穆遣人寻庐山下有一湖,中有败め。
航
《说文》曰:航,方舟也。
《诗》曰:谁谓河广?一苇航之!
《异苑》曰:晋时,钱塘浙江有大樟林桁,每有乘者,辄漂荡摇扬不可禁。尝鸣鼓钱塘江头,陵浪如故,惟桁吏章奥能相制伏。及奥死,遂长废。
《淮南子》曰: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航来。”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於河侧,而航在北,使客呼之,一呼而航来。
杨子《法言》曰: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李轨注曰:末,无之也。)乘国者,如乘航乎,则民斯安矣!
《孙绰子》曰:仲尼见沧海横流,故务为舟航。
左思《吴都赋》曰: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舫
《说文》曰:舫,并船。
《吴书》曰:陆逊破曹休,当还西陵,公卿并为祖道,上赐御船一舫,缯彩舟也。
《晋书》曰:王□性俊率。尝从南下,旦自寻阳,迅风飞帆,暮至都,倚舫楼长啸,神气甚逸。
《梁书》曰:安成康王秀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赍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赍物。既而遭风,赍舫遂破。
ザ
《释名》曰:船三百斛曰ザ。ザ,貂也,短也。江南所名,短而广,安不倾危也。
《诗》曰:谁谓河广?曾不容ザ?
舸
王隐《晋书》曰:顾荣征侍中,见王路塞绝,便乘船而还。过下邳,遂解舫为单舸。一日一夜,行五六百里,遂得免。
沈约《宋书》曰:垣护之随王玄谟入河。玄谟攻滑台,护之以三百舸为前锋,进据石济。(石济,在滑台西南百二十里。)玄谟败退,不暇报护之。及护之闻知,而虏悉已牵玄谟水军大艚,连以铁锁三重,欲以绝护之还路。护之中流而下,每至铁锁,辄以长柯斧断之。虏不能禁,惟失一舸。
《吴志》曰:甘宁厨下儿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後宁赍礼礼蒙母,蒙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出还宁,宁许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攻宁。蒙母谏,乃止。
《江表传》曰:刘备进住鄂县之樊口,闻曹公军下,恐惧。俄周瑜船军至,备乃乘单舸往见瑜。
又曰:孙权名舸为马,言飞驰如马之走陆地也。
《洞冥记》曰:昆灵池中,有ㄅ雷舸。
卷七百七十 舟部三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