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漕杂项银一万五千五百六十八两八钱二分九厘,内轻赍芦席银二千二百六十九两四钱九分九厘,楞木松板银三十九两九分九厘,本色芦席银二十五两五钱,漕赠五银一千一百九十两,裁扣书役工食银一千二百六两八钱,新增等银四百八十九两八钱六分三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八两八钱三分二厘,民漆料价银一千五百八十七两五钱九分九厘,丰济仓余剩行、月抵兑料价银三百八两一钱五分三厘,支剩行、月米折银三百八十四两七钱四分二厘,建阳卫行、月银五千九百一十七两八钱六分八厘,当、芜、繁三县归并建阳卫劈分漕项银二千一百四十两八钱七分四厘。除扣建阳卫宁太帮抵兑垦荒,应完本卫屯折向不征解银四百六十九两一厘,实征银一万五千九十九两八钱二分八厘。
当涂县漕粮,正、耗米一万五千四百二十六石一斗三升五合六勺。内正兑正米一万六百七十四石九斗七升,耗米四千二百六十九石九斗八升八合。兵米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三百七十六石四斗四升七合七勺,耗米一百四石七斗二升九合九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六千一百三十石四斗四升三合二勺。内漕赠五米七百四十七石二斗四升七合九勺,兵米改抵漕赠米一十八石八斗二升二合四勺,行、月米五千三百六十四石三斗七升二合九勺。
随漕杂项银九千一百四十九两六钱五分二厘,内轻赍芦席银一千四百二十五两一钱八厘,楞木松板银二十四两五钱五分二厘,本色芦席银一十六两一分三厘,漕赠五银七百四十七两二钱四分八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五百四十两八钱,新增等银二百八十九两九钱八分一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四两三钱五分七厘,民漆料价银八百三十一两七钱九分,丰济仓余剩行、月抵(充)[兑]料价银三百八两一钱五分三厘,支剩行、月米折抵(充)[兑]料价银二百五十三两三钱七分五厘,行、月银四千八十八两八分, 又归并建阳卫劈分漕项银六百二十两一钱九分五厘。除扣建阳卫宁太帮抵兑垦荒,应完本卫屯折向不征解银四百六十九两一厘,实征银八千六百八十两六钱五分一厘。
芜湖县漕粮正、耗米五千五百七十二石七斗一升四合。内正兑正米三千九百八十石五斗一升,耗米一千五百九十二石二斗四合。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千一百石二斗一升六合七勺。内漕赠五米二百七十八石六斗三升五合七勺,行、月米一千八百二十一石五斗八升一合。
随漕杂项银三千三百三十四两七钱三分三厘。内轻赍芦席银五百三十一两三钱九分八厘,楞木松板银九两一钱五分五厘,本色芦席银五两九钱七分,漕赠五银二百七十八两六钱三分六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三百六十二两一钱六分,新增等银一百九十九两八钱八分二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四两四钱七分五厘,民漆料价银四百五十三两二钱八分九厘,支剩行、月米折抵(充)[兑]料价银九十二两二钱六分六厘,行、月银一千一百三十七两二钱二分八厘, 又归并建阳卫劈分漕项银二百六十两二钱七分四厘。
繁昌县漕粮正、耗米三千七百九十七石六斗九升八合九勺。内正兑正米二千三百四十四石五斗二升,耗米九百三十七石八斗八合。行、月改抵漕粮正兑正米三百九十六石四斗三升九合一勺,耗米一百一十八石九斗三升一合八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五百三十二石七斗九升一合六勺。内漕赠五米一百六十四石一斗一升六合四勺,行、月改抵漕赠米二十五石七斗六升八合五勺,行、月米三百四十二石九斗六合七勺。
随漕杂项银三千八十四两四钱四分四厘。内轻赍芦席银三百一十二两九钱九分三厘,楞木松板银五两三钱九分二厘,本色芦席银三两五钱一分七厘,漕赠五银一百六十四两一钱一分六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三百三两八钱四分,民漆料价银三百二两五钱二分,支剩行、月米折抵充料价银三十九两一钱一厘,行、月银六百九十二两五钱六分, 又归并建阳卫劈分漕项银一千二百六十两四钱五厘。
庐州府属漕粮正、耗米一万六千七百一十六石二斗五升四合五勺,内正、改兑正米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九石八斗七升三合八勺,耗米四千三百一十六石八斗九升五合。兵米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八百九十一石四斗七升三合,耗米二百四十八石一升二合七勺。豁除无为州冲坍、沙压并建堤挖废注缓米五十四石三斗二升二合九勺,实征米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一石九斗三升一合六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万二千七百三十七石七斗八升七合八勺,内漕赠五米七百七十八石八斗三升八合七勺,兵米改抵漕赠米四十四石五斗七升三合六勺,庐州卫月粮米一万一千九百一十四石三斗七升五合五勺。豁除无为州建堤挖废注缓米一十六石三升六合五勺,实征米一万二千七百二十一石七斗五升一合三勺。
随漕杂项银八千七十一两七钱一分五厘,内轻赍旱脚银二百一十五两五钱七分,摊带清河县轻赍席折银二十五两四钱六分三厘,代兑凤阳、临淮二县席折银一十九两一钱七分五厘,本色芦席银一十七两三钱四分一厘,淮库余席银二十两四钱二分二厘,漕赠五银七百九十九两四钱九分,裁扣书役工食银一千三百六两四钱五分六厘,六升过江米折银二百一十九两,新增银八百八十八两五钱七分九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四百八十七两四钱九分六厘,民漆料价银七十一两二钱二分,军参小料银一十二两二钱四分,庐州卫月粮银三千七百四十三两二钱六分三厘,合、巢二县归并庐州卫劈分漕项银二百四十六两。豁除无为州建堤挖废注缓银三十二两三钱一分七厘,实征银八千三十九两三钱九分八厘。
合肥县漕粮正、耗米二千八百石。内正兑正米二千石,耗米八百石。
随漕杂项本色米四千三百一十六石七斗六合。内漕赠五米一百四十石,月粮米四千一百七十六石七斗六合。
随漕杂项银二千八十两七钱九分。内轻赍旱脚银五十七两九钱,摊带清河县轻赍席折银一两四钱六分三厘,本色芦席银三两,淮库余席银三两,漕赠五银一百四十两,裁扣书役工食银二百六十九两七钱一厘,六升过江米折银六十两,民漆料价银四两九钱五分,军参小料银一十二两二钱四分,月粮银一千二百九十四两四钱三分四厘, 又归并庐州卫劈分漕项银二百三十四两一钱一厘。
庐江县漕粮正、耗米一千三百一十六石。内正兑正米九百四十石,耗米三百七十六石。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千五百一十四石四斗三升二合四勺。内漕赠五米六十五石八斗,月粮米一千四百四十八石六斗三升二合四勺。
随漕杂项银八百一两六钱八分三厘。内轻赍旱脚银二十七两二钱九分,摊带清河县轻赍银三两三钱五分七厘,本色芦席银一两四钱一分,淮库余席银一两四钱一分,漕赠五银六十五两八钱,裁扣书役工食银二百一十七两六钱,六升过江米折银二十八两二钱,民漆料价银八两七分,月粮银四百四十八两五钱四分六厘。
舒城县漕粮正、耗米一千四百石。内正兑正米一千石,耗米四百石。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千五百一十九石七升三合九勺。内漕赠五米七十石,月粮米一千四百四十石七升三合九勺。
随漕杂项银七百七十二两三钱三分二厘。内轻赍旱脚银二十八两九钱,摊带清河县轻赍银八两六分,本色芦席银一两五钱,淮库余席银一两五钱,漕赠五银七十两,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六十五两三钱五分五厘,六升过江米折银三十两,民漆料价银一十八两一钱五分,月粮银四百四十八两八钱六分七厘。
无为州漕粮正、耗米九千九百六十八石二斗五升四合五勺,内正、改兑正米六千四百三十九石八斗七升三合八勺,耗米二千三百八十八石八斗九升五合。兵米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八百九十一石四斗七升三合,耗米二百四十八石一升二合七勺。豁除冲坍、沙压并建堤挖废注缓米五十四石三斗二升二合九勺,实征米九千九百一十三石九斗三升一合六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三千九百五十石七斗七升五合三勺,内漕赠五米四百四十一石四斗三升八合七勺,兵米改抵漕赠米四十四石五斗七升三合六勺,月粮米三千四百六十四石七斗六升三合。豁除建堤挖废注缓米一十六石三升六合五勺,实征米三千九百三十四石七斗三升八合八勺。
随漕杂项银三千二百八十八两七钱五分六厘,内轻赍银七十六两,摊带清河县轻赍席折银六两,代兑凤阳、临淮二县席折银一十九两一钱七分五厘,本色芦席银一十两一钱一分一厘,淮库余席银一十两一钱一分二厘,漕赠五银四百六十二两九分,裁扣书役工食银四百五两二钱,六升过江米折银七十四两四钱,新增银六百八十八两一钱六分五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三百七十一两七钱九分七厘,民漆料价银四十两五分,月粮银一千一百二十五两六钱五分六厘。豁除建堤挖废注缓银三十二两三钱一分七厘,实征银三千二百五十六两四钱三分九厘。
巢县漕粮正、耗米一千二百三十二石。内正兑正米八百八十石,耗米三百五十二石。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千四百三十六石八斗二勺。内漕赠五米六十一石六斗,月粮米一千三百七十五石二斗二勺。
随漕杂项银一千一百二十八两一钱五分四厘。内轻赍旱脚银二十五两四钱八分,摊带清河县轻赍银六两五钱八分三厘,本色芦席银一两三钱二分,淮库余席银四两四钱,漕赠五银六十一两六钱,裁扣书役工食银二百四十八两六钱,六升过江米折银二十六两四钱,新增银二百两四钱一分四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一百一十五两六钱九分九厘,月粮银四百二十五两七钱六分, 又归并庐州卫劈分漕项银一十一两八钱九分八厘。
凤阳府属漕粮正、耗米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九石九升八合五勺,内正、改兑正米一万五千二百一十二石五斗三升七合四勺,耗米四千二百一十六石九斗三升。月粮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一百二十三石八斗七升九合三勺,耗米三十五石七斗五升一合八勺。除宿州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五百一十六石六斗五升七合一勺,实征米一万九千七十二石四斗四升一合四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千一百六十四石五斗七升二合,内漕赠五米七百六十石六斗二升六合八勺,月粮改抵漕赠米七石九斗八升一合六勺,宿州卫月粮米一千三百九十五石九斗六升三合六勺。除宿州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二十石二斗八升六合三勺,实征米二千一百四十四石二斗八升五合七勺。
随漕杂项银八千一百七十八两八钱六分九厘,内轻赍抵充船料旱脚银四百四十一两八钱一分九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三两六钱九分六厘,本色芦席银二十七两三钱三分七厘,淮库余席银一百二十五两六钱一分九厘,漕赠五银九百一十一两二钱七分四厘,裁扣书役并原宿州卫书(识)[役]工食银一千四十四两八钱七厘,新增等银一千四百三十九两五钱七分,黄快屯粮协济银一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七厘,户口盐钞银一千一百一十九两九钱七分二厘,军参小料银二百七十五两三钱三分二厘,宿州、长淮两卫月粮银二千二百二十二两八钱四厘,凤、寿二州县归并凤阳卫劈分漕项军料银一百二十七两八钱四分,凤、怀、寿、宿四州县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二百七十两六钱六分二厘。除宿州拨归涡阳县征解银六十五两一钱三分三厘,实征银八千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三分六厘。
宿州、长淮两卫月粮本色麦一千九十九石四斗,除宿州拨归涡阳县征解麦一十九石三升四合三勺,实征麦一千八十石三斗六升五合七勺。
长淮卫编征原宿州卫月粮折色麦二百三十石四斗,除宿州拨归涡阳县征解麦一石七斗四升八合八勺,实征麦二百二十八石六斗五升一合二勺,每石八钱折银一百八十二两九钱二分一厘。
凤阳县随漕杂项银六百五十两三钱五分。内轻赍旱脚银二十四两二钱,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八十九两二钱,户口盐钞银八十八两九钱五分,军参小料银九两八钱六分六厘,又并管临淮乡轻赍船料银四十四两四分一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一分六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一十八两七钱一分五厘,户口盐钞银八十六两五钱二分二厘,军参小料银二两七钱二分, 又归并凤阳卫劈分漕项军料银七十八两五钱六分,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一十两四钱八分。
怀远县漕粮正、耗米三千三百二十八石六斗八升二合一勺。内正、改兑正米二千四百七十七石三斗五升一合三勺,耗米六百九十一石六斗九升九合七勺。月粮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一百二十三石八斗七升九合三勺,耗米三十五石七斗五升一合八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千三百九十九石六斗三升四合二勺。内漕赠五米一百二十三石八斗六升七合六勺,月粮改抵漕赠米七石九斗八升一合六勺,月粮米一千二百六十七石七斗八升五合。
随漕杂项银一千五百六两一钱三分八厘。内轻赍旱脚银七十五两三钱九分,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六分六厘,本色芦席银六两二钱四厘,淮库余席银一十四两五钱七分六厘,漕赠五银二百六两八钱一分二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六十九两六钱五分六厘,户口盐钞银二百二十八两九钱一厘,军参小料银六十一两四分,月粮银七百二十一两一钱二分二厘, 又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二十一两八钱七分一厘。
定远县漕粮正、耗米五千一百一十三石三斗五升一合八勺。内正、改兑正米四千一石五斗六升三合一勺,耗米一千一百一十一石七斗八升八合七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百石七升八合二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二千四百九十两九分七厘。内轻赍旱脚银七十二两四钱,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六两二钱三分四厘,淮库余席银一十四两五钱四分六厘,漕赠五银二百七两八钱五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八十九两二钱,新增等银一千四百三十九两五钱七分,黄快屯粮协济银一百六十八两一钱三分七厘,户口盐钞银一百一十六两五钱三分二厘,军参小料银九两六钱五分三厘,月粮银二百五十五两四钱四分。
月粮本色麦六百三十八石六斗。
寿州漕粮正、耗米一千八百七十石二斗五升九合七勺。内正、改兑正米一千四百五十石九斗二升八合七勺,耗米四百一十九石三斗三升一合。
随漕杂项本色米七十二石五斗四升六合四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一千六百五十三两一分六厘。内轻赍旱脚银四十六两二钱二分二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三钱九分八厘,本色芦席银三两六钱四分二厘,淮库余席银一十六两七钱六分五厘,漕赠五银一百二十一两四钱三分,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七十二两三钱三分八厘,户口盐钞银二百七十两四钱二分七厘,军参小料银一百四十九两七钱三分五厘,月粮银八百七两七钱四分, 又归并凤阳卫劈分中卫漕项军料银四十九两二钱八分,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一十五两三分九厘。
凤台县漕粮正、耗米二百五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二勺。内正、改兑正米一百九十八石九斗九升六合八勺,耗米五十七石六斗六升九合四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九石九斗四升九合八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四百一十一两四钱五分。内轻赍旱脚银一十九两三分四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一钱六分四厘,本色芦席银二钱九分九厘,淮库余席银一两三钱七分四厘,漕赠五银九两九钱五分,裁扣书役并原宿州卫书识工食银六十二两六钱八分六厘,户口盐钞银一百一十一两三钱六分五厘,军参小料银四十二两三钱一分八厘,月粮银一百六十四两二钱六分。
宿州漕粮正、耗米七千一百一十石二升四合七勺,内正、改兑正米五千五百八十四石六升二合五勺,耗米一千五百二十五石九斗六升二合二勺。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五百一十六石六斗五升七合一勺,实征米六千五百九十三石三斗六升七合六勺。
随漕杂项米二百七十九石二斗三升一合,全系漕赠五米。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二十石二斗八升六合三勺,实征米二百五十八石九斗一升六合八勺。
随漕杂项银一千一十一两一分七厘,内轻赍船料银一百一十五两七钱四分七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八两三钱七分六厘,淮库余席银一十七两八钱七分八厘,漕赠五银二百七十九两二钱三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九十七两三钱五分九厘,户口盐钞银一百三十两三钱六分二厘,月粮银一百三十八两二钱四分, 又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二百二十三两二钱七分二厘。除拨归涡阳县征解银六十五两一钱三分三厘,实征银九百四十五两八钱八分四厘。
月粮本色麦四百六十石八斗,除拨归涡阳县征解麦一十九石三升四合三勺,实征麦四百四十一石七斗六升五合七勺。
月粮折色麦二百三十石四斗,除拨归涡阳县征解麦一石七斗四升八合八勺,实征麦二百二十八石六斗五升一合二勺。每石八钱折银一百八十二两九钱二分一厘。
灵璧县漕粮正、耗米一千九百一十石一斗一升四合。内正、改兑正米一千四百九十九石六斗三升五合,耗米四百一十石四斗七升九合。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百三石一斗六升三勺。内漕赠五米七十四石九斗八升一合七勺,月粮米一百二十八石一斗七升八合六勺。
随漕杂项银四百五十六两八钱一厘。内轻赍旱脚银四十八两七钱八分五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三钱一分二厘,本色芦席银二两五钱八分二厘,淮库余席银六十两四钱八分,漕赠五银八十六两七分四厘,裁扣书办工食银四十五两六钱五分三厘,户口盐钞银七十六两九钱一分三厘,月粮银一百三十六两二厘。
颍州府属漕粮正、耗米一万九百九十石七斗九升八合八勺,内正、改兑正米八千六百二十三石九斗二升九勺,耗米二千三百六十六石八斗七升七合九勺。又涡阳县分拨宿州米五百一十六石六斗五升七合一勺,共征米一万一千五百七石四斗五升五合九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四百三十一石一斗九升六合,全系漕赠五米。又涡阳县分拨宿州米二十石二斗八升六合三勺,共征米四百五十一石四斗八升二合三勺。
随漕杂项银二千四百六十八两八分三厘,内轻赍旱脚银一百五十八两三分一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三两二钱八分二厘,厂地旱脚银二两四钱七分四厘,本色芦席银一十四两六钱九分一厘,淮库余席银七十七两六钱六分六厘,更名厂地席折银二钱二分二厘,漕赠五银五百一十两四钱八分七厘,裁扣书役并武平卫书识工食共银八百三两四钱五分一厘,户口盐钞银七百七两三钱五分四厘,淮安厂银一百八十五两七钱七厘, 又涡、蒙二县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四两七钱一分八厘。又涡阳县分拨宿州银六十五两一钱三分三厘,共征银二千五百三十三两二钱一分六厘。
涡阳县分拨宿州月粮本色麦一十九石三升四合三勺。
涡阳县分拨宿州月粮折色麦一石七斗四升八合八勺,每石八钱折银一两三钱九分九厘。
阜阳县漕粮正、耗米二千八百六石三斗九升六合二勺,内正、改兑正米二千二百一十六石五斗三升九合七勺,耗米五百八十九石八斗五升六合五勺。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七十四石四斗五升一合七勺,实征米二千七百三十一石九斗四升四合五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百一十石八斗二升七合,全系漕赠五米。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二石九斗四升二勺,实征米一百七石八斗八升六合八勺。
随漕杂项银七百五十两三分,内轻赍旱脚银四十二两六钱,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四两九钱三分五厘,淮库余席银五十两三钱六分四厘,漕赠五银一百八十五两一钱三分一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七十五两三钱一分八厘,户口盐钞银二百九十一两一钱二厘。除拨归涡阳县征解银一十九两八钱七分八厘,实征银七百三十两一钱五分二厘。
颍上县漕粮正、耗米三百三十八石三斗五升四合七勺。内正、改兑正米二百六十二石七斗六升一合七勺,耗米七十五石五斗九升三合。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十三石一斗三升八合。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六十一两一钱六分三厘。内轻赍旱脚银七两五钱三分七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四钱五分九厘,淮库余席银一两一钱九分一厘,漕赠五银一十五两三钱五分九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三十六两三分七厘。
霍邱县漕粮正、耗米二千二百二十四石八斗六升六合。内正、改兑正米一千七百三十二石八斗五升六合三勺,耗米四百九十二石四合三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八十六石六斗四升二合八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三百八十二两二分五厘。内轻赍旱脚银三十七两五钱三分八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三钱八分二厘,本色芦席银二两六钱七分九厘,淮库余席银六两三钱五分一厘,漕赠五银八十九两四钱九厘,裁扣书役工食银八十二两四钱五分九厘,户口盐钞银一百三十六两八钱六分,淮安厂银二十六两三钱四分七厘。
亳州漕粮正、耗米三千一十四石一斗七升八合一勺,内正、改兑正米二千三百五十九石八斗一升三合三勺,耗米六百五十四石三斗六升四合八勺。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七百四十六石三斗八升八合九勺,实征米二千二百六十七石七斗八升九合二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百一十七石九斗九升七勺,全系漕赠五米。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二十九石二斗一升七合,实征米八十八石七斗七升三合七勺。
随漕杂项银六百四十七两五钱四厘,内轻赍旱脚银三十九两六钱五分六厘,厂地旱脚银二两四钱七分四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三两五钱四分,淮库余席银二两一钱七分五厘,更名厂地席折银二钱二分二厘,漕赠五银一百一十七两九钱九分一厘,裁扣书役并武平卫书识工食银一百九十两五钱一分六厘,户口盐钞银一百三十四两三钱五分,淮安厂银一百五十六两。 除拨归涡阳县征解银一百一十三两八钱四分九厘,实征银五百三十三两六钱五分五厘。
涡阳县分拨漕粮正、耗米一千五百二十五石九升九合五勺。内正、改兑正米一千一百九十六石五斗七合九勺,耗米三百二十八石五斗九升一合六勺。
分拨随漕杂项本色米五十九石八斗二升三合二勺。全系漕赠五米。
分拨随漕杂项银二百七十七两五钱五分三厘。内轻赍旱脚银二十一两七钱九分六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三钱一分二厘,本色芦席银二两一钱六分四厘,淮库余席银四两四分一厘,漕赠五银六十一两七钱七分一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九十六两五钱七分七厘,户口盐钞银七十八两九钱五分二厘,月粮银一十两二钱三分三厘, 又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一两七钱七厘。
分拨宿州月粮本色麦一十九石三升四合三勺。
分拨宿州月粮折色麦一石七斗四升八合八勺,每石八钱折银一两三钱九分九厘。
太和县漕粮正、耗米一千八百四十六石九斗四升二勺。内正、改兑正米一千四百五十三石九斗四升九合九勺,耗米三百九十二石九斗五升四合三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七十二石六斗九升七合五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三百七两三钱六分。内轻赍旱脚银二十二两四钱,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二两一钱八分一厘,淮库余席银一十六两四钱八分九厘,漕赠五银七十二两六钱九分七厘,裁扣书办工食银一百三十八两七钱二分一厘,户口盐钞银五十四两二钱九分二厘。
蒙城县漕粮正、耗米七百六十石一斗五合,内正、改兑正米五百九十八石,耗米一百六十二石一斗五合。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一百八十七石六斗一合八勺,实征米五百七十二石五斗三合二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十九石九斗,全系漕赠五米。除拨归涡阳县征解米七石三斗七升九合七勺,实征米二十二石五斗二升三勺。
随漕杂项银三百一十八两二钱九分四厘。内轻赍旱脚银八两三钱,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八钱九分七厘,淮库余席银一两九分六厘,漕赠五银二十九两九钱,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八十两四钱,户口盐钞银九十两七钱五分,淮安厂银三两三钱六分, 又归并长淮卫劈分漕项银三两一分一厘。除拨归涡阳县征解银七十六两九钱八分六厘,实征银二百四十一两三钱八厘。
广德州并属漕粮正、耗米一万四百六十九石二斗八升九合六勺。内改兑正米八千石,耗米二千四百石。兵米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五十四石二斗八合五勺,耗米一十五石八升一合一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五百二十二石七斗一升四勺。内漕赠五米五百二十石,兵米改抵漕赠米二石七斗一升四合。
随漕杂项折色米七百二十石九斗八勺,内八钱折银安家月米六百六十三石,一两折银安家月米五十七石九斗八勺。共折银五百八十八两三钱一厘。
随漕杂项银一千八十二两八钱。内易席银一百八两,木板银一十八两四钱,本色芦席银一十二两,漕赠五银五百二十两,裁扣书役工食银四百二十四两四钱。
广德州漕粮正、耗米六千四百三十九石二斗八升九合六勺。内改兑正米四千九百石,耗米一千四百七十石。兵米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五十四石二斗八合五勺,耗米一十五石八升一合一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三百二十一石二斗一升四勺。内漕赠五米三百一十八石五斗,兵米改抵漕赠米二石七斗一升四勺。
随漕杂项银六百二十四两四钱七分。内易席银六十六两一钱五分,木板银一十一两二钱七分,本色芦席银七两三钱五分,漕赠五银三百一十八两五钱,裁扣书役工食银二百二十一两二钱。
建平县漕粮正、耗米四千三十石。内改兑正米三千一百石,耗米九百三十石。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百一石五斗。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折色米七百二十石九斗八勺,内八钱折银安家月米六百六十三石,一两折银安家月米五十七石九斗八勺。共折银五百八十八两三钱一厘。
随漕杂项银四百五十八两三钱三分。内易席银四十一两八钱五分,木板银七两一钱三分,本色芦席银四两六钱五分,漕赠五银二百一两五钱,裁扣书役工食银二百三两二钱。
滁州并属随漕杂项折色米七千一百一石一斗八升三合四勺,内八钱折银安家月米六百四石,八钱折银屯米六千二百九石九斗五升二合,一两折银安家月米一十二石,一两折银屯米二百一十一石二斗三升一合四勺,一两二钱折银屯米六十四石。共折银五千七百五十一两一钱九分三厘。
