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官日省录卷之三(卷首有逸文)

决狱 人命 盗贼 奸情 ○决狱 事迹 格言 △事迹 阳明子讲学。有一属官自言心切于学。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阳明先生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学。尔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上去学。纔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无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有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事务繁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之言。竟不知审察。便随人意思处之。这些弊病。须细审察克治。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寔学。若离了事物。学却是落空。 叶南岩知蒲州。有鬬者诉于前。一人流血被面。脑几裂。公见恻然。入内自捣药。令舁至幕廨中。委谨厚廨子及幕官曰。善视。勿令伤风。此人死。汝辈责也。其家人不令前。乃畧加审核。收仇家于狱。而释其余。人问故。公曰。因愤争鬬。此人不即救。死矣。此人死。即一人偿命。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又干证连系。不止一人破家。此人愈。特一鬬殴罪耳。且人情欲讼胜。虽骨肉亦甘心焉。吾所以不令其家人相近也。未几人愈。讼遂息。仁宗初临政。问辅臣。四方奏狱。不知所以裁之。如何则可。吕夷简进曰。凡奏狱必出于疑。疑则从轻可也。帝深以为然。故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 王文正公初释褐。知江陵。狱有一囚。罪当死。公欲出之。竟夕不寐。翻勘案卷以求其生。至五更忽得生路。急趋出。引囚出狱。竟为平反。后入相。 周文襄公忱阅一狱。有囚当死。欲活之无由。反复不安。形于愁叹。使吏抱成案读之。约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曰。幸有此可生。出之罪。后有人问公曰。囚皆凶恶者流。死之其罪也。公何为欲生之。公曰。曾子有言。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彼之陷于死也。岂得已耶。吾但觉悯之不暇。又何暇问其人也。 韦仁寿性宽厚。为蜀郡司法。所论囚至市。犹西向为仁寿礼佛。然后死。 张文瓘。字稚圭。摄大理寺。不旬日断狱数百事。抵罪者无冤言。偶有疾。囚为斋祷。愿亟视事。拜侍中。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子四人皆至三品。时人谓之万石张家。 崔仁师按狱青州。州有谋反者。逮捕满狱。仁师至。止坐其魁首十余人。或谓其平反过多。仁师曰。治狱当以仁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也。万一悞有所纵。以一身易一囚之罪。亦所愿也。及敕使至。更讯诸囚。皆曰崔公平恕无枉。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赵清献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抃独曰。造在赦前。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皆不死。众皆服。及知成都。剑州民李孝忠。聚众二百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或以谋逆告。狱具。抃惟坐孝忠以私造符牒。余皆得不死。京师为抃脱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卒无易也。召为侍御史。卒谥清献。 梅衡湘初仕固安令。县多中贵。狎视令长。一中贵操豚蹄饷梅。乞为征债。梅为烹豚置酒。召负债者诃之。负者诉以贫。梅叱曰。贵人债。敢以贫辞乎。今日必偿。徐之死杖下矣。负者泣而去。中贵恻然。梅觉之。乃复呼前蹙额曰。吾固知汝贫甚。然无如何也。亟鬻而子与而妻。虽然吾为汝父母。何忍使汝骨肉骤离。姑贷一日。归与妻子诀。此生不得相见矣。负者闻言愈泣。中贵亦泣。破劵而去。 盛吉为廷尉。每至冬。罪囚当断。妻执烛。吉持丹笔相对垂泣。妻谓吉曰。君为天下执法。不可滥入人罪。殃及子孙。视事十二年。天下称其平恕。庭树忽有白鹊来。止其上乳雏。连年不去。人以为祥。后生三子。皆任州郡。殷棠川曰。所贵执法者。非徒曰不轻纵舍云尔。邮罚弗丽于事。必据律原情辩正之。虽微罪不妄加人。斯为执法也。 益州刘府君为连江尉。时民有冤狱。十余年未决。郡守属刘讯之。刘虚心推询。曲直遂判。及升任。直者候于建州。屏人告曰。异香数斤。聊为长者寿。发视。乃黄金也。刘谢曰。君事本直。我为直之。非私君也。敢以公事受私赂乎。坚辞不受。后二子原父贡父。皆致高位。 湖州姚秋农先生。已未元旦。其同郡某梦至一官府。闻喧传曰状元榜出矣。朱门洞开。两绯衣吏擎二黄旗出。旗尾各缀四字曰。人心易昧。天理难欺。醒后。亦不知为何语。及胪唱。姚为第一。人有以此梦告之者。先生思之良久。瞿然曰。此先世高祖某公语也。公提刑皖江时。狱有二囚。为怨家所诬。陷死罪。公按其事无左验。将出之。怨家献二千金。请必拟大辟。公曰。人心易昧。天理难欺。得金而枉杀人。天不容也。屏不受。卒出二囚于狱。旗尾所书。得无是欤。呜呼。公庭词组。而天听式凭。百年后。卒使其云礽享大科之报。司民命者。亦可以兴矣。后先生厯官至大宗伯。谥文僖。 钱即为睦州理官。会有大狱。久不决。部使以宿怨檄即往。挟荐牍动之。意在罗织也。即曰。吾甘老冗选中。岂忍杀人媚人以博一荐乎。狱皆平反。 向敏中在西京。有僧暮过村家宿门外。夜有盗踰墙。扶一妇人囊衣而出。僧虑祸亡去。忽堕井。则妇人已为盗杀于井中。主人搜得之。执诣县。僧不能辩。自诬服。敏中以赃不获致疑。密使吏出访。吏入村店。店妪问僧狱何如。吏绐曰。已笞死矣。妪曰。今获贼云何。曰既定狱。虽获贼亦不问也。妪曰。言之无伤矣。此妇寔村中少年某所杀也。吏就掩捕获之。按问具服。并得赃。僧始得出。 雍泰知吴县。民有妾亡去者。妾父讼民密杀其女。匿尸湖中石下。已两月。召讯之。民曰。妾逃两月。踪迹莫知。妾父胁财。始知死所。泰使人视其尸。讯妾父曰。彼密杀汝女。汝安知匿于石下。此又岂两月尸耶。此必非汝女。汝杀他人女。冀得赂耳。一拷而服。泰后仕至尚书。 典吏王宗。妾被杀于舍馆。尚书周用发河南司究问。欲坐宗罪。宗云。闻报而归。众所共见。且是妇无外行。何为杀之。覆讯终无异辞。既数月。都察院檄御史杨逢春会审。杨示约二更时鞫王宗狱。如期鞫之。猝命隶云。门外有觇视者。执以来。果获两人。甲云。彼挈我伴行。不知其由。乃舍之。严究乙乙具服。言与王宗馆主人妻乱。为其妾所窥。杀之以灭口。即置于法。而释宗。杨曰。若日间则观者众矣。何由踪迹其人。人非切己事。肯深夜来瞰耶。由是咸称明公。一时声振都下。 元绛字厚之。摄上元令。有甲与乙被酒相殴。甲归卧。夜被盗断足。妻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遣其妻曰。归洽而夫丧。乙巳服矣。阴使人蹑其后。望一僧迎之私语。即捕僧。遂得奸状。一邑称神。 朱文公知崇安日。一大姓风水甚佳。有奸民利之。潜埋石碑于土。数年后。突以强占为讼。文公亲临踏勘。去其浮泥。验其故土。则石碑出焉。碑上所刻。皆小民祖先名讳。遂信之。断还小民。后隐居武夷。偶过其地。微服往观。则小民冢已修治。问士人皆云葬后大发。但埋石霸占。天理不胜地理耳。文公知误断。取笔题其墓道曰。此地不发。是无地理。此地若发。是无天理。是夜雷电交作。大雨如倾。比晓坟墓悉毁。变成一潭。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民失女奴。其父告于州。言富民殴毙匿尸。委禄参审理。而禄旧与富民有仇。乃严刑勒招。富民诬服。遂申详富民父子同杀。弃尸大河不得等情。独若水迟疑。禄参语侵之。若水争曰。我治之民。父子皆坐重辟。岂不容我熟察耶。又越旬日不决。知州亦有言。若水终不为所夺。再数日。私禀知州曰。某捐赀访女奴。今得之矣。知州立释富民。富民感恩至钱公处谢。拒而不纳。乃遶垣啼哭。归写钱公神主供养。知州欲据宴奏闻。钱辞曰。吾初心止图伸冤非为爵赏。且朝廷闻之。如禄参何。知州叹服。后太宗访知其事升钱为制诰。进枢密。黜禄参。 王平字保衡。为许州司理参军。里中女乘驴早行。盗杀诸田间。褫其衣而去。驴逸。田家收得之。吏捕得驴。