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謙之案:傅、范本首句起,每句末並有「也」字。范應元曰:「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並無『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無『也』字,則文意不足,今依古本。」案:范說非也。老子古本有詳略各本不同,此蓋由南北朝以來,河北與江南各地風俗言語之影響不同。顏氏家訓書證篇所云:「也、是、語、已、及助字之辭,文籍備有之矣,河北經傳悉略此字。」「又有俗學聞經傳中時須『也』字,輒以意改之。」今諸本中南本詳而北本略,詳者如傅、范本,如此章每句下有「也」字,略者如景龍、遂州、敦煌諸本,字數與五千言古本相近,而詳者實以意改之,不可不辨。

  又案韓非子喻老篇「自見之謂明」,王先慎曰:「『自見』,老子作『自知』。道經『自知』即承『知人者智也』而言,無作『見』之本。此『見』字即係上兩『見』而誤,非韓非所見本有不同也,當依老子作『知』。」

  謙之案: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並周易集解「震」下虞翻引此句,均作「自知者明」,作「知」字是。「自見之謂明」,與經文二十四章「自見者不明」,誼相反。

  勝人有力,自勝者強。

  魏稼孫曰:「勝人有力」,御注「人」下有「者」字。  羅振玉曰:敦煌本「強」作「彊」,下「強行」同。

  謙之案:河、王、傅、范本「人」下均有「者」字,周易集解「坤」下虞翻引此句亦有「者」字。又韓非子喻老「自勝者強」作「自勝之謂強」。呂氏春秋先己篇:「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又自知篇:「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敗莫大於不自知。」蓋皆出於老子而變其文。

  知足者富,強行有志。

  嚴可均曰:「強行有志」,各本「行」下有「者」字。

  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本均無「者」字。

  謙之案:群書治要卷三十四引「行者」下有「則」字,室町本「行」下有「者」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謙之案:夫物各有所,「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螘同矣」(韓非子難勢引慎子),此言失其所也。不失其所者,如易艮彖云:「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又墨經說上:「止以久也。」皆此旨。

  易順鼎曰:意林「亡」作「妄」。死而不妄,謂得正而斃者也。河上本雖亦作「亡」,而注云:「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則無怨惡於天下,故長壽。」是亦讀「亡」為「妄」矣。

  謙之案:室町舊鈔本、中都四子本「亡」均作「妄」。意林卷一、群書治要卷三十引道德經「死而不妄者壽」,並引河上公注,知河上所見古本亦作「妄」。「亡」「妄」古通用。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明、強韻(陽部),富、志韻(之部),久、壽韻(之、幽通韻,久協音九)。謙之案:久,之部,壽,幽部,此之、幽通韻。姚文田、奚侗同。鄧廷楨:富、志、久韻。高本漢、陳柱:富、志、久、壽為一韻。

  鄧廷楨曰:「富」、「志」、「久」為韻。「富」,古音讀若備。說文:「富,備也。」詩凡五見,易凡三見,皆與之、咍部字為韻。「久」,古音讀若几,詩凡三見,易凡二見,皆與之、咍部為韻。「久」下文「死而不亡者壽」,「久」字既上與「富」、「志」為韻,又下就「壽」字為韻,蓋東周以後音之漸轉有如此者。又曰:「久」字古讀若己。詩旄丘二章與「以」韻,六月卒章與「喜」「祉」「友」「鯉」「矣」韻,蓼莪三章與「恥」「恃」韻。從「久」聲之字,則木瓜之「瓊」「玖」與「李」韻,丘中有麻之「佩」「玖」與「李」「子」韻,采薇之「孔」「疚」與「來」韻,杕杜之「孔」「玖」與「來」韻,大東之「心疚」與「來」韻,召旻之「維今之疚」與「富」「時」「茲」韻,是「久」聲之在之、咍部,鑿然無異。而易韻唯既濟象傳「久」與「憊」「疑」「時」「來」韻,雜卦傳「恒久也」與「節止也」韻。此外則臨彖傳與「道」韻,乾象傳與「道」「咎」「造」「首」韻,大過象傳與「醜」「咎」韻,離象傳與「咎」「道」韻,皆與今韻同。蓋聲音之道,與時轉移,當孔子贊易時,音已小變,故與詩或同或異。老子「不殆可以長久」,「久」韻「殆」。「有國之母,可以長久」,「久」韻「母」。與詩韻同。「知足者富,強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久」韻「富」「志」,既與詩同,下文相涉成文,又韻「壽」,乃與易同。是當時自有此音,未可執一說以概之。說文「玖」字下云:「詩曰:『貽我佩玖。』讀若芑。或曰:若人句脊之句。」讀若芑,古音也;讀若句,又一音也。句雖在侯部,而尤、侯音近,或其理與?

  右景龍碑本三十八字,敦煌本三十六字,河上、王本三十八字,傅、范本四十六字。河上本題「辯德第三十三」,王本題「三十三章」,范本題「知人者知章第三十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