随漕杂项银八千九百四十九两九钱五分九厘。内裁扣书役工食银五百六十五两六钱,新增银六千七百六十六两五钱六分九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一千五百三十七两七钱九分四厘,清江厂民漆船料银一十八两,滁、全、来三州县归并滁州卫劈分漕项银四十八两,又来安县归并池州卫劈分漕项银一十三两九钱九分六厘。
滁州随漕杂项折色米二千八百一十三石一斗一合三勺,内八钱折银安家月米二百二十六石,八钱折银屯米二千五百七石,一两折银安家月米六石八升九合,一两折银屯米四十九石一升二合三勺,一两二钱折银米二十五石。共折银二千二百七十一两五钱一厘。
随漕杂项银三千二十三两九钱四分三厘。内裁扣书役工食银二百一十一两二钱,新增银二千三百四十三两六钱六分二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四百四十五两三钱一分三厘,清江厂民漆船料银六两九钱六分八厘, 又归并滁州卫劈分漕项银一十六两八钱。
全椒县随漕杂项折色米二千九十石九斗七升三合一勺,内八钱折银安家月米一百八十八石,八钱折银屯米一千七百七十一石,一两折银安家月米三斗八升六合,一两折银屯米九十二石五斗八升七合一勺,一两二钱折银屯米三十九石。共折银一千七百六两九钱七分三厘。
随漕杂项银四千三两四钱三分七厘。内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七十七两二钱,新增银三千一百七十两八钱三分四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六百四十八两一钱九分六厘,清江厂民漆料价银六两九钱六分八厘, 又归并滁州卫劈分漕项银二钱三分九厘。
来安县随漕杂项折色米二千一百九十七石一斗九合,内八钱折银安家月米一百九十石,八钱折银屯米一千九百三十一石九斗五升二合,一两折银安家月米五石五斗二升五合,一两折银屯米六十九石六斗三升二合。共折银一千七百七十二两七钱一分九厘。
随漕杂项银一千九百二十二两五钱七分九厘。内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七十七两二钱,新增银一千二百五十二两七分三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四百四十四两二钱八分五厘,清江厂民漆船料银四两六分四厘, 又归并滁州卫劈分漕项银三十两九钱六分一厘,归并泗州卫劈分漕项银一十三两九钱九分六厘。
和州并属随漕杂项本色米三千一百八十六石三斗五升四合三勺。内安家月米五百九十五石六斗二升五合三勺,屯米二千五百九十石七斗二升九合。
随漕杂项折色米五千六百三十石一斗二合三勺,内五钱折银行、月米一百三十二石四斗,八钱折银安家月米四百三石,八钱折银屯米八百六十八石,八钱九分折银行、月米二千六百七十二石六升六合六勺,九钱折银行、月米一千四百五十八石八斗三升三合四勺,一两折银安家月米五斗,一两折银屯米七石一斗二合三勺,一两折银月粮米六十七石二斗,一两二钱折银行粮米二十一石。共折银四千八百七十四两九分一厘。
随漕杂项银七千三百三十五两八钱七分五厘。内裁扣书役工食银四百一十二两四钱,新增银四千一百一两九钱七分一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八百六十九两一钱四分六厘,竹席银一十八两五钱五分八厘,行、月银一千九百三十三两八钱。
和州随漕杂项本色米三千一百八十六石三斗五升四合三勺。内安家月米五百九十五石六斗二升五合三勺,屯米二千五百九十石七斗二升九合。
随漕杂项折色米三千二百九十八石四斗三升三合二勺,内五钱折银行、月米五十九石三斗六升六合六勺,八钱九分折银行、月米二千六百七十二石六升六合六勺,九钱折银行、月米五百一十四石八升,一两折银月粮米四十石三斗二升,一两二钱折银行粮米一十二石六斗。共折银二千九百二十五两九钱三分四厘。
随漕杂项银五千九百八十一两五钱四分三厘。内裁扣书役工食银二百二十五两二钱,新增银三千五百六十四两四钱三分一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六百五十六两五钱三分七厘,竹席银一十八两五钱五分八厘,行月银一千五百一十六两八钱一分七厘。
含山县随漕杂项折色米二千三百三十一石六斗六升九合一勺,内五钱折银行、月米七十三石三升三合四勺,八钱折银安家月米四百三石,八钱折银屯米八百六十八石,九钱折银行、月米九百四十四石七斗五升三合四勺,一两折银安家月米五斗,一两折银屯米七石一斗二合三勺,一两折银月粮米二十六石八斗八升,一两二钱折银行粮米八石四斗。共折银一千九百四十八两一钱五分七厘。
随漕杂项银一千三百五十四两三钱三分二厘。内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八十七两二钱,新增银五百三十七两五钱四分,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二百一十二两六钱九厘,行、月银四百一十六两九钱八分三厘。
六安州并属漕粮正、耗米五千二百六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八勺。内正兑正米二千五百八十五石六斗五升五合二勺,耗米一千三十四石二斗六升二合一勺。月粮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一千二百七十二石五斗六升一合九勺,耗米三百七十四石二斗六升八合六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千六百七十三石二升八合七勺。内漕赠五米一百八十石九斗九升五合九勺,月粮改抵漕赠米八十二石三斗四升一合五勺,庐州卫月粮米一千四百九石六斗九升一合三勺。
随漕杂项银二千二百八十一两五钱二分八厘。内轻赍旱脚银七十五两一钱九分四厘,摊带清河县轻赍并拨补荒缺银二十三两一分八厘,本色芦席银三两八钱七分八厘,淮库余席银五两五钱九分九厘,盘坝银四两七钱六分,润米折银一十五两九钱九分五厘,漕赠五银一百八十两九钱九分六厘,裁扣书役并六安卫书识工食银五百二十两三钱一厘,淮安厂民漆料价银三十五两三钱六分九厘,军参小料银三百两,庐州卫月粮银一千一百一十六两四钱一分八厘。
六安州漕粮正、耗米三千四百一十石三斗四升八合五勺。内正兑正米一千七百石,耗米六百八十石。月粮改抵漕粮,正、改兑正米七百九十八石三斗五升二合七勺,耗米二百三十二石五合八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千一百二十六石一斗七升七合九勺。内漕赠五米一百一十九石,月粮改抵漕赠米五十一石五斗一升七合九勺,月粮米九百五十五石六斗六升。
随漕杂项银一千四百三十八两五钱八分六厘。内轻赍旱脚银四十九两五钱三分,摊带清河县轻赍并拨补荒缺银一十六两四钱九分四厘,本色芦席银二两五钱五分,淮库余席银三两八钱二分五厘,盘坝银四两七钱六分,漕赠五银一百一十九两,裁扣书役并六安卫书识工食银二百八十九两七钱九分四厘,淮安厂民漆料价银二十一两三钱八分六厘,军参小料银三百两,月粮银六百三十一两二钱四分七厘。
英山县漕粮正、耗米一千一百七十六石二升一合七勺。内正兑正米五百五十三石四斗四升二合四勺,耗米二百二十一石三斗七升七合。月粮改抵漕粮,正、兑正米三百八石六斗一升七合二勺,耗米九十二石五斗八升五合一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百九十八石八斗一合一勺。内漕赠五米三十八石七斗四升一合,月粮改抵漕赠米二十石六升一勺,月粮米二百四十石。
随漕杂项银五百二十三两六钱七分。内轻赍旱脚银一十五两九钱八分四厘,摊带清河县轻赍银三两,本色芦席银八钱二分九厘,淮库余席银一两二分八厘,润米折银一十五两九钱九分五厘,漕赠五银三十八两七钱四分一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两六钱四分五厘,月粮银三百四十七两四钱四分八厘。
霍山县漕粮正、耗米六百八十石三斗六升七合六勺。内正兑正米三百三十二石二斗一升二合八勺,耗米一百三十二石八斗八升五合一勺。月粮改抵漕粮,正兑正米一百六十五石五斗九升二合,耗米四十九石六斗七升七合七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百四十八石四升九合七勺。内漕赠五米二十三石二斗五升四合九勺,月粮改抵漕赠米一十石七斗六升三合五勺,月粮米二百一十四石三升一合三勺。
随漕杂项银三百一十九两二钱七分二厘。内轻赍旱脚银九两六钱八分,摊带清河县轻赍并拨补荒缺银三两五钱二分四厘,本色芦席银四钱九分九厘,淮库余席银七钱四分六厘,漕赠五银二十三两二钱五分五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二十九两八钱六分二厘,淮安厂民漆料价银一十三两九钱八分三厘,月粮银一百三十七两七钱二分三厘。
泗州并属漕粮正、耗米六千八百三十七石六斗五升七合八勺。内正、改兑正米五千三百七十二石七升一合四勺,耗米一千四百六十五石五斗八升六合四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三百二十六石三斗三升八合三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四千一百八十二两六分七厘。内轻赍旱脚暨船料银八十一两一钱四分九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二两一钱六分九厘,本色芦席银八两一钱七分,淮库余席银一十七两六钱一厘,漕赠五银三百二十九两一钱一分九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五百二十一两六钱六分,加漕银七百五十五两七钱九分五厘,户口盐钞银九十七两一钱八分三厘,新增银五百一十五两八钱四分五厘,黄快屯粮协济银四百三十九两六分五厘,淮安厂银二十八两,广济仓麦米折银一千八十八两三钱五分八厘,泗、盱、天三州县归并泗州卫劈分漕项银二百二十五两八钱七分三厘, 又盱眙县归并凤阳右卫劈分漕项军料银七十二两八分。
泗州漕粮正、耗米七百五十七石七斗二升二合二勺。内正、改兑正米五百九十六石四合五勺,耗米一百六十一石七斗一升七合七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十九石八斗二勺。全系并管虹县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一千五百七十二两七钱四分八厘。内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二钱八分五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二十一两七钱五分五厘,加漕银七百五十五两七钱九分五厘,黄快协济银一两二分五厘,广济仓麦折银二百七十四两五分七厘,并管虹县轻赍旱脚银八两四钱七分九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二钱四分一厘,本色芦席银八钱九分四厘,淮库余席银二两七钱三分四厘,漕赠五银三十两六钱一分,裁扣书役工食银六十四两二钱八分三厘,户口盐钞银五十七两八钱四分三厘,广济仓麦折银一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六厘,广济仓米折银五十九两二钱二分七厘,又归并泗州卫劈分漕项银九两五钱三分四厘。
盱眙县漕粮正、耗米三千四十二石二斗二升五合三勺。内正、改兑正米二千三百九十二石九斗二升六合六勺,耗米六百四十九石二斗九升八合七勺。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百五十二石一斗一升一合三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九百三十九两三钱八分五厘。内轻赍船料银三十三两八钱五分九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四两八分三厘,本色芦席银三两六钱四分二厘,淮库余席银八两三钱九分四厘,漕赠五银一百五十二两九分九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一百二十七两四钱九分七厘,黄快屯粮协济银六两七分五厘,广济仓麦折银二百五十三两五钱七分一厘,广济仓米折银一百二十八两九钱三分, 又归并泗州卫劈分漕项银一百五十二两七钱五分五厘,归并凤阳右卫劈分漕项军料银七十二两八分。
天长县漕粮正、耗米二千三百三十六石三升五合。内正、改兑正米一千八百三十石六斗四升,耗米五百五石三斗九升五合。
随漕杂项本色米一百一十六石八斗一合八勺。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一千三百四十三两八钱九分八厘。内轻赍旱脚银三十两二钱,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二两七钱四分六厘,淮库余席银六两四钱七厘,漕赠五银一百一十六两八钱二厘,裁扣书办工食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新增银五百一十五两八钱四分五厘,黄快三则屯粮协济银四百三十一两九钱六分五厘,广济仓麦折银五十四两七钱七分,广济仓米折银五两七钱九分九厘, 又归并泗州卫劈分漕项银六十三两五钱八分四厘。
五河县漕粮正、耗米七百一石六升五合三勺。内正、改兑正米五百五十二石五斗三勺,耗米一百四十九石一斗七升五合。
随漕杂项本色米二十七石六斗二升五合。全系漕赠五米。
随漕杂项银三百二十六两三分六厘。内轻赍旱脚银八两六钱一分一厘,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五钱八分,本色芦席银八钱八分八厘,淮库余席银六分六厘,漕赠五银二十九两六钱八厘,裁扣书役工食银九十二两九钱二分五厘,户口盐钞银三十九两三钱四分,淮安厂银二十八两,广济仓麦折银六十七两九钱八分一厘,广济仓米折银五十八两三分七厘。
皖省漕米银粮一览表
米、麦单位一石银单位一两
款目地方漕粮米
(石)随漕杂
项本色
米(石)随漕杂
项米折
银(两)随漕杂
项银
(两)月粮本
色麦
(石)月粮麦
折银
(两)安庆府属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计....徽州府属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计..续表
宁国府属宣城...宁国...泾县...太平....旌德....南陵....计....池州府属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计....太 平 府 属当涂...芜湖...繁昌...计...庐州府属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巢县...计...续表
凤阳府属凤阳.怀远...定远....寿州...凤台...宿州.....灵璧...计.....颍州府属阜阳...颍上...霍邱...亳州...涡阳.....太和...蒙城...计.....广德州并属广德..建平....计....滁 州 并 属滁州..全椒..来安..计..续表
和州并属和州...含山..计...六安州并属六安...英山...霍山...计...泗州并属泗州...盱眙...天长...五河...计...统计......皖省漕粮折征自同治三年巡抚乔松年等会奏始,原奏章程:凡米一石折征银二两二钱,统解司库,近年漕米一石有解二两一钱者,有解二两者,较原订章程已减。以一两三钱解部,以四钱留充本省军饷,以五钱留充本省公用,此藩司批解留用之数也。至州县征之于民,即以二两二钱为率,民间以钱完纳,其折银之数自四千文至六千五百文不等,此州县实征之数也。夫所谓"四钱充饷,五钱充公"者。统北漕兑费、漕粮米、行、月、赠米每石征银一钱、二钱不等。南米备拨、兵南米每石征银一钱、二钱不等。公费、漕粮米,行、月、赠米,兵、南米每石征银一钱、二钱不等。捐款、漕粮米,行、月、赠米,兵、南米每石征银七分、一钱七分不等。耗银、漕粮米,行、月赠米,兵、南米每石征银一钱三分、二钱三分不等。水脚漕粮米,行、月、赠米,兵、南米每石征银一钱、二钱不等,亦有州县不征水脚者。六款而言,是谓"漕杂"。原奏仅列兑费、备拨、公费、捐款,而不列耗银、水脚,则文字之漏叙也。兑费、耗银、水脚三款,向为河运给丁之饷,后改为充饷。备拨一款,为各营兵米荒缺拨补之项。捐款、公费二款,为州县充公之项,历来办法,某款、某事界限分明。今则清理财政,统筹出入,业于预算案内列款报部矣。爰立《漕粮折价表》列后。
皖省漕粮折价一览表
款目地方漕南米粮兵屯麦粮每米一石折征钱之数(文)每米一石折解银之数(厘)每石折征银钱之数(文)每石折解银之数(厘)安庆府属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徽州府属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宁国府属宣城宁国泾县太平旌德南陵续表
池州府属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太平府属当涂厘芜湖厘繁昌庐州府属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厘巢县厘凤阳府属凤台厘怀远定远寿州凤台宿州灵璧颍州府属阜阳颍上霍邱亳州续表
颍 州 府 属涡阳至
不等太和蒙城广德州并属广德建平滁州并属滁州厘全椒厘来安厘和州并属和州厘含山厘六安州并属六安英山霍山泗 州 并 属泗州盱眙天长厘五河
附:巡抚乔松年会同两江总督曾国藩、漕运总督吴棠奏同治三年试办漕粮,拟请暂征折色,分别解支存留以归简易折略皖省已就肃清,本年各属间已试办丁漕,其钱粮一项已饬循旧办理,惟漕米向分正兑、改兑、加耗、行粮、月粮、赠米、兵米、局米、恤米共九项。其中,正兑、改兑、加耗、行、月、赠米六款为北漕,由粮道派兑;兵、局、恤三款为南米,由藩司核明拨用,皆征本色从前。各州县以兑费杂用无资,于收米之外间收折色,亦有民交折色,官为代办本色之处,官民相安已久。自军兴以来,各属停征未经筹议。本年皖省开征之处虽属无多,而粮钱例应并征。现在运道中阻,漕艘朽坏,急切难复旧制。皖省征数无多,距海较远,海运又未办过,若征收本色,竟难转运。不如暂征折色较为简易,而小民亦便于输将。现饬各属开报从前折价,虽较邻省减少,然大兵之后,民力未纾,且全收折色,自应大加核减,以示体恤。其必不可少之款将酌留为将来起运本色地步。饬据藩司马新贻、善后局署臬司何璟公同酌议,拟将安庆、宁国、池州、太平、庐州五府并六安州属正兑正米及加四耗内之交仓米二斗五升,庐州、广德二属改兑正米及加三耗内之交仓米一斗七升,又凤阳、颍州二府并泗州属正兑正米并加三耗内之交仓米二斗五升及改兑正米加二五耗内之交仓米一斗七升,均按部定价值,米每石折银一两三钱,粟米每石折银一两二钱,提存藩库以备起解部库。其加四耗内之一斗五升,加三耗内之一斗三升,并凤、颍、泗三属加三耗内之五升、加二五耗内之八升,向系兑交丁船为随漕作耗之用,此款并不交通仓,无须起运,专款提存司库,留备本省停征州县祭祀、驿站、俸工、养廉、各属囚递口粮等项公用。又行、月粮,赠米三款,历系随漕给丁支用,现在漕粮未能起运,此款亦须提存,留为将来造漕船之用,或有急需,听候酌拨。又兵米一款,绿营兵丁虽已裁撤停补,仍有酌留,各汛弁兵所需坐粮无出,应于见征兵米折价银内通融支给。又局米一款,为江宁织造机匠之需,亦应提存转解。恤米一款,为孤贫口粮之用开征,各州县应令照旧径支造报。此外屯米一项,为江宁司仓满营兵米之需,从前如遇荒歉,由安拨补令司库空虚,开征者少。前准江宁布政使移复亦议改征折色,由属尽征,径解江宁司库兑收,酌量支放。至折收漕价,视原折价多寡定以七折、六折,体察民力,以易完为断。
户部议复巡抚乔松年会同两江总督曾国藩、漕运总督吴棠奏本年漕粮仍拟折征,并上年征漕实在情形折略安徽巡抚乔松年奏皖省本年漕粮仍拟折征一折,同治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军机大臣奉旨:"户部速议具奏,钦此。"钦遵由军机处交出到部。又乔松年奏皖省上年征漕实在情形一折,同日奉旨:"户部知道。钦此。"钦遵由内阁抄出到部,臣等当将该抚两折公同阅看,其本年仍拟折漕一折,据称:安省有漕之处,计四十六州县,额征北漕正、耗米二十五万八千八百七十三石零,又赠、行、月、南米并和州南抚米六万二千八百二十一石零,又本色、兵、南等米二万六千三百二十四石零,北漕分正兑、改兑、加耗、行、月、赠六款,南米分兵、局、恤三款,向系征收本色。咸丰三年奉部行令变价解部,每石折银一两三钱。本年漕仓、漕船均未修复,势难征收本色,拟请仍照上年皖省折漕章程办理。查上年折征系照部价每石提银一两三钱,以备解部。另提北漕兑费、南粮备拨银四钱,捐摊公费银五钱,分别充饷充公。今请均以上年饬提二两二钱之数为成规,通饬照数征收,分款批解至州县以钱折征,仍照上年定数办理,不许再有丝毫加增。除解部、解司之外,如有盈余,即留为各属办公之用,严禁浮收,革除冗员,以期踊跃输将,统归司库提解,事竣仍会同粮道造报。再本年各属间有被水、被兵,征收未能如额,容俟勘定,另行奏报。等语。其上年折漕情形一折,据称:皖省久未办漕,上年试办折色,每米一石统以二两二钱解司,内以一两三钱解部,以四钱留充本省军饷,以五钱留充公用,至征之于民者,即以二两二钱为率。民间以钱抵银完纳,其折钱之数,各州县自四千至六千五百不等,各就地方之沃瘠、银米价值之低昂,分别酌定章程,宽其征数定价,所以难于划一。至二两二钱之内,除例价一两三钱解部外,尚有酌提解司者曰北漕兑费、曰南漕备拨、曰捐款公用。兑费为从前河运固有之款,备拨为向来灾缺借资拨补。其捐款公用,从前多系州县自行捐解,今各属均处艰难,势难再捐,故定以提银四钱,其本给北漕兑费者,则暂充军饷,其本给南漕备拨者,则仍补荒缺。又提五钱以抵摊捐及通省经费盈余,所以必须请留,所定折收之数,在州县犹可略有盈余,以免借口赔累,别作侵渔。在小民不至苦其繁重,亦能努力输将,尚称踊跃。再所征细数已分晰开单,咨部查核。等语。臣等伏查,安徽漕粮例征本色起运,军兴以来,议令查照江、广等省成案,折银解部。上年皖境肃清,该抚奏请试办漕粮仍征折色,分别解支存留。经臣部核议奏准。本届新漕经臣部于本年八月间奏,令迅速奏明办理。兹据该抚奏称漕仓、漕船,均未修复,势难征收本色。请仍办折漕等因。查该省停运多年,骤难规复旧制,自系实情。所有本届安徽漕粮,应请仍准折征,统归司库提解,仍会同粮道造报。惟是漕粮系维正之供,漕折银两即系折放俸甲专款,近来仓储支绌异常,开放时虞匮乏,该抚务饬所属迅速征收,按应解部库漕折银数扫数起解,毋稍迟延蒂欠。倘再借端率请截留,即由臣部奏参。至该省上年折漕章程,据另折奏称:每米一石,统以二两二钱解司,以一两三钱解部,以四钱留充军饷,以五钱留充公用。征之于民者即以二两二钱为率,民间以钱抵完,自四千至六千五百不等。等语。并据奏请本年折漕仍照上年章程办理各等因。查该省漕价,原应将实征银两全数报解,既据沥陈充饷充公皆系必不可少之款,且免州县借口赔累,别作侵渔,尚属实在情形。本年收漕应准其查照上年章程,每石折征银二两二钱,统解司库,分别解部留支。惟查上年十月间,该抚奏称,各属正、改兑正米及交仓耗米提存报解,其向系兑交丁船随运,耗米留备停征州县公用。又行、月、赠三款提存酌拨,彼时未据该省将实征银数和盘托出,是以臣部核议准行。兹据陈明,每石实征银二两二钱,是无论正、耗、行、月、赠等米,除解部例价外,每石皆盈余九钱,而州县以钱抵银兑收,其盈余之数尚不在内,该省军饷、公用取给于漕者,业已绰有余裕。所有正兑、改兑、行、月、赠各米以及加四、加三、加二五各耗米,无论给丁、交仓,凡在北漕项下者,皆应按每石一两三钱之数折银解部,不得仍引上年之案,分别款项起解、留支,以昭核实而示限制。其北漕、南米各款,仍令分晰名目,将实征、起解、留支各数目开单报部,以凭稽核。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二十七·田赋六
二级目录:
卷二十七田赋六
学租皖省原额学田二百三十二顷一十八亩一分二厘。
学租银一千五百四十三两四钱五分二厘。
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四十五两二钱七分九厘。
廉惠仓银五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
沿革学田租银原编征解学院以为给廪、赈贫、修学之用,三年会计、造册、报部。乾隆九年奉准部咨改解司库,其给廪、赈贫、修理学宫等项按季由司库支领,年终报销。光绪三十一年,大学士孙家鼐等奏学务紧要请提科场款项一折,以赈给贫生,久成具文,徒归胥吏中饱,咨行督抚切实调查,留办本省师范或高等小学堂经费。皖省学田统计二百三十顷有奇,军兴后大半灾荒,岁入银仅一千余两。各州县前办学堂皆就地筹款,此项仍解司库,迄未咨部动拨也。爰就旧额条列于后。
安庆府属原额学田六顷七十六亩九分。
学租银一百一十二两一钱四分。
安庆府学学田四十八亩六分,学租银一十八两七钱。
怀宁县学田八十七亩,学租银二十二两七钱。
桐城县学田六十五亩五分,学租银一十九两五分。
潜山县学田二十八亩六分,学租银一十三两八分。
太湖县学田八十二亩一分,学租银一十两五钱。
宿松县学田二顷九十四亩五分,学租银一十两四钱六分。
望江县学田七十亩六分,学租银一十七两六钱五分。
徽州府属原额学田八顷一十五亩八分九厘,学租银四百一十两八分一厘。
廉惠仓银五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
徽州府学学田二百四亩八分五厘,学租银一百九两三钱四分六厘。
歙县学田二顷五十五亩七分七厘,学租银一百二十三两三钱五分六厘。
休宁县学田九十五亩一分三厘,学租银五十九两九钱三分。
婺源县学田八十九亩七分一厘,学租银三十八两六钱九分二厘。
祁门县学田四十九亩一分五厘,学租银二十两七钱九分。
黟县学田七十一亩七厘,学租银三十七两七钱六分七厘。
绩溪县学田五十亩二分一厘,学租银二十两二钱,廉惠仓银五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
宁国府属原额学田一十三顷五十五亩三分三厘,学租银二百三十五两九钱七分。
宁国府学学田六十八亩一分五厘,学租银一十八两八钱。
宣城县学田六顷四十八亩一分四厘,学租银四十一两八钱六分六厘。
宁国县学田七十六亩七分八厘,学租银三十四两五钱五分。
泾县学田一顷四十一亩九分,学租银四十五两六钱四分三厘。
太平县学田八十九亩九分,学租银二十一两四钱六分二厘。
旌德县学田八十四亩六分三厘,学租银二十六两七钱。
南陵县学田二顷四十五亩八分三厘,学租银四十六两九钱四分九厘。
池州府属原额学田一顷七十三亩八分八厘,学租银七十二两一钱八分三厘。
池州府学学田一十五亩八分,学租银六两四钱。
贵池县学田二十三亩八分九厘,学租银八两六钱八分。
青阳县学田四十三亩六分七厘,学租银一十七两八钱五分。
铜陵县学田一十五亩七分六厘,学租银一十一两六钱。
石埭县学田八亩四分六厘,学租银八两。
建德县学田五十八亩七分,学租银一十四两五钱三分三厘。
东流县学田七亩六分,学租银五两一钱二分。
太平府属原额学田二顷一十四亩五分二厘,学租银六十二两六钱五分二厘。
太平府学学田八十八亩,学租银二十六两四钱。
当涂县学田五十六亩,学租银一十六两八钱。
芜湖县学田二十八亩二分二厘,学租银七两七钱五分二厘。
繁昌县学田四十二亩三分,学租银一十一两六钱。
庐州府属原额学田三十一顷四十七亩八分一厘,学租银一百五十二两三钱一分。
庐州府学学田一十二顷六十二亩六分四厘,学租银四十三两四钱七厘。
合肥县学田六顷四十七亩八分,学租银一十八两三钱四厘。
舒城县学田一顷八十亩五分四厘,学租银一十九两一钱一分。
庐江县学田四顷一十五亩四分五厘,学租银二十七两三钱四厘。
无为州学田三顷八亩二分,学租银二十九两五钱八分一厘。
巢县学田三顷三十三亩一分八厘,学租银一十四两六钱四厘。
凤阳府属原额学田一百二顷四分六厘,学租银一百八十九两五钱八分六厘。
凤阳府学学田五顷六十六亩九厘,学租银一十两一钱九分。
凤阳县学田六十顷三十亩三分七厘,学租银一百一十八两二钱八厘。
怀远县学田二十五顷五亩七分,小亩。学租银二十两四分六厘。
定远县学田四顷八十三亩,学租银二十一两九钱一分二厘。
寿州学田一顷七十二亩,学租银三两三钱四分四厘。
凤台县学田九十一亩,学租银二两二钱三分。
宿州学田二顷四十七亩三分,学租银八两六钱五分六厘。
灵璧县学田一顷五亩,学租银五两。
颍州府属原额学田二十一顷七十二亩五厘,学租银四十九两九钱五分九厘。
阜阳县学田四顷三十四亩三分六厘,学租银七两八钱八分五厘。
颍上县学田三顷二十一亩五分,学租银二两四厘。
霍邱县学田二十四亩一分二厘,学租银七两二钱。
亳州学田一顷五十亩,学租银八两七钱。
太和县学田三顷八十亩九分五厘,小亩。学租银五两五钱六分。
蒙城县学田八顷六十一亩一分二厘,学租银一十八两六钱一分。
广德州并属原额学田三顷九十一亩四分,学租银四十六两二分一厘。
广德州学田三顷四十八亩七分七厘,学租银三十九两八钱四分一厘。
建平县学田四十二亩六分三厘,学租银六两一钱八分。
滁州并属原额学田二十顷六十三亩二分二厘,学租银一百二十三两四分,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一十六两九钱四分九厘。
滁州学田七顷五十七亩五分六厘,学租银五十四两五钱八分。
全椒县学田一十三顷五亩六分六厘,学租银六十八两四钱六分。
来安县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一十六两九钱四分九厘。
和州并属原额学田二十七亩七分五厘,学租银一十二两三钱五分七厘,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二十五两六分六厘。
和州学租银八钱九分二厘,此系租谷二石四斗二升折价之项。地(下)[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二十五两六分六厘。
含山县学田二十七亩七分五厘,学租银一十一两四钱六分五厘。
六安州并属原额学田六顷五十八亩八分,学租银四十一两四钱八分四厘。
六安州学田五顷五十七亩一分三厘,学租银一十六两七钱一分四厘。
英山县学田六十一亩一分七厘,学租银二十两。
霍山县学田四十亩五分,学租银四两七钱七分。
泗州并属原额学田一十三顷二十亩一分一厘,学租银三十五两六钱六分九厘,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三两二钱六分四厘。
泗州学田一十二顷七十八亩九分六厘,学租银一十四两八钱六分九厘。
盱眙县学田一十四亩七分五厘,学租银四两。
天长县学田二十六亩四分,学租银一十六两八钱。
五河县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三两二钱六分四厘。
皖省学田租银一览表
田单位一亩银单位一两
款目地方学院田
(亩)项下银
(两) 儒学田
(亩)项下银
(两)地丁项
下(两)廉惠仓
项下(两)安庆府属安庆
府学..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计..续表
徽府府属徽州
府学..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计.....宁国府属宁国
府学..宣城..宁国..泾县....太平..旌德..南陵..计....池州府属池州
府学..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计..续表
太平府属太平
府学..当涂..芜湖..繁昌..计..庐州府属庐州
府学..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巢县..计..凤阳府属凤阳
府学..凤阳..怀远.