坐以杀人。平疑之。以状白府。州将不听。趣令具狱。平持益坚。守怒曰。掾懦耶。平曰。坐懦而奏。不过一免耳。与其阿旨以杀无辜。又陷公于不义。较其轻重。孰为愈耶。州将不能夺。后数日。河南移逃卒至许。勘之。乃寔杀女子者。田家得雪。平官至侍御史。五子俱显名。 景泰时。王得仁为汀州推官。值邓七作乱。朝廷出师讨之。将帅欲滥杀邀功。得仁力辩其诬。悉焚乱籍。全活数千人。生子夔中状元。位至尚书。 张文规。字正夫。高安人。为英州司理。真阳县民张五。同贼数辈盗牛。里人胡达朱圭张运等。率保伍追捕之。羣盗散走。独张五拒抗。达击杀之。余盗既脱。反以被劫告县。县令吴邈。尽收圭达等十二人送狱。劾以强盗杀人。鍜炼备至。皆自诬服。圭运病死。既申府。事下司理。文规察囚词色。疑不实。一问得其情。又获盗牛党以证。狱具。胡达以追盗杀人杖脊。余人皆予杖罪。冤狱遂平。不踰年。吴邈呕血死。文规后感疾沈困。恍惚至一大殿。殿上垂帘。闻其声。乃审吴邈事也。文规悉以寔对。遥见吏抱所判文书出。纸尾示之。有添一纪三字。文规遂寤。后以通直郎致仕。年七十八矣。梦羽衣人来曰。向增寿一纪。公在英州尝断妇人曾氏斩罪降作绞罪。又添半纪。殷棠川曰。民命至重。推鞫稍忽。误入人于死。犹有阴谴焉。吴邈邀功诬盗。忍戾若此。使无果报。岂天道梦梦耶。非文规平反。十二人无生理矣。斩绞等死耳。于不可生者俾全其首领。神明亦默佑之。彼以轘磔为快。甘效屠伯者。独何心哉。 高公材为浙江黄岩县时。有显者夺民山。民讼之。公批牍尾曰。一片青山一片金。百年人有万年心。鸿沟未必常为限。倏忽浮云变古今。又曰。踏遍青山山转峩。问山不语奈山何。若无山下累累冢。料得争山人更多。显者闻诗惭而还之。 聂以道宰江右。有一人早出卖菜。拾得至元钞十五锭。归以奉母。母怒曰。得毌盗而欺我乎。况我家素未有此。一旦得之。必有奇祸可速送还之。子依命携至原拾处。果见寻钞者至。即以付还。其人反诈谓曰。我原钞三十锭。汝奈何藏其半耶。争不已。相持控于聂。聂询得实。判曰。失者三十锭。拾者十五锭。非汝钞也。可自别寻。以其钞给贤母养老。闻者咸谓赏得其当。 李杰为河南尹。有寡妇告其子不孝。子不能自理。第云得罪于母。死所甘也。杰察其状。非真不孝者。谕妇曰。汝孀居止一子。今寘之死。能无悔乎。妇曰。逆子复何惜。杰曰。审如此。可办棺来。盛儿尸归。寡妇既出。杰使人觇其后。则一道士迎问于门外。妇曰。事完矣。顷之舁棺至。杰犹冀其或悔也谕之再三。妇执词如初。而道士仍伺立门外。杰令擒道士。一问承伏。盖道士与寡妇私。为儿所制。欲杀之耳。杰命释其子。杖杀道士。 江阴有宦家女。自幼纳采。及长。其壻产业渐消。宦欲悔婚。壻家讼于县。县令郝公劝之如初。宦固请别适。郝公曰。若从尊意。须断银三百金与彼。然后令其别娶乃可。宦依断输银入帑。郝公曰。此出吾意。未知令爱如何。必须面质成招。女与壻遵谕到案。郝厉声曰。夫妇大伦。缙绅望族何得悔盟伤化。前虑壻贫。今有三百金。不贫矣。即留入后衙完配一月而出。闻者快之。后郝子孙皆贵。 秀水朱少宰国祚。为人平易慷慨。一日两公子行街。暑月张盖。家人不检。误触店蓬破碎。相与争竞。适少宰轿过。店主人泣诉。少宰即借坐人家。命仆呼张盖二人。并持竹篦来。各责三十。慰其店主人而去。 陈睦提点两浙刑狱。杭有富户某。其妾沉香浣衣井旁。适嫡子堕井死。嫡素妒。诬沈香挤之。讼于睦。睦不察。如愬具狱。既而廉访得实。思翻案。恐为巡按所黜。遂杀沈香。后睦还京师。闻有邢道人从仙人游。言人祸福如见。叩以未来事邢不答。退语睦所亲曰。如沈香何。睦闻之。震汗累日成惊癎而死。 龚佥事一日升堂理事。忽狂呌下阶。若被人殴执状。喊曰。某太守大人。某推官大人。幸少宽我。口喷鲜血。徧体皆有青瘢。时布政吕公与公善。特过问之。龚变声音言曰。我乃某人。为某郡太守又此某公为推官。其时龚为同知。郡有囚。为龚某故入重律。因而死者四人。彼等不甘。诉之上帝。得请摄治。某等先被逮。冥官讯鞫。当时此狱。实龚独主之。某二人不过失阅实耳。彼系首恶。岂容漏网耶。言讫。又大呕血。少间死矣。 欧阳遇为大理寺卿。有溧阳令余绍卿坐事系狱。罪不当死。而遇因私雠坐以死。人皆称其冤。未几遇晓起。忽见绍卿来索命。自后行住坐卧。莫不相随。遇心悸。至庐山九天采访使者观。设坛解谢。初夜即见绍卿在侧。明旦投心词。俯伏间。被数鬼擒掷殿下。发狂大呌。流血被体而死。 广州黄同知。夫妇同抱病。异榻而寝。其妻梦吏执公文自变量卒持锁揭帐。如擒捕状。俄闻吏唤曰。非也。遂过对榻曰。是也。夫妇同惊觉。述所梦若合符节。黄曰。我必死。我招安洞夷。多杀无辜。今日吏人之来。正为此案。逾日果死。 施大中病革之夕。语妻子曰。吾寿本永。因昔年任某县时。错断一囚于死。削寿一纪。近谋夺一孀妇产。又吾兄早世。有侄贫苦我不照拂。致其仳■〈亻离〉不堪。上帝以我欺孤虐寡。又削寿一纪。今禄籍已尽。不能再生矣。遂死。 江南河帅黎襄勤公。言其乡有村翁。其子出外贸易留媳于家。媳素贤。日以织纴佐炊。翁坐享之。无所事事。每出与村人赌博。负则取偿于媳。习以为常。媳亦不较也。一日媳小病停织。语其翁曰。我手力所入有限。以赀菽水则仅可。以供博负则无余。翁以后可稍节赌否。翁默然。是日微雨。饭后携伞径出。至夜不归。媳疑之。既三日不返。媳愈疑虑。乃向邻里告以故。嘱代觅之。值连日阴雨。河流暴涨。有邻来告媳曰。顷闻河里有一浮尸。旁有破伞。曷往验之。媳急往视。则六十许老人。居然翁也。乃呼号欲绝。观者怜之。代为捞起殡殓。适里中有监生某。虎而冠者也。知媳家固贫。而媳之外家。颇殷实。思藉此吓诈。昌言于众曰。此事能不报官而遂了乎。里中无应之者。某素习刀笔。乃以媳怨言逼翁投水鸣于官。拘媳严讯。媳不惯受刑。遽诬服。案遂定。弃市日。其翁适自外归。仍携旧伞。沿途闻其媳将以冤死。亟奔法场。已无及矣。遂痛哭赴官自陈。县乃据实检举。而以监生抵罪。县褫职。邻妪有梦某媳冠帔来别云已为神矣。此案芝林中丞官淮海道时。闻公所述如此。公罗山人。述此时但云其乡前数年事。疑即罗山县案也。 李元礼为潭州龙溪主簿。摄尉事。获强盗六人。例获七人。则应改京秩。李命弓兵枉取一名充数。皆论死。李遂转承务郎。及调官泉州同安县。道见冤死之民。随之。夜宿龙山邸中暴卒。 李嵩。李全交。王旭。时号三豹。讯囚必铺棘卧体削竹签指。方梁压髁。碎瓦搘膝。被追者皆别妻子。辞朋友。京中相要作咒曰。若违心负教横遭三豹。 御史某之伏法也。有问官白昼假寐。恍惚见之。惊问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赂鬻章奏。于法当诛。吾何冤曰不冤何为来见我曰有憾于君曰问官七八人。旧交如我者亦两三人。何独憾我曰我与君有宿隙。不过进取相轧耳。非不共戴天者也。我对簿时。君虽引嫌不问。而扬扬有德色。我狱成时。君虽虚词慰藉。而隐隐含轻薄。是他人据法置我死。而君以修怨快我死也。患难之际。此最伤人心。吾安得不憾。问官惶恐愧谢曰。然则君将报我乎曰我死于法。安得报君。君居心如是。自非载福之道。亦无庸我报。特意有不平。使君知之耳。语讫。若睡若醒。开目已失所在。案上残茗尚微温。后所亲见其惘惘如失。阴叩之。乃具道始末。喟然曰。幸哉我未下石也。其饮恨犹如是。曾子曰。哀矜勿喜。不其然乎。所亲为人述之。亦喟然曰。一有私心。虽当其罪犹不服。况不当其罪乎。 郭思承为司理。居官慈惠。有法司元珍枉法虐民。郭与元合舟还里。元让前舱与郭装家属。元家人在后。至中流忽风起昼昏。众见水中鬼使。凿船为两截。前舱郭船。浮江面顺流径到岸侧。元后船人口行囊。实时沉没。同舟异报。不亦异乎。 △格言 古者折狱。听色听辞。皆就所讼言之也。然古时人情醇朴。曲直现于辞色之间。今人刁诈。冤痛反饰于词色之际。非我有所以折而得之。彼曲直之情不我与也。其要有七。曰钩。曰袭。曰攻。曰逼。曰摄。曰合。曰挠。何谓钩。以我意探彼意也。彼腹中自有真情。不肯实吐。止将虚词肤愬。而我已窥见真情。但未知的确。姑微以一语钩之。看其如何回答。于是乎用袭。何谓袭。乘其虚而掩之也。我既钩之。彼不受饵。仍将前词敷说。我却从他意料不到之处诘问之。彼必无心致对也。于是乎用攻。何谓攻。因其瑕而击之也。所对一有空隙。我即从他空隙处连驳之。彼之情已惶然不能自掩矣。于是乎用逼。何为逼。因其穷而急阨之也。彼情已觉难掩。然跃跃在喉。又不肯遽吐。若此时问官局势稍缓。则跃跃者又将复隐。宜乎假作威严。拍案大怒。命用重刑以恐吓之。两班牙爪。疾呼跃出。提摔而下。则惊魂大怖。尚有不输服者乎。然此就审正犯言之也。至于证佐之类。多系受贿买嘱。否则至亲好友。亦缘情谊难却。若语以辱身殉命。则未敢必也。但棍徒奸狡。最善相机。彼之曰供虚实。只看上官缓急。吾则用之以摄。何谓摄。制其奸而不使逞也。干证造前。上官预瞑目厉容以待。若一言不合。便欲加刑者。因择极肯綮处。严讯之。彼若遽尔直言。何以塞贿金之命。亲友之情。彼必言词游衍。乃即命加刑。彼自速声称吐。如此。彼上畏官长之精严。不敢饰欺。下受本人之贿托。亦已有词矣。说者谓。先唤原被。后唤干证。彼将依样葫芦。必致互争无已。固也。夫事小者。干证知无大害。何妨直言。若情关重大。纵先唤干证。彼岂肯轻出一言。而偾乃公事耶。故听讼原无定法。贵在随时应变耳。所谓合者何。以其所分而共证之也。唤原告进。问供毕令出。唤被告进。问供毕令出。唤原告干证进。问供毕令出。唤被告干证进。问供毕令出。如此逐名详问。则原告与被告所供。合与不合可知也。原告干证与被告干证所供合与不合又可知也。其间所供皆实。惟理曲者犹复支吾。于是乎用以挠之。所谓挠者何。以其众而挠伏之也。众口所供既定。不能为彼改移。即彼自家干证。亦不能为之左袒。造证当前。仝词共质。彼虽有口如簧。又安能巧鼓于羣言之下哉。故善听者。于其观状时。先有成竹于胷。及其对簿。持此七术以求之。自无遁情矣。若遇事漫无主宰。偏持己见。而公庭又多躁率。妄拟是非。则嘉肺之间。其不呼覆盆者鲜矣。然此外又有所谓引之之术。引者何。欲领之使悟而就于我也。其人所犯死而我欲生之。所犯重而我欲轻之。在彼自知所犯寔重与死。当堂直供无讳。已安心于重与死矣。而我所以欲生之欲轻之之心。彼不知也。即彼所以能生之能轻之之路。彼亦不知也。于是因而领之于覆审定案时。与云如此则生。如此则死。如此则轻。如此则重。但汝所犯果重与死。我不能为尔贷也。则其人乃大悟。未有不舍重死而就轻生者矣。然此亦乡愚悞蹈三尺。特为开其一线耳。如私盐拒捕伤人者死。父子俱持械打仗。父实伤人开其子因护父情有可矜如窃盗伤人者死。失主知觉追擒。跌扑殒命。开其虽为盗伤。非同格鬬。诸如此类者。亦周文襄为罪人。阁笔求生之意乎。 阿文成公桂。未贵时。其父阿文勤公克敦。方燕居。文成侍立。文勤仰面若有思。忽顾文成曰。朝廷一旦用汝为刑官治狱宜如何。文成谢未习。公曰固也。姑言其意。文成曰。行法必当其罪。罪一分与一分法。罪十分与十分法。无使轻重。公大怒骂曰。是子将败我家是当死。遽索杖。文成惶恐。叩头谢曰。惟大人教戒之。不敢忘。公曰噫如汝言。天下无全人矣。夫罪十分治之五六已不能堪。而可尽耶。且一分之罪。尚足问耶。其后文成长刑部。屡为诸曹郎述之。庭训官箴。一以贯之。宜其柱石相承。簪缨弗艾矣。又乾隆年间。有冯廉访廷丞者。尝为大理寺丞。大理为三法司。主平反。自刑部权日重。大理不得举其职。冯在官于罪名出入。数有纠驳。多所矜恕。诸司皆怒。适大学士刘文正公总理部务。独心善焉。后冯亦由刑部郎。洊擢至江西按察使。入觐。大学士于文襄公。问冯以治狱之要。冯曰。夫狱者愈求则愈深。要在适中而止。则情法两尽。文襄嗟赏其言。告诸曹司以为法。此与阿文勤公言相印证也。 张南轩曰。为政须要平心。不平其心。虽好事亦错。如抑强扶弱。岂非好事。往往只这里错。须如明镜然。妍自妍丑自丑。何预吾事。若先以其人为丑。则见此人无往而非丑矣。 刑官之大罪。有五。一曰执己见以杀人。二曰杀人以媚人。三曰受贿曲法。四曰不明误杀。五曰从傍莫救。 凡有司讯鞫狱讼。首贵慎速。所以慎者。一事到官。毌论事理之重轻。案情之大小。必须悉心推鞫。不厌精详。总期无枉无纵。情法两得其平。斯谓之慎。所以速者。一案入手。如命盗重情。罪关大辟。固宜立为判决。明正典刑。不能淹留致毙。反使幸逃显戮。其有情节较轻。或应入秋审。缓决。或应予留养承祀。稍有一线生机者。官为早办一日。犯即早脱一日之监。若竟任性高搁。致令病毙狱中。虽死由天年。而问心不能无憾。至犯该徒流遣戍。亦宜早为决配。不得故事稽延。使枉受囹圄之系。即寻常细故。自理词讼。更宜随到随审。随审随结。俾两造无拖累之虞。杜书役诈扰之渐。斯谓之速。愚为慎而不速。则事多冗积。易启淹狱之端。速而不慎。则草率多讹。不免冤滥之失。慎速二字。实为鞫狱之要旨也。况吏例有承审之定限。刑书载淹禁之明条。吾侪一行作吏。总宜如何精勤致治。以副钦恤刑狱之至意。亦于慎重讼谳之中。未始非积德之道也。可弗勉哉。 夫狱之原被俱在。众证分明。可以按律问拟。事无难结若夫一种疑狱。有黑夜杀人并无见证者。有旷野杀人无尸亲识认者。有作客他乡。为人谋害。而告及同行者。有共证其人。殴杀尸伤显然。而其人满口呼冤者。诸如此类但宜细心审度。密加体访。未可自恃聪明。严刑煅炼。枉累无辜。书曰功疑惟重。罪疑惟轻。又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夫皋陶圣人也。以圣人犹有称疑。圣人为士。犹释不经。夫才不如圣人。欲使案无疑牍。而强为摘服。冤及不经。又并无圣人之心。则吾不知其自居何等矣。 薛文清曰。治狱有四要。公则不偏。慈则不刻。明则能照。刚则能断。 从来刑罚贵得其平。平者如权之秤物。不轻不重。适得其宜之谓。若事则可疑。难于决断者。宁可转重为轻。切不可入轻为重书曰罪疑惟轻。又曰宁失出。毌失入。盖刑罚之事。上干天和。以皋陶之明允。犹致无后。矧下此者欤。惟于当死之罪。求其生而减至配徒。于当配徒之罪。求其轻而减至笞杖。庶寓仁育于义正之中。而为良有司矣。若受贿枉法。视人命为草菅。受报断无漏网。亦有事涉两歧。情介两可。或偏于一时之喜怒。或悞用一己之聪明。或曲狥乡老上司之嘱托。或听信奴隶书役之谗言。纵非婪赃。终乖公道。天地鬼神。亦所共嫉。 人有罪而至于杀。固其自取然其得罪之由不一。亦或有株连诬服不能自辩者。使刑官见其狱辞而生哀矜之心。庶犹有生理。若一见加怒。则必不能平情细鞫。虽有冤滥。亦无从申辩矣。试观古仁人谳决死囚。必于死中求生。求而不得。犹掩牍涕泣。此何如其用心耶。 不可窥上司之意以定民罪。民之罹于法也。要非心之得巳。果系情真罪当。犹宜生其矜恤。讵可因上司之喜怒。置赤子于死亡而不顾。尝见有廉明之吏。非不深知其故。及至勘问时。往往违心曲法。人诘其故。则曰上司要如此。那得不如此噫父母斯民之谓何。而忍草菅民命以邀上司欢耶。 夫察狱之道。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况求其死也。乃吏以察察博名。吹毛求疵深文巧诋。令必不得平反。有一等矫情干誉之人。明见其无辜。多远嫌自避。以小民身家性命。全我清名。其用心亦已刻矣。夫除奸之法。苟无则已。非必欲充罪罟也。乃罗织僝佣。文致暧昧。令元凶贿脱。而愚民受诬。虽破产捐躯。莫能自白。彼平原自无者。独何人乎。 以直为曲者。非但受赃故入而后为罪也。大凡新进喜事之徒。多任聪明。多执意见。或有一言之忿触。或因一事之猜疑或径情直行。深文峭法。故入人狱。往往有之。至于以曲为直。则意见纷挐。全然主持不定矣。为有司者。自当公心剖析。决以片言。则曲直攸分。情法两当纵遇盘错。亦必迎刃而解。尚安有曲直颠倒之失乎。 官长听讼。凡觉有一毫怒意。切不可用刑。即稍停片时。待心气和平。从头再问。未能治人之顽。先当平己之忿。尝见世人因怒其人遂严刑以求泄己之忿。嗟嗟。伤彼父母之遗体。而泄吾一时之忿恨。欲子孙之昌盛得乎。 孙沂水先生云。取供书手作弊。盖因初任不谙法律。凡事只托若辈。因而得行其私。公余当留心律例。如斩绞军徒之律。不过数条。熟看详玩。每遇招详。只照原取口词敷演。不可添减一字。成稿后。预送后堂参看明白。若于口词外妄添一字。即是作弊。定行治责。凡招情必须合律合例。但律条有限。事变无穷。若罪不入律。或有别例可引。亦要查明引用。 学治臆说云。司牧之道。教养兼资。夫人而知之。知之而能行者盖鲜。不朘民以生养之源也。教则非止条告号令具文而已。有其实焉。其在听讼乎。使两造皆明义理。安得有讼。讼之起。必有一闇于事者持之。不得不受成于官。官为明白剖析。是非判。意气平矣。顾听讼者。往往乐居内衙而不乐升大堂。盖内衙简畧。可以起止自如。大堂则终日危坐。非正衣冠尊瞻视不可。且不可以中局而止。形劳势苦。诸多未便。不知内衙听讼。止能平两造之争。无以耸旁观之听。大堂则堂以下。竚立而观者。不下数百人。止判一事。而事之相类者为是为非。皆可引伸而旁达焉。未讼者可戒。已讼者可息。故挞一人须反复开导。令晓然于受挞之故。则未受挞者。潜移默化。纵所断之狱。未必事事适惬人隐。亦既共见共闻。可无贝锦蝇玷之虞。且讼之为事。大槩不离乎伦常日用。即断讼以申孝友睦婣之义。其为言易入其为言易周。 投牒候批。示期候讯。最费百姓工夫。唯期有一定。则民可遵期而至。无守候之苦。凡示审案件。自量才力。斟酌挂牌。如饰耳目之观。以多为贵。日留一案。即有一案守候之人。愈留愈伙。累者何堪。至勘大事件。人多费多。守候更复不易。虽风雨寒暑。必不可失信。 谚曰。刑伤过犯。终身之玷。不惟自玷而已。尝见乡人相詈。必举其祖若父之被刑者。而显诟之。是辱及于孙也。为民父母。其可易视笞挞耶。黠者。豪者。玩法而怙恶者。非挞不足示儆。挞之不足。而掌批其颊校荷其颈。皆小惩而大戒也。愿者能知悔罪。已当稍示矜怜矣。至两造族婣互计细故。既分曲直。便判输嬴。一予责惩。转留衅隙。讼仇所结。轇轕成嫌。所当于执法之时。兼寓笃亲之意。将应挞不挞之故明白宣谕。使之翻然自悟。知惧且感。则一纸遵依。胜公庭百挞矣。然此为相对相当之讼。可以情恕可以理谕者言之也。如犯者实系凶横。或倚贫扰富。拨草寻蛇。或恃尊陵卑。捕风捉影。稍从曲宥。则欲壑难填。为之族婣者必致受害无已。不啻犯如虎。而官傅之翼矣。遇此种人。尤须尽法痛惩。即老病。或妇女。亦当究其抱告。使知亲不可恃。法不可干。庶几强暴悔心。善良安业。 书言五听。非身厯不知。必先定气凝神。注目以熟察之。情虚者良久即眉动而目瞬。两颊肉颤不已。出其不意。发一语诘之。其真立露。以是伪者渐息。讼皆易办。盖得力于色听者。较口舌争。事半而功倍也。 明由静生。未有不静而能明者。长民者衣税食租。何事不取给于民。所以答民之之劳者。惟平争息竞。导民于义耳。片言折狱。必尽其辞而后折之。非不待其辞之毕也。尝见武健之吏。以竞躁临之。一语不当。辄慑以威。