小亩.定远..寿州..凤台..宿州..灵璧..计..续表
颍州府属阜阳..颍上..霍邱..亳州..太和.
小亩.蒙城..计..广德州并属广德
州学..建平..计..滁州并属滁州
学..全椒..来安.计...和 州 并 属和州
学..含山..计...六 安 州 并 属六安
州学..英山..霍山..计..续表
泗州并属泗州
学..盱眙..天长..五河.计...统计......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二十八·田赋七
二级目录:
卷二十八田赋七
芦课皖省芦课每年应征正脚银四万七千八百五两二钱二分一厘,随征耗银四千七百八十两五钱二分一厘。
省志载,怀宁、桐城、宿松、望江、贵池、青阳、铜陵、东流、当涂、芜湖、繁昌、无为、和州等十三州县暨安庆卫,原额计上中下芦田、密稀芦地、上中下草地、荻草荒地、白沙泥滩、埂划水套、塌荡濠影等项,共二万三千九百九十八顷七亩五分一厘有奇。上下基地一千四百六十四丈一尺六寸一分,节年坍减芦地、滩荡等项一千一百八十八顷四十三亩九分一厘有奇,丈坍上下基地四十四丈四尺。又划出归并江西德化县并九江卫管理密稀芦地、上中下草地等项一百一十四顷四十二亩三分八厘有奇,节年升增。并归入江苏布政司,经历横海、江阴、江宁三卫芦地等项六千八百八十二顷九亩一分五厘有奇。又划入江西彭泽、湖口二县并江苏上元、江宁、江浦三县芦地等项二千四百一十九顷七十一亩四分六厘有奇。实在上中下芦田、密稀芦地、上中下草地、荻草荒地、白沙泥滩、埂划水套、塌荡濠影等项共三万一千九百九十七顷一亩七分三厘有奇,上下基地一千四百一十九丈七尺六寸一分。课则各属不同,每亩上地密芦地科银三分五厘及六分六厘不等,中地稀芦地科银二分五厘及五分二厘不等,下地科银一分至三分八厘一毫不等,上中下田科银一分至一钱不等,草地科银五厘至二分不等,麦地、市地科银五分至一钱不等,荻草、荒地、埂划均科银一分,水套科银一分至四分不等。白沙、泥滩、水荡、濠影等项多不起科,其起科者由一厘至六厘不等,水荡或科一分。上中下基地每丈科银四分至六分不等。各则以和州为重,其水面一道科银八两五钱,水沟一道科银八钱八分二厘二毫,他属并无此名目。统计正脚等银五万五百七十五两二钱四分一厘有奇,与藩司现造奏销册银数不甚相符。藩册载有乾隆三十二年、四十四年及道光十二年无为、铜陵二州县挖废豁免。又道光十七年无为州挖废、坍没、沙压豁除。十八、二十三等年丈增、丈减及无为州报升等项银数,而顷亩未详声明递年增减。原案久被粤逆烧毁无存,此项奏销册系照部颁道光二十七年底册变通办理,其"增减原案,请免声叙"等语,是旧卷无存,其实在情形司署亦不能详悉,银数不符之故,宜无从考核也。查册载课则,均称籽粒银若干,水脚银若干,籽粒为正银,故有正脚银之称。省志称为正脚等银较为明晰,水脚本视正银加收十分之一,嗣合正脚之数。另收加一耗银,亦银数不符之一原因,惟册载正脚较之省志少银二千七百七十两有奇,正耗并计多银二千两有奇,必别有丈减之案,但无可考耳。安庆卫裁撤之后,其额征课银二千四百五十五两四钱九分六厘,劈归怀宁、桐城、望江、贵池、东流五县征收,怀宁六百一十八两五钱三分一厘,桐城二百六十四两六钱九分五厘,望江一千一百一十九两,贵池二百八十二两二钱,东流一百七十一两七分,耗银均照收加一。亦未详其亩顷。兹将十三州县额征正耗银数列表如左。据省志及司署卷册。
十三州县额征芦课正耗银数表
单位一厘
正脚银耗银正脚银耗银安庆府属怀宁县..桐城县..宿松县..望江县..池州府属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东流县..太平府属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庐州府属无为州..和州属本州..统计正脚银 .耗银 .
按,芦课钱粮十成计考,与正赋并重,其性质本属田土,尤与商牙等项杂税不同,省志列作杂课,似未允协。兹特以类相从,移置田赋门内。附志。
再,查表列各银本诸藩册,为现在应征之数,所列正脚银较之省志少二千七百七十两有奇。省志附载各州县志及宿松县、安庆卫呈册,除芜湖一县照旧,望江增银二钱二分五厘外,怀宁、宿松、贵池、无为、和州五州县及安庆卫均称坍卸,东流、当涂称坍卸、荒废,桐城称沙压、水淹,铜陵称沙压,青阳称荒废,繁昌称荒废、沙压,共应停征银一万一千九百八十六两二钱三分。依此核计,加入望江增银二钱二分五厘,是实征之数只有三万八千五百八十九两二钱三分六厘。较之藩册转少银九千二百一十五两九钱八分五厘,不符尤甚。藩册于安庆卫劈归之怀、桐等县及和州,亦载有停征之数,只称荒废待垦,与原称坍卸者又不相同。至就各州县分别比较,惟芜湖、青阳二县,册载正脚银与省志无异。桐城除去并卫银二百六十四两六钱九分五厘,其原数亦与省志适合。余皆互有多少,非重加丈量不能得其实际也。附志。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二十九·关税
二级目录:
卷二十九关税
芜 湖 关关分户、工两部。工部抽分设于明成化七年,户部钞关设于崇祯三年。国朝因之差户部汉司官一员监收。顺治四年,改定差满、汉司官各一员,八年,专差汉司官一员。康熙四年,改归池太道管理,嗣改为徽宁池太广道,现称皖南道。九年,以工关归并户关,仍岁遣部曹一员稽征。雍正元年,定制交与巡抚,令地方官兼理,按照两部颁发税则征收。其沿江河港口岸,有金柱口收户关税;清(戈)[弋]、新庄二口,收工关税;裕溪、泥汊二口,兼收户、工两税。东河、内河、浮桥、下关、澛港、港、大信等处司稽察、巡查。咸丰元年兵燹停止,光绪二年,经巡抚裕禄奏明复设,于六月初一日起征,仍以芜湖大江口为户、工大关。其兼收户、工两税之东河口、坐落芜湖县城东。内河专收宁国府属出口各货,税课以五钱为度,过五钱者押赴大关完纳。裕溪口坐落江北和州境,通庐、凤,外达大江。及防守之下关、南关、北关、内河、均大关附近。澛港、芜湖县境。西江、无为州境,在大关对岸。裕工、和州境。大信当涂县境。等口,以在芜湖五十里以内,于二十七年十月改归新关税务司兼理。此外,分口若金柱,当涂县境内,通徽、宁,外达大江,专收出口货物户税。若清弋,内通徽、宁等处。若新庄,内通宁国府属。二口均在宣城县境,均收竹木货物工税,并抽船单。若泥汊,无为州境内,通庐、亳等处,户、工兼收。若港,在泥汊下二十里,亦无为州境,系防守口岸,例不收税,遇有应征货物,押赴泥汊完纳。仍归关道专办。户关抽税,则例分衣物、用物、食物、杂货四类,开列物名,详载银数。衣物、用物多以件计,食物、杂货多以石计,税银以几钱、几分、几厘者居多。每收税银一两,征铜价银一钱六分。其货不足二百石者,为零单,税银一两,征水脚银三钱;足二百石者,为大单,税银一两,征水脚银五钱四分。金柱口收税银一两,征铜价、水脚银一钱六分。江、广上流之货,应至大关完税,随商之便就近至泥汊口报完者,铜价、水脚并照大关例征收。其泥汊口近地出产之货,税银一两,征铜价、水脚银四钱。庐、凤、河南之货,南行入江可避大关之税者,如转至泥汊口入江,税银一两,征铜价、水脚银一钱六分。工关首重木竹,分别整零簰把,按根抽税。整青柳木每根抽银二钱五分,楠柏木每根二钱一分,杂木每根九分,杉木每根七厘,苗竹每根三厘。又于整簰把内,提分各木,凡湖西杉木把,提五分算青柳,余算杉木;湖东杉木把,提四分算青柳,余算杉木;杂木把,提一分算青柳,四分算杉木,余算杂木;建德杉木把,提一分算杂木,余算杉木;湖广苗竹把,提一分算青柳,五分算杉木,余算苗竹;江西苗竹把,提六分算杉木,余算苗竹;江西吴城、饶州诸处把,向例不提。其零星木竹,论根、论把。如虎木每根抽银二钱,梁木每根三分,架木、桩木均每根一分,皮木每根七厘。竹每把一分,老竹每把三厘,杂竹每把一厘之类。每把计竹五根。零楠柏木,兼论长圆。长以三丈一尺为准,圆二尺者每根抽银一钱九分,二尺以上按寸递加,圆至八尺抽银二两三钱九分。青柳、株杨、杂木,以长圆相乘扣算。青柳材料筒弃长不算。各色板片以厚阔长互乘,每根每块均有详细税则。其暹罗铁梨、紫檀、苏木、乌木、红木及桃丝、湘妃、棕竹之类,均以石计,每石税银一钱五分及一钱不等。紫竹、笔管竹、箭竹均以捆计,每捆税银三分及一分八厘不等。惟斑竹每根五厘。推及竹木棕藤器具,悉载《则例》无遗。船税一项,分别粮船、民船、脚船。粮船系江南省者,每号抽银四钱,江西五钱,湖广七钱。民船长三丈至四丈四尺九寸每丈抽银四钱,四丈五尺至六丈九尺九寸每丈五钱,七丈至十数丈每丈七钱。脚船长二丈内者每丈抽银二钱,二丈一尺至二丈九尺九寸每丈二钱五分,三丈者每丈三钱,三丈一尺至三丈九尺九寸每丈三钱五分,四丈者每丈四钱,四丈五尺外者每丈照大船例算。船桅按照圆围尺寸依则抽税。桅圆一尺五寸至二尺每根抽银六分,二尺一寸至五寸每根八分,二尺六寸至九寸每根一钱,三尺至三尺九寸每寸抽银一分,四尺者每根六钱二分,加一寸加抽三分五厘,五尺者每根九钱七分,加一寸加抽四分五厘。均按二年一抽,但论年分,不扣月数。如甲年抽单,丙年即应再抽。其余各项商货,按篮、篓、箱、桶包、捆。核计,与户税不同。如布匹一项,户税多以匹计,每匹八厘及二三厘不等;工税皆每包三分,每箱五分。皮张一项,户税貂皮、猞猁狲皮皆每张五分,猞猁狲褂,每件三钱;工税皆包三分,箱五分。户税大桶瓷器每件二钱,大篮瓷器每件一钱,中小桶、中小篮每件各八分;工税不论大中小每桶皆二分,每篮一分五厘。散舱装载货物,以一百五十斤为一包篓。除散装免征之黄豆等项外,分别货色,征银一、二、三分不等。米、麦、柴、炭船,惟照船长丈尺征,一船料归入解饭项下造报。米、麦例无正税。凡船长三四丈外者,每丈抽银三钱,五丈外每丈三钱五分,六丈外每丈四钱二分,七丈外每丈六钱六分,八九丈外每丈七钱六分,十丈、十一丈外每丈九钱五分,十二三丈外每丈一两四分,十四五丈外每丈一两一钱四分。自四丈至十五丈,凡零一尺至四尺九寸者只算丈不算尺;凡零五尺至九尺九寸者皆算零五尺。假如船长四丈九尺九寸作四丈五尺算,每丈抽银三钱,共应抽银一两三钱五分,余仿此。如装稻谷、柴薪及装米进口者,照米麦船对折抽收,装板炭者八折。煤炭船长七丈外每号征银六两八钱,十丈外每号十三两六钱,十三丈外每号二十七两二钱,十丈至十三丈外,进口者皆对折。黄、黑各豆及菜子、菜饼、明矾、牛骨等货,按包、篓抽税,每包篓皆五厘,箱、桶同。散舱者免。他如商货正税不及五分,空船零物正税不及一钱,奇零竹木不及五根,食油、鱼虾、鲜果、药材等项不及二十斤,瓷器、铁器及铜、锡等货无包、篓、箱、桶装者,并书籍、农具皆免抽。石膏篓袋装,油、酒、酱、醋并生熟广漆、水银等货坛装,本地桃、杏、李篓装者亦免。又,应行抽单之船,但载茶叶、白麻者,免抽。凡征竹木货税,每正银一两随征铜价银一钱,水脚银一钱六分。铜价有加一、九折之分。详载《则例》。肩挑、背负及零星竹木货税正银不及五钱,整把竹木税不及五十两者,均免征水脚。其上三百两以上者,水脚不复加多。惟江、楚、徽、绍竹木算法不同,各口与大关亦不一致,江宁杂货,铜、水皆免。均详刊本《则例》。自复设起,以三个月为一季,十二个月为一届。每届额定正税及铜价、水脚银,户关十五万六千九百十九两七分五厘,工关七万一百四十六两一钱五分五厘,额定盈余银户关七万三千两,工关四万七千两,共计三十四万七千六十五两二钱三分。系兵燹以前额征之数,至今仍旧。自茶厘另收,已少茶税一项。添设洋关之后,完洋税者,常关概不重征,故税收日绌。近年收数,第三十届光绪三十年八月初一日起,三十一年七月底止。户、工共收正税及铜价、水脚银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两一分,又收工关解饭银二万二千四十六两七钱三分五厘。第三十一届自三十一年八月初一日起,连闰扣至三十二年六月底止。户、工共收银十四万一千二百三十三两八钱七分,又收工关解饭银一万八千九百八十八两九钱七分八厘。其岁出各款,第三十届计解京饷银五万两,内务府经费银六万两,随解平费等银款一千九百八十两。内务府参价银四千两,随解加平银一百三十两。还俄、法、英、德洋款银一万五千两,以上各款,第三十一届同。提交洋关税务司一成经费银一万九千七百十四两五钱四分三厘,此款因五十里以内各口归税务司兼理,按月照收数提交一成经费,第三十一届计提银一万六千七百五十六两四钱七分。户、工正额盈余加平暨内阁部科各衙门饭食等款,共银一万一千六百十九两四钱九分三厘,第三十一届计解银一万四百四十二两五钱六厘。坐支公费银二万四十七两九钱六分二厘。内关道养廉银九百两,各关口委员七员,又大江口添委查船一员,共养廉银八百八十五两六钱,各关口书役二百七十二名,工食并经费共银一万三千四百十四两六钱五分五厘,巡警经费银一千五百两,皖南中学堂经费银九百两,大江口东西梁山各救生局经费银五百三十两,解税课进京川资银一千六十八两有奇,雇用巡船银二百十六两,其余杂用,皆循定章。第三十一届同。据省志及《芜湖关道清折》并《税则》。
芜湖新关即洋关芜湖为长江通商口岸之一。光绪三年设立新关,由总税司派委税务司督率帮办、总巡、供事、文案等员及秤手、巡丁诸人帮办四员,医生一员,为内班洋员。超等总巡兼理船厅一员,三等总巡一员,验货五员,钤字手十名,为外班洋员。英文供事十员,文案二员,书办八名,为内班华人。秤手十名,巡丁十名,水手二十一名,听差门丁等项共十三名,望楼及洋药栈杂役、更夫、木匠等项共十四名,为外班华人。于二月十八日开办,仍由芜湖关道监督,关基原定在陶家沟南,紧接租界,离常关五里。因租界尚未开办,关署亦未建造,暂租江口驿前铺洋房作为关署,距常关半里许。出口税则照常关办理。通商进口货物,由总税务司颁发《税则》,计十七类。一、油蜡矾磺类,二、香料椒茶类,三、药材类,四、杂货类,五、腌腊海味类,六、颜料胶漆纸札类,七、器皿箱盒类,八、竹木藤椰类,九、镜钟表玩类,十、衣帽靴鞋类,十一、布匹花幔类,十二、绸缎丝绒类,十三、毡绒毯席类,十四、糖酒果食类,十五、铜铁铅锡类,十六、珍珠宝石类,十七、缨毛牙角类。按,香料椒茶类并未载有茶税。或按斤重,或按尺寸,或按件数,详载税银数目,大率以值百抽五为准。光绪二十八年《重订通商进口税则善后章程》:第一款凡进口洋货不载在《税则》者,应按每值百两抽税五两之例完纳。惟估价之法亦须订明,以昭平允。一、所估之货应按该处市价为本。至市价银两,则按该处平色为准。照此平色合足关平若干。惟此数系有值百抽五之税银,并洋行经手各色七两之使费在内,自应在估价一百十二两之数。扣除十二两,方为货物起岸之实价。按,每值百两抽税五两。一、该货在尚未报关之先,已售与华商,应视真正合同所载价值之总数即为市价,可以按照抽税。一、该货如按某国出口价值并加盘运、水脚、保险各费,照此价值出售华商,亦可以为市价,按照抽税。一、该货在尚未报关之先,并未售于华商,应由海关查验,以定其价值之多寡,货色之高下。倘海关与该商意见不同,即由海关拣派一员,由该商之本国领事官选派商人一位,并由领袖领事官亦选派商人一位,惟领袖领事官所派之商人不得与该商同国。至三人同认此责,自当细心考察,惟不能耽延过久,定期以半月为限。考察货价、货色之人,所定如不相同,则应从二不从一,自经断后,海关与该商不得再有异说,即照所断办理。再,所派之考察该货之二商人,亦当有酬劳之项,现议各送银十两。此二十两之费,现定。若是查出以海关估价实系公道,此费即由该商认缴;若是查出以海关所估虽有不符,而以该商所报百两已少七两五钱,此费亦由该商认缴;若是查出以该商所报之数每百两不及七两五钱,此费即由海关自给;若是查出以该商所报每百两内少有二十两之多,则海关应将该货暂行扣留,饬令该商遵照所定价值输纳进口正税,并按所少价值应完之正税罚缴四倍,俟此两税均已完清,该货方准放行。一、凡洋货由外国某处运来,如有某国所给价值凭单,海关如令缴出,自应遵照呈缴,不得故为隐匿。第二款一、凡外国运来之米以及各杂色粮面,并金银以及金银各钱、印字书籍、水陆各图、新闻纸等,均准免税放行进口。凡船进口,虽经专载免税之米及各杂色粮面等,亦应输纳船钞。凡油煤等物,报关纳税后,如实为复需自用之故,转运下船,则海关即将已完之税以存单发还。第三款凡食盐,不准贩运进口。如洋枪、枪子、硝磺并一切军械等物,只可由华官自行贩运进口,或由华商奉有特准明文,亦准放行进口。倘无明文,不准起岸,倘若查拿,即行充公。惟洋药一项,每百斤正税银三十两,并征厘金银八十两,熟膏每百斤正税银六十两,并征厘金银一百六十两,系另订专章。轮船经过无税,惟按照吨数完纳钞课。一百五十吨以上,每吨纳钞银四钱,一百五十吨及以下者,每吨纳钞银一钱。以四个月为期,期满之后,无论在何口,均应另纳船钞。按,此款提解出使经费。自开办起,按西历三个月一结。兹计西历一千九百五年,即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起,三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止,收各货税银九十六万五千三百八十九两六钱九分,又收洋药税厘银十七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两,是年支银六十九万八千八百六十二两七钱七分四厘。西历一千九百六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起,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止,收税银五十六万六千六百三十四两八钱三分六厘,又洋药银十七万九千五百七十五两,是年支银一百二十万七千九百八十八两八分六厘。西历一千九百七年,即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起,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止,收税银四十万一千六十六两二分三厘,又洋药银二十六万七千三十六两,是年支银九十一万二百六十八两九钱九分三厘。每年支款内,计英德洋款原拨银四万两、续拨二十四万两、加拨一万两,俄法洋款原拨银二万两、续拨十六万两、加拨五千两,瑞记洋款四万两,京饷五万两,监督办公经费每月一千三百五十八两,税务司办公经费及转解总税务司加给龙州、蒙自等关经费每月七千一百六十六两六钱六分,三十二年添拨开浚黄浦工程银五万两,三十四年添拨吉林边务经费六万两,又滇省军饷六万两。据《芜湖关道清折》及《通商进口税则》。
附:土货三联报单试办章程十条
一、光绪五年正月初一日以前洋商所领三联报单,至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之前尚未持往买货,在该子口未曾倒换运照者,即由监督查销,并将运照札饬缴回。如持已销之单仍往内地买货,运口即将该货全行入官。其光绪五年正月初一日以后所领未用各单,凡逾半年者,亦即随时查销。
一、各洋商请领三联报单时,必须出具切结,声明遵照规定章程办理。如有不遵此章之处,即照所请报单内载货数,该完正税若干,情愿缴完六倍归中国入官,并在切结内附载。如遇有事故,该商不及照章全办者,听监督将该货扣留,按照应完各税及加缴银数,提货变价补足清楚,方将余货余银发给领回。倘各税完缴未清,该货不能过于别商,各等语领事官据以函请监督发单,一面将所具切结盖印,送交税务司存查。
一、嗣后各洋商所请三联报单,由监督发给之日起以半年为限,应赴内地各该处照单买货,倒换运照。凡逾限未经持用倒换运照之报单,即由监督查销;如持已销之单买货,运口即将该货全行入官。所请报单如被人私行窃去,或有遗失,原请之人须立即报明芜湖关,以便查销报单,撤回运照;报失以后,如有人复用已销之单办货、违章,所有罚办,与原领之商无涉。
一、请三联报单所买土货,自倒换执照之日起,限六个月到芜关最近之子口,即照切结所开银数呈缴入官。惟凡有该货沿途为关卡及地方各项员弁扣留,或遇有不测之事类,如各灾、贼、匪,商人自己不能为力各等情,以致限内不能将货运送到口,该商人须将耽误情形立即就近报明地方官,并报芜湖关查照,由监督酌量情节,改宽限期。若再逾所展之限,货不到口,方令该商照结罚缴,并照第十条办理。
一、该土货到芜湖最近之子口,须由该商开具件数、货色、斤重清单报关,由关发给准单,准该货过卡,随即将货送芜关码头验明,报完子口半税后,准将该货起运上栈。如不遵照此章办理,即将切结所开银数呈缴入官。
一、该土货总须出口,或由芜湖径往外国,或运别口再出外国,均以六个月为限。如逾限不报出口,即照该货应完出口正税银数呈缴两倍半,方免出口。如将该货报运别口,转运外国,自到别口之日起,照章限以半年内应出外国,该商须在他口请有于限内已往外国之凭单来芜关呈递,若无有出外国之凭单呈关,除前收暂存半税不还外,仍照出口正税银数补缴一倍入官。
一、该土货于未出口之先,该商欲行改装,须先开单报关,验明实系原货,发给改装准单,并派验货手赴栈眼同改装。如未请有准单擅自改包,或有特意(折)[拆]动抽换情形,该商即照切结所开银数呈缴入官。
一、该土货到口以后,如有损坏情事,该商即须赴关具报,由关委员验明实在损坏若干,核存几成好货,照减核算出口税饷。如该商因货损坏,不愿运出外国,即照减核税银数目完纳两倍半,方可就地售卖,切结亦即销还。
一、原请三联报单之洋商,如欲闭歇或迁移他处,须将所请尚未买货报单全行呈缴领事官转送监督核销。若已经买货,倒换运照尚在中途,货未到芜,或货存栈未报出口,或已运别口未经报往外国者,该货归于别商,须由接收商人自行出具切结,声明情愿仍照原具切结未清各节遵行。
一、凡有逾限违章者,应照切结呈缴银两。由领事官凭结照例追缴之时,该商暂停续请报单,其已领报单,听监督一并查销,运照饬令缴回。