有细故而批颊百十者。有巨案而三木迭加者。谓所得之情皆其真也。吾未之敢信。 致罪之由。犯者自知之。不得其情。非特入于重。彼不能甘。即从未减矣。彼以为官固易欺。必图翻异。求即于无罪而后快。于是为之官者。恶其无良也。刑以创之。愈久而愈失其真。古云。狱贵初情。一犯到官。必当详慎推求。毕得其实。然后酌情理之中。权重轻之的。求其可生之道。予以能生之路。则犯自输服。谳定如岳家军不可撼动矣。 寻常讼案。亦不易理也。凡民间粘呈契约议据等项。入手便须过目。一发经承。闲或舞弊挖补。初之不慎。后且难辨。南省吏多宿蠹。闻有绝产告赎者。业主呈契请验。蠹吏挖去绝字。仍以绝字补之。问官照见绝字补痕。以为业主挖改。竟为活产断赎。致业主负冤莫白。凡遇呈粘契据借约之辞。俱于紧要处纸背盖用图记。并于辞内批明以杜讼源。欲以笔迹断讼者。不可不留意。 两造讼牒。官为结断。脱然归去。可以各治其生。夸大之吏。好以示审之勤。饰为观美。往往审而不结。或系或保。宕延时日。讼者多食用之费。家人增悬望之忧。是虐民也。中有富家牵涉。好事者从而妄为揣度。谓官可赂营。则又重自玷矣。故不审不如不示期。不结不如不传审。 勘丈之事。大端有四。曰风水。曰水利曰山场。曰田界。其它房屋基址易见者也。田界水利亦一览可知。唯风水山场有影射。有牵撦。诈伪百出。稍不的实。张断李翻。甚至两造毁家。案犹未定。皆勘官酿之祸也粗疏犹可。苟有他故鬼瞰其室矣。勘时须先就两造绘图。认正山名方向。然后往复履勘。凡所争之处。及出入路径。一一亲厯毌惮劳琐。尤不许两造随舆哗辨。以淆耳目。勘定将两图是非逐细指出。为之明白讲论。谕以子孙可大可久之故。再行剖断。自然心平忿释。不致再竞。能使一勘无翻。所全不小。故遇有勘案。总宜亲到。转委佐杂。枉费民财。不惟不公即公亦不足服人。至于人不能服。仍归亲勘。重劳吾民。不可也。 自爱之人。虽事甚切己。尚不耐匍匐公庭。况非己事乎。借口地方公事。联名具呈。必有假以济其私者。其非安分可知。昔赵韩王得士大夫所投利害文字。皆置二大瓮。满则焚之。李文靖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二公皆宋名相。所为如此。盖所见者大且远也。联名公呈。不宜轻准。即事关利害。言有可采。姑受而不批。别自体察举行。切勿轻听据详。致开纷扰之弊。至书吏禀陈公事。尤不可信用。 应抵命案。吏役尚知畏法。惟自尽路毙等事。更易蔓延滋扰。盖百姓无知。最惧人命牵连。恐吓撞骗易于借口。全赖相验时力归简易。凡自尽人命。除衅起威逼。或有情罪出入。尚须覆鞫。其余口角轻生。尽可当场断结。不必押带进城。令有守候之累。如死由路毙。及失足入落。则验报立案。不待他求。有等鹘突问官。妄向地主两邻根寻来厯。以致辗转牵扯。徒饱吏役之橐。造孽何有纪极哉。 断制云者。非师心自用也。案无大小。总有律例可援。援引既定。则例得无干者。皆无庸勾摄。人少牵连。案归简净矣。每见貌为精慎之吏。不知所裁。以极细事而累及邻证。延蔓不休。有因而破家酿命者。曾为寒心。敢陈苦口。 胡师苏云。婚姻乃人伦大事。一定自不可改。所遇贫富贤愚不一。当随分安之。或嫌贫悔盟。或恃强夺娶。均于天理人情未安。倘事质于官。总宜委曲开谕。切勿徇情任气。为彼代作离书也。最损阴骘。 汉武用法。吏以击断为能。往往至大官。然所记酷吏无令终者。独汲黯持同异。摈名法。竟得至九卿。无丝毫患。卒后天子见思。荫其子弟皆至卿相。何比干为治狱吏。多所平反。子孙富贵不绝。王贺为直指使者。自言活万人。子孙其兴。旋应若桴鼓吁何其荣辱安危迥异也。岂非当严刻而用恩。其阴德尤百倍哉。 ○人命 律法以人命为最重。人命出入。不独处分极严。即报应亦极显然。案情千态万状非用心研鞫。不能得情。速验速审。是为要论。必使毫无冤抑。死者无憾。抵者亦无憾。古人所谓钦恤明允。不外乎此。若稍涉含糊。要当搁笔。试求其生。慎勿于疑似处杀人也。若执救生不救死之说。则又误矣。 事迹 格言 △事迹 陈洎为开封府功曹。章献太后临朝。有族人杖杀一卒。当洎往验。太后遣中使十数辈谕旨。欲宥其罪。诸吏请以病死闻。洎正色曰。人命攸关。奈何惧罪。验不以实乎。汝等勿忧。吾当独任其罪。遂以实奏。既而太后原其族人。亦不罪洎。梦一人谢曰。其冤非公不伸。阴司以公有阴德。注位贵显。生子孙贤。故来相报。洎官台省副使。孙传道履常皆以文学显。 李处厚知庐州。值县尝有殴人死者。处厚往验伤。以糟胾灰汤之类傅之。都无伤迹。有一老父求见曰。邑之老书吏也。知验伤不见其迹。此易办也。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以水沃其尸。其迹必见。处厚如其言。伤迹宛然。自此江淮之间。官司往往用此法。 乾隆间。江都某令以公事将往苏州。赴甘泉李令处作别。面托云。如本县有尸伤相验事。望代为办理。李唯唯。已而闻其登舟后。夜三鼓仍搬行李回署。李不解何事。探之。乃有报验尸者。商家汪姓。两奴口角。一奴自缢死。汪有富名。某令以为奇货。命停尸于大厅故不即验。待其臭秽。议赂三千金。始行往验。又语侵主人以为喝令。重勒诈四千金。方结案。李见而尤之。以为太过。某令曰。我非得巳。适欲为儿子捐知县。汪银七千。已即日送往上库。署中并未藏一金也。未几其子选甘肃知县。擢河州知州。因赃私案发处斩。两孙尽行充发。家产籍没入官。某令惊悸。疽发背死。 △格言 人命到官。最重速验。尤重速审。速验一则尸骸免其暴露。众证免其拖连。一则尸未发变。伤痕好看。皮肉未破者。则色或青黑紫赤长圆。而拳棍砖石与跌磕之伤易验也。皮肉巳破者。则痕或平卷深阔长短。而刀符鎗镰之伤易验也。原告报有凶器。以凶器与伤痕比对。而是否所伤易知也。以凶器与凶犯认看。而是否所持易明也。伤痕虽多。又必以致命为重。而致命之处。是否凶犯之器所伤。而抵偿易定也。相验既确。其命案之真假。凶犯之抵填。与别有无漏网之正犯。大约俱于此时可定。速审一则凶犯之惊魂未定。虚实自吐真情。一则尸亲之命案方兴。变诈之机谋尚浅。不独此时宜研讯凶犯。若其中稍有推敲。即尸亲亦宜细鞫。若初验之伤既明。与初审之供既确。则后来复讯。可免两造无再起狡执之端耳。人命。印官亲验尸伤。是第一要着。不可委之佐贰。亲验则经目分明。自已放心。刑仵不敢轻易作弊。凡伤如缢死与被勒有别。溺死与抛尸有别。自刎与被杀有别。生焚与毁尸有别。真假在此。印官总宜眼见。勿得以尸身臭味为秽。勿得以死尸近身为凶。远坐高棚。香烟缥缈之中。而听其喝报也。若仵作受尸家贿买。造伤虚捏。以假为真。受凶家贿买。隐伤不报。以重作轻。人命关天。生死含冤。是谁之过欤。倘有前弊。被人告发。上司另委他官亦难辞相验不实之咎矣。莫若忍臭味于一时。省葛藤之无已。为至当耳。 尸伤凶器。既于相验时比对无差。凶犯既已认明凶器。伤于致命之处。则惟审讯因何起衅。或偶尔口角。互相争鬬。用某物将某人某处一下打重。当时殒命。或止自己。有无同殴。或与某人。素有仇嫌。偶然撞遇。一时忿起。用某物与某人某处一下。当时殒命。或与某人素有仇隙。因与某人商量。伺至僻静处将某物于某人某处一下。当时殒命。或原与某人商量。同某人某人去。用某物将某人杀死。又将某物取了同某人分讫。或原与某人争殴。而误伤某人殒命。或原欲打某人而错打某人殒命。或与某人打拳顽耍。而误中某人某处殒命。或拾砖石掷打某物。不知某人在彼。着在某人某处殒命。或劫。或谋。或故。或鬬。或戏。或误。或过失。七杀而已。问明先取凶犯口供讫。又将干证唤问。与凶犯俱同。随将供出同谋同下手之人。研讯皆供认不讳。各画具供状附卷。重犯收监。干证等取保。先具由申报上司。俟各宪批回。然后复行详讯。另取确实供状。出看序招。按律例定拟解审。再我朝又施法外之仁。有留养承祀一条。须问明死者与凶犯有无父母兄弟子孙。及凶犯父母年岁若干。详内注明。以备将来查办之地耳。为牧宰者。须当留意焉。 人命亦有不及速验者。或尸属贿和。或乡牌匿报。而后告发。或他州县人命尸亲上控。经上司转批验审者。若时值寒冬。老瘦身尸不致大坏。犹可相验。倘时值暑夏。皮肉已经消化。无凭相验。则必以检验为据。然蒸检一事。系人命中尽头道路。但有一线余地。断不可轻举妄动。何也。缘死者既挺刃丧命于生前。又蒸煮裂尸于身后。若使人命是真。抵偿可必。则死者受此劫磨。尚能瞑目。万一抵偿不果。枉遭此难。令死者何以甘心。犹有尸亲惑于传言。或妄听讼师教唆。或因凶犯狡赖而请检验者。惟宜原情度理。悉心研鞫。察其情而破其疑。谕以利害。委婉开导。若尸亲悔悟。凶犯折服。证佐伤供确凿相符。罪状已明。案无疑窦。即可据实详请免检。迨我心既尽。而两造始终执迷不悟。必须先取尸亲切实甘结。再行启棺检验。实则按例究办。虚则从严坐诬。如此既慎且重。使生不含冤。死能瞑目。则幸甚矣。蒸刷之惨。亦仁人君子所当轸念者也。 入轻为重之事。惟人命关天。有司最宜留意。世有诬赖一节。极为惨酷。甚至奴仆胁主人。顽佃梗业主。妻妾制夫长。一有不虞。则有缚尸灌汁以求贿赂者矣。有亲人逼死乘机索诈者矣。有冒认亲族毁门坏屋者矣。种种未易殚述。世之官长。独谓尸场一验。足以辨冤称快。而孰知其鱼糜肉烂。鲸吞虎噬已至此极也。此弊不革。不惟启人自杀。且令父子兄弟以死为利。暴尸灭法。揣其情节。与手刃无异。真堪处以重法者。今既难槩置不理。但严诬告加三等之法。不论极冤极迫。凡药死而不以药首。自缢投水而不以自缢投水首者。