凤 阳 关明成化元年设正阳、临淮二关。正阳关在寿州正阳镇,以凤阳府通判管理,止税船钞及庵篷、竹木、排炭无过往落地及鱼茶酒醋杂项诸税。国朝顺治八年,归并凤阳仓差。凤阳原设仓关,征收苏、松、常、镇、安、宁、太、凤、庐、淮、扬十一府,滁、全、来三州县并凤阳中右八卫一所及河南八府一州并飞熊、英武、广武三卫民屯本折钱粮。除河南所属径解河南布政司外,其余米麦钱粮均于康熙三十三年归并粮道管收。康熙二十年,科臣条奏添设盱眙、亳州二口税务。临淮关在临淮县。今凤阳县临淮乡。明时部推大使一员管理,国朝因之亦于顺治八年归凤阳仓差监督。康熙三十三年,仓粮归并粮道,题准例差六部满司官一员收税。三十四年设立关署于正阳镇,专管凤阳、临淮二关。五十五年交巡抚委地方官管理。其口岸除添设之盱眙、亳州二口及炉桥、长淮卫、凤阳府城照旧征收外,增设怀远、涧溪、蚌埠、大沙等口,复因凤阳府城地非通衢,停其征收。雍正七年,奏准凤阳关所辖之正阳关商船以豫斛三百石为满料,关下装载船以五百石为满料,多余者为加舱,不足梁头者为小贩。光州杂货以石计税,庵篷竹木以件计税,临淮、长淮照梁头例,盱眙等本处照关下例,临淮桅封船钞每丈纳银二钱,每增减一尺,各增减税银三分,并令将各口条例刊榜晓示。《户部则例·凤阳关税则》载,凤阳大关榷征外来粮食货船,梁头以八尺五寸起料,合载豫斛粮六十石〈关下装载船,合载豫斛七十石〉,积算至一丈八尺为满料,合载豫斛三百石〈关下合载五百石〉,各照则科税。若满料之外多载,至豫斛五十石为一加舱〈关下合载八十石〉,加科税二两。再多者,照舱递加;减半者,照舱对减。若梁头不足八尺五寸而货已满载者,为小贩,核明实载石数,每石科税三分〈关下装载船,每石科税一分八厘〉。凡货船每科正税一两,另科脚价银四钱六分〈即旧称之铜价、水脚〉。其满料加舱之船,因满载过重另带驳船分载者,按本船原载石数,每石科税五厘。若不足一丈八尺梁头之船,因满载(载)[过]重另带驳船者,科税例同。又载,凤阳大关经收货船,梁头自八尺五寸起科,至一丈八尺为满料。凡梁头及八尺五寸者,税一两一钱一分。九尺二寸者,税一两五钱一分五厘。九尺四寸者,税一两六钱八分。九尺五寸者,税一两八钱三分。九尺七寸者,税一两九钱八分。照此递加,凡一丈外者,税二两四钱至二两八钱八分不等。一丈一尺外者,税三两三钱至三两七钱八分不等。一丈二尺外者,税四两一钱五分五厘至四两六钱六分五厘不等。一丈三尺外者,税五两四分至五两五钱五厘不等。一丈四尺外者,税六两一钱二分至六两四钱三分五厘不等。一丈五尺外者,税六两九钱四分五厘至七两三钱二分不等。一丈六尺外者,税七两七钱四分至八两一钱六分不等。一丈七尺外者,税八两五钱八分至九两七分五厘不等。一丈八尺者,税九两三钱九分〈盱眙、涧溪二口水贩梁头税同〉。又载,临淮口榷征水贩粮食船,按桅封丈尺科税。每桅封一丈,征银二两二钱。多一尺增银三分,增至一丈八尺为止;少一尺减银三分,减至九尺为止。八尺以上仍入九尺桅封。其自七尺起至八尺止不足桅封,为小贩。凡不足桅封之粮食船,按石科税,每豫斛一石,科税三分。不足桅封之杂货船,照旱贩例计件科税〈各关口均有《水、旱贩货税细则》〉。又载,凤阳大关杂货船参差不满载者,按包捆应税银数科算,每银四分合为一石,积算在三十石以外、六十石以内者,每石科银四分五厘,六十石以外者,每石五分,均不科脚价银两。凡水贩货物有为水贩例所不载者,照旱贩例科算。又载,庵篷装载竹木等货,除照件科税外,每正税一两,科脚价银五钱。又载,由炉桥、蚌埠等口装载货船及自怀远装载货船足梁头者,照关下装船梁头例科税,其满料者多余石数及不足梁头之小贩货物,每货一石,各科税二分。其本地买载卖载之小贩,每货一石,科税一分,此外过往商船,概不抽税。又载,临淮、长淮二口,本地装载之粮食船,均照梁头例科税。不足梁头之小贩,临淮科税三分,长淮二分。又载,炉桥口客货凡往亳州报纳细税者,本口止征船料银八钱八分。又载,凤阳大关水贩粗贱货物及别口已税货船到关者,其货照正则折减科算,折减之后足梁头者,照梁头例,不足梁头者,照小贩例科算。又载,糙米、子棉花、新小麦均按九折。盱眙、涧溪货船,寿州河口上水货船均八折,米、包秫秫、大麦、火麻子、白矾、皂矾、豆饼,小划船货物均七折,麻饼,寿州河口下水货船均六折,荞麦、稻谷、谷子、菜饼、废铁、红土、苘麻、猪毛、窑碗、槐花、火石煤均五折科征。又载,凤阳大关榷征旱贩货税,除车载包捆各货,照例载各条科税外,其有驴骡驮载绸缎等货,可以绕避正阳而赴关报税者,均按驮科算〈每骡驮各税四钱,每(骡)[驴]驮各税二钱,不足驮者,照半驮收税〉。又载,临淮口凡遇自正阳载来之满料船带有驳船者,照桅封例科税。正阳及怀远载来杂货船已报纳石头者,照小贩例科税。卸载货船上流已税至此改由陆路他往者,本地装载之烟叶、苏木等货船往亳州报税者,每船止征船料银五钱三分。落地之小贩粮食船别口已税者每石征银八厘,未税者每石二分。落地之竹木及杂货船,照旱贩例按件科税〈凤阳府城落地货免税〉。又载,长淮口凡遇卸载之满料杂货船,系由亳州、正阳、怀远贩来者,每船止征船料银五钱三分,不足船料者,照本口水贩例计货征税。例未全载者,照临淮旱贩例征税。陆贩只经本口不他往者,亦照临淮旱贩征税。又载,盱眙口凡遇临淮以下载来麻豆、菜饼及面货船,未经别口报税者,照旱贩例科征,其船照梁头例征收船料。若从正阳等处载来之麻豆、菜饼并(脂)[芝]麻、菜子及面货、山麻油船,亦照旱贩科税,不征船料。有下淮船较贩山麻及油过载者,照梁头例征税,其过载之货,若麻在三十捆以内,油在二十篓以内,麻每捆征银一分,油每篓减旱贩之半〈旱贩菜油每大篓税八分,中篓六分,小篓三分,每百斤二分六厘〉。又载,盱眙口凡遇别口已税之重载船到临淮以下雇船分驳者,止征驳船料银八钱三分。又载,亳州口商船及陆贩货物,均照旱贩则例征收。其自别口已报细税者,概不重征。发卖者照征落地税。若在别口只报船料者,照货征收。其条例区别衣物、用物、食物、杂货,并分水贩、旱贩,详载名目及货数、税数。乾隆十四年,题准于青阳镇并宿州境之符离集设口征税,蒋家坝河口设口稽查。十九年,移青阳镇税口改驻濉河口,原设濉河稽查移驻虹县今泗州虹乡。南关。咸丰初年兵燹停止,光绪二年复设,于六月初一日起征,仍照原定税则,由凤颍六泗道现称皖北道。督饬办理。关署额设书办四名,贴写二名,册书五名,贴写四名,贴写库务二名。正阳、临淮、盱眙、亳州、怀远五关口各设关委一员办公,吏役曰西房,曰经制,曰清书,曰单书,曰舍人,曰皂隶,曰巡缆,曰沙缆。经制额设八名,单书、舍人各设头目二十名,皂隶、巡缆各设头目十四名,沙缆头目十三名,其余长淮、涧溪炉桥、蚌埠。等小口委员司事随时酌派,与五关口之西房及清书、单书、散舍、散皂隶、巡沙缆等均无定额。每岁关税正额银九万一百五十九两六钱,盈余银一万七千两。自光绪二年六月初一复设日起,扣足十二个月为届,每届结数奏报一次。兹订丁未届自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初一日起,三十三年六月底止。收各项税银六万七千七十七两二分五厘,加征茶糖烟酒税银一万二千七百五十三两六钱八分八厘,以上二款系岁收正税。是届所收按之定额,计短银二万七千三百余两,除去灾歉免征进口及采办、平粜、散赈等项米粮税银二万五千八百八十四两有奇,仍短盈余银一千四百四十四两六钱一分五厘,循案在于解司清厘款内拨补。又收海分司代征盐船料银二千六百八十二两,此款连同加征茶糖等税,照案存储,报部候拨。归关土税银一千七百十二两,此款专案尽数解部。归台土税银一千二百二十一两,此款照案储库,备补歉年常税。归公倾销银三千八百六十三两,此款尽数解内务府。平钱余银三千三百七两,充公银五千九百九十五两,补平银五千七十七两,办公经费银四万一千九百四十五两,裁提耗余、行保、零空等项充入清厘银一万五千七百三十二两,裁提各项开支并裁提银匠工耗凑充筹议银五千一百五十五两,以上十一款,均有分厘尾数未载。统计收银十八万六千九百二十八两九钱二分六厘六毫。是届,批解京饷银三万两,抵补鄂岸盐厘银一万二千两,解江南运库。内务府参价并加平银四千一百三十二两,内务府造办处监督养廉办公银二千两,解部各项饭食暨正额补平盈余解费共银三千两有奇,以上各款动支正税,岁有定额。内务府充公及平钱余并各饭银七百七十七两有奇,系在杂款内动支。其解藩司各款,计常税余剩银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七两五钱二分七厘三毫,系正税内动支。节省杂税外销银一千五百九十四两有奇,节省经费银五千两,清厘银三万四千九十六两二钱五分,按,收款内裁提耗余、零空充入清厘一项,仅银一万三千二百二十一两八钱四分二厘,其二万八百七十四两四钱八厘,系在公费项下拨充。报效助饷银三千两,筹济新政银六千九百五十八两有奇,原议自丁未届起,加提耗余节裁津贴及大公开支,连同原提银匠工耗,每届约银一万两。声明节提各款视税收旺衰,能否提足并无把握,故本届即未足数。又,解藩司转解筹议新案赔款银七千两,按,收款内裁提开支并裁提银匠工耗凑充筹议银五千一百五十五两有奇,其一千八百四十四两有奇系在平钱余及充公余款内拨充。原案系每届提钱一万两。连同解部之土税,解内务府之归公、倾销二款,统计支银十三万二千三百二十五两七钱八分二厘三毫。另支拨解苏松太道浚浦经费银三万两,系在加征茶糖烟酒税内动拨。又坐支各项公费银三万三千九百二两八钱四分九厘七毫。内计呈解抚辕公用银一千三百三十二两二钱,解款路费、水脚及本鞘绳布等银三百六十九两有奇,凤阳府县、临淮乡三学廪饩银九十五两有奇,监督养廉银一千两,关委养廉银六百两,通关例支经费银八千八百六十二两四钱三厘〈以上六款,系正税内动支〉。抚辕奏销考核、臬署勘合共纸饭银四十三两,关署心红纸张、正阳灯油解费及津贴饷员等款共银一千五百十三两有奇,书吏纸饭等银一千六十八两七钱〈以上三款,系杂款内动支〉。税书管解册档进京费用银二千二百六十一两有奇,此款向由补平项下支给银四千五百两,本届收款较绌,又因灾歉,米粮免征,册档亦较少,故止发此数。关署内外及地方一切公用银一万六千七百五十八两有奇〈此款系办公经费动支〉。据省志及《凤阳关道册折》并《税则》。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厘金一
二级目录:
卷三十厘金一
货厘总局
抽厘助饷,始自大臣胜保之奏,户部议准,请旨通饬办理。皖江南北两岸先设盐、茶、牙厘各局征收商税,以抵补关征。芜、凤两关,均于咸丰初年兵燹停废。咸丰十一年十月,江督曾国藩饬设总局于省城,专派司道大员管理。其后,于芜湖、寿州两处分设总局,均派道员驻局以为各卡纲领,犹是南芜北凤两关之遗意也。光绪二年六月,复设两关,凡厘卡之设于各口岸者概行裁撤,仍归两关委员征收,其余各卡及总局皆如故。二十一年,奉旨裁减冗员,巡抚福润以皖南各卡距省较近,稽查易周,将芜湖总局裁撤归并省局总办,而北局仍如故。三十三年,巡抚冯煦裁去驻局道员,另派知府一员提调局务,以资稽查。三十四年二月,复饬撤局。由是,全省厘务向分中、南、北三局者概归省局总理。局设藩司衙门,由司主政。另设会办、提调、文案、银库、管票、核对等员,均沿旧章。右据省志及《省城牙厘总局卷》。
正、分各卡
军务未平之时,随营设卡,抽厘以助饷。各营驻扎及商贾贸易之地,迁徙靡常,厘卡之裁设亦因之靡定。同治四年,全省肃清后,尚有一百四十三处,经办理司道逐加裁并,现计长江一带存正卡四,曰盐河,曰华阳,曰运漕,曰大通;分卡八,曰枞阳,曰罗昌河,曰荻港,曰石牌,曰中梅河,曰和州,曰凤凰颈,曰巢县。皖南一带存正卡三,曰屯溪,曰湾沚,曰定埠;分卡六,曰街口,曰太白,曰倒湖,曰东门渡,曰马头,曰乌溪。皖北一带存正卡三,曰六安,曰三河尖,曰五河;分卡八,曰迎河集,曰霍山,曰两河口,曰颍上,曰三里湾,曰界首集,曰合肥,曰定远。共计三十二卡。右据《省局卷》。
按,比较册内尚有三河、三埠管、天长、洪河口、孙家沟、金家寨、三(河)[流]集七卡,久议裁并,惟径行裁去,则绕越滋甚,归并他卡,又稽查难周,故迟疑未果也。附志。
收厘解款章程并期限
设卡之初,由卡员自给票据,经收之钱,就近送营充饷,无可稽核。既设总局,始由局刊发三联大票,饬填商人姓名、货物件数,并于骑缝中填写银钱数目,以一联给商人,谓之护照,一联随解款送查,谓之尾照,一联存卡,为存根。各卡收厘以值百抽二为率,估本千文者抽钱二十。解款以钱一千七百文合湘平银一两。距省远者,许全数易银,近者,分别成数,银钱并解,盖收厘亦分别成数,银钱并收也。其特别之物专款附解者,若华阳之烟叶与石牌之竹簟茯苓,均不在比较之内。而长江之木,罗昌河之矾,专收银款。光绪二十六年所加之二成糖厘及烟酒加倍收厘,远近皆令解钱,又其特异者也。上月收数,向章定于下月初三日造册,十三日解款到局。三十二年改定期限,附郭之卡限初五日解到,其余依次递加,中、南两路不得逾十三日,北局裁并后,至远之卡以二十日为限,逾者记过。右据《省局卷》。
变通比较及功过赏罚章程
总局向设比较簿,以前二年及本年是月收数相比,以计功过。然仅比于总局,未使各卡员自行比较。光绪元年,始有札发比较单之举,先将前二年逐月收数示知,使之填列单内,多寡了然。十二年以后,以光绪六、七、八三年逐月收数适中定比。十六年,复按适中加成比较。如值正月,即查取此三年中正月收数,如六年正月收数千缗,七年正月收九百缗,八年正月收八百缗,即以九百缗为适中。若加二成,则于九百缗之外再加一百八十缗,合计一千零八十缗,为是月比较定数。余仿此。有加三、四成及一、二成,亦有不加并减至五成者,盖以商务之盛衰为差等也。比较之外有溢收者,按成记功。溢收一成,记功一次,两功为一大功,三大功留办半年,六大功留办一年,留办期满仍有功者,三大功奖给超委一次,十大功破格录用,如系小卡,准调大卡,不准再留。溢收及加成之数,准卡员坐支二成津贴以补公费之不足。卡员薪资,府班二十五两六钱,同通州县二十两八钱,大卡公费月支二百数十缗,小卡不及百缗。不敷比较者,视所亏短,按成记过。短收一成,记过一次,两过为一大过,三大过撤差停委。嗣以上下月比较数或悬殊记功记过,不无取巧,又以周年核计,则记过撤差已届期满,未足示惩,改于每季之终,将三个月比较汇总核算,匀作三分,复析作三十分,核其盈亏,以定功过。记大过三次者,即行撤差。如正月比较三千,二月八百,三月二千二百,汇总匀分,每月皆合二千之数。溢收二百者,记功一次,短收二百者,记过一次,以此类推。三十二年,新章改照近三年收数最旺者为比较,遇闰,与上月同考核功过,以通年比较为准。通年比较在一万以上之大卡,溢一成者记功一次,少一成者记过一次。二功并为一大功,三大功留办半年,五大功留办一年,十大功以上酌委优缺调剂,系小卡,准调大卡。两过并为一大过,三大过撤差,五大过以上停委各项差使二年。小卡通年比较不及一万者,以三功并为一大功,三过并为一大过;通年比较不及六千者,以四功并为一大功,四过并为一大过;通年比较不及三千者,以五功并为一大功,五过并为一大过。其余赏罚办法,与大卡同。留办之员,无论一年半年,一经留办,即将前功注销,再由留办期内另记功过,功多者仍可留办,记过至三次者立时撤差。除比较外,溢收若干仍给二成津贴,惟须交卸后由总局核给,不准坐支。右据《省局卷》。
分卡派委并厘剔司巡
正、分各卡皆另有分卡,向由委员自派司事。光绪三十二年,巡抚冯煦在藩司任内,议于分卡重要者改派佐杂人员,以佐杂人员虽不必尽贤,于司事究稍有顾惜功名之意。嗣经详定,统由正委指名禀请。如有不法,正委据实禀揭,分别轻重撤参,正委免议;若互相容隐,察出一并究处。其分卡之小者,仍准照用司事,惟须认真厘剔,由各卡将所用司事及巡丁、扦手一并造具年貌、籍贯清册并荐主姓名,按月送局备查,通饬照办。三十三年十一月,整顿凤凰颈卡,特行遴员坐办,用人、查弊及收解、报销皆由坐办主持,另委总办一员,专司考查,饬将收数和盘托出,尽征尽解,以期涓滴归公。右据《省局卷》。
中、南、北各卡通年比较总计
总局业经归并,宜无中、南、北之分,惟北局甫裁,其向来办法,不无稍异。即如比较一事,省局定章固严,遇有收不足数,按成记过,北局则报解不符原册,发还必令补足。故省局新定比较,视旧额有减有增,近来收数以某年为旺,所定新额即以某年为据。北局不许记过,比较有增无减,其新额之增加系以何年为依据,亦无档册可稽。兹依省局光绪三十二年底册及另抄北路比较数目合为一表,凡无依据之年分者,皆北路也。列表如左。单位一文。
卡名旧额新额新额所据
之年份新额较旧额
之增减盐河光绪二十九年
余闰,下同减华阳同上减运漕三十一年增大通二十九年减枞阳三十一年增罗昌河同上增荻港三十年增石牌同上增中梅河同上减 和州三十一年增凤凰颈同上增续表
巢县同上增屯溪三十年增湾沚同上增定埠三十一年增街口三十年增太白三十一年增倒湖三十年增东门渡二十九年增马头三十年增乌溪三十一年增六安增三河尖增五河增迎河集增霍山平两河口增颍上增三里湾增界首集增合肥增定远增统计增
右列各卡新额比较,省局系三十二年按照前三年收数核定,现逾两年,又有增减,不能悬为常额。北局向章虽不许记过,而定远卡员现以短收辞差,亦不能按数取盈也。此外尚有七卡,其通年比较亦各不同。查中路三河旧额三千零九十四串一百十三文,三十一年收六千三百七十四串六百六十一文,增三千二百八十串五百四十九文。南路三埠管旧额九千九百四十八串四百二十七文,二十九年收一万一千二百八十八串零六十二文,增一千三百三十九串六百三十五文。北路天长旧额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五串一百二十文,新额同。洪河口旧额一万零二百九十三串五百零六文,新额增二百文。孙家沟旧额一万一千一百九十八串零二十八文,新额增二千三百一十串零一百九十文。金家寨旧额五千六百七十三串九百八十三文,新额减八百二十文。三流集旧额三千四百八十八串二百零八文,新额增九百五十六串二百八十五文。未列表内,附志于此。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一·厘金二
二级目录:
卷三十一厘金二
坐贾坐贾对行商而言,行商遇卡完厘课之行厘,坐贾所完即落地税也。皖省于咸丰十一年由厘金总局委员另设坐贾专局,并委本地绅董襄办。其办法系将起岸之货先行查明,给予起票,货既到行,令行户将每日售货及货价若干,登记循环印簿,按照货价每两抽银二分,卖、买各一分。由绅董查明,携同印簿三日一缴。当时尚有铺户门厘,系考核逐日流水簿,售钱千文抽取二十,十日一缴,十日之内售钱不及五千者免收,未久即裁。嗣后子口落地税皆归厘卡兼收,惟省城及铜陵之大通镇至今尚存坐贾名目,另行册报。据《省局卷》。
盐厘淮盐过境,皖省向不抽厘。昔年坐贾局按每百斤抽钱百文,自盐务改章,久已裁革。五河及正阳两盐厘局由江督派员办理,按月拨解厘银四成,交皖北道解济皖饷,不经局收。浙盐行销徽、广两属,皖省亦不收厘。自癸酉纲为始,岁贴皖银一万两,交屯溪厘卡解至省局,转解支应局充饷。据《省局及支应局卷》。
按,江苏海分司尚有四成盐课拨充皖饷,各按盐斤加价,或充军饷,或充赔款,均与厘局无关,另于饷项及筹议款内分别纂述。附志。
茶厘皖省茶厘,南北不同。南茶由江督派员于徽属之屯溪镇设局征收,已历年所。北茶由淮北厘金总局派员于六安之麻埠镇设立专局,英山、霍山、霍邱、舒城等县各设分卡征收。其茶以十斤为一篓,按篓抽厘,视销路之远近以定征数,子茶视春茶减三分之一,如由六、霍山中至周家口、亳州、清江,春茶每篓抽厘三百文,子茶二百文;由六、霍至正阳、寿州、庐州,春茶二百四十文,子茶一百六十文;由六、霍旱道至商城、固始,春茶二百文,子茶一百三十文之类。老茶及茶末、茶梗,以每百斤核计,完厘二三百文不等。光绪三十二年,巡抚冯煦在藩司任内,改由省局委员稽征,以清弊窦、杜留难为宗旨,又以运茶经正阳一带者向须完纳大关税费及清溜口钞号等项商情不免艰困,咨商凤阳关道,将大关税费由局代收拨补,其钞号一律豁免。行之逾年,较有起色,部咨加收三成解交筹议公所之款,每岁约收银二万六七千两,三十四年亦增收七千余两。据《省局茶厘及筹议茶厘加成卷》。
按,南茶在同治年间,亦由皖南厘局札委歙、黟、休宁、婺源、祁门、建德、石埭、太平等县知县暨委员绅士办理,并有江西浮梁一县在内。其后改归,江督主政,遂相沿至今。光绪三十二年,筹议公所以本省土产应认本省之捐详请咨明江督,将行销外洋之茶每斤加厘二文,销内地者加一文,以补助赔款。三十四年,复经江督咨商,减半抽收,其减收之数,仍由宁省拨补。附志。
烟酒加税皖省烟酒厘金向列百货之内,未尝另标名目。自光绪二十五年冬间奉文倍征烟酒,始饬各厘卡将烟酒两项另款批解。查烟叶出产,惟安庆府属之宿松等县有之,而叶粗价贱,贩运甚稀,常年收厘为数无几。二十六年以后加征一倍,岁仅收钱三四千串。烧锅一项,向因查禁,开设甚少,市酤所售半皆贩自他省,州县偏僻之处间有酿酒糟坊,自酿自卖,名曰土酒,仅供本地居民零估之用,并无贩运大宗。筹议赔款案内,分别上、中、下则,举办酒捐,岁收银二万数千两。二十九年十一月,以直隶烟酒两税岁收银八十万两,奉饬部抄录《直省章程》,咨送各省仿办,以供练军要需,并量省分之繁简,定税额之多寡。皖省派银每年二十万两,当经巡抚诚勋札司移局,议定章程,委员分赴各州县,会同查明酿酒及贩卖铺户。已领筹议酒单者,按户发给门牌,注明官酒行字样,按照《直省章程》减半收税,每斤税钱八文。直隶每斤税钱十六文。应认税额若干,查近三年簿载销数计算,由酒行认定,按月包缴,给以三联印票。一经完税之后,运经本省关卡,概不重收。外来之酒由经售店铺一体纳税。其售卖烟叶、烟丝者,饬领执照,作为烟行,亦按每斤税钱八文办法,与酒略同。所出税钱,均准加入卖价,使商本无亏,惟漏税者有罚。州县收钱解银准扣一成经费。综计两款每岁约收八万两。是时并奉旨酌提州县浮收归公及整顿田房契税,皖省派定额数每年十五万,连同烟酒加税,共派银三十五万两。巡抚诚勋自认每年报效银五千两,藩司一万两,臬司二千两,三道八府各报效有差。合之,酌提州县之款共计每年归公银八万二百余两,加以倍征契税,凑成十万两,于三十年三月具奏声明烟酒税数尚无把握。三十一年六月,又寄饬照原额三十五万两筹解足数,旋经奏明烟酒税约可收银八万两,契税约三四万两,连同报效归公之数,请岁解二十万两以为练军经费常额,不敷之十五万两,恳宽免。未奉准,于是复行委员分赴各属,将烟酒税切实增加。逾年,适值水灾,所收之税转逊于前,仅及银六万余两。现委道员认真稽征,能增若干,尚难预定。据《省局烟酒加税卷》。
土药额税皖省土药厘税于光绪十六年四月巡抚沈秉成奏明试办,照户部旧章,每十斤抽银二两,分设南、北两局。南局设于芜湖,其地为通商口岸,洋药盛行,土药但有小贩零售,捐数微细。北局设在临淮镇,以徐州过境之土为大宗,商贩图避淮安关税,故绕程皖境而南运,自徐州改办统捐以后,无烦绕越,而过境者稀。十八年,徐州土捐加为每百斤收银三十两,通行各省概不重征,皖境即有经行之土,亦无可取之捐,所收者皆凤、颍等属之产也。时皖产尚少,虽照徐州捐数大加减折,定章,行厘三十两,落地税二十两,均减作三七折收。而来源有限,收数仍自寥寥。又以南、北局卡太多,通年开支总计二万余金,致报解之数益绌。南局兼辖徽州、宁国、芜湖、和州等卡,通年开支银二千六百九十余两。北局兼辖阜阳、涡阳、太和、宿州、灵璧、泗州、双沟、凤台、颍上、亳州、怀远、蒙城等卡,通年开支银一万八千余两。统计二万七百两有奇。办理北局道员北局由巡抚札派道员办理,南局另委府厅州县,均不隶于藩司。力请辞差,遂于十八年十月仍由沈抚奏明,改归藩司经理。就藩署设立总局,裁旧有之南、北两局,而于芜湖设立南路总卡,徽、宁两分卡隶之,后于庐州改设分卡,亦隶南路。于蒙城设立北路总卡,原议设于庐州,后改。阜阳、太和、原议存涡阳,裁太和,后改。宿州、临淮四分卡隶之,后添泗州卡为五分卡。其余涡阳、亳州等处,由附近之卡分别兼管。总局提调、文案等员,皆以厘金局员兼充。总卡设提调一员,以府厅任之,文案、收支等员及分卡委员,以州县佐杂任之,裁节经费岁及万金,而减折征收如故。二十年,总局以折收非计,因思商贩百斤之土既定行厘三十两,又完落地税二十两,行、坐并计,共须捐银五十两,既不足以恤商,各卡复暗予减折,不惟名实两失,而又弊窦丛生,特改行厘为二十两,落地税为十两,以符徐州统捐之数。除五、六、七三个月内新浆厘税准作七折报捐外,其余皆以实银填票,不准折收。邻省之土过境及落地,均收银十两。大张示谕,俾众咸知。自是,积弊渐少,而皖北种植罂粟岁复增多,南路川、云、贵土经过,亦较盛于前,收数遂有起色。二十五年,部议照各省原收厘税数目加收三成,因将行厘照加六两,落地税加三两,外省过境之土,照章减半核加。二十六年,经巡抚王之春奏明专款存储备拨,而未报明实收数目。三十年,创办土膏统捐,原定八省,三十二年合直隶等十省为十八省。特命户部侍郎柯逢时驻鄂管理,将下游应收川、云、贵土厘税,概于鄂局收足,仍照各省原收数目拨还,计拨还皖省银五万两,皖省土产仍由皖局自收。三十二年改为户部统税,每百斤完税银一百两,经费银十五两。一税之后,听其所之,各省土卡概令裁撤,由柯大臣派员分赴各省设局稽征。苏、皖两省派安徽候补道童祥熊总其事,拨还皖省土厘税银七万五千两,连前拨之五万两,共银十二万五千两,定为岁额,归皖支用。而皖省于三十一年实征银十九万两有奇,川、云、贵土拨款在外。叠请加拨,部议未准。而岁额十(三)[二]万五千两内,犹须除去开支五万余两,故厘局近年进款统计表于此项额税仅列银七万两。据《土药局暨厘局卷》。
按,土药一项,本于百货厘金之外另设专局办理,及改隶藩司,虽仍有专局之名,皆厘金局员兼办,实与一局无异。三十二年土卡既裁,专局亦撤,每年额税即由厘局收存备拨,故不另立一门。附志。
瓷器统捐瓷器厘捐,向列百货之内。光绪三十年以瓷船联帮而来,常有恃众闯卡情事,由瓷业商董创设公所,禀准减折完厘,取具瓷船连环保结,不再抗扰。三十二年十一月,复由商董请办瓷器统捐,省局以江苏、江西等省近办各项统捐颇著成效,据情详经巡抚恩铭批准试办。其办法系就望江县之华阳镇设一瓷器统捐局,统收沿江华阳、盐河、大通三卡瓷厘,并于安庆、大通各设查验分卡一处,按照向章定为七折。瓷船初入皖境,核明三卡共应完厘若干,即在华阳局一次收足,填给三联运票,经行长江三卡以内,概不重征。当经刊发戳记,交董承办,通年收钱约计五万数千串,准扣十成之一为局用开支。三十四年改为官督商办,特委专员驻局经理,仍属试办,未为定案。据《省局瓷器统捐卷》。
按,此项捐款系按三股均分,仍作华阳、盐河、大通三卡收数,以抵比较,故后列进款统计表无此名目。附志。
牙税军务未平之时,皖省行户由巡抚衙门颁给执照,准其充牙。咸丰十一年,江督曾国藩饬设牙厘总局,谕令各牙行捐领部照,按照《江西章程》递减捐数,江西上上则捐银五百两,上则三百两,中则二百两,下则百两。上上则捐银三百两,只盐行一项。上则二百两,中则一百两,下则钱一百串,每年纳帖税自银三两以下递减有差。上上则税银三两,上则一两五钱,中则七钱五分,下则四钱五分。领帖之人身故其子接充者,减半捐换,不捐换者,缴销故帖,朦充及私充、朋充俱有罚。光绪二十八年,筹议公所以经纪牙行无力领帖而弊混滋多,因刊发执照,定章从宽,令无帖之户照章捐领,一年一换,以助赔款。虽声明有力,牙户不得避重就轻,而领帖者日少。现计每年仅收捐银数百两,税银一千五六百两。据《省局牙帖及筹议牙捐卷》。
按,牙帖办法本与货厘不同,而同隶一局。部帖既由厘局发给,每年牙税亦由各厘卡就近收解,同为厘局进款,故总局名目向以牙、厘并称,因不另立一门。附志。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二·厘金三
二级目录:
卷三十二厘金三