即问如律。务在惩一警百。张榜告谕。其系亲人逼死以为图赖之本者。勘破其情。益宜重处。事情得而后可。论是非。究轻重。使亲戚无利死之心。风俗无搬抢之恶。阴德岂有量乎。 检尸与凌迟不异。上干天和。破家荡产。又是第二件事。不可不思。不可不慎。 寡过录云。天地之德。惟在好生。律法之严。最重人命。故于始死而相验。甚至朽烂而剔骨。一之不已。而至再至三。凡以使死者得以伸其冤。而刑者足以服其辜也。至伤痕重在初报。检验不许过三。防其久则滋弊。且恐干累并戕害枯骨。故立法独详。总以敬慎民命为主。倘冒昧于出入。则足以上干天地之和。下减已身之福。明蹈降罚之国典。幽遭鬼神之冥诛又况于公受贿赂。颠倒是非者乎。奈有等贪心昧己者。但见词属人命。无论。为真为假。一阅私喜。以为奇货可居。无论后来贪墨枉法。即此一念。神明已夺其算矣。殊不知人命一案。十有九虚。西北多触石投崖。东南每服毒自缢。实出一时愤激。以为虽不能索彼之命。必能破彼之家。以此轻生于一旦。治狱者即明知其伪。而近时秘诀以为假人命最可得钱。原告自知情虚而不抱怨。被告得蒙开释而反感恩。于是肆志咆哮。差役仵作状师帮讼光棍种种小人。乘此以明勒暗索。撞岁装风。无所不至。而其家果破矣。然上之人不惟不知自罪。且以为功。曰彼于此重网。吾出脱不致于死。即多金彼所乐从。有何冤枉。嗟乎。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夫受贿而出脱。则不行贿而坐罪可知也。即不坐罪而淹滞不决可知也。甚而肆详累驳。以致尸朽骸抛。死者不得揜土。生者不得宁家。非司民者之罪而谁罪哉。嗟乎。事有因由。不推究则不明。人有良心。日暪昧则斲丧。予以为凡枉死者。皆官死之也。彼见赵甲死而钱乙败。自然孙丙昌而李丁随。竞争鬬殴死者缘此而日多。故曰皆官致之死也。夫假令图赖。律有明条。使听讼者毅然指天矢日。绝无暧昧。按法反坐以罪。则彼见已死不足以累人。死之无益。其所全者不已多乎。若夫真正人命。虽云解网。必出哀矜。稍涉私情。终贻鬼怨。可不畏欤。可不慎欤。 佟中丞国器。人命条议七款云一告人命状。必要开明用何械。殴某处。见今某处斜伤。长阔若干。某处圆伤。横围若干。问官审讯。只于所殴之处检验伤痕。立见真伪矣。每阅招。见问官不依状检。假如原告本说耳根一下打死。而官则浑身检验。寻出无数伤痕。尽入招详申报。于是院司以伤痕不对为驳而问官随增遍殴情节为比对。不知人生一世。自少至壮。或失足磕跌。或生疮被击。或负重触坚。血不流。行轻伤着骨则红。日久而消。重伤着骨则青终身不散。问官不知其义。以致讼者数年不决。累毙甚多也。 检尸所以验伤。验伤者。验尸主所告之伤。非验所不告之伤也。犹之百姓告荒。官府踏勘。止勘所告之处。验其信否。至不告之处。则虽有灾荒。亦过而不问。又如百姓被盗递失单。至获盗之日。所开何物。止追何物。给之。其余财帛。焉知非其固有。皆可置而不论。同一理也。检尸之官。不解其意。见其伤痕。即疑争殴所致。有所凭而定罪。不为冤杀无辜。呜呼。岂不谬哉。 【 李笠翁】 一有致命之处。有致命之伤。顶心。顖门。耳根。咽喉。心坎。腰眼。小腹。肾囊。此速死之处也。脑后。额角。胸膛。背后。胁肋。此必死之处也。肉青黑。皮破。肉绽。骨裂。脑出。血流。此致命之伤也。致命之伤。当速死之处。不得过三日。当必死之处。不得过十日。若当致命之处而伤轻。或极重之伤而非致命之处。虽死于限内。当推别情。不可一槩坐死。 一检验之时。检官嫌其凶秽。皆不近尸。惟听仵作喝报。或多增分寸。或乱报青红。间有犯人与尸亲争伤。而检官竟不经目。止执一笔为仵作誊录耳。及再更检官。再更仵作。或暗买尸格。约与雷同。或意欲重轻。多增疑似。以致两检不同。每驳四五。死者既以挺刃丧命于生前。又以蒸煮裂尸于身后。冤雠未雪。暴露经年。况血尸伤痕易辨。枯骨伤痕难辨。亦有蒸煮数次。真正伤痕。亦在灭没之闲。是愈检而愈讹也。凡屡检不定之案。初检官应置劣考。 检验勿嫌凶秽。定宜逼近尸所。定睛相验。生死大故。人命关天。求问官凝眸一视而不可得。即谓之草菅人命也可。劝司谳诸君子。以昏昧贻讥为秽。勿以骸骨近身为秽。以冤魂呌号为凶。勿以死尸罗列为凶。 【 李笠翁】 一众人共殴一人致死。合应检验最重伤痕以定首犯。然有昏夜醉后羣殴。而定执某人打某处者。虽殴者不能自知其所殴之处。不能自记其所殴之数。而况证人乎。大抵共殴只问殴人因由。不当刻舟求剑。致有冤情也。 一告辜限期。照手足金刃他物等类。分别二十日三十日五十日立限。律例所载详矣。但系隔月者。要大建小建。此生死出入之界。不可不慎也。 古法之至善者。莫若人命中保辜一事。辜者。罪也。保辜者。令有罪之人自保其罪。以塞他日之辨端。且求此日之覆辙。葢因被殴之人。自非慈亲孝子。鲜不利其速死。以为索诈凶人之地。故以调理之责付之凶人。凶人以一朝之忿。酿成杀身之祸。未有不悔恨求生者。救人即以自救。何金钱之足惜。是以一纸保辜。活两条生命也。倘其疗治不痊。如期殒命。则于限满发落之时。便可定罪结案。何也。以其验伤之际。先得两造口供。被殴丧命者。既以亲口诉冤于生前。殴人致毙者。难以活口赖伤于死后。若说不干己事。则从前之调理为何。无证亦可以成招。完尸亦可以定罪。较审人命于既死之后。展转推详而莫究其实。凭空摸索而不得其端。尚有就审于城隍。取决于梦寐者。其劳逸难易之相去。岂啻霄壤之分而巳哉。 【 李笠翁】 一仵作之弊。有以白矾苏木黑矾五棓茜草等物。制造青红等伤。任口喝报。检官既不经目。既看亦不精细。有诬成大狱者。此弊最要深察。 检尸之弊多端。有等奸民。惯盗新墓骸骨。造作伤痕。卖与诬告人命者。贿通仵作。以此陷害雠家。所以检尸一事。不惟伤之真假宜辨。并尸之真假亦不可不辨也。 【 李笠翁】 一人命重案。动辄经年。其中干连人犯必多。在县守候。已称苦累。至于起解。或隆冬盛夏。或老幼病人。民间疾苦。多少难言。相应止摘紧关。自正犯并徒流罪名者起解外。再尸亲一人。干证一二人对质足矣。其余人证。尽行摘发还家。 李公士桢条议云。一人命以原词为据。随告随审。即迟亦不得过三日。此为定规。尤不许于临审时。更投多词。改换情节。添减犯证。展转牵告。除凶犯应行羁禁外。见证邻佑。多不过三四人。随案质审。分别保候。不许一槩羁禁。亦不许听信经承差役株连多人。致滋诈骗。 一人命以伤痕为凭。奉禁不许转委佐贰捕员。定例印官亲临尸场检验。如但隔壁听仵作指报。则印官必须亲临尸场之为何。须将伤痕颜色分寸。某处偏左偏右。皮破骨折。红楂白楂。系某器所伤。分晰致命不致命。如金刃手足砖石木棍等器。果与伤痕相合。检验的实。审与口供无错。即填尸格。以定山案。不可听信仵作经承含糊混报。致成疑案难结。更不可迟延时日。以致尸溃难检。 一谋杀。故杀。情律甚重。如果有阴谋诡计。或有意欲杀。须依律坐罪。若无谋故实迹。证口有据。自认无辞者。不得轻议强引。至鬬殴杀。误杀。戏杀。过失杀。以及威逼等项。各有一定律例。亦各有不同之情节。如鬬杀者。以一人而敌一人者也。有两人则为共殴。非鬬杀矣。鬬出一人之手。又不可以从论。言故杀者。故意杀人。意动于心。掷物毒打致命。当时身死。是有心害命也。此为故杀。隔日身死为鬬杀。若意欲杀人。先告于为从者。使随我而杀之。则为谋杀。非故杀矣。故杀者。出于一人之意。不可以从论也。若人不知故杀之意。而卒然相遇共殴。则亦共殴余人而已。同谋共殴。有分有合。分而言之。有同谋而不共殴。有共殴而不同谋。合而言之。始既同谋。终又共殴。究其下手殴伤致命之处之人。坐以绞罪。原谋者不论其共殴与否。并杖百流三。以其为祸端之所起。若共殴之人。虽有别处重伤。亦止杖一百。以其下手致命者抵偿矣。故不深罪。若原谋自行下手致命。或混打不知何人下手。俱问原谋绞。其它俱余人。若同行之人。既不与谋。又不助力。乃是不行劝阻。只问不应。如议甲乙丙俱依同谋共殴人因而致死者。以致命伤为重。乙下手。律绞。甲原谋。律杖一百流三千里。丙余人。律杖一百是也。 一共殴者。惟有凶器。又殴有致命重伤者。方引充军。其虽有凶器而无重伤。及虽有重伤而无凶器。皆不得剪摘例文妄引矣。如审系某情。即定某罪。其口供参看引律。务须一意到底。不许口供牵混。参看与引律舛错。如共殴致死者。须悉某人持某器。某处有致命伤。口供务与伤痕凶器相合。独重者议抵。不得揣摩悬坐以滋辩窦。或有自尽身死者。随即询明。无真正威逼情形。即便赶释不究。仍差人押令限三日掩埋。则轻生刁恶之风自息矣。 从来辨人命未能精悉至此。非寝食坐卧于律例者不能道。非视人之性命。若己之性命者亦不能道。此刑名第一书。为官必先熟读。 【 李笠翁】 慎狱刍言云。人命中疑狱最多。有黑夜被杀。见证无人者。有尸无下落。求检不得者。有众口齐证一人。而此人夹死不招者。有共见打死是实。及吊尸检验。并无致命重伤者。凡遇此等人命。只宜案候密访。慎毌自恃摘伏之明。炼成附会之狱。书曰罪疑惟轻。又曰宁失不经。夫以皋陶为士。安有疑罪不经之人。岂可失出。明断如古人。犹慎重若此。况其它乎。今之为官者。苟能阙疑慎狱。即是窃比皋陶。其自命正复不小。彼鍜炼成狱者。不及古人远矣。何聪明之足恃哉。 人命不同他狱。谳者不厌精详。上司数批检问。正谓恐有冤抑。欲与下僚商酌。为平反计耳。要知一人之聪明有限。同官之思虑无穷。从前承问者岂事事皆能自决。亦知重狱非一审可定。未必不留余地以俟后人。即上司批讯之法。亦自不同。有词与意合者。