米捐芜湖设立米捐局一所,抽收军饷、偿款两捐。皖省出产米为大宗,光绪二十一年,署江督张之洞奏设米厘局于芜湖,抽收江苏下游大胜关、大河口、泗源沟三卡。厘金。二十六年六月,巡抚王之春因练兵需饷援案,奏请抽收芜湖落地米厘,查照江宁办法,以一百五十斤为一石,每石捐漕平银三分三厘。二十七年七月,因饷绌加捐一分,合原有功德捐一厘,统收四分四厘。凭新关查验米数,按斤核扣,先缴此项落地厘捐,然后再给新关收清米税号单,放行出口。所捐之数,初由芜湖关道代收,二十七年九月,改归芜湖商务局经收。是年,和议成,皖省岁派偿款银一百万两,多方筹集,仍不足数。二十八年十月,巡抚聂缉规奏明创收筹议项下米捐,每石银一钱,专供偿款及办理新政之用。初亦由芜湖关道代收,二十九年六月,因华商串同洋商来芜办米,照约纳税,不肯完捐,复经妥议改章,派委道员设立专局,将商务局所收四分四厘捐、关道所收一钱捐归并米捐总局征收,责成米业三帮公同具结,代扣代缴。是年九月,各商以捐重乞减,经巡抚诚勋批准,将筹议一钱捐款减为七折,实收银七分,军饷项下以四分四厘为定数,原有之功德捐一厘,分拨地方各项善举功用。巡警马路工程捐二厘二毫,统归另捐。以上捐款属之军饷项下者,按月解交省城支应局充饷,属之筹议项下者,按月解赴省城筹议公所凑拨。此芜湖米捐历年始末情形也。三十一年十月,江督周馥电奏请弛禁谷米出口,经户部议复,此次电奏"仿照芜湖成案,带缴义捐,宁苏各半"等语,以江、皖各另抽一钱四分四厘言之,是每石合捐银二钱八分八厘,各该省义捐,嗣后以银一钱提解部库,四分四厘留充该省公用。经巡抚诚勋详晰复奏,皖省米厘系供饷需、偿款各用,无从提解,并陈明"义捐"二字,皖省本无此名目。三十二年四月,户部具奏:"江海各口出入米数,应切实稽查,仍拟酌提米捐解部。"又经巡抚恩铭复奏仍恳免提各在案。兹将开办米捐以来各年收数列表如左。据支应局筹议公所各卷。
芜湖米捐局历年捐收银数表
单位一厘
年份军饷筹议总数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统计
附录:巡抚诚勋奏米捐专供饷需、偿款折原奏内称,窃准户部咨议复两江督臣周馥等电奏请弛禁谷米出口一折,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具奏,奉旨:"依议。钦此。"原奏内开,此次电奏"仿照芜镇成案,带缴义捐,宁、苏各半"等语,以江、皖各另抽一钱四分四厘言之,是每石合捐银二钱八分八厘,各该省义捐,嗣后以银一钱提解部库,四分四厘留充该省公用,垂为定章,并不准另立名目,格外加收,等因,咨行到皖。伏查江、宁于芜湖创设米捐局事,在光绪二十一年,其时,皖省并未抽收,嗣于二十六年六月,因增兵筹饷,始派候补道郑炳勋赴芜创捐落地米厘,每石银三分三厘。二十七年七月,又因饷源日绌,续派候补知府许鼎霖赴芜议加米捐一分,均归支应局防军饷项支拨。又,米行原有功德捐一厘,由芜湖分拨育婴堂等处,此旧收共四分四厘,为皖省第一次米捐也。二十七年,皖省奉派偿款银一百万两,设立筹议公所,凑集各捐,复饬加米捐每石银一钱,于二十八年十月试办,此续收之一钱,为皖省第二次米捐也。迨二十九年九月,米商以捐重碍销,恳求减轻,由芜湖捐局详经批准,将筹议公所每石捐银一钱减为七分,支应局以四分四厘定数,原有之功德捐一厘,饬归另捐,芜湖巡警马路工程捐二厘二毫,亦归另捐。总之,支应局收四分四厘,筹议公所则由一钱改为七分,此现收米捐之实在情形也。"义捐"二字,皖省本无此名目,其支应局所收为军饷捐,筹议公所所收为偿款捐,若芜湖巡警马路工程,皆为新政捐,均不得谓之义捐,惟功德一厘,系归芜湖育婴堂等处应用,亦无义捐之名,且与一钱四分四厘之数大相悬殊。部臣或以"芜镇"二字相连,遂因镇江义捐而疑及芜湖亦有此捐,因镇江之义捐一钱四分四厘而疑及芜湖亦有一钱四分四厘之义捐,殊不知镇江于关税外创收平粜义捐,援仿芜湖之米捐一钱四分四厘以定镇江捐数,非芜湖亦有一钱四分四厘之义捐也。至"带缴"二字,乃谓平粜义捐一项,于镇关正税之外带缴,犹芜湖于关税外带缴军饷、偿款捐,并非米厘与义捐,芜湖分项兼收也。芜湖之一钱四分四厘供军饷、偿款之用,犹镇江之一钱四分四厘供平粜之用。芜湖续收之每石一钱,前抚臣聂缉规曾经奏明,除凑抵偿款外,并须供新政之用。现自减为七分以后,加以此外所收筹议项下捐款又值银贵钱贱,收钱换银,暗耗不赀,而芜湖中学堂、京师皖学堂、武备练军各经费复均须取给于此,应解偿款已虑不敷。至支应局,军饷、米捐仅有四分四厘,目前改练新军,加重饷糈,添购军装、器械一切费用,较从前何止倍蓰,亟须添筹款项。皖省著名贫瘠,库款异常支绌,罗掘已穷,军饷、偿款全恃米捐稍资挹注,若于此项每石提银一钱解部,则来源立竭,于皖省大局关系非轻。况部奏专提义捐,今既无义捐可提,自属无从遵办。据督办筹议公所支应总局司道会详请奏前来,理合恭折沥陈,等因。于三十二年三月初五日奉朱批:"户部知道。钦此。"
又,巡抚恩铭奏查明米捐数目分拨情形,仍恳免其提解折原奏内称,窃查户部议复米禁展限案内,以芜湖出口米粮,带缴江、皖义捐,嗣后以一钱提解部库,等因,当经前抚臣诚勋查明,皖省并无义捐名目,抽收芜湖米捐,系供军饷、偿款各用,无从提解,具折奏明在案。嗣准户部咨江海各口出入米数,应行切实稽查,仍拟酌提米捐解部。于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四日具奏,奉旨:"知道了。钦此。"钦遵抄奏,咨行到皖。又经臣分饬各司道局所查明,妥议,去后兹据办理支应总局筹议公所布政使冯煦、按察使陈启泰、署安庐滁和道石镇暨委管芜湖关税务徽宁池太广道冯汝骙先后具详请奏前来,臣复加查核。如户部原奏以诚勋复奏米捐需用无从提解折内声明"旧收、续收每石共银一钱四分四厘"一节,查皖省所收芜湖米捐,除功德捐每石银一厘,马路工程捐每石银二厘二毫均归芜湖就地拨用外,所有解省之款,实始于光绪二十六年,因增兵筹饷,每石收捐银三分三厘,嗣又加银一分一厘,是为四分四厘。迨二十七年,复因筹还偿款,每石捐银一钱,于二十八年十月开办,于是有一钱四分四厘之数。然续捐之一钱,行之未久,即据米商以捐重碍销,禀求减免。经诚勋批准,每石减收银三分,仍收银七分,合之原捐四分四厘,共银一钱一分四厘。诚勋前折内业已声明,此皖省现收芜湖米捐实只一钱一分四厘,并无一钱四分四厘之实在情形也。又,户部原奏以诚勋筹办垦牧树艺折内所称"芜湖一埠,岁约出口米四五百万石,姑以一钱四分四厘计之,皖省岁入米捐甚巨"一节,查诚勋前折所叙四五百万担之数,系就芜湖关月报数目约略言之。近年出口米粮较旺,尚有不止此数者,但年岁之丰歉无定,贩运之畅滞靡常,势难据以为准。即如本年湘、鄂各省因实办赈,委员来皖买米,均经奏准免收税厘。入夏以来,雨水过多,江淮并涨,低区田地多被漫淹,秋成已有歉象,是本年收数多寡即无把握。且芜湖关月报出口米数,系照关章以一百斤为一石,而所收捐款,向以市斛以一百五十斤为一石,如该关运出三百万石米,省城只收二百万石之捐,今即就旺年歉岁酌中,约计作为每年出口五百万石,实收捐款只三百三十万石上下,每石一钱一分四厘,不过三十余万两而极。部臣以石计捐,而未知出口之石数与收捐之石数既有关章市斛之不同,又每石仍以一钱四分四厘核计,致疑皖省米捐岁入甚巨,其实所差甚多。此芜湖出口米粮多寡无定,并实收捐款视该关月报出口之数仅得三分之二之实在情形也。又如户部原奏"以各省所收米捐虽未能遽以一钱解部,务须酌量提解"一节,查皖省现收米捐,每石一钱一分四厘内,系四分四厘归支应局凑集军饷,七分归筹议公所凑付偿款。以军饷言,皖省本非充裕,自设督练公所,改编两标六营,需饷已较前增巨。臣到任后,复遵练兵处颁行陆军章制,大加整顿,将各标客籍兵丁一律挑出,另编巡防军四旗以备缓急征调之用,其余土著兵丁则并为一标,再另办征兵一标,以足两标原数。一面建造营房,购置军装、器具,其马、炮、工、辎留各队,并拟陆续筹办。曾经奏明在案。需饷浩繁,尚无的款,方在督饬藩司设法筹画,容俟另案奏明办理。以偿款言,皖省每年奉派关平银一百万两,当时特设筹议公所举办各捐,几于搜括靡遗,仍苦未能足数。迨加收米捐一钱,始得勉敷凑解,乃未几,即减收三分,原办各捐中之迹涉苛细者,次第停收。近年又值钱价日平,原收钱款之捐,易银报解,暗耗又不下四分之一。而偿款以外各项新政所需又无别款供支,亦不能不取给于此。入项则有减无增,出项则有增无减,势难持久,贻误堪虞。似此军饷、偿款同一拮据,若再将原有之米捐酌提解部,正不必其多也,即使少提若干,而提出一分之捐,即少一分之用,实于军饷、偿款关系匪轻。此皖省所收米捐抵支要用,有绌无盈,碍难提解实在情形也。臣细绎部奏,似部臣之意在稽查江海各口出入米数,以防偷漏出洋。至于酌提米捐外省为难情形,早为部臣所深悉,特欲以此核米数耳。芜湖出口米粮,向由该关按月开报,现又奉部奏,令两江督臣于每岁年终汇总奏报,似芜湖米数出口稽核已周。皖省本系著名瘠区,值此新政方兴,用繁款绌,异乎寻常,相应仰恳天恩,准将原收米捐免其提解部库,俾济要需,事关皖省大局,不敢不披沥直陈。除咨明户部外,所有查明皖省实收芜湖米捐数目及分拨军饷、偿款情形,仍恳免其提解缘由,谨恭折具奏,等因。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初一日奉朱批:"户部知道。钦此。"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三·杂税一
二级目录:
卷三十三杂税一
田房契税顺治四年定例,凡买卖田地、房屋,必用契尾,每两输银三分有奇。契价银一两,完税正银三分,耗银三厘。康熙十六年,题准增各省契税。皖省州县,自五百两至百两不等,惟霍山、临淮、五河、怀远、定远、灵璧、虹县等处无定额。临淮、虹县,均旧县名。四十三年,复准田房税契用司颁契尾。立簿颁发州县,令填征收实数,按季造册,呈司报部查核。雍正六年,河南总督田文镜请饬各省布政司印发契纸、契根给各州县。存契根于官,以契纸发各纸铺,听民购用立契,俟过户纳税之时,令买主照契填入契根,各用州县之印,将契纸仍发纳户收执,契根于解税时解司核对。典业亦如卖契例,地方官能报出税银至千两以上者,交部分别议叙,得旨准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奉上谕停止。自是,契纸、契根之法不行,典业不复投税,地方官收税多者亦停其议叙。乾隆元年,定民间置产投税仍照旧例行使,契尾由布政司给属,粘连民契之后,钤印给执。十三年奏准令布政司多颁契尾,编列字号于骑缝处,盖印发各州县,俟民间投税之时填注业户姓名、契价税银各数,一存州县备案,一随季册送司查核。如有不请粘契尾者,经人首报,即照漏税例办理。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奉旨派筹练军经费,以整顿契税为筹款之一端,由司详准,自三十年春季为始,每两加征正银三分,耗银三厘。连前共收六分六厘。三十二年,巡抚冯煦在藩司任内,以税收不旺由于隐匿之多,详准不用契尾,仿照湖南三联官契纸办法,左曰契纸,中曰缴验,右曰存根,末行各刊年月,骑缝处钤盖司印,发各州县具领。州县领到之后,设立总簿,挨号登志。另立循环簿并契纸,分发各团、绅、保领存,听民购用。绅、保姓名及承领号数、年月,载明总簿。民间购用若干,由团、绅将业户姓名、契纸号数及何项产业,系典系卖详细填注循环簿,按月缴官查验。置产人限一月内赍契投税。如有交割不清,准予加展,至迟不得逾三个月。由地方官将姓名、产业、坐落及契价、税银数目填写于缴验、存根及各骑缝处,并于契内及骑缝处加盖印信,将契纸仍交业户收执,缴验随税银并另造季册解司,以凭核对,存根留署备查,逾限不行投税,地方官即按簿查追。税则仍照定章每两六分六厘,另收契纸费银每张一钱。以五分为经手绅保伙食纸笔等费,五分解司,为司中刊刻、刷印及辛工饭食之需。向来征收浮费,一律裁革。惟无论典卖,均须投税,典业期限未满即行赎回者,由赎产人认还受典人税银一半。如有隐漏并图免图减等弊及仍用白纸书契者,查出重罚。以前白契,无论年月远近,准即投税,仍粘契尾,三十二年年底截止。教堂置产另刊契纸,发交州县备用,并饬将有无购取逐月报查。兹计三十三年共收各属税银一十七万二千四百一两七钱三分八厘,耗银一万七千一百三十九两四分六厘。据省志及《藩司光绪三十四年查办三十三年奏销册》。
查随征耗银均按正银加收十分之一,惟正银尾数以厘计者亦加耗一厘,故两数不能适合。至徽属歙、黟两县,此项耗银作七五折收,休、绩两县均作八折,尤与他处不同。又,查藩册,望江县契税之后列有芦洲税,额征银二两有奇,本与契税不同,而相沿已久,故兵燹后虽未启征,亦未便删去。附志。
牛 猪 税牛马猪羊等税,省志载每两税银三分,岁无定额。同治元年,牙厘总局以厘、税并举,民力不逮,详准从缓启征,嗣有安庆府属之桐城,凤阳府属之宿州、灵璧,颍州府属之阜阳、亳州、太和、涡阳等州县,陆续报征银千数百两至十数两不等。光绪三十三年,共征正银一千八百六十八两九钱三分一厘,耗银一百八十六两八钱九分。其余各州县停征如故。据省志及局卷并《司署奏销册》。
花 布 税税则每两三分,亦见省志。自设厘卡以后,并由司道详准,从缓启征。近惟凤阳府属之灵璧、颍州府属之阜阳二县报征有案,而数亦微末,光绪三十三年共收正银三十九两四钱七分六厘,耗银三两九钱四分七厘,余仍停征如故。据同前。商税皖省惟庐州府属之合肥、庐江、巢县,六安州及所属之霍山县,向有商税额征银两合肥额征银一十四两九钱九分二厘,庐江九两七钱七分,巢县二两七钱三分,六安九十四两三分,霍山三十六两一钱三分。耗银均按加一随征。归牙行铺户完纳,汇入花布项下造报。兵燹后,花布停征,始于奏销册内另列专款,而庐、巢、六、霍等处仍未启征,惟合肥一县报称:"前因商民逃散未归,应征银两未能足数,饬于新捐牙户名下摊征,以符原额。"光绪三十三年,计合肥县报征正、耗共银一十六两四钱九分一厘,余仍停征如故。据《司册》。
船税省志载:"歙县街口司巡检,额征船税银九百六十两有奇,每季以二百两归入地丁项下造报,以赢余四十两有奇列作杂税款项。专就赢余核计,岁应征银一百六十余两。"查光绪三十一年藩署册载:"歙县报征街口司船税银八十六两八钱九分,随征七五折耗银并扣存公费耗银一十三两二钱六分七厘。"盖兵燹后已不及原额。省志又载:"和州裕溪司征船税银一百八两五钱二分七厘。"藩册称:"裕溪茅篷船税,未经收解,无从造报。"则并未启征也。兹计三十三年收街口税正银八十七两一钱九分,耗银一十三两二钱八分九厘,裕溪司停征如故。据省志及《司册》。
牙帖原额税皖省额设牙行一万三千四百三十九户,额征税银八千三百两五钱一分四厘。又,长淮卫每年额征牙税银四十两一钱。军兴之后,牙户逃散,旧帖无存。嗣有复业之户,由巡抚颁给执照,准其充牙。咸丰十一年,设立牙厘总局,江督曾国藩饬议捐章,谕令各牙户纳捐领帖,捐银、税银概由牙厘总局及各厘卡经收,解充军饷。捐章、税则并详厘金门牙税项下。各属原定额税均已停征,惟宿州、灵璧、涡阳、英山四州县以附近无厘卡,仍由地方官收税解司。岁收若干,以牙帖之多寡为衡,并无定额。兹计光绪三十三年共收四州县帖税正银五百三十九两六钱,耗银五十三两九钱六分。据省志及司局卷册。
茶税皖省原额岁销六万九千九百八十引,增一万七千一百引,又余引一万五千一百引,分发产茶之潜山、太湖、歙县、休宁、宣城、宁国、太平、贵池、青阳、铜陵、建德、芜湖、六安、霍山、广德、建平十七州县。凡有客商入山制茶,不论粗细,每担给一引,每引征纸价银三厘三毫。其征收茶课,于经过各关照则验引征收,汇入关税项下报部。又,歙县街口司有每年茶牙完纳茶税银四钱三分二厘,汇归地丁奏报。商人行销官引,一道照茶百斤计数。不及引者,官给由单,以奇零引论。雍正十年,歙、黟、休宁、宁国、建德、霍山六县茶引不敷,增一万八千三百八十引,续增六安、霍山、黟县、建德、宁国五州县一万五千五百引。怀宁、桐城、宿松、望江、南陵、泾县、旌德、石埭、东流、当涂十县地不产茶,开除八千九百引。十三年,以六安、歙县、休宁、霍山四州县额引不敷,颁余引一万道。同额引发储布政司库,遇有动用,按数给发。是时,皖南、北茶并不分别办理。乾隆三十二、三十八两年,黟县共增引二千五百道。四十年,婺源县增颁余引二千六百道。嘉庆三年,徽属黟县、池属建德县复增引一万二千道。至是,始有区别,仍统归布政司管理。兵燹后,创设厘局,茶税未有定章。同治元年,江督曾国藩颁发《章程》,每茶一百二十斤为一引,每引缴正银三钱,公费银三分,捐银八钱,厘银九钱五分,给发三联引票及捐票、厘票。捐项银两准照筹饷例请奖。二年,每引加捐银四钱。五年,署江督李鸿章裁去引、捐、厘各票,改用落地税票,以归简便。每引共完银二两四钱八分,内划出一两二钱仍作捐项请奖。现在,皖南引税暨厘捐仍归江督主政,惟六安等处茶厘向由皖北牙厘局兼辖,嗣改由省局派员经理。《章程》原委,详厘金门茶厘项下。此项引税归并茶厘之内,向未专款造报,故收数未详。据省志及局卷。
附:鱼税
查滨水州县有渔课者,均于田赋门杂办钱粮项下登载。此项鱼税,据《藩署杂税奏销册》载,凤阳府属凤台县额征正银一十二两,耗银一两二钱,泗州额征正银一十八两,耗银一两八钱。又,所属五河县额征正银八两,耗银八钱。兵燹后,均未启征。附志。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四·杂税二
二级目录:
卷三十四杂税二
当税皖省现设当铺一百一十三座,岁征当税正银五千六百五十两,耗银五百四十五两五钱。
《户部则例》内载各省民间开设典当,呈明地方官,转详布政司,请帖按年纳税,于奏销时汇册报部。其有无力停止者,缴帖免税。皖省当税每年每座完正银五两,耗银七厘五毫、八厘一分不等。承平时,原设当铺七百九十六座,额税正银三千九百八十两,耗银三百七十四两八钱七分五厘。兵燹被扰,闭歇无存,无从启征。光绪十一年,御史汪鉴请将当商帖税一律征课,户部以无故增课,未便准行。惟各省当税或全不报部,或仅报税数而无当座,或兼报当座而征收仍有欠完,或随同杂税造报,并不分晰款目,办理殊未核实。请旨通饬各省将军督抚转饬所属州县,查明城镇市集各有当铺若干座,某某字号,每年各应完税银若干,通省共有若干座,共应收税银若干。自光绪十二年起,按年于办理奏销时随地丁清册另造当税一册报部,即声明税银全数于奏销前清完,仍照章报拨动用,不得任令属库存留,亦不得于奏销时仍令各州县有欠完银款。如有欠完之数,即责令该州县赔补,并照不作分数杂税欠解例分别开参。自是,各省照例征收,按年于奏销时另册报部,皖省当商亦陆续开设。十四年,因河工需款,户部奏令各省每当商一座缴银一百两,作为预完二十年当税。各省共预缴银七十余万两。二十年,因海防筹饷,复由户部奏令各省当商于额税外每座捐银二百两。各省共缴捐银三十余万两。二十三年,户部以各省当税岁仅五两,贵州、奉天两省尤止三两及二两五钱,税额太轻,请一律加收。奏称:"度支奇绌,银行、铁路在在均须部筹,即归还洋债要需,实已挪无可挪,借难再借。虽核扣中外俸廉,裁汰各营兵勇,加抽土药厘税,提扣放款减平,究竟每年腾出的款若干,尚难预料。惟查各省典当,以光绪十四年座数计之,约共七千数百余座,获利较厚,税额独轻。拟自本年为始,每座纳税银五十两,岁可征银三十余万两。由州县查明现在座数,详晰造册,税银照征足额缴解藩司汇总,专案随册奏咨,听候部拨。不计外省截留,其有光绪十四年已预缴二十年税银者,准自本年起按数分年扣除,向系税银五两者,除去预缴五两,补缴四十五两。三两及二两五钱,准此类推。俟预缴年限届满,仍照五十两征收。光绪十四年以后报部及新开者,即自本年为始,照新定税额全收。从前各商领帖、换牌,藩司道库及州县衙门均有使费,地方官吏年节亦有陋规,概行禁革,以恤商艰。"奉旨"依议。钦此。"自是,各省当税以每座每年完银五十两为定额,均依奏销期限全完,不准列欠。但计当座若干,即可知税银之数。随征耗银以加一者居多,间有八折、七五折者,沿旧例也。并将各属原设、现设当座列表如左。据司卷。皖省各属当座表
原设现设原设现设安庆府属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无徽州府属歙县休宁县婺源县无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宁国府属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无旌德县无南陵县池州府属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无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属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庐州府属合肥县庐江县舒城县无为州巢县凤阳府属凤阳县无怀远县无定远县寿州凤台县无宿州灵璧县无颍州府属阜阳县颍上县无霍邱县无亳州涡阳县无无太和县蒙城县无广德州并属广德州建平县滁州并属滁州全椒县来安县无和州并属和州含山县续表
六安州并属六安州英山县无霍山县无泗州并属泗州无盱眙县无天长县无五河县统计原设 现设
按,当税一项,向皆随同杂税造报,省志亦与商、牙税并列,以类相从体例应尔。近年专款报部,不复汇入杂税总册,税额增加之后,尤与他项贴税轻重不同,因仿奏销册办法,另分一卷,以示区别。附志。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五·筹议
二级目录:
卷三十五筹议
光绪二十七年和议成,皖省派筹赔款,岁解关平银一百万两。
拳匪之乱,各国赔款由全权大臣议定关平银四万[万]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清偿,加以利息,总共本利银九万[万]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每年应偿二千余万及三千万两不等,另有允缓半年付利息银九百万两,分三年带交。订定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西历一九零二年正月初一日。为第一次付款之期。行在户部以款巨期迫,拟裁各款如虎神、骁骑、护军等营津贴之类,岁可省银三百余万两,拟增各款如房间捐输、按粮捐输之类,谓约略估计当有一千数百万两。又虑各省情形不同,不能逐款增办,即办亦缓不济急,爰就每年二千二百万两核计,于各省关提出数款,又提有漕省分循案报部漕折一项,共得三百余万两。全部备拨,尚欠银一千八百余万两,摊派各省分筹。奏奉(俞)[谕]旨,皖省遂奉派此数。巡抚王之春饬就藩司署内设立筹议公所,专任筹款事宜,由司、道会督办理。此二十七年九月事也。时两江总督刘坤一、两湖总督张之洞会同东南各督抚暨安徽巡抚联衔电请行在军机处代奏,谓洋货足抽五,免税之货完税,常关归税司兼办,全、漕、改、折四款,统计增收、裁省,共得五百五十万。就每年派款一千八百万计之,已得三成有奇。请将各省赔款减免三成,并请上半年止解二成,下半年解五成,以纾民力。已奉旨准行矣,旋改为按月付款,照七成之数分十二次匀解。复经全权电奏:赔款仍应按照公约,每月筹拨足数,不能核减三成。奉旨通饬照办。以上钦奉谕旨及迭次部咨,均见《筹议公所开办原卷》。二十八年五月,巡抚聂缉规奏请改拨二成,亦经部驳未允,而所筹之官捐及房铺、烟膏、酒单、肉案、丁漕、牙典等捐,收不敷解,因有奏办芜湖米捐之举。盐斤加价、茶厘加成,本由部咨通行办理,而皖省均有续、增之案,因随各捐办法分叙于后。烟膏、肉案,逾年即停,无庸专列。泗州查丈湖滩,于光绪三十一年举办所缴地价归入赔款,岁无定数,其顷亩多少及升科事宜,应隶田赋,故不备书。
官捐即酌提州县暨厘金赢余
皖省州县暨各厘卡于光绪二十三、二十五等年均有酌提赢余之案。此次部咨复有"地丁收钱酌提赢余"一条,因按缺分肥瘠定提款多寡。即自二十七年十月为始,按季分解,仍饬照实征之数,均匀摊派。倘遇交卸而所解之数溢于所征,准将垫解之数列入交代,与后任抵算。或征数溢于解数,亦须补交后任,以昭平允。综计六十州县每年共提银七万八千两。其厘卡提款,由省城及淮北两总局核定数目,自二十八年正月为始,按月分摊,解由两总局汇解,计中、南两路每年共提银九千两,北路总局及各卡每年共提银一万四千五百两。茶厘提款三千两在内。合计州县暨厘金局、卡每年提款十万一千五百两,统称官捐。列表如左。
酌提六十州县赢余表
单位一两下同
银数银数银数安庆府属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徽州府属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宁国府属宣城宁国泾太平旌德南陵池州府属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太平府属当涂芜湖繁昌庐州府属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巢凤阳府属凤阳怀远定远寿州凤台宿州灵璧颍州府属阜阳颍上霍邱亳州涡阳太和蒙城广德州并属广德建平滁州并属滁州来安全椒和州并属和州含山六安州并属六安英山霍山泗州并属泗州盱眙天长五河统计酌提厘金局卡赢余表
中路银数南路银数北路银数茶厘银数盐河屯溪总局麻埠总局枞阳街口五河霍山罗昌河太白合肥七里河荻港倒湖迎河集八里滩华阳定埠界首集黄栗杪石牌湾址六安流波运漕东门渡两河口与儿街和州乌溪三里湾舞旗河凤凰颈三埠管颍上管家渡巢县马头三河尖毛坦厂三河定远诸佛庵大通天长孙家沟三流集霍山金家寨统计