有词在此而意在彼者。又有欲轻其罪。而故张大其词。以示国法之重者。此虽宪体宜然。亦以试问官之决断何如耳。承委诸公。须出己见成招。慎勿雷同附和。若观望上司之批语。以定从违。或摹写厯来之成案。以了故事。其中倘有毫发冤情。罪孽比初审者更重。何也。天下之事。一误尚可挽回。再误则永难救正。狱情不始于我。而死刑实成于我也。 尸当速相而不可轻检。骸可详检而不可轻拆。拆骸蒸骨。此人命中尽头道路。有一线余地。尚不可行。若使人命是真。典偿可必。则死者受此劫磨。尚能瞑目。万一典偿不果。枉遭此难。令彼何以甘心请于轻拆不如详检。详检不如速验之后再下一转语曰。速验不如细审。果能审出真情。则不但无事检拆。并相验亦可不行矣。尝思片言折狱之人。不知存活多少性命。完全多少尸骸。故人乐有贤父母也。 凡奉上司批驳。情节不明者。止审情节。尸伤欠确者。方检尸伤。慎勿一槩烦扰。以致生死俱累。 呈报命案。非尸亲。即地保。宜立刻研问衅由。及鬬殴之状。受伤之处。细细诘问。察看供情虚实。自可得其要领。盖尸亲等甫至县城。未暇受讼师指挥。代书写词。不敢大改情节。且乡民初见官长。尚有惧心。立时细鞫。真情易露。一面讯供。即一面佥役传验。无论寒暑远近。讯毕即往。以免犯证入城。先投讼师商榷。中途犯到。即择可息足处所提犯鞫问。使其猝不及备得情自易。 刁悍尸亲。或妇女泼横。竟有不可口舌争者。执发变为伤据。指旧痕为新殴。毫厘千里。非当场诘正。事后更难折服。宜将洗冤录逐条检出。与之明白讲解。令遵录细辨。终能省悟。切不可惮半日之烦。贻无穷之累。 开检之时。折骨洗蒸。最为惨毒。疑似之间。出入重大。遇有尸亲翻控。先检原详图格。逐一精研。实有枉抑疑窦。然后详检。则问心无愧。倘系尸亲妄听误告。须细细开导。果能悔悟。自可陈情上官。提审取结免检。盖检而无伤。不惟死者增冤。复令生者坐罪。而曰我依律办也。是耶非耶。必有能辨之者。昔有强干太守。号称吏才。每逢发审命案。辄以详检塞责。半年之间骨殖多提省垣。而太守以暴病死。家属仳■〈亻离〉官所。遗榇难归。论者谓有鬼祸。其或然欤。 ○盗贼 自来言弭盗者。弭之于既为盗贼之后。不若弭之于未为盗贼之先。此最上策也。然而猛以济宽。使郑国中无萑苻之警。圣人犹称子产为遗爱。后世如虞诩之缝衣为志。李崇之村置鼓楼皆称善法。为牧令者。欲使地方安谧。必先遏绝盗风。遏绝之法。与其责铺汛之巡拏。不若令乡邻之举首。与其责捕差之追缉。不若令守望之先防。与其获盗者十。不若获窝者一。与其搜山林匿迹之区。不若清坊肆藏匪之所。至于辨赃物。慎诬扳。在在皆当留意。乃或讳盗为窃。讳窃为无。殊不知两害相形。则取其轻。盗案四参限满。止于降调。且公罪例准捐复。一涉讳盗。则一蹶不起矣。总之。先事预防。临事尽力。诘奸禁暴。法莫善于保甲。有守土之职者。宜以实心实政举行之。则盗源清矣。 事迹 格言 △事迹 后汉虞诩。临终时谓其子恭曰。吾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那得不冤。自此二十余年来。家门不增一口。应获罪于天也。尔曹当佩斯语。慎毌再任此职。 明项襄毅公。为广东副史。按部高州。有兵卒报贼掳男妇数百。流劫村落。部将请发兵收之。公曰。贼无携家理。慎勿妄杀。后讯其俘。果皆良家被掠者。尽释之。未几拜陕西廉宪。适陕西饥。公不待奏报。发仓赈济。全活者万计。后公为相。簪缨累世不绝。 宋元嘉中。秣陵李龙等。夜行劫。陶继之为令。捕获龙等。审时。龙诬妓女某为同伙。陶不察。定妓罪。后所宿主人及宾客并相证明。陶亦知妓系雠扳。但文书已行。不欲自为反复。遂与盗并斩。妓临刑曰。我虽微贱。未尝为盗。而陶令枉加杀害。死若有知当诉于天。弹琵琶数曲而就死。月余。陶梦妓曰。昔枉见杀。诉天得白。特来取公。便跳入陶口。陶即惊醒。四日而亡。二子相继死。 齐王敬则为郡守。郡多剽掠。有数岁小儿于路取遗物。敬则杀之以徇。孔琇之为令。有小儿偷割邻稻一朿。琇之付狱曰。十岁便为盗。长大何所不为。噫。亦甚矣。立威惊众。乃借童子为先乎。 明会稽王某。为江南某县佐。适宰病。委以摄理有宦控失贼。捕役无从踪迹。惧比责。诬一穷民为盗。鞫讯备极严刑。终不服。王以官审不如捕审。命捕私鞫之。俗所谓做索是也。民不胜苦。遂死。其妻因夫死。亦投缳自尽。后王任满归里。有盗疑其富。纠党行劫。已尽所有。犹不足。缚王于庭。逼令输献。王无以应。竟被杀。 阎巡抚莅南京。有诬镇江民周志廉主盗者。志廉富民畏刑。以货属诸权贵请宽。阎益疑之。竟杖杀廉。已而镇江郡丞卢仁上谒。阎曰。汝何带囚周志廉来。仁茫然不省。阎复厉声曰。皂隶傍边立者。廉也。即昏仆。踰日而死。朱玑曰阎之杀廉。以其行赂疑之。可谓公正矣。然杀非其罪。尚能为厉。可自恃无私。遂妄行断决哉。 马炳为嘉鱼令。有盗数人焚掠公帑而去。其为首者多髯。适报团风镇。有舟载一十二人。踪迹可疑。侦之。中有长髯者。貌相似而实非也。马竟捕之。以盗治罪。毙于狱。后马擢御史。舟泊团风。夜为盗劫。举室皆死。 △格言 李笠翁曰。强盗杀人之律。止于竿首。实是千古恨事。常有一盗而手刃数人者。即除为盗弗论。而以命抵命。其罪浮于律之分数。亦相倍蓰而无算矣。况有劫财毁室之强形。拒捕抗官之逆状。甚有奸掠并行。俾事主之家。巢卵俱空。而身名交丧者。无一不堪寸磔。而其罪止于一枭。岂以此辈之肉。为不足食。故于一死之外。遂不复致详欤。倘于此等重狱。而犹劝当事者。予以哀矜。则不特为妇人之仁。直是以放虎纵狼为义。散鸩施毒为恩者矣。其有止于劫财。而未经杀人放火。及奸淫者。始可用吾矜疑一念。推详其入伙之由。审究其为盗之寔。以赃之有无。定罪之出入。如赃真罪确。万无生理。虽属饥寒所使。亦难贳以国法。所谓如得其情。哀矜弗喜者。盖为此辈言之也。或为盗而未得赃。与得赃而无主认者。皆可开以一面。非故纵之也。盖以后世无恒产之授。不能责其必有恒心。兼以保甲之法不行。或行之不力。令此辈得藏奸。是为上者亦有过焉。不得概罪斯民故也。但此辈原属无良。止可待以不死。万勿遽与开笼。使得脱然事外隶之胥靡。投之有北。俾狼心有制而不遑。鹰眼虽捷而难施。庶善与恶两不相妨。而解网之仁。不致流而为暴矣。 又曰。强盗初执到官。当察其私下受拷之形。狼狈与否。以为刑罚之宽严。词色之喜怒。若见其步履如常。形体不甚局促。自当示以震怒。加以严刑。非此则真情不能吐露。倘见有负伤甚重。神气索然者。则宜平心静气以鞫之。且勿遽加刑拷。何也。以其正在垂毙之时。求生之念轻。缓死之念重。非责其供吐之难。责其供吐必实之难也。地方失事。保甲负疏虞之罪。捕快畏比较之严。往往扶同乱报。见有踪迹可疑之人。即指为盗。或系乞食贫民。或往时曾为窃盗者。无论是非。辄加细吊。逼使招承。不招则痛加棰楚。一语偶合。又令招扳伙伴。押使同拏。展转相诬。诛求无巳。及至送到公堂。业已一生九死。自揣私刑若此。官法可知。况在迅霆严雹之下。尚敢以口舌害肌肤。肌肤戕性命哉。初招一错。以后则以讹传讹。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者。正在此时不可不慎也。霁威曲讯。审视再三。彼真情不露于言词必露于神色。俟其有瑕可攻。而后绳以三尺。未为晚也。凡此皆以保善良。非以护盗贼。惟虑其似盗而非盗。故慎重若此。倘信其果为真盗。方裂眦指发之不暇。尚肯以词色假之哉。 又曰。每获真盗一伙。必害良民数十家。犹之衙蠹之中。有一人被访。则亲属与雠家。皆不能安枕。非虑扳赃。即防贻祸。一辙也。故官长于盗贼之口。只宜抑之使闭。不当导之使开。即云盗伙未获。真赃未起。难以定招结案。势必责令自供。然于此时此际。亦当内存不得已之心。外示无可奈何之色。每闻供报一人。必详审数四而后落笔。但以又害一民为忧。勿以又获一盗为喜。盖于初获之首盗。尚虑其冤。而多方轸恤。何况由干而生枝。由枝而生叶者哉。近日世道浇漓。人心不古。良民供吐之言。尚不足信。何况天理蔑亡。良心丧尽。而为盗者哉。 又曰。禁强必先禁窃。究盗不若究窝。涓涓不息。流为江河。小偷弗惩。其势必为大盗。故于穿窬之获。究之务尽其法。无论赃多证确。剌配无疑。即使偶犯赃轻。亦必痛惩幽系。令亲属具结。保其改过而后释之。倘以饥寒所迫四字横踞于中。草草发落。是种大盗之根。爱之适以害之矣。至于窝盗之罪。更浮于盗。宁纵十盗。勿漏一窝。无深山不聚豺狼。无巨窝不藏贼盗。窝即盗之源也。 佟汇白先生云。乡邻首盗。其实甚难。盖官司捕获真盗。或赃有可疑。尝十数驳未已。良善之民。出身首盗。东奔西走。妨工费钱。万一审不成狱。不惟自坐虚枉。且致羣盗报复身命俱丧。以难事责之小民。似非情矣。惟乡甲法行。责成甚严。则人畏法而不畏盗。盗亦雠法而不雠人矣。 又云。凡不农不商不工不佣无恒业之人。与盗近矣。不事生计。恣意赌博。与盗更近矣。迨其为盗。形状自异。出入无时。潜去潜归。一也。往来多面生可疑之人。二也。常有赢余。费用不经。三也。此皆民间之盗。最易觉察者也。 又曰。藏盗之地。除深山大泽绿林啸聚外。其欲劫掠城市人家。若非往来窥探。路径习熟。岂能突然而来。是以娼家酒楼旅店开场窝赌之处。皆为藏盗渊薮。庵观寺院次之。诚能信赏必罚。勒令捕人不时稽察。非但得本地之盗已也。四方大盗。俱无所容矣。 又云。世无窝主。则盗贼何处潜踪。盗之去来无常。而窝之居处有定。盗之踪迹犹秘。而窝之举动甚彰。凡被劫之处。其盗之窝家。近不出五里。远至十里二十里止矣。盖强盗行劫。势难远涉。一恐腹饥力尽。二恐天明追捕。岂有劫掠良久分赃扰攘之后。自二十里外而来。复出二十里外而去乎。凡盗发后。密访附近地方。情形可疑之家。未有不得盗者。此就被劫处言也。又有久惯窝盗。四出行劫。仍串通本地之窝为线索者。此乡甲之法不行故也。 又云。捕盗之法。除负固连营者。应官兵剿除外。凡往来劫掠。出没无时者。惟责成于捕役。盖盗贼原捕役之供户。捕役即盗贼之窝主也。若信赏必罚。法严令明。未有不得盗者。又盗之动静。惟同伙知之。当悬重赏云。盗伙之中。有能出首渠魁。及党与。引领兵役剿捕者。除免本罪外。仍论功擢用。则盗党人人自疑。而有解散之势矣。 又云。凡缉拿余党。不可不填明住址年貌。若胡涂横开姓名。则处处可设牢笼。家家可施吓诈矣。凡审供余盗时。先要讯明某人年岁若干。身长身短。有须无须。面白面黑。住于某处。一一开注票上。庶无影射吓诈之弊。 李邺园先生。严禁恶捕线盗扳窝示云。照得捕役诬陷私刑。立法甚严。现行则例内开。凡番役人等。捉获强盗。先送官审。不许私刑取供。违者于本衙门枷号一月。责四十板。革役。如得财反诬陷无辜者。从重科罪。至于妄用脑箍。毛竹连根大板。及竹签烙铁等刑。致毙人命者。以故杀论。不准援赦。其初招既定。不许续扳。又拿获强盗于未审之时。承问官即验有无伤痕。如有伤。即将捕役详审。照例惩治。等因遵行在案。国法昭然。孰敢违悖。讵意奸恶捕役。愍不畏死。凡遇强窃事案。不将真犯上紧缉获。先瞷殷实乡愚。指窝指盗。任意私拿。多在深林僻地。古庙庵观。空房冷屋之内。非刑吊拷。五毒备至。名为做索。言之惨不忍闻。当此生死呼吸之际。何求不得。随所意授。矢口招承。清白无辜之人。顷刻即成真盗。于是恣其勒诈。倾家荡产。卖子鬻妻。无不饱其虎吻。乃复公然私放。又虑事后告发。故当吊拷之时。逼勒亲供。留为左劵。使被害者。备受惨苦。缄口难言。若或诈索不遂。即行拷勒口供为凭。妆点私赃。吓令到官。照供直认。少有更改。倍加严刑。嗟此蚩蚩之民。心胆坠地。只顾目前暂缓痛楚。含糊供认。地方官以获盗为幸。以奸捕之刑拷勒供。奉为金科玉律。冀图结案。谁肯细心推勘。即司府各官。拘泥初招。亦不暇更端平反。孰知差之毫厘。失以千里。无辜之民。凭空枉陷。有案未结而拖累瘐死。即间有一二昭雪。而身家早已破碎。及至真盗就获。则又勒嘱扳窝。株连妄指。统凶肆捉。势若抄家。抢劫奸淫。无所不至。横行蔑法。言念及此。奸捕之恶。罪不胜诛。除一面密访严拿从重究处外。合行严禁晓示。 河南臬宪李毅可先生云。盗情以报呈为据。须查问确实。或失主巳甚其词。或官役隐匿少报。以致情形舛错。往往难结。皆不得其平也。嗣后呈报到官。即确查情形。遵奉定式。粘连失单。一面选役缉拿。一面审贼定案。 又云。强盗以初情为真。缉获之日。立时研审。务先问其贼首窝主引线同盗若干。某人某处。造意某年月日。某家劫财若干。或杀伤几人。何人下手。某某用何器械。某某各分赃若干。赃仗现存何处。再详查盗口所供。与失主所开失物伤痕相合。随即端委捕官。带领捕役起赃。不得稍迟。以滋转换。其续获各盗。亦隔别研审口供情形赃物一一相对。即是同盗。但不许令其先知前贼口供。恐畏刑妄招。果属扳诬。当即开释保候。毌得枉死人命。 又云。审贼以甚密为主。凡贼初拿获。不许在外久停。滋弊。到官即择深邃之处。审问明白。所云停宿长智。洵非虚语。况从来无无窝主之贼。亦无不通衙役之贼。未审明白之时。尤不许衙役出入泄漏。使余贼知觉潜逃。然审时亦不许徒恃刑法。须察言观色。推情诘问。更在隔别间有供报同伙姓名。亦查众贼口供相同者。姓名年貌住址一一注明。实时出票分差往拿。限定时刻到官。仍前隔别严审定夺。 佟汇白先生云。凡获一盗。未有不令供招伙党。初获之时。神魂无主。情实易露。亦有狡黠之徒。故将睚眦之雠。诬扳数人。以脱严刑。问官不知。即有落笔附卷之害。据彼口说。信笔填写。招房辄粘连附卷。以图勾摄取钱。此票一出。捕役上手。谁敢乡迩。此单一经粘卷。凡有姓名者。即为盗案中人。辨得清时。身家不可问矣。全在问官细心。辨其声口。察其情状盖真伪之情。辞色自别。虚捏之语。辨问则穷。我多方以辨之。则掩护之术不及卒备。我隔别以讯之。则无情之语不及会同。如果情节真正无疑。此单方可附卷。若是覆荅差谬。其中必有雠扳。玉石不分。最为大害。故审盗有司。切不得以参差供单。草率附卷也。 又云。盗以赃获主认为定案。然而执赃论盗。往往失真。每见一招之中。盗数多者。尝二三十人。某人分某物。一一分明。种种招出。未尝不叹鞫狱者之胶柱也。今有杂物数十。以二十人分之。数日后问所分物。各自言其所分。能不爽矣。以一人而言十九人之所分。能一一不爽乎。况盗皆乌合之众。当昏夜之时。作仓皇之事。能以一人备记某人分某物乎。此皆沿习叙招格套。而不近情理者也。究所分赃。尝云花费无存。夫以真赃花费而无凭坐盗。谁不曰花费无存耶。凡盗情未确者。则当审其赃归何处。卖与何人。若夫盗情既确。则不必待赃以定狱。律称但得财者斩。谓一人得财。则同行者皆斩。故又称同行而不分赃。分赃而不同行。皆斩也。今定狱必拘于赃。则真盗以无赃得脱者多矣。 李毅可先生云。盗贼以赃仗为凭。起赃必须捕官带领捕役公同起获到官。即便查对失单。并唤失主拣认。每审盗案。失单多有不清。或因受伤仓卒。故未能逐件全开。往往如此。但有对明失单之赃。其余赃物。仍许临时酌量。听其识认。暂寄库内。以防侵隐抽换。紊乱疑似等弊。解报抚院之后。即令失主领回。分别具领。领状入招。失主释放还家。凡有寄赃买赃之人。审不知情。亦便保释。以省拖累。 又云。强盗务须得其强状。必先问其果有明火器械。劫财杀伤等情。如窃盗抢夺。及谋为强而终为窃。谋为窃而终为强者。原情按律。各有正条情律。此外如有繁冗舛错口供。须前后删正明妥。弗得混乱。碍难结案。 汪焕曾曰。安良必先治盗。而寄赃买赃之累。又因治盗而起。凡诬扳窝伙。犹可留心访察。至寄买赃物之虚实。为舆论之所不着。不惟黠贼易于挟嫌嫁祸。且有捕役牢头。择殷教猱。因而为利者。即官为审释。良民已受累不堪矣。各省旧习。获贼到官。率供无主之案。混认多赃。指某某寄顿。某某价买。承行之吏。据供吊赃。佥差四出。迨赃无着落。终以游供完结。而役婪于橐。吏分其肥。愿民被获贼之害。境内不受治盗之益。惟严究有主之贼。而不起无主之赃。最为简当。 无论为窝为伙。买赃寄赃。有愬称与贼并不相识。横被诬扳者。其中必有教供之人。可令被诬者。杂立稠人之中。先令贼犯指认。如指辨模糊。立时谕归安业。专治贼犯以诬良之罪。然此法须时时变通用之。习以为常。则其人状貌。教供者亦能预先说知。倘以识面为非诬。恐又成冤狱耳。 管见偶存曰。弭盗之方。首在严缉捕。而尤在于未比捕。先养捕。盖凡充当捕役之人。大半家无恒产。衣食不周。亦有匪类畏罪悔过。改业投充者。其平日无事随班听差。所领定例工食。止可敷衍口食。一经报案。奉票出缉。则工食断不敷用。若不量为调剂。而一味绳之以法。不特于公事无益。其弊必至于卖放贼人。庇养窝家。揆厥由来。实以不能枵腹办公之故。是在各州县。平时除将应领工食。按季给发毌短毌迟外。及遇报案票差缉拏。须计其道路之远近。差限之迟速。量给盘费。复按赃数之多寡。案情之大小。酌立赏格。使其当事无枵腹之虞。获案有格外之赏。如此再不依限报获。则严刑以比之。夫亦何惮不为本官出力。而甘心犯法。庇贼受刑听比耶。惟赏捕之资。例无报销。必须捐廉办理。统计盘费赏项。以及冬月长巡口食所需。缺繁案多者。每年约需银七八百两。次者五六百两。次者三四百两。似亦敷用。州县身任牧令。每年用度。正复不少。若能于一身之车马衣服饮馔。少加节省。署内之亲宾幕友侍从。量为裁减。以所省无益之浮费。贴补有用之公役。庶期获案日多。报案日少。闾阎蒙福。行旅获安。似亦牧令力所能办。心所乐为者。故弭盗之方。要在养捕也。 ○奸情 犯奸到案。如果审出的情。彼此供认不讳而平日淫迹素著者。必得痛加惩创。使地方知风化之重。然强和二字。为最易诬赖争辩之端。其中苟可保全妇女名节。即予保全。盖所全不止一人一家已也。若系别案牵涉。更勿根究。尤为洁净。至于整饬风化。要在平日用心。凡坊肆淫书春画。以及乡村淫戏杂剧。先宜从严禁止。使贪淫者能知敛戢。妇女不为邪状所诱。自然知名节为重。而犯奸之事稀少矣。 事迹 格言 △事迹 晋王济。尝早出视事。命一侍者往房中就婢取衣物。婢见其韶秀。欲私之。侍者谢不敢。婢曰。若不从我。当白主人。终不肯婢遽呼曰。某欲奸我。济谓婢贞洁。怒侍者。令仆捕杀之。侍者不能自明。泣谓济曰。婢曲我直。枉不可受。当讼君于天府。未几婢暴死。又未几济亦病。见侍者曰。向者所告。实是真情。君不见察合当同赴冥司对质。不数日死。 浙省广济库。岁选殷实之户。充库子以司出纳。某库子侵用官镪。无可为偿。库官某性残忍。拘其妻妾子女于官。迫令其妻女荡舟入西湖延客。以缠头钱纳官。时有名士鲜于枢伤之。作湖边曲曰。湖边荡浆谁家女。绿惨红愁娇不语。低徊忍泪傍郎船。贪得缠头强歌舞。玉壶美酒不须忧。鱼腹熊蹯弃如土。阳台梦短匆匆去。鸳锁生寒愁日暮。安得义士掷千金。遂令桑濮歌行露。未几库官以事罢归。其子妇帷薄不修。至孙妇辈竟落妓籍矣。天之报施抑何捷也。 梁芷林中丞。陈臬山东时。司刑名者。绍兴岑可楼。为述乾隆末。荏平县有一奇案云。山西平阳令朱铄者。性惨刻。所莅之区。必别造厚枷巨挺。案涉妇女。必引入奸情。杖妓去其小衣。以杖抵其阴使肿溃。曰看渠如何接客。妓之美者加酷。髠其发以刀开其鼻孔。