查中路尚有中梅河一卡,北路尚有洪河口一卡,因收数不旺,请免请缓,故未列入。其余官捐如凤阳关道,自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届为始,岁解节省公费银一万两,洎关税短收,部议于此款内拨补缺额,由是岁无定数。又,铜陵县知县王佑曾除提款外,于二十八年另捐银二千两,附志于此。右据《筹议公所官捐卷》。
房租捐
房间捐输,经户部奏准试行。咨称:"广东开办在先,而未详办法。皖省鉴于前代间架税之失,但就城市集镇房屋之有租金者,按其岁入之租抽取一月,摊分四季,于四仲月由房客代缴。房主自开铺面,亦令估定租价,一律抽取,闰月不计。本人住宅无捐,乡间小有买卖不成市集者亦予宽免。"统计此款,自光绪二十八年为始,岁收银八万余两。三十年,署江督周馥谕免小户房捐,遂将月租不及千钱者概予豁免,约计减收银二万两。右据《筹议公所房捐卷》。
铺捐
御史瑞璐奏请抽收铺捐。每铺面一区,月捐以二十两至三[十]五两为率,非皖省商力所能胜。皖省向办《门厘章程》:"铺户每日售钱若干,照二分抽取。"亦未通行。兹依原奏定为月捐,酌减其数,分为六则:上则月捐制钱四千文,上次三千,中则二千,中次一千五百,下则一千,下下五百。乡市不能备上则者,听小贸零摊日售钱不及千文及店铺另认专业捐款者,如典铺已认典捐,酒店已领酒单之类。概行免捐。钱庄另分三则:上则月捐银十两,中则八两,下则六两。票号照钱庄上则略为加增,每月捐银十五两。其余小钱店仍照他项铺店分则办理,由地方官督同商董查明,按月收解,遇闰照收。计自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为始,银钱合并,岁收银十万两有奇。右据《筹议公所铺捐卷》。
酒捐
户部奏准酒税加成,系税行商而未及酿户、卖户。皖省酌定上中下三则捐章,刊发单照,无论自酿、贩卖,概令按照生意大小纳捐领单。上则岁捐银三十两,中则二十两,下则十两。将单照发给各州县查明填给,以便就近承领,一年一换,闭歇者缴销,新开之户非有单照不准酿卖。向来委查烧锅陋规,概予裁革。如遇岁歉有妨民食,准由地方官请禁烧锅,免缴捐款。计自光绪二十八年为始,岁收酒捐银二万两上下。右据《筹议公所酒捐卷》。
丁漕加捐
皖省岁征丁漕,曾于光绪二十三年就原定之数各减收钱一百文,经巡抚邓华熙奏咨有案。此次户部奏明按粮捐输,广东业已创办,浙江、江西又皆踵行,因即仿照办理。每征地丁银一两,漕米一石,各复旧价钱一百文,再加捐钱二百文,共计各加收钱三百文,谓之丁漕加捐。不分民、卫,凡属入丁,计考钱粮一律照办,由州县于启征时随同正赋带收,每户收捐若干,载明串票。其有只收二百文者,以怀宁、祁门、五河、凤阳、灵璧、定远等县,于前次减价百文案内,并未减收故也。核计此款自二十八年为始,各州县易银批解,岁可收银三十万两有奇。洎铜元盛行、银价骤贵前,以制钱千文易银八钱,至三十一年仅易六钱,盖已耗四分之一矣。右据《筹议公所丁漕加捐卷》。
典捐
皖省典铺月息,向皆二分五厘,经江督左宗棠通饬减去五厘,而凤、颍、泗等属仍多未减。此次议行典捐,委员先赴各州县典铺查明近三年架本,以年终存架者为断,就三年所存酌中定数,令取息二分者按年捐息二厘,取息二分五厘者按年捐息三厘,此架本捐也。初行之时,从典商之请,将二分取息者加取质户二厘,连同架本,共捐四厘,以助赔款。旋以有累贫民,即于光绪二十八年七月罢去,只令自捐二厘,与凤、颍、泗等处自捐三厘者均著为定章,经巡抚聂缉规奏明立案。其缴捐之法,许就近缴交州县衙门转解,或由各典径缴筹议公所,均照时价易银统计。此款岁收七万数千两不等。右据《筹议公所典捐卷》。
牙捐
皖省牙帖一项,于咸丰十一年由江督曾国藩奏定章程,改领部帖,而小本经营之户,力不能逮,遂不免有无帖私充、故帖朦充、一帖数充诸弊。至各衙门奏查牙帖一年数次,于有帖行户亦不免有扰累。此次筹款孔艰,因于光绪二十八年刊发执照,分为五则,由上则捐银二十两,递减至下则四两。令无力领帖者,按则纳捐,填给执照,并给予告示,俾与领帖之户一体充牙,按年捐换一次。其领有部帖者,将委查例差概行裁革,由上则捐银十二两递减至下则银四两,分三次完纳帖捐,给以收照,统称之为牙捐。逾年重刊执照,改五则为三则:上则岁捐银十六两,复照帖捐之数加银八两,共二十四两;中则岁捐十二两,加帖捐银五两,共十七两;下则岁捐八两,加帖捐银三两,共十一两。帖捐改为上则八两,中则五两,下则三两,盖即领执照者所加之数也。嗣后遂为定章。三十三年,以所领执照多不缴销,复改执照为联单,俾有存根可考,其则数、捐数均如故。统计此款,岁收银二三万两不等。右据《筹议公所牙捐卷》。
芜湖出口米捐
江宁于芜湖设有米厘局,每出口米一石,依市斛,以百五十斤为一石。收厘银一钱,续加平粜捐银四分四厘。皖省向收厘银四分四厘,归支应局给发军饷。此次以赔款不敷,巡抚聂缉规奏准自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为始,每石加收捐银一钱。二十九年九月,江督魏光焘从广潮帮商人之请,将续加之平粜捐四分四厘改为七折。皖省亦将续加赔款一钱之捐改为七折,与饷项四分四厘,设立米捐局,委道员办理。统计此款,二十九年至三十二等年,岁收银二三十万两不等,三十三年只收六万两有奇。右据《筹议公所米捐卷》。
盐斤加价
皖省徽、广两属食浙盐,宿州全境及涡阳四庄食山东盐,其余皆食淮南、北盐。南盐及北盐南运于铜陵县之大通镇,设有督销局,北盐于寿州正阳镇设有督销局。此次部行盐斤加价,经江督刘坤一奏明,产盐、销盐省分各半分用。大通督销局及浙运司皆照章办理,正阳督销局员称:"在正阳只加二文,请以一文解皖。"东盐南运局亦称:"只加二文,以一文分解。"于光绪二十八年夏秋间先后定案。是年九月,皖省复行奏准将行销各盐再加二文。署江督张之洞议将南盐照加二年,北盐请不加价,由海分司筹银二万两,正阳督销暨五河盐厘两局各筹银一万两,作为协贴,仍以二年为限。于二十九年复奏定案。其后,海分司贴款二万两依限停止,正阳、五河两局奏展两年,亦届期停止,南盐照加至今。右据筹议盐斤加价各卷。
茶厘加成
皖省六安麻埠镇向设有茶厘局,英、霍、舒城等处另设分卡,分别春茶、子茶,按篓抽厘。此次部咨加收三成,行由各局、卡照办,向收百文者加抽三十。自光绪二十八年为始,岁解银二三万两不等,此皖北茶厘也。南茶以徽产为盛,其行销以洋庄为多。江宁于徽之屯溪镇设局抽厘,向由江督主政。皖省于三十三年始咨明江督,将洋庄茶每斤加收二文,销内地者加一文,以助赔款,仍由宁局代收。是年,解到银一万五千两有奇。现由江督咨商,自三十四年为始,减半抽收。右据筹议茶厘及牙厘局卷。
岁解赔款总计
皖省派筹关平银一百万两,分十二次匀解,下月之款预于上月汇解江海关道衙门兑收。而以散合整,不能适符,因分为四季,于每季第三期多解一厘,以便汇总,又以一六四三补合关平,每年实解库平银一百一万六千四百三十两。兹依关平,列表如左。
单位一两下同
春季
三期银数夏季
三期银数秋季
三期银数冬季
三期银数正月.四月同上七月同上十月同上二月.五月同上八月同上十一月同上三月.六月同上九月同上十二月同上统计关平银.近三年收数总计
筹议各款,丁漕有丰歉,房铺有闭歇,牙捐、酒捐亦岁丰则增、岁歉则绌,均不能定为常数。芜湖出口米捐,全恃广商贩运,其多寡尤属无常。官捐遇有事故,欠解之款亦所常有。淮北协贴既停,盐斤加价一项,岁少四万两。茶厘加成,亦岁有出入,至本年之款均不能于本年收清。丁漕加捐,尤须迟至次年奏销后始能清厘,势不能按年划界。兹检阅卷册,以实收之月日为断,将近三年收数分别列表。凤阳关款并入官捐,泗州湖滩缴价无类可归,附缀表末。所收捐款银钱不一,银款平色亦不一,兹均以银数折合库平,列表如左。
年份
款目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官捐...房租捐...铺捐...酒捐...丁漕加捐...典捐...牙捐...芜湖出口米捐...盐斤加价...茶厘加成...泗州湖滩缴价...统计...近三年支数总计
筹议公所本为派筹赔款而设,而兴学、练军、巡警及工、艺、垦、牧诸要政需用浩繁,借拨之款遂岁有增益。兹将近三年支数分别列表,其业经收还之款,如提学使津贴、找回磅价、官义赈、抚局借款之类。收支均置不录,银数依库平核计,与前表同。列表如左。
年份
款目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赔款...本公所用费...京师皖学经费...芜湖中学堂经费...练军饷需.督练军械.陆军小学堂饷需..建造标营.巡警局经费并杂支..习艺所经费并购料资本...学务处开办经费.高等学堂经费.大学堂不敷工程.垦牧树艺局经费.裕皖官钱局资本.江苏旅皖公学经费.仕学馆经费.逸信洋行炮价.法政学堂经费.芜湖侦探队经费.青草湖开垦经费.支应局借款.统计...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六·币制
二级目录:
卷三十六币制
银币皖省铸造银圆局,在东门城内火药库旧址。光绪二十三年,巡抚邓华熙奏:"皖省制钱缺少,筹议铸造银圆以便民用而维圜法。"原折援引户部议复陈其璋《奏请鼓铸银圆折》:"沿海、沿江各省可自行设局仿办。"奉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三月开炉鼓铸,二十四年,呈进银圆式样,分为五等:甲七钱二分,乙三钱六分,丙(乙)[一]钱四分四厘,丁七分二厘,戊三分六厘。并奏陈办理情形。奉上谕:"览奏,办理各节尚属周妥,惟银圆式样龙纹尚欠精细,易启作伪仿造之币。着邓华熙督饬局、厂各员认真经理,精益求精,务使纹理缜密,易分真伪,以期通行无阻。将此谕令知之。钦此。"是局派藩司为督办道员,驻局为总办,以下执事各有责成。综核经费,借拨藩库银一万两,支应、牙厘两局各银五千两,息借商款银六万五千两,建筑厂屋、购置机器。后奉奏准,筹还商款即于藩库照数动拨。另借粤省钱局机器三副,如法鼓铸。甲一圆,七钱二分,用银九成,紫铜珠一成。乙半圆,三钱六分,用银八六成,紫铜珠一四成。丙二角,丁一角,戊半角,均用足色银八二成,紫铜珠一八成。其铸造处曰较准,曰熔银,曰碾片,曰舂饼,曰光边,曰烘摇洗,曰印花纹,曰造钢模,依次工作,皆有专司。铸本无多,恃省内外官、商解银鼓铸以资周转。凡饷项、丁漕、厘税均准搭用,预饬局、所、州、县筹定解放各款,两月前解银到局附铸。《附铸章程》:外省则大圆每万圆贴七百圆,半圆每万圆贴九百圆,二角以下小圆每万角贴一千二百角。本省则大圆每万圆贴六百圆,半圆每万圆贴八百圆,二角以下小圆每万角贴一千角。市价如长至六钱九分以外,贴成可以酌减。出入款目,分造旬报、月报、半年结报、一年总报,随时考核。旋于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奉上谕:"湖北、广东两省铸造银圆,设局在先,各省如有需用银圆之处,均着归并该两省代为铸造,毋庸另筹设局,以节糜费。钦此。"遵于六月停工,饬支应局点收机件,将粤省机器三副派员运还。二十六年电询户部,机器应否即解,接准电复:京局机器足用,勿庸解来。仍存局封储,后改铸造铜圆局。详后。据《银圆局卷》。
附:搭用银圆三成
上谕暨奉旨饬议用两、用圆并皖省电奏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奉上谕:"铸造银圆,与圜法相辅而行,较为利便,必须明定章程,由京外各库于收放各款内搭成行用,昭示大信,方可推广畅行。近年各省所铸银圆,惟湖北、广东两省成色较准,沿江、沿海均已通行,应即就该两省多筹银款,源源铸造,即应解京饷亦准酌量拨作成本。仍以库平七钱二分为准,并兼铸小银圆以便民用而收盈余。每次报解京饷准其搭用三成,所有铸造余利尽数核实归公。此外,各省并可拨款附铸,不必另行设局,亦准搭解京饷。凡各省征收钱粮、税厘,准其以银圆搭用三成完纳。各州县解省、司、道、藩库,各省关解部库均按三成搭收,一切支发、俸饷等项亦统按三成搭收,仍严禁吏胥刁难挑剔诸弊,务使收发一律,毫无畸重畸轻,自可逐渐畅行。候畅行后,再行按成递增,以期行用日广。着户部及各直省一体遵照办理,并着广东、湖北各督抚严饬局员多择良匠,加意铸造,务令成色丝毫无爽,益求精工。如查有参差不齐之处,即将经手之员严参重惩;其认真考核有利无弊者,酌予奖励。所有动拨出入款项及每月铸造银圆数目,仍按季报部查核,以昭慎重。钦此。"
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准外务部电开:"奉旨,现当整顿庶政,币制关系重要。近来内外臣工有谓宜铸一两暨五钱重十足银圆以为主币,一钱暨五分重九成银圆以为辅币者,其说盖以各国货币自有制度,不相沿袭。中国用银向以两计,一切田赋、厘金、官俸、军饷以及洋税、赔款无不准两核算,官民沿用久成习惯,如以七钱二分九成银定为币制,收发出入必须折合,币窦滋多,势难信用。彼墨圆轻重相等,更易浸灌,数年之内,必致墨圆充斥全国,致成莫大漏卮。中国商务除通商口岸外,西北各省仍是用两者多,用圆者少。至于业工各业,军民生计,国用出纳,大率皆以两计数,更不待言。未可以少易多,致启纷扰。迨两币铸有成数,并造行纸币,厚储银本,随时以银市金,铸存金币,自可渐跻实金本位。而主七钱二分之说者,意在不用两、钱、分、厘多目,只须以枚计算,期与他国货币相通,为金本位之预备,不宜执守旧日成见。而银钱流通,以商家贸易、民生日用为大宗,国家税项特其一端,若概用一两币制,揆之通国生计程度,未能尽合,且贩币通弊,重则私销,亦须预防。二说相歧,莫衷一是。惟中国与各国议立商约,必须划一。币制如存两,则不能以七钱二分银圆为国币;如用圆,则官民习惯之两势难遽废。且数年之内,国币所铸无多,则生银断不能遽废,岂能不以两计如两、圆同为主币,又非划一之制。兹事重大,不厌详考,着各督抚体察该省官、商、军、民、市、邮情形暨两银圆约计行用孰居多数,何者宜存,何者宜废,各抒所见,限一月内据实电奏,以凭核定。钦此。"
旋经巡抚冯煦电达军机处代奏,内开:"两奉电传谕旨饬议币制,当即钦遵,传同司道会议,众论纷歧,莫衷一是。窃以为,中国出入款项向以两计,现拟铸一两之币,实为以简驭繁,惟现在财政支绌,势不能收天下之现银尽供鼓铸,则一两之币与一两之生银仍有互相交易之时,即仍有互为消长之理。部铸一两之币,若用足银,工本在一两以外,作一两用,所损在上;若用九成银成色,在一两以内,作一两用,所损在下。商民言利,析及秋毫,纵不敢显有轩轾,而以币入市易银则难,以银入市易币则易,难易既分,价值即异,将来一两之币必不能划一作一两之用。且西北各省向只用银,东南各省银与圆并用,本洋与鹰洋等重,而价值大有不同,各省所铸银圆与鹰洋等重,而价值亦微有不同,此省银圆与他省银圆,同一中国所铸,而价值亦有不同。其所以不同,不在轻重之间,而在商民信用之习惯。即如皖省商民信用本洋,重与墨圆同,价值有时涨至一两以外,其明征也。现在不能禁洋圆之不来,又不能将各省龙圆收回改铸,是新铸之币只能与各种圆并存,不能使他种圆尽废,是则一两与七钱二分之币当并铸并行。西北各省宜用一两,东南各省宜兼用七钱二分,铁道所通,虽西北亦宜用七钱二分。若欲专行一种之币,必先将官俸、军饷、钱粮、关税、厘金、出入货项专以圆计,不以两计,使生银之用渐归劣败,两、钱、分、厘之说废弃不用,乃能变易天下之耳目,渐收圜法之大权,省展转易换之繁,无出入计较之异,部费平余,明征其数,预算决算,一目了然,庶于已失之利权,可以收回一半。至于抵制洋圆,仍恐无一定把握,如不能大加更改,则一两与七钱二分之币,不过于市面多一部颁之币,其价值涨落仍持之商民,虽有微利,无补实权。欲收天下之利权,必与天下同其利,商民称便,而后可以行之久远。若仅图目前,势必窒碍难行,多铸既虞其壅滞,少铸又恐为外人所吸收,劳费纵不足惜,法令纷更,财政更无统一之望。窃谓此次币制,总以先谋信用为主,分量之轻重尚在其后。果使商民信用部颁之币,能以用银之习惯易而用圆,即能择两种之币,存一废一而统于一,目前仍以并铸并行为便。抑更有陈者酌定币制重在划一,若我之一两已颁,而彼之七钱二分未去,外人交涉,小民行使,均不免各有参差,是虽有划一之名,仍难收划一之效。应请慎于发端,通筹并计,庶外人不敢轻量中国,小民不敢显违定章。愚昧之见,未知有当万一否谨请代奏。
铜币皖省铸造铜圆,原设专局,光绪三十二年改为度支部时户部改称度支部。造币分厂。先是巡抚聂缉规咨取《江南章程》,仿照广东办法,就东门内银圆局基址原有机器,配修完备,并借广东印花机三部,于二十八年四月开工鼓铸,派布政使督办局务,知府一员,提调一切员司工匠,以次分任其事,借拨藩库、牙厘局银三万五千两为成本,试铸有效。奏奉谕旨:"着即宽筹铸本,次第扩充,以利民用。"三十年复辟新厂加工铸造,试铸当二十钱、当五钱,未能通行。部咨附铸一文钱,亦不果铸。制钱缺乏,借资周转,每月销数以一千五六百万枚为率,皖北正阳、皖南芜湖均设分销官局,因商运较便,旋裁撤。三十一年铜币充斥,署江督周馥与巡抚诚勋援案《财政处议奏整顿圜法》,有"各省铜币先尽本省发行,不得大宗出省"章程一条。电商禁运出口,仿《禁运米谷出口章程》,进出皆须查禁。随带川资二千枚以内,不在禁例。礼科给事中王金镕奏:"铜圆宜不分省分,一律通用。"旋弛其禁。十月,财政处奏定:"限制江苏、湖北、广东每日造数不得逾百万,直隶、四川六十万,余省三十万,均待部颁祖模。"十二月祖模成,文曰"大清铜币",中有一"皖"字以别之。电咨派员领回仿铸。三十二年春成本还清,开除物料、薪工,综核历年盈余,共银七十余万两,分拨要政经费每岁十四万余两,以为常额。八月,财政处户部后改度支部。会奏,整顿铜币,酌量归并。皖厂应裁并江宁。原奏,除臣部所设总厂外,拟以山东归并直隶为一厂,湖南归并湖北为一厂,江西、安徽、江苏、清江归并江宁为一厂,浙江归并福建为一厂,广西归并广东为一厂,合奉天、河南、四川、云南四厂共九处,皆归臣部臣处统辖。是年皖北水灾,巡抚恩铭叠次电商度支部,请暂宽限铸造,以资赈济。始奉奏准照额加铸一倍,以每日六十万枚为度。三十三年,钦派考查铜币大臣陈璧莅皖调查,事竣遂即停止,改为制造厂。综核造币大要有四,曰铸数,曰盈余,曰常年拨款,曰添购机器。旧存及自造并借用各机附入。列表如左。据《铜圆局卷》。
皖省造币分厂铸数表
单位一枚
年份当二十当十当五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总数
造币分厂盈余表
单位一厘
数目
年份兑换银数开除
物料成本开除
薪工局用盈余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三十二年统计以上五年兑换银数,除物料成本、薪工局用外,共盈余(曹)[漕]平银七十万八千三百十九两三钱五分六厘。外有三十二年盈余未兑,当十铜币二百一万五千一百二十一枚,当二十铜币十九枚。又,历年盈余核实计算,通盘溢出盈余(曹)[漕]平银二万四千五百八十三两九钱九分八厘暨灰铜、淘沙铜盈余银二万三百四十三两三钱三分九厘。附志。
造币分厂常年拨款表
款项
名目漕平银数
单位一厘钱数
单位一文拨款年份法政学堂
系课吏馆所改光绪二十九年起武备学堂二十九年起农工股本三十年起出使经费三十一年起黄浦工费三十一年起高等学堂三十一年起商务总局三十一年起提学使学务公费三十二年起习艺所三十二年起女医学堂三十二年起
以上每年不计闰,应拨银十四万五百九十一两七钱四分三厘,内出使经费三万两,黄浦工费三万两,提学使学务公费三万两,高等学堂一万两,系以库平折合(曹)[漕]平。又钱八百四十千文。月支之款,遇闰照加。
铸法:铜圆一枚,当钱十文,重二钱,以铜九十五分、铅四分、点锡一分共成百分熔铸,全用机器。初由帐库发铜交收发处,每罐约入铜一千二百两,每日或五六罐、七八罐不等,当时校准,放入木箱封锁标识,发交熔铜处。熔化锉磨,校准分两,注明条数,交烘饼辘片处,凡锉磨碎铜,逐细扫收另储,仍归收发处掌管。先烘后辘,辘至二三次,由粗及细,愈辘愈薄,交舂饼处。逐条舂出钱数,发付摇洗处。其铜边零碎,检储入箱,交收发处收记。如法摇洗,先烘待冷,然后放提罐入强水内,时时摇摆,以去油紫色为度,提出放入米糠内摩擦去湿,清水入强水几何,应如其分。油饼于摇洗后,核其耗蚀之数,载簿勿遗。校明钱数、分两标记之,付光边处光边。该处收到净饼,记明数目、斤两,交印花处。印花以花纹、字迹明显,色质光洁为上,印讫点交个数,装入小箩送交收发处过秤,转付帐库打包,以一百枚或二百枚为一包,抽取一包,校准与否,传知碾片处,以期轻重相符。熔铜、辘片、摇洗,各有所耗;熔铜百斤耗一斤,摇洗千斤耗四斤,此大略也。铸造机器名目繁多,历年添购款亦不资,胪列成表以备考核。据《铜圆局卷》。
造币分厂添购机器表
单位一厘
购置年份机器马力式样件数价值国名厂名行名光绪二十九年大锅炉双火门一座英瑞生三十年大锅炉卧式双火门二座英喜敦瑞生三十年小锅炉立式单火门一座英二十九年引擎六十五匹卧式单汽缸齿轮全副英瑞生三十年引擎二百十匹卧式双汽缸飞轮全副英喜敦瑞生三十年引擎六十匹卧式单汽缸一部英喜敦瑞生三十年抽轮挂
脚皮带卧式全副英喜敦瑞生三十年小引擎三十匹卧式单汽缸一部英三十年小引擎二十五匹一部英二十九年电灯用
小引擎立式一部英瑞生续表
三十一年电灯用
小引擎立式一部英怡和三十年大抽水
汽机一部英怡和二十九年抽水汽机三部英三十年大抽水
汽机汽管一部英瑞生三十年大省煤汽
机水管一部连前数在内英瑞生二十九年碾粗细片机两座轧
辊全副英瑞生三十年碾粗片机同上英喜敦瑞生三十年碾细片机同上英喜敦瑞生三十年汽机相连齿轮全副英喜敦瑞生三十年汽水管全副英喜敦瑞生二十九年大小轧辊十一对英二十九年十二寸、十寸轧辊十对英三十一年大小轧辊四对英瑞生三十二年大小轧辊六对晋记三十年舂饼机三头一架英喜敦瑞生三十年舂饼机三头一架英怡和三十年舂饼机单头一架英晋记三十年光边机双头一架英喜敦瑞生三十年光边机双头一架英怡和三十年印花机二号八架英喜敦瑞生三十年印花机大号四架英怡和三十年印花机旧式二架英瑞生三十年印花机旧式二架英谦顺晋记三十年印花机旧式二架英晋记续表
三十年皮带轮七个英怡和二十九年大车床一部英二十九年车床五尺一部英二十九年车床五尺二部英瑞生二十九年车床七尺一部英三十年车床六尺一部英三十年车床六尺一部英三十年车床六尺一部英晋记三十一年车床五尺一部英三十年大刨床十二尺一座英怡和二十九年刨床二号一座英怡和三十年大钻床十抱一座英怡和三十年小钻床三号一座英晋记三十一年大磨床一座英怡和二十九年大电灯机一部英三十一年小电灯机一部起重摇手车两架打舂铁锤二个英怡和二十八年神仙葫芦一部三十年神仙葫芦一部三十一年神仙葫芦一部
以上各机器,总共计值规银十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五两九钱八分九厘,经用日久,间有损坏,停工之后,均封储制造厂。附志。附表
旧存机器自造机器借用机器英国卧式单火门二号锅炉二座省煤机二座广东印花机三部英国卧式三十匹马力引擎一部大化铁炉一座英国大车床一部打风机大小二副英国二号钻床一部摇纱桶机八部英国三号小刨床一部光边机四部英国大号印花机一部舂饼机一部英国双头舂饼机一部剪头机二部英国用皮带小碾片机三部舂铜渣铁碓一座英国手推压钢模机一部磨刀石机二部德国大磨床一部英国抽水汽机一部
纸币皖省官钱局,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开办。先经巡抚诚勋会同署江督周馥奏陈办理情形,由财政处户部议准复奏。折附后。是局原附省城商务局内,名曰裕皖官钱局。今设专局于司下坡,督办一人,布政使任之,次设提调、收支各员,余用司事,如商店例,成本在藩库闲款项下拨银十万两,印造信票。仿商店、市面所用,名为计存钱条。部定新章,行用纸币,乃中央银行特有之权,各省不得任意制造。皖省所用计存钱条,只行销本省,并不输出境外。每条一千文,先铸铜板,选用精纸石印,内有水印"裕皖"字样,盖用藩司印信。与铜圆相辅而行,本省钱粮、厘金、关税均准搭收,凡有应解公款,亦准搭解,按照牌价,作成足色银两解库。并饬各属备价领销。局设钱柜,派员司应付,每晨六点钟起,至晚六点钟止,遇有来局取现者,随时给放。省会各钱店总兑,准照牌价减收三厘,其零星兑用,仍照牌价。各处解现钱到局,总以制钱足数为准。凡州县投解上下忙钱漕,或有本局钱条交柜,当按市价易银上兑。逐日钱价,随市涨落。派上市司事赴钱业公所与钱商会议,凡有往来兑换存条铜圆,十二点钟以前照先一日行市,十二点钟以后即照本日行市作价,以昭公允。积存之款,择殷商酌量放借,俾通有无。各署、局款项亦可立折代存,按照四厘付息,只存不欠。钱条出入,每日考核,所有盈余,按月结算,填注四柱清册,送司查考。三十四年,兼印银圆票,有一圆、五圆之别,以补银圆不足。皖南芜湖,皖北怀远、正阳关皆设分局,以便民用。据《官钱局卷》。