曰使美者不美。则妓风绝矣。语同寅官曰。见色不动。非吾冰心铁面。何能如此。后以俸满推升东省别驾。挈眷至荏平旅店。店楼封锁甚固。朱问故。店主人曰。楼中有怪。厯年不敢开。朱素愎。曰即开何害。怪闻吾威名。当早自退。妻子苦劝不听。乃置妻子于别室。巳独携剑秉烛登楼坐。至三鼓。有叩门进者。白须绛冠老人。见朱长揖。朱叱何怪。老人曰。某非怪。乃此方土地神也。闻贵人至此。正羣怪殄灭之时。故喜而相迎。且嘱曰。少顷怪当迭见。但须以宝剑挥之。某更相助。无不授首矣。朱大喜谢而遣之。须臾。青面者。白面者。以次沓至。朱以剑斫之。皆应手而倒。最后有长牙黑脸者来。朱以剑击。亦呼痛而奔。朱喜且自负。急呼店主至。告之状。时鸡已鸣。家人秉烛来视。则横尸满地所杀者皆其妻妾子女也。朱大呌曰。鬼弄我矣。一恸而绝。店主报官立案。可楼佐荏平幕时。曾亲检其卷阅之。 法秀师尝语黄鲁直曰。公作艳歌小词。可罢之。鲁直曰。空中语耳。非杀非偷。不至堕恶道。师曰。君以邪言摇荡人心。使踰礼越禁。其罪岂止堕恶道而已。鲁直由此不作词曲。 太仓钱青柯纂格天集。卷目凡六。一曰云路先声。秋试时方刊首卷。付其孙元静先播于金陵。发榜前梦人示以六大字。朱书云路先声捷报。榜发。元静中式。云路先声者。首卷皆戒淫文也。 云南谢履端。凡见淫词小说。有害人心之书。即买而焚之。每语人曰。此等邪。害人不浅。吾不能销毁其板。但入吾目。吾不使之再存。后梦神曰。汝焚淫书甚多。功德颇大。今当名冠多士矣。康熙丙子中解元。癸未入翰林。子孙科甲不绝。 御史伊辟升京卿。曾中解元。魏裔介询之曰。子家有何阴德。伊曰无他。惟五世家不藏淫书。但见必烧之。及能忍辱而已。魏叹服。又问有瑞兆否。曰将赴试时。书室中墨忽跃起至梁上。碎而下者二次。以为不祥。其后领解。乃知为吉征也。 张孟球公。任河南按察司。居官廉洁。恩威并施。刊印玉厯阴骘及莲池大师戒杀等文。最恶者淫画春方。及堕胎绝孕赌具等物。悉禁绝之。有造作必置重刑。遇有饥荒。无论异地家乡。多方赈济。夫人闻公抄印劝善书文。亦典衣鬻饰以相助。凡贫病人受惠无算。生五子。长学庠。康熙己丑科。次应造。乙未科。三绍贤。巳丑科。四企龄。戊子科。五景祈。雍正癸卯科。皆身登高第。 万厯间进士张某。酷好编造小说。刊刻行世。自谓借人间泡影。作纸上机锋。事属子虚。无伤阴德。一夕梦父责曰。尔所著淫书。使人目眩神飞。认假为真。因而败检者多矣。冥司于此。降罚最重。尔本前程远大。寿算绵长。今缘此削尽矣。祖宗数世培植。一旦丧于尔手。将奈何。张惊悟大惧。方赴福建知县任。舟为风覆。全家溺死。 四川钱大经。早年入泮。学博才高。屡困场屋。自反无大过。祷于文昌。夜梦童子引至帝君前。一吏检禄籍曰。钱应高魁官二品。寿七十三。缘淫书已消禄籍。寿亦不永。帝君谕曰。尔造淫书。其罪无量。若非厚福。已死入地狱矣。钱惊悟。立誓神前。凡遇淫书。即为焚毁。且逢人劝解。情辞恳至。后以明经寿终。 △格言 夫奸情者。男女之大欲。而伦理纲常系焉。为民上者。所以维风教而肃伦常。诛淫恶而敦名节。固不可慈祥太过。亦不宜刻薄存心。较之讯鞫他狱。尤须慎且重焉。缘奸情为暧昧之事。既无迹之可凭。亦真伪所难察。和奸则罪止一杖。强奸则律入重刑。一强一和。出入甚重。而告强之案。最易诬捏。最难辨析。有其初原属和奸。迨事发变羞。因羞成怒。而以强奸告者。有因争宠失好。由爱生妬。由妬致争。而以强奸首者。有本夫原属纵奸。因奸夫财尽力竭。不能饱其欲壑。又恋恋不舍。拒绝无由。故告强奸。以图割绝者。又有报仇雪怨。而苦于理屈词穷。不能保其必胜。故用妻子为苦肉计。硬告强奸。令彼无从置辩者。种种诈妄之情。实难枚举。全在问官悉心体会。仔细详察。观原被之词色。参证佐之供情。果系强奸。则本夫本妇。必有愤激含羞之状。虽任奸夫辩驳。而情现乎词。犹浮云之蔽日月。其皎皎者固自在也。若和以强称。则原告状情。必多装捏。当堂质对。定多掩覆之容。被告应答不遑。理直气爽。决无沮丧之态。证佐邻里。虽未便明言。而辞语之间。亦自不能硬证为强矣。然而案情百出。人情真伪。亦各不同。倘凭一己之见。指以为强。而坐奸夫以死。则公道日诎。奸伪日滋。如凭臆度之私。指以为和。而作原告以诬。则善教愈衰。淫风愈炽。岂为政者。惩淫整俗。除暴安良之道哉。故凡迹涉疑似。又无确切证据。心上犹豫而未敢凭信者。愚谓不若竟与疑狱一律而论。或责被告之招尤。或惩原告之多事。但讯其它事致争之由。朦胧结局。不第全妇女之名节。盖夫男之羞耻。亦庶几古圣贤杀不辜宁释不经之意也。虽然奸为伦常所系。不惩无以昭炯戒。淫为万恶之首。不诛无以维风化。惟在司牧者。先立之以教。使其兴礼而知嫌。后禁之以刑。使其知耻而弗犯。或择其奸状最著者。剧创一二。知上人所痛恶者在此。则奸淫知戒。污俗颓风。庶乎少止矣。 李笠翁曰。凡审奸情。最宜持重。切勿因其事涉风流。遂设风流之局以听之。语近亵嫚。亦为亵嫚之词以讯之。当思平时之举动。原属观瞻。而此际之威仪。尤关风教。稍涉诙谐。畧假颦笑。在我原无成见。不过因其可谑而谑之。彼从旁睨视者。谬谓官长喜说风情。乐于见此。无论奸者不悔其奸。且有不奸而强饰为奸。思以阿其所好者矣。至于谳牍之间。更宜慎重。切勿用绮语代庄。嬉笑当骂。一涉于此。则非小民犯奸之罪状。反是官府诲淫之供招矣。总之。下民犯此。由于上人失教。苟有反躬责已之心。方且垂涕泣之不暇。奚忍谈笑而道之哉。 凡有司衙门。设有稳婆。又名官媒一项。系隶中之尤贱。为良家妇所不屑充膺者。专以伴侍犯妇而设。乃近来有司。因定例有妇女罪犯不致死。及实发驻防概不羁禁之条。往往发交官媒看管噫误矣。要知若辈居心险恶。惟利是图。若凌虐而多方索诈。犹不过欲饱其贪囊。倘逼抑而同陷邪淫。则败名丧节。其流毒何可胜言。此指良家闺阃。极言其不可发押官媒之明证也。若夫犯奸之妇。亦不当一概而论。如偶尔失身。犹知爱惜颜面者。或经惩饬。尚能改过自新苟谓其业已犯奸。无须顾惜。若再使此辈抑勒之。引诱之。竟倚门卖笑。等于娼妓之流。从此廉耻尽丧。毕生堕入泥犁。是谁之过欤。故凡遇有此等事件。总以速结速释。最为政体之要。即因人证未齐。尚须待质。亦宜仍令亲属领回。取保保候。慎勿轻辄管押。致滋弊窦。犹有妄听诬告处女被污之案。最易朦混。虽按例应令稳婆查验而若辈止知图利。何知案情轻重。稍有忽畧。一则罪名綦重。一则名节攸关。莫若饬传民间年老妇人。令其覆加验视。决我疑信。定彼爰书。庶几端风化而慎讼谳之道欤。 人虽不肖。未有敢肆为淫纵者。自邪书一出。将才子佳人四字。抹杀世间廉耻。而男女之大闲。不可问矣。又如传奇新曲。以婉娈娇好之童。为阿媚私邪之态。坏人闺门。不可胜数。昔有人梦入冥府。遇一囚身荷重枷。体肢零落。问为何人。狱卒曰。子于阳间曾见还魂记否。曰见。曰此即作还魂记者。其词一出。不知多少妇女失节。上帝震怒。罚入此狱。问几时赦出。曰直待世界中无此词曲。因其书而作恶者。罪报皆空。彼乃解脱耳。夫淫为万恶首。造淫书者。坏人心。败风俗。是自居首恶。并陷人于首恶也。但展转流播。伊于胡底。唯赖端人正士。耳目所及。即刻焚弃。转劝亲朋。广为燔毁。务使天下少看一人。少看一日即所以正人心。维风俗。而造福无涯矣。 世间恶事。未有过于画春宫者。将使天下识字不识字之人。一概心醉神驰。同入禽兽之域。岂非恶极。吾见擅此技之人。鲜不斩然无后者。以其画幅流传。不知惑多少子弟。坏多少闺门即绝嗣不足偿其罪也。抑鲜不妻女淫乱者。以其朝见夕闻。无非淫状。即有贞烈之性。亦化为邪也。且鲜不早年夭折者。以其执笔摹拟淫心摇荡。督任潜开。真精浮散。易病而易殂也。呜呼惨矣。夫百工技艺。何事不可为。而乃为此。山水花鸟何物不可画。而乃画此技愈精。孽愈重。坊肆有此。地方官必当严禁。 某生作淫书数篇。现世痨瘵呕血死。仍受报地狱。又一人作通俗小说吴歌等书。老而大愚。子孙销灭。而作水浒传者。子孙至三世喑哑。厯观古今诲淫败俗之报。载在传记昭昭不诬。可不畏乎。少年读书。须善拣择。屏绝委巷秽亵之谈。朝夕研味圣贤书籍。自然德日进。而志趋高远矣。苟不如是。则人面兽心。德之不逮。殃及子孙。不可不戒。又云栖大师论李贽曰。彼以始皇之暴虐为第一君。以冯道之失节为大豪杰。而古贤人君子反摘其瑕颣。大学所谓好人所恶。恶人所好。灾必逮夫身者。其贽之谓乎。圣人代作。俾此淫书秉炎火永禁伪造翻刻。则庶乎风俗醇。而士风振。家易齐国可治也。 张钻孙诫人作淫词畧云。今世文字之祸。百怪俱兴。往往倡淫秽之词。撰造小说。以为风流佳话。使观者魂摇色夺。毁性易心。其意不过网取蝇头耳。在有识者。固知为海市蜃楼。寓言幻影。其如天下高明特达者少。随俗波靡者多。彼见当时文人才士。已俨然笔之为书。昭布天下。则闺门丑行。未尝不为文人才士之所许。平日天良一线。犹或畏鬼畏人。至此则公然心雄胆泼矣。若夫幼男童女。血气未定见此等词说。必至凿破混沌。抛舍躯身。小则灭身。大则灭家。呜呼。谁实使之然耶。况吾辈身列士林。不思遏之禁之。何忍驱迫齐民。尽入禽兽一路哉。祸天下而害人心。莫此为甚矣。倘谓四壁相如。不妨长门卖赋。则何不取古今来忠孝节义之事。编为稗官野史。未尝不可骋才。未尝不可射利。何苦必欲为此。况矢口定是佳人才子。密约偷期。绝不新奇。颇为落套。而况绮语为殃。虚名折福。不独悞人。兼亦自悞。吾实为作者危之惜之。故不惮与天下共戒之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