附:财政处户部议复巡抚诚勋会奏安徽省开办官钱局以维财政折折开,查原奏内称,整顿财政,首在疏通。皖省居长江流域之中,上通川、楚,下达苏、杭,与江南、江西三省同为东南半壁。异日设关开埠,尤上下游扼要之区,一切新政亟待振兴,在在需款。顾库储万窘,仰屋徒嗟。自限制铜圆之议起,昔之仰给余利者至此益形竭蹶,不得不急求疏通之法,为目前浚利之谋。查北洋已设兑换局,江南、江西等省亦已次第开设官钱局,行使官钱票,疏通铜圆,互相维系,商情悦服,利用称便。皖省若不及时仿办,不特相形见绌,抵制无由,且恐生计内穷,利源外溢,恢张庶务,益苦捋荼。现饬司、局妥慎筹商,就皖省现在情形,援照南北洋、江西、两湖等省成案,并参酌各省已行成法,量予变通,妥拟章程,择期开办,名曰裕皖官钱局。遴派员司核实董理,先行试办,附设于省城商务局内,大旨以联络商情,维持财政,与宁、赣等省合为一气,共济时艰,务在浚本省之财而不夺商利为宗旨。一面刷印精细钱条,与铜圆相辅行使,凡钱粮、厘金、关税一切公款,均准搭收,并饬各属备价领销以资流转。其钱条所出之数,务令取信于人,款归有着。如果推行尽利,则下而芜湖、屯溪,上而凤、(毫)[亳]一带,凡商会所萃,皆可分设,以图扩充。惟开创之初端资底本,拟由司库筹拨银十万两作为开办经费,将来或如数筹还,或永作成本,随时察酌定夺。据布政使、商务局详请奏咨立案,前来查部定新章,行用纸币乃中央银行特有之权,各省不得任意制造。皖省现设官钱局,参各省之成规,救目前之坐困,但仿商店、市面所用,名曰计存钱条,系为疏通铜圆,便于携取起见,且只行销本省,不能出境。是与国家银行名实既不相同,更与部颁纸币行用各省者亦无窒碍。总期下有便于民用,而上亦不悖夫部章,等语。臣等伏查近年以来,各省出入款项日益繁多,是以直隶、江南、湖北、江西、山东等省均设官银钱局,以资周转。开办之初,一切章程并未奏咨到部,惟上年八月间江督奏请于江宁设立银行,当经臣部议准,并声明俟币制奏定后刷印纸币,分给各该行购用,等因,奏准通行在案。今该抚奏请开办安徽官钱局,行使钱条,且声明只行本省,不能出境,原为周转起见,应请照准。惟行使钱条应预定限数,存储现款作抵,不得架空多出,以致失信商民。再查原奏内称,部定新章,行用纸币乃中央银行特有之权,各省不得任意制造,等因。该抚既深明此意,将来臣等奏定国币发行时,自应专用臣部银行所造纸币,该局不得制造,有碍中央特权。至其筹拨底本银十万两,应令于司库闲款内酌量拨给,不准挪动京协各饷,致误要需。俟开支后,并令将动用何款咨报臣部备案,嗣后该局得有余利,除开支局用花红外,应全数归公,以昭核实。其详细章程拟妥,仍令送部备查。所有遵议缘由,理合恭折具陈。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旨:"依议。钦此。"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七·俸饷一
二级目录:
卷三十七俸饷一
文武职官俸银凡在外文官俸银与京官一例按品级颁发,一品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五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正九品三十三两一钱一分四厘,从九品三十一两五钱二分,未入流与从九品同。其武官额俸与京官异,各支薪银有差。俸银:正一品九十五两八钱一分二厘,从一品八十一两六钱九分三厘,正二品六十七两五钱七分五厘有奇,从二品五十三两四钱五分七厘有奇,正三品三十九两三钱三分九厘,从三品同正四品二十七两三钱九分三厘有奇,从四品同正五品一十八两七钱五厘有奇,从五品同正六品一十四两九钱六分四厘有奇,七品一十二两四钱七分一厘。向来营卫武弁无从六品,故未编有从六品俸银。薪银:正一品一百四十四两,从一品及正、从二品均同正三品一百二十两,从三品同正四品七十二两,从四品同正五品四十八两,从五品同正六品三十三两三分五厘有奇,从六品同七品二十三两五钱二分九厘。康熙元年题准在外武官给俸旧例至五品止,各营千、把总只支廪给。千总岁支银四十两,把总三十六两。今千总定为六品,每季给俸、薪银一十二两;把总定为七品,每季给俸、薪银九两。雍正八年定武职俸、薪除新授官弁于到营任事之日起支外,其升迁调补之人尚在旧任者,仍照旧任职衔给与俸、薪,俟离营之日停支分发。效力之员到营后,未经补授委署之时,有职衔者照职衔给与一半俸、薪,无职衔者量给把总俸、薪之半。分发之员署任,如有衔大职小者,照衔支食一半俸银,照职支食一半薪银。乾隆元年谕:"旧例教职两官同食一俸,未免不敷养廉,着从乾隆元年春季为始,照各官品级给予全俸,永著为例。钦此。"三年复准佐杂、微员俸廪,除因贪赃枉法照例仍追编俸外,其实因公罣误,无论任内降罚案件多寡,食过编俸一概免追。武职千、把总除贪赃枉法,军机获罪革职外,亦免追缴。二十五年奏准各省督抚兼尚书衔者支食一品俸,兼侍郎衔者支食二品俸。道员均改为正四品,各岁支俸银一百五两。三十年奏准大小正品各官有降俸一级处分,均按照降俸二级应扣银数折半扣缴。其正品官降一级留任处分,亦照此例扣食俸银。四十一年奏准外省文职故事离任及引见升调他缺者,俸银计日扣除。引见仍回本任未开缺者例不扣俸。又议准文职知县以上署事之正印官,向不扣荒俸,应照实缺官例一体摊扣。《户部则例》载:直省因荒豁除粮银,在督抚司道府州县正印各官支食编俸银内均摊。查皖省摊荒银数:巡抚十一两七钱三分五厘有奇,布政使同按察使九两八钱三分二厘,安庐道七两九钱四分九厘,徽宁道暨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颍州七府并同滁州、和州、广德、六安四直隶州暨无为州均六两五分六厘,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歙县、休宁、婺源、黟县、绩溪、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宣城、泾县、宁国、旌德、太平、南陵、当涂、芜湖、繁昌、合肥、舒城、庐江、巢县、凤阳、定远、阜阳、涡阳、蒙城、全椒、来安、含山、建平、天长四十县均三两四钱七厘〈以上均系每俸银一两,摊扣银七分五厘七毫有奇〉。泗州州同三十两五钱八分六厘,州判二十二两七钱六分五厘〈以上二缺册载摊补字样,其每两扣银五钱有奇,与本州知州同〉。因荒扣俸银数:祁门县三两五钱九分七厘,凤颍道十四两三钱三分三厘,凤阳府知府十二两七钱三分五厘,凤庐同知六两一钱一分,凤阳府通判二两一钱一分,怀远县一两一钱一分二厘,寿州二两九钱三厘,凤台县一两四钱四分六厘,宿州四十两八钱九分九厘,灵璧县二十两九钱五分八厘,颍上县二十四两九分六厘,霍邱县十五两六钱三分四厘,亳州十四两六钱二分六厘,太和县四两九钱七分三厘,英山县三两七钱一分一厘,霍山县七两二钱三厘,泗州知州四十两七钱八分二厘,盱眙县七两六钱五分六厘,五河县十五两八钱六分五厘。嘉庆四年议准各直省道府州县教职、佐杂俸廉及廪膳、祭祀,均平等银,准于额编地丁并耗羡银内坐支。《户部则例》载各直省文员俸银按日计支,所给正俸均在地丁项下动给。武职俸、薪向由布政使支销,正款于兵马钱粮册内造报。兹计光绪三十三年皖省文职额支俸银八千九百四十八两九钱三分二厘。内巡抚一百五十五两,布政使同布经历六十两,库大使四十两,提学使一百三十两,按察使一百三十两,按照磨三十三两一钱一分四厘,司狱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知府八员各一百五两,同知七员各八十两,通判七员各六十两,府经历八员各四十两,照磨一员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直隶州知州五员、知州四员各八十两,州同六员各六十两,州判三员各四十五两,知县五十一员各四十五两,县丞十五员各四十两,主簿四员各三十三两一钱一分四厘,吏目九员、巡检六十五员、典史五十一员各三十一两五钱二分,教授八员各四十五两,学正九员、教谕四十七员、训导六十四员各四十两。按新章,各府州县教职均裁去,复设之员系俟实任出缺,不复铨选。或经制缺出,即以复设之员改授。一时尚未裁定,故仍编原额。除荒及摊荒银五百七十四两五钱九分四厘,共应支银八千三百七十四两三钱三分八厘。半支截旷降罚岁无定数,故仅编应支。武职同。三十四年,裁安、庐、滁、和道,改并为皖南、皖北两道,分管十三府州。另设巡警、劝业两道,秩均四品。除裁并外,仍应添支俸银一百五两。学政向系差员,不摊荒俸。现改提学使及另设之巡警、劝业两道如何摊荒之处未见明文。武职额支俸银二千二百五十六两六钱四分八厘,薪银五千三百七十九两九钱二分四厘。每库银一两,核扣六分,案详本卷养廉。据《会典》及司册。
谨按,《会典》"文武外官俸银"项下载有支给文武各官蔬菜、烛炭、心红、纸张及案衣、什物银两。嗣经分别议裁,兹查司署兵马钱粮近年奏销册,除案衣、什物名目无存外,内载蔬菜、烛炭总兵岁支银一百四十两,副将七十二两,参将四十八两,游击三十六两,都司十八两,守备十二两;心红、纸张总兵岁支银一百六十两,副将一百八两,参将三十六两,游击同都司二十四两,守备十二两。支至守备为止,均与《会典》相符。惟《会典》于此项款内未列副将。册载副将支款系《会典》所载总兵应支之数,册载总兵支款较之《会典》所载共增多银一百二十两,综计册载蔬菜、烛炭及心红、纸张等项,按照额设总兵以下员数岁共支银二千四百六十两。附志。
世职俸银康熙三十九年议准汉世爵无职任者仍给半俸。任绿营武职者,其世爵之俸或多于职任之俸,准支世爵俸,停支职任之俸;若世爵之俸较少于职任之俸,准支职任之俸,停支世爵之俸。例定世爵俸禄,凡一等公岁给俸银七百两,二等公六百八十五两,三等公六百六十两。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六百三十五两,一等侯六百一十两,二等侯五百八十五两,三等侯五百六十两。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五百三十五两,一等伯五百一十两,二等伯四百八十五两,三等伯四百六十两。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四百三十五两,一等子四百一十两,二等子三百八十五两,三等子三百六十两。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三百三十五两,一等男三百一十两,二等男二百八十五两,三等男二百六十两。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二百三十五两,一等轻车都尉二百一十两,二等轻车都尉一百八十五两,三等轻车都尉一百六十两。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一百三十五两,骑都尉一百一十两。云骑尉八十五两。恩骑尉四十五两。闲散公二百五十五两,闲散侯二百三十两。伯品级官二百五两,子品级官一百八十两,男品级官一百五十五两,轻车都尉品级官一百三十两,骑都尉品级官一百五两,云骑尉品级官八十两。以上每银一两,给禄米一斗。雍正十三年奏准汉世爵奉旨擢用京营、外省及选用侍卫者,均食全俸。其发标效力未经授职及自愿效力非命往者均给半俸,实授始支全俸。其奉旨令其回籍及不能供职回籍并年未及岁承袭在家闲住者,均停给俸。乾隆四十九年谕:"绿营员弁阵亡人员,无论汉人及旗人之用于绿营者总应与旗人一体给予世职,其应如何酌定章程之处,着妥议具奏。钦此。"遵经议定,将议给世职应行承袭人员照依旗员之例,年已及岁者送部引见承袭发标学习,准食全俸;年未及岁者具题请袭,奉准承袭给予半俸。嘉庆六年谕:"世职等承袭时,其有愿应文试者即以本职顶戴作为文生,原应武试者即以本职顶戴作为武生,准其一体应试。嗣后凡遇应袭恩骑尉世职者,着照此例办理。钦此。"遵经议定恩骑尉呈改文武生员,其中本系文武生员兼袭者,给与世职俸银;其作为生员应试者,不给。八年议准恩荫生情愿改就武职,奉旨发标学习、试用人员,以到标之日起按应补职官给与半俸,不给薪银,俟得缺后再行全支俸、薪银两。九年议准向例世职汉员发标学习只给半俸,至难荫世职汉员,虽发标学习亦给全俸,是于难荫世职从优,非他项世职汉员可比。惟值告病,究与当差人员有间,若给与全俸未免过优,应于呈告病假,扣满六个月以后,即照承袭未经当差之例支食半俸,其告假未及六个月及病痊当差之日仍全支。光绪三年,江督沈葆桢咨行皖省,将苏、皖承袭世职饬发督标学习人员,月支俸银先由江藩司垫放,移由各本籍藩司衙门按季移还。时皖省抚镇等标世职业经奏明,各依例定俸银减半放给,因库款支绌尚未开办。而江督奏定章程,系"无论何项世职,月给薪银四两",与皖案不符,当经藩司详由督、抚会奏,概照江省章程办理,并将抚镇等标世职应领薪银一律支给,以免向隅。
司详江督文称:查接管卷,内奉宪札开据标中军谭副将禀,以奉饬世职俸银各归原籍衙门支领,作正开销。前因军务初平,从权暂由善后局支给,现在苏省世俸早已开支,安省应给世俸亦经李前部堂奏准援案发给。刻当局用不敷之际,应即查明在标世职各员如有籍隶安、苏两省者,自光绪三年正月起,即由标中军给文,饬令该世职自赴本籍藩司衙门请领,俾免将来有碍报销。其宁属世职应仍由局给领,并仿照楚省章程酌定额数,以示限制,等因。是否按照该员等奏袭原案仍留督标中营学习,按月、按季给文饬赴各藩司请[领],抑或分别改发安、苏各原省抚标营学习当差,以便就近领俸。开具世职衔名清折,禀请核示等情。除批籍隶苏、皖各世职饬发该标学习文经奏咨定案,若给文责令按月回籍请领,或一律改发原籍标营使其就近支给,仍多窒碍。本部堂详加察酌,此等世职应支薪水自本年正月起,仍由该中军开单,移请江藩司按月垫放,并由司将放过员名银数移会苏、皖两藩司分季解还归款,以示体恤而符例案。除抄折分札江、苏、皖三藩司并咨苏、安抚部院一体饬遵外,仰即遵照合就抄折札司遵照办理。计抄折内开中营学习月领薪银籍隶安省世职戴凤鸣等八十五员,半支骑都尉张毓才一员,并奉抚宪札准咨同前由饬司遵办各等因。奉经前司以单开戴凤鸣等八十五员是否均系云骑尉世职并宁属世俸,拟如何仿照楚省章程酌定额数,移询江宁藩司,去后旋准复称宁属世职定额尚未办定,俟定案后再行抄详移会。其原单内开戴凤鸣等均系云骑尉,并准另文移知。自本年三月十九日起加云骑尉张弼泰等七员,又自四月初一日起加云骑尉赵金榜一员,连前共计云骑尉世职九十三员,骑都尉世职一员,月领薪银已按月垫发,请解还归款等因。到前司移交前来,伏查安省世职月领薪银既奉饬归本籍藩库动支,应即照办。惟安省奏定世俸章程:凡发标学习者各按例给之俸减半支给,年未及岁尚未发标者支给半俸之半,于司库正项内支给。惟云骑尉一项原议之初以前宪台奏定投标人员月给薪水银四两,此项云骑尉例俸岁止八十五两,减半则止四十二两五钱,就月给薪银四两核之,自骑都尉以上,通年所支世俸均较酌给薪水银数增多,独云骑尉一项每年转少支银五两五钱,似未平允,故于原案内声明云骑尉一项援照奏案,岁支银四十八两,毋庸更议。至恩骑尉,例俸本止四十五两,若按月照薪银四两之数议支,比应支例俸每年转多银三两,较之别项过优,且别项均系减半支给,亦未便独令此项全支,是恩骑尉俸银因其例数本少,不能与云骑尉并论,故归入各项世职一体办理。此安省前定开支世俸之原委也。今以江宁酌给世职薪水章程与安省奏定开支世俸章程比较核计,按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例俸减半,应支银一百十七两五钱,较之月给薪水四两章程,岁仅合银四十八两,计多支银六十九两五钱。一等轻车都尉例俸减半,应支银一百五两,较之薪银多支五十七两。二等轻车都尉例俸减半,应支银九十二两五钱,较之薪银多支四十四两五钱。三等轻车都尉例俸银减半,应支银八十两,较之薪银多支三十二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例俸减半,应支银六十七两五钱,较之薪银多支十九两五钱。骑都尉例俸减半,应支银五十五两,较之薪银多支七两。云骑尉例俸减半,应支银四十二两五钱,今已奏明援照薪银成案支给,核计并无增减。 恩骑尉例俸减半,应支银二十二两五钱,较之薪银少支二十二两五钱。此薪水章程与开支世俸多寡之大较也。综计现在江省准支薪水各世职仅止云骑尉九十三员,骑都尉一员,其轻车都尉、恩骑尉均无人就章程相较,如照半俸开支惟骑都尉一员多银七两,余则均无出入。第此项银两例应动支正项作正开销,酌给薪水之案,系江省奏定章程,安省并未奏明有案。安省开支世俸奏案亦在江省奏给薪水章程之后,今若动支正项,照江省章程拨支造报,则与安省奏案两歧。现止骑都尉一员银数不符,尚可通融办理,诚恐行之日久,轻车都尉、恩骑尉等项接续投标,其银数多寡悬殊,按此开支造报,即多窒碍。况既有减半给发定章,各员必多援案请领,随案更改,亦难以折服其心,自应先为酌定,俾免临时掣肘。究应如何办理之处,请鉴核奏明立案,以便遵行。再安省开支世俸章程虽经奏定,因历年库款支绌,尚未开办。今在江省投标人员既奉饬归原籍藩库支给,本省投标人员亦俱纷纷请领,未便因库款未裕致令向隅。现将本省抚镇标各营奉准承袭支俸各项世职截至本年六月底止,计共若干员、何员、发何营学习,详请抚宪查案饬知,一俟奉到即仿楚省章程酌定额数,另详办理,合并声明。江督沈葆桢批,查江省世职俸银业经奏明,不分品级大小,投标当差者月给银四两;年未及岁者减半,给银二两。恩骑尉一项照例定银数支给,按月摊放在案。安省各世俸虽经李前部堂奏定,除云骑尉一项毋庸更议外,其余无论何项世职,各按例给之俸减半支给。惟据称历年因库款支绌,尚未开办,目前安省世职饬发督标学习者居多,自应照江省定章一律办理,以免多寡参差。仰候附片会奏另行抄稿饬知。至安省世职该司既拟仿照定额,兹将苏抚部院会奏苏省世额折稿随详抄发,并由司查明人数,仿照酌核详办,仍录批补,详抚部院查考。四年,参仿楚省章程,以现投督标皖籍世职一百一十员,抚镇标各营世职六十员作为定额,照章不论品级月给银四两,恩骑尉一项照例定银数按月摊给,续后投标世职均作额外候补。遇有额内空缺,以考验注册先后挨次叙补。其已准袭职年未及岁者,照章减半发给,俟及岁之日停止。至额外候补世职以及未经在标由文武生员、举人、进士暨现任候补、候选职官兼袭人员例得支俸者,均照旧停给。自定此章后,历年照办无异。据《会典》及司卷。
文武职官养廉雍正五年,山西巡抚奏裁州县耗羡,酌中量留,分给各官以为日用之资。奉旨:"各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钦此。"嗣据各省陆续奏到,节省增减,着为定额。皖省额定银数:巡抚岁支一万两,布政使八千两,按察使六千两,道员各二千两,光绪三十四年,设巡警、劝业两道,拟给养廉各三千两。知府各二千两。知州:无为州、泗州各一千两,余各八百两。知县:歙县、休宁、宣城、南陵、当涂、合肥、凤阳、阜阳各一千两,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婺源、泾县、宁国、贵池、芜湖、舒城、庐江、巢县、怀远、定远、凤台、灵璧、蒙城、太和、全椒、建平、盱眙、天长各八百两,续设之涡阳县亦八百两。余各六百两。布政司经历、库大使、按察司照磨、司狱各六十两,同知各五百两,通判各四百两,州同、州判、吏目、府经历、照磨、司狱、县丞、主簿、巡检、典史各六十两。两江总督岁支皖省三分之一,计银六千两。又差员养廉学政岁支银四千两,现裁改为提学使,支银如故。钞关监督芜湖关九百两,委员七百七十七两六钱,大江口委员一百八两。凤阳关六(千)[百]两。十一年奏准各省养廉,令各该督抚将六年以来支给实数按年分晰造册送部,嗣后照例按年造报。乾隆二年奏准道府以上养廉仍就藩库支给,州县以至佐贰、杂职养廉在于各属库坐支。嗣于五十年改为耗羡归公之款尽数解司,正、佐各官养廉供由司库支领,不得在属库自支。嘉庆四年后改照旧例:州县教职、(佑)[佐]杂养廉及吏役等工食即于各州县征收耗羡内坐支,以归简便。余款仍随正项钱粮尽数解司。二十八年复准各省署事官员如兼本任者,全支本任养廉,半支署任;不兼本任者,半支署任、半支本任。二十九年议准布政司暂护巡抚篆,不兼本任者全支巡抚养廉,其布政司养廉半给署员,半归截旷。三十二年议准湖北、江苏、安徽等省正印官署理正印不兼本任者,全支署任养廉,不支本任。是时各省署事人员有全支本任、半支署任,与住支本任、全支署任,并本任、署任各半分支及按分数核给之异,各照相沿旧章办理,事未划一。三十八年议准嗣后正印署正印兼本任者,系一官办两任之事,应全支本任,半支署任;不兼本任者,止办一任之事,统令半支本任,半支署任,所余本任一半养廉,留与递署之员支食,其丞倅佐贰委署正印并丞倅佐贰互相署理,均照此办理。如上司兼摄属员,正印兼摄丞倅佐贰不离本任者,其本任养廉本厚,毋庸支给署任,将署任养廉全行归入空旷。其试用候补暂行委署之员无本任可支,专支署任一半。四十六年奉谕:"向来各省提镇以下至将弁俱有分扣兵丁名粮作为得项者,此因旧例。如此且武职衙门非如文员之定有养廉,是以即将此项为公用养赡之资,督抚姑息,不加查察,久之即为虚额空粮之弊,尤不可不彻底清查。着通谕各督抚将各提镇以下武职现在分扣名粮实数查明,据实具奏,若稍有隐匿或致别经查出,惟该督抚是问。"又谕:"自乾隆四十七年为始,各省武职照文职之例议给养廉。钦此。"嗣据各省奏到清单,逐细查核,将各省督抚提镇以下及河漕各标原得名粮折实银数,复按品级通同比较,就其中银数相等、员数最多者酌中定额:提督每员定为岁给银二千两,总兵一千五百两,副将八百两,参将五百两,游击四百两,都司二百六十两,守备二百两,千总一百二十两,把总九十两,经制外委千总、把总每员十八两。又议准武职养廉银两在于耗羡盈余及一切闲款银内尽数动支,如有不敷或须动用正款者,奏明请旨。五十三年议准各直省绿营武职养廉额:缺官新任以受札任事之日起支,旧任以离营卸事日住支;其由外升调人员,虽经任事尚未奉旨者,仍照旧任职衔支给;如业已奉旨任事,只未受札及未经引见者,准其支食新任养廉。又议准提镇赴京陛见及副将以下、守备以上豫保卓异并俸满千总保题保留赴部引见人员暂行离营,仍回原任者,养廉银两自离营日起准其支食一半,于回营日全支;题升赴部人员离营以后引见以前亦准支食一半;如引见后或奉特旨另调他缺,或奉旨令赴新任者,均于奉旨日住支一半养廉。咸丰六年议准自是年夏季起文武各官养廉减成给发:文职一二品酌给七成,三四品酌给八成,五品以下及七品之正印官并武职三品以上酌给九成,文职六七品以下佐贰杂职、武职四品以下均按原额全给。皖省收复后,于同治初年即照部议分别支放。光绪二十三年议准每放库平一两,核扣六分。是年御史宋伯鲁奏请添扣各项减平,以裕利源。户部议令各省自二十三年七月起,无论藩运道库及各局处所额支旗、绿各营俸薪饷乾米折养赡并各项经费、津贴、辛费、口粮暨一切正款、杂款,凡向支库平者每两核扣六分。所扣减平银数若干,按半年报部一次,专款存储留备部拨凑还洋款。十三年,文职养廉应由司库支银四万七千八百五十两。计两江总督应支七成银四千二百两;巡抚应支七成银七千两,布政使应支七成银五千六百两;提学使应支八成银三千二百两;按察使应支八成银四千八百两;三道八府应支八成银各一千六百两;同知七员应支九成银各四百五十两;通判七员应支九成银各三百六十两;布政司经历、库大使、按察司照磨、司狱各一员,府经历八员,照磨一员各应支银六十两。内提学使及徽、宁道二款系由江安粮道库支领造销,其半支截旷岁无定数,故止编应支。下同。三十四年裁安庐滁和道改并为皖南、皖北两道,应减支银一千六百两,另设巡警、劝业两道应加支银四千八百两。此款系各照三千两,八成支放。各属径支之数,应于解司丁耗等银内,坐支银五万一千九百四十两。计无为、泗州暨歙县、休宁等十州县应支九成银各九百两;滁州、和州暨怀宁、桐城等三十二州县应支九成银各七百二十两;祁门、旌德等十八县应支九成银各五百四十两;州同六员、州判三员、吏目九员、县丞十五员、主簿四员、巡检六十五员各应支银六十两。内英山、五河二县,除额征解司耗羡银两尽数动支外,共计不敷银八十九两四钱五厘,由该二县循照旧例在解道漕耗银内坐支。武职养廉例载绿营员弁驻扎省城者于月底赴司具领;距省稍远者于每季季首赴司请领;其距省窎远者俱于请领兵饷时两季并领,仍寄存附近文员库内,俟一月已周,查明有无空旷,各按历过月日核实给发,令文员将发过银数、日期结报。共应支银二万二千七百四十四两。内总兵二员,应支九成银各一千三百五十两;副将一员,应支九成银七百二十两;参将四员,应支九成银各四百五十两;游击八员,应支九成银各三百六十两;都司八员,各应支银二百六十两;守备十八员,各应支银二百两;千总二十七员,各应支银一百二十两;把总五十一员,各应支银九十两;外委六十三员,各应支银十八两。其关差各员应支银两,由芜湖、凤阳两关支给,不在此数。据《会典》及司册。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八·俸饷二
二级目录:
卷三十八俸饷二
本省军饷巡警军饷内附:练军协饷练军津贴洋操加饷
皖省旧制额兵九千四百四十二名。咸丰三年以后地方迭经贼扰,除宿州一营外其余各营兵丁散亡殆尽。同治四年始议募复守兵五成。六年募复战兵三成,并将守兵募补足额,原设马兵只将外额募复,其余马兵暨战兵七成,按,马兵、战兵宜称马战兵、步战兵,或称马兵、步兵。档册多误,不便轻改,谨注于此。因钱粮尚未复额,未经募补。八年添设涡阳一营,增兵八百名,并将宁国营改为皖南、镇标左右二营,共设额兵一万二百四十二名。除已复兵八千四百五十四名,尚有未复马兵、战兵一千七百八十八名,经巡抚英翰奏明于已复兵内抽调二千名编立新兵四营另行训练,余归各本营分守城汛。光绪九年巡抚裕禄将未复之一千七百八十八名如数募足,并将城汛、塘铺零星疲弱之兵裁撤五百三十二名,择壮丁挑补,合成马、步战兵二千三百二十名。连同原练新兵二千名,共四千三百二十名。步队以五百人为一营共编八营,马队以八十人为一起共练四起。以步兵六营、马兵三起分拨省城及皖南一带驻扎,其余步兵二营、马兵一起分驻皖北操防,此外五千九百二十二名仍归各底营照常差操。皖省兵丁口粮定例:马兵月支银二两,战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米各三斗。马兵例定马乾月支银一两一钱,而各营数目不同,或月支一两,或分季折支草豆。按月核计并不及银一两,当经奏请将此项练军饷银按月酌加:马兵每名一两,战兵五钱,守兵一两,另支柴草银各一钱五分。副哨、什长依次递加。计步队内副哨三十六名,每名月支津贴银二两;什长二百七十六名,每名月支一两二(顷)[钱],均以战兵充补。马队什长三十二名,每名月支津贴并马乾银三两,柴草银均一钱五分。马乾于例支外月给练军津贴每匹一两,并将例支参差之数,由津贴项下统按每月一两一钱补足。至例支兵米,向有放给本色、折色及加增折色之分。支本色者每石折银一两三钱,支折色者每石折银七钱五分,支加增折色者每石折银九钱五分,并请将此项练军米折每石均按一两三钱放给。底饷内米价不敷之数,亦于津贴项下补足,统归练饷,由防军支应局报销。是为练饷津贴。其应支底饷银米,马乾按季由布政司于底营内将马兵三百二十名、战兵一千二百名、守兵二千八百名应支之数扣出拨解支应局,每月汇同练饷津贴交练营统领一并支发,仍由司入于兵马钱粮奏销册造报,奉旨照准。光绪二十三年谕饬各省兵勇大加减裁,案内皖省练军裁减三成。计裁马兵九十六名,步兵三百六十名,守兵八百四十名,又裁撤皖北练军马兵五十六名。仍存调练马兵一百六十八名,步兵八百四十名,守兵一千九百六十名,综计马、步、守兵二千九百六十八名,战马一百六十八匹。二十四年奉旨饬练陆军改为洋操,巡抚邓华熙于省城练军步队内挑练兵丁一千名分为步队三营,曰练军定安中、左、右营,炮队一营曰练军定安炮营,每营各二百五十人。内副哨三名,什长二十四名,正兵二百十三名,号鼓手四名,运送兵六名,合成二百五十人。咨由江南自强军挑送步队教习六人,炮队教习二人分派各营,按照自强军章程练习德国操法。月加饷银副哨每名一两五钱,什长每名一两,正兵及号鼓手并运送兵每名七钱,每月计加京平银七百三十八两四钱。小建七百一十三两七钱八分七厘。另支教习薪水银每名十两,并加营哨公费营员各十两,每营管带一员,原支薪水银五十两,公费银二十四两。哨弁各四两,每营三哨弁,原支薪水银十两。均按月由支应局支销。是为洋操加饷。三十年,布政使联魁以绿营制兵已改为巡警军,不支米折,马乾亦无马、战、守名目,而练军抽拨各营马、步、守兵应支饷项名目甚繁,兵马奏销势难合造,会同支应局,具详请将绿营原拨底兵名目截至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底一律裁除,自三十年正月初一日起均作为练军巡警等营,每年由司将底饷银五万二千两全数解局,汇同原有之练军加饷、洋操加饷,照旧支发,由局造报以归简易。当经巡抚诚勋奏咨立案,其抚镇等标巡警二十营,奉裁千总一员、把总八员、外委三十三弁,额外哨官六十二弁、马兵二百二十八名、步兵二百七十四名、守兵五百六十三名。实存总兵二员、副将一员、参将四名、游击八员、都司八员、守备十八员、千总二十七员、把总五十一员、外委六十三弁,额外哨官六十五弁、马兵八十三名、步兵一百五十一名、守兵一千九百二十九名。除各员俸薪养廉照旧支给外,其马、步、守兵二千一百六十三名改设哨官五弁、什长二百九名、正兵一千九百四十九名,连同新设之哨官五弁及裁存之外委并额外哨官均照奏案加支饷银,不支米折。什长每名月支银二两九钱,正兵月支银二两四钱,各弁与兵同,均免朋扣,向章官员俸薪每员月扣二钱;兵饷月扣马兵一钱,步兵五分,守兵三分,谓之"朋扣"。仍照章核扣减平、小建。徽州营原支本色兵米,饬由徽州府属六县照章折价解司,汇同各属解司兵米折银两一律抵补加饷之用。综计每年应支抚镇各标营弁兵饷银六万七千二百三十两八钱。营名及详细章制均见军政科,薪饷亦彼此互见,巡防暨混成协各营均同,后不复注。另支各员坐马、总兵各十六匹,副将十二匹,参将各八匹,游击各六匹,都司各四匹,守备各四匹,千总、把总均各二匹,共计三百八十六匹。各弁操骑共一百二十九匹。马乾银六千六百四两二钱。每匹给银一两一钱,据司局各卷册。按,练饷津贴暨洋操加饷系由支应局给领,与抚镇标营制兵由司库支饷者本非一事,惟练军由制兵抽拨,洋操又由练军挑选,其底饷仍从司库拨解,故连类书之,其营制及加饷若干亦照案节录,以备参考。附志。
巡防步队营薪饷
皖省善后防军,旧有步队二十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巡抚冯煦酌照陆军部咨巡防队新章,部咨新章,见军政科。将中路六营内巡防第一、第二两旗为两营,新兵一营,缉捕一营。按,巡防共有四旗,系三十二年四月巡抚恩铭饬将常备军内客籍兵全数抽出改编,省城缉捕营系三十一年与芜湖缉捕营先后设立,巡警两营系定安中、左、右三营改编。又按,常备军内客籍兵系沿二十六年巡抚王之春所募武卫楚军之旧。改为五营,并巡警两营为一统,名为巡防队,以中路一营至五营别之。南路五营内巡防第三、第四两旗为两营,缉捕一营,巡警两营。按,芜湖巡警两营系分驻南路之练军步队所改,其马队已裁撤。改为四营,亦并巡警两营为一,以南路一营至四营别之。北路九营内卓胜四营,威靖三营,巡警两营。卓胜、威靖系旧有防军,巡警两营系分驻北路练军步队二营所改。改为八营,改卓胜军为左翼,威靖军为右翼,巡警两军分隶两翼,各为四营,以北路左翼一营至四营,北路右翼一营至四营别之。并以旧日饷项各营不同,定为正兵每名概给月饷银三两六钱,以归一律,官弁薪费均仍其旧。三路共十七营。每营管带一员,月支薪水银五十两,公费七十两;哨官三员,月支薪水银各十六两;哨长三员,各十两;书记长一名,五两;司书生三名,各四两;官医一名,六两;什长二十四名,月支饷银各三两九钱;正兵二百一十六名,各三两六钱;枪匠一名,五两;号目一名,四两二钱;号鼓手六名,各三两九钱;护目一名,与正兵同;护兵十六名,各三两三钱;火夫二十四名,各二两八钱。共计每营月支薪饷银一千二百四十八两四钱,遇闰照加,薪费扣减平,不扣建;兵饷扣减平,扣建。各营皆同,后不复注。十七营月支银二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两八钱,岁应支银二十五万四千六百七十三两六钱。截旷无定数,但编应支。下同。北路两翼酌照部章统辖之制,另设官弁暨护兵共十五员名,按部章系二十五员名。每月(各)支薪饷银一百七十五两八钱,左翼统领官一员,月支公费银一百两;书记官一员,会计兼执事官一员,月支薪水银各十五两;司书生二名,各五两;马弁二名,月支饷乾银各六两;护兵八名,月支饷银各三两六钱。右翼同。岁应支银四千二百一十九两二钱。南北两总兵均兼营务处,不兼统领。月支公费银南镇一百两,北镇一百五十两,岁应支银三千两。十一月,巡抚朱以叛兵滋事,省防空虚,特委前河南候补知府黄凤歧添募三营,编入中路,共成八营,亦分左右翼,翼各四营,于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成军起支薪饷,其营制、饷章均照原订巡防队章程一律办理。三营薪饷岁应支银四万四千九百四十二两四钱。两翼统领二员月支公费银各一百两,岁应支银二千四百两。合计巡防步队二十营,岁支薪饷并公费银三十万九千二百三十五两二钱。据院卷。
亲军卫队薪饷
皖省巡抚衙门向有卫队勇额六十名,嗣经增至百名。光绪三十二年,巡抚恩铭定为官弁兵夫一百六员名,月支薪饷银五百八十二两三钱,较三十年咨部之数增银五十八两九钱。随同《缉捕营营制饷章》奏咨立案。旋经加拨兵丁三十名作为副兵,统归督练公所管辖。复因饷项无着,饬将箭道旧设之小队二十名,哨官一员,悉数遣撤。其每月额支之薪饷银六十余两,由支应局移交公所,作为加拨副兵三十名之饷,不敷之数由公所于截旷项下补给。三十三年准度支部咨,裁减饷银四十六两五钱,所减之数公所亦请于截旷项下补支。综计全队月支薪饷银七百三十两八钱,内管带一员,薪水银五十两,公费银三十两;队官兼教习二员,薪水银各二十两;正目十一名,饷银各五两一钱;正兵七十二名,各四两五钱;副兵二十七名,各四两二钱;火夫十一名,各三两三钱;哨书二名,各五两;号令一名,四两八钱;号鼓四名,各四两八钱;护兵十名,各四两二钱;枪匠一名,五两。岁共支银八千七百六十九两六钱,另支马小队饷乾银四百五十八两八钱。据院卷。按,卫队分驻抚辕及督练公所,并会同防营巡缉,故以类相从,即列于巡防步队之后。附志。
防军马队薪饷
淮北防军营务处及威靖、卓胜两军马队裁汰添募,时有增损。嗣将防军营务处马队改为北道亲军马队,月支薪饷银五百五十三两二钱;内管带官一员,支薪水银四十两,公费三十两;哨官二员,各支薪水银十二两;队长八名,各支饷银四两,米三斗,折银三钱九分,柴草银一钱五分;马乾银二两一钱;马勇七十二名,各支饷银三两,米折、柴草、马乾支数均同队长。卓胜马队营改为北路左翼马队营,月支薪饷银六百六十八两;威靖马队营改为北路右翼马队营,月支薪饷银五百五十三两二钱。左翼管带官一员,哨官二员,队长十名,马勇九十名;右翼管带官一员,哨长二员,队长八名,马勇七十二名。每员每名薪饷等项支数均同前。综计防军马队三营岁共支银二万一千二百九十二两八钱。据局册。
防军水师薪粮
皖省防军水师官勇薪粮向系参酌楚省章程核发。光绪九年巡抚裕禄遵议复兵裁勇节饷。案内奏明裁存水勇,饷项比照练军饷项新章改支,并咨部立案。统带官月支薪水银一百两,营官每员五十两,哨官每员十两。各营公费银三十两、二十五两不等。舵工每名月支口粮银二两五钱,米折银三钱九分,柴草银一钱五分。炮手每名口粮银二两二钱。水勇每名二两,米折、柴草均同舵工。澄清营月支公费银一百两,哨官每员薪水银十二两,舵工每名口粮银三两一钱,炮手每名二两七钱,水勇每名二两二钱,米折、柴草等银均同上。二十二年二月,巡抚福润裁减卓胜、长字、澄清等营勇丁三百十六名。卓胜营三十六名,长字中营二十七名、前营三十六名、后营二十七名,澄清营一百九十名。二十三年八月,巡抚邓华熙复裁卓胜、长字、巢湖、澄清等营勇丁一百七十七名。卓胜,长字前、后暨巢湖营各九名,澄清营一百四十一名。三十一年,巡抚诚勋裁撤卓胜、澄清两营,添设长字中营炮船三只,哨勇薪粮按章支给。每炮船一只,计哨官一员、舵工一名、炮手一名、水勇七名,各营均同。兹计长淮水师三营,中营官勇月支薪粮银七百两五钱二分,内统领兼管带官一员,薪水银一百两,公费三十两;哨官十七员,薪水银各十两;舵工十七名,口粮、米折、柴草等银各三两四分;炮手十七名,各二两七钱四分;水勇一百一十九名,各二两五钱四分。按,光绪九年,比照练饷新章成案,口粮、米折、柴草三项,舵工应支银三两九钱五分,炮手应支银三两六钱五分,水勇应支银三两四钱五分,兹各减银九钱一分。下同。前后两营月各支银五百四十九两八钱四分。每营管带官一员,薪水银五十两,公费三十两;哨官十四员,舵工、炮手各十四名,水勇九十八名,每员每名薪粮支数均与中营同。巢湖水师一营,月支薪粮银五百八十三两四钱。内管带官一员,哨官十五员,舵工、炮手各十五名,水勇一百五名,每员每名各支款银数与长淮前、后营同。其护卡、巡江炮船,初由厘局自备,或由长江水师派哨分驻。同治七年,长江水师改为经制水师,旧驻各卡哨船均归长江分驻,汛地所需护卡、炮船饬由各卡自行筹备,八年,始由保安营派拨。光绪初年裁撤保安营,改归牙厘总局节制,其薪粮仍由支应局支销。兹计盐河、华阳、大通、湾沚、 荻港、和州、运漕、巢县、凤凰颈等处共设炮船十五支,官勇薪粮月支银五百八十三两四钱,内管带官一员,哨官十五员,舵工、炮手、水勇等项及支款各数均与巢湖水师同。综计防军水师五营。岁应支银三万五千六百四两。据局卷。
炮台防军薪饷
皖境沿江处所设有炮台四座,拦江矶、西梁山两处各设正台官一员,前江口、东梁山两处各设副台官一员。每台教习一员,台书、号目、管旗、修炮匠各一名,炮目五名,炮勇四十五名。每月四台共支薪饷银一千二百三十四两,内正台官二员,薪水银各五十两;副台官二员,各三十两;教习四员,各二十四两;台书四名,饷银各五两;号目四名,各六两;管旗四名,各六两;修炮匠四名,各八两;炮目二十名,各五两一钱;炮勇一百八十名,各四两二钱。擦炮费各五两。岁应支银一万四千八百八两。据局卷。
陆军混成协薪饷
皖省陆军于光绪三十二、三年陆续征集,各标营队章制多属权宜,三十四年编制成协,始将官佐目兵人等全数设立。巡抚冯煦于是年七月将编定《陆军混成协营制饷章》奏咨立案。协司令处官佐目兵每月共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一千三十两,内公费四百五十两,给协统领办公。饷乾等项湘平银一百四十四两五钱九分四厘,全协两标。标本部每月各支薪水、公费京平银六百七十二两,内公费二百两给标统带办公。饷乾等项湘平银一百一十四两九钱。步队六营,每营每月各支薪水、公费京平银八百九十七两,内公费一百五十两,给管带官一百四十两,队官十两。饷乾等项湘平银二千七百四十三两八钱八分。马队一营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七百二十九两二钱,内公费一百一十二两,给管带官八十两,队官四员各八两。饷乾等项湘平银二千六百二十八两六钱八分。炮队一营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八百七十七两六钱,内公费二百二两,给管带官一百六十两,队官三员各十四两。饷乾等项湘平银三千六百九十三两五钱四分。工程队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一百七十九两六钱,内公费三十两给队官。饷乾等项湘平银六百九十两二钱二分。辎重队月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二百一十七两六钱,内公费三十两给队官。饷乾等项湘平银一千九十七两八钱八分。军乐半队月支薪水京平银二十两,湘平饷银一百三十五两六钱。综计全协每月共支薪水、公费京平银九千七百八十两,闰月照加,不扣建。饷乾等项湘平银二万五千八十九两五钱八分,加闰扣建。每年应支京平银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两,湘平银三十万一千七十四两九钱六分。巡抚冯煦原奏开办经费银六十万两,常年经费银四十万两,军械、军装等费尚不在内。称俟清丈洲地,缴价拨给济用。两洲地缴价尚需时日,故是时尚未设有粮饷局,仍由防军支应局设法筹给。其《放饷章程》十条曰放饷日期,曰造册移解,曰点放办法,曰监视收发,曰阅操点放,曰规发截旷,曰垫发扣回,曰戒除供应,曰扣存赡饷,曰公布遵照,又续增三条,曰预扣食费,曰开除扣发,曰赡饷扣发,均经督练公所于三十三年详由巡抚恩铭批准照办。据院卷。
按,混成一协甫于三十四年六月成立,十月马队、炮队两营作乱,击散牵动各(劳)[营],均不完备。每月放饷实数应以名册为凭,惟军制所关即须照章重行征集,故仍照原数编列。附志。
本省军饷支款总表
单位一厘
军 名营数
支名款目月支银数
(厘)岁支银数
(厘)巡警军二十营饷:
马乾防
军步队二十营
卫队全队
马队三营
水师五营
炮台四座薪水:
米折
柴草
公费
饷:
马乾
口粮
口粮
擦炮费陆军混成协全协薪水:
公费
饷:
马乾
杂费统计
按,练军马、步队及定安等营迭经裁改,操法亦改习新操,无复旧时名目。司库岁拨练军协饷一款久由支应局凑作他项饷需。故练饷津贴及洋操加饷等项仅附载于巡警军内,不复列表。附志。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三十九·俸饷三
二级目录:
卷三十九俸饷三
长江水师营岁饷长江水师绵亘五省,为营二十有八,(戈)[弋]船哨弁七百有奇,兵万有一千数百,分立五标。设总兵官四,而统辖于长江提督,仍归总督节制。皖省太平府城内设有提督衙门,除提标中营外,隶皖者凡五营:曰安庆,曰大通,曰芜湖,曰裕溪,曰华阳。其俸廉、粮饷、船炮、子药一切费用于同治五年是年经始,阅二年成立。经两湖总督官文、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准,酌留沿江厘卡数处,分归武昌、江宁两盐道经收。每届发饷之时,在楚境各营造册,呈明两湖总督、长江提督赴武昌盐道库支领;在江境各营造册,呈明两江总督、长江提督赴江宁盐道库支领。由两总督按年各自具本题销。皖省摊认饷银六万五千两,初议由大通卡收解,嗣改由厘金总局通筹解江宁盐道库兑收。其火药造价,每年认解银六千五百六十二两三钱七分八厘。又光绪三十二年各船改用后膛炮,摊认炮架造价银一千九百九十两三钱,常年子弹造价银六百八十两,遇闰加银五十六两四钱。均由厘局筹交本省藩司衙门转解。据省志及局卷。
金陵老湘营月饷光绪十年,两江总督曾国荃派记名藩司刘连捷就金陵招募南字营勇丁六营,以备战守,所需饷项饬由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自是年六月起,每月各筹备银六千两解交金陵支应局兑收,后改为江南财政局兑收。按月散放。续将南字营改为老湘等营,三省应认月饷仍照数筹解。皖省岁解库平银七万二千两,由布政司详请奏明,在地丁、厘金两项内各半动拨。据院卷。
京协各饷京饷
户部后改度支部。历届办理京饷,均于每年冬预拨一次,逾年三四月间酌核库款盈虚,再行添拨一次。光绪三十三年分应需饷项,度支部于上年冬先照七百万之数奏奉谕旨分咨各省筹解,是年三月援案续拨一百万,共计库平银八百万两。原拨皖省地丁银二十万两,厘金银五万两,芜湖关常税银四万两,洋税银四万两,凤阳关常税银三万两,续拨厘金银五万两,芜湖关常税、洋税银各一万两,由布政司暨关道分批发给商号领交上海度支部银行转汇部库兑收。据司道各卷。
东北边防经费
光绪六年正月,户部会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拨东北边防经费银二百万两,即自是年为始由各省关地丁、厘金、六成洋税、盐厘、粮道库各项分别指拨解部,限五月前批解一半,年内全数解清,嗣后每年均循案办理。二十五年,户部以原拨之数不敷应用,奏请每年添拨银五十万两,将通商各关征收税厘每百两开支倾镕折耗银一两二钱,自二十五年起减半开支,每百两准其留支银六钱,余银六钱提出解部,约可提银十余万两。此外四十万两,即各照原拨银数加拨五分之一,由各省关并案批解。二十七年八月,复将加拨之五十万两奏请改抵新案赔款。自二十八年起,由各省关改解江海关道,以备提用。皖省此项经费原拨地丁银十万两,厘金银八万两,光绪八年,减拨厘金银三万两。二十五年,加拨地丁银二万两,厘金银一万两,按,此项加拨之数,即照原拨十万、五万各加五分之一。并解部库。二十八年,遵将加拨之地丁银二万两、厘金银一万两解交江海关道衙门,凑抵新案赔款。按,此项解款系在筹议公所岁解关平银一百万两之外。其原拨之地丁银十万两、厘金银五万两照数交商领解上海度支部银行转汇部库兑收,历年照解无异。据司卷。
筹备饷需
光绪十一年户部因近畿各省办理防务将节省西征军饷银两奏准拨作近畿防饷,十二年改为筹边军饷 ,十八年正月复改为筹备饷需。援照成案每年共拨银二百万两。皖省每年拨银四万两,在货厘并淮北所分四成盐厘项下各半动拨,三十三年照数交商领解上海度支部银行转汇部库兑收。据司卷。
练兵经费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六日,户部奉上谕:"近年来银价低落,各省不甚悬殊,各州县浮收甚多,而应征之田、房契税报解者十不及一。着自光绪三十年为始,责成各督抚将所属优缺、优差浮收款目酌提归公,并将田、房契税切实整顿,岁增之款各按省分派定额数。安徽省每年十五万两。钦此。"同日因直隶总督袁世凯奏称直隶抽收烟、酒税,计岁入银八十余万两,军机大臣奉旨:"即着钞录直隶现办章程咨送各省,责成该将军、督抚等一体仿行,并量其省分之繁简派定额数之多寡。安徽省每年二十万两。钦此。"咨行到皖,复钦奉寄谕:"酌提各省差缺浮收款目,并将田、房契税切实整顿及烟、酒加税之款为练兵经费。钦此。"当经巡抚诚勋倡率司道暨各府报效,并酌提各州县盈余归公巡抚报效银五千两,布政司一万两,按察使二千两,芜湖关道四千两,凤阳关道三千两,安庐道暨八府共四千三百两,各州县归公银五万一千二百余两。及整顿契税,岁认筹银十万两。户部以北洋常备军添募第二、第三两镇筹备征调饷项杂支尚不敷银二百二十余万奏奉谕饬,皖省仍照原额筹解,并先提一十二万两。又经饬司添办烟、酒加税,连同前款,自三十一年为始每年筹银二十万两,委解部库交纳。据司卷。
东三省俸饷
东三省旧章每年请拨饷银数逾百万。光绪元年,署将军崇寔按照折扣章程通盘核计,除本省应征之款抵放外,每年请实拨银七十万两奏奉上谕:"着户部于各省盐关、地丁项下指拨,令各省督抚如期筹解盛京户部交纳。钦此。"按,七十万两之数系奉省二十六万两,吉林省二十四万六千五百八十七两有奇,打牲乌拉三万三千六百七十六两有奇,黑龙江省十六万七千两。皖省岁拨黑龙江俸饷银二万数千两不等,三十三年实解银二万三千两。据司卷。
甘肃新饷
甘肃关内外兵饷名目繁多,向由户部指拨,各省筹解协济。皖省应解西征军饷银二十四万两,塔尔巴哈台军饷银三万两,每年共二十七万两。光绪十一年,户部于节省西饷案内奏准将皖省协款拨出二十四万两改解部库,作为近畿防饷,其余三万两免解。旋因甘肃饷项内划归张曜嵩武军饷银五十万两另筹拨补,将近畿防饷内指拨皖省之二十四万两改拨二十万两仍解甘肃藩库,余四万两另解部库,改为筹备饷需。见前。并将旧时名目删除,统称甘肃新饷。各省每年共协济银四百八十万两。二十九年减银三十四万两,皖省原拨二十万两,减一万两;河南原拨六十一万两,减五万两;山西原拨八十四万两,减六万两;河东道原拨五十二万两,减四万两;陕西原拨二十万两,减一万两;湖北原拨三十三万两,减三万两;湖南原拨一十六万两,江苏原拨二十万两,两淮原拨二十万两,均减一万两;江西原拨三十六万两,减三万两;四川原拨九十八万两,减七万两;闽海关原拨二十万两,减一万两。仍共解银四百四十六万两,由甘肃藩库统收,分别支给。甘肃原支银一百一十八万两,减八万二千两;新疆原支银二百七十九万七千两,减一十三万四千两;伊犁原支银四十万两,减六万两;塔城原支银一十六万三千两,减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两;封存项下减三万九千五百五十两;青海西宁及宁夏三满营支银二十二万两,转运脚价四万两,均未议减。皖省岁拨之二十万两,除核减之一万两部议改拨云南铜本外,其一十九万两代解甘省应认新案赔款,每年匀作八期交商汇解江海关道衙门兑收,历年照解无异。甘省派认赔款二十万两,其不敷之一万两,另由甘省筹解 。 据司卷。
南河协饷
江北运河绵亘八万余里,两岸长堤为淮、徐、扬三府保障。平时既需修筑,每遇盛涨,上下游堤埽逐处生险,巡防抢护尤关紧要。所需饷项江宁、江苏、浙江暨皖省各藩司,两淮、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各盐运司按年协济,额解一万暨二三千两不等。皖省岁解银一万两,向由漕运总督及裁缺江淮巡抚衙门兑收。光绪三十一年,设立江北提督,此项协款每年委解提督衙门交纳。据司卷。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四十·饷需
二级目录:
卷四十饷需
支应局缘起
发捻之乱,巡抚乔松年、英翰先后统率加募各军驻扎皖北防剿,随营设立粮台,管理军饷。省城克复后,因随巡抚移设省城。光绪初年改名军需局,嗣又改为善后防军支应局。现只称支应局。初委道员坐办,布政司总其成。二十年,裁坐办道员,归司督办。设提调一员驻局经理,仍设文案、银库、核对等员分任职务。平时用本局关防,达部用司印,支出各款年终汇册报销。兹将饷需经常收入并支发局局设皖北道署,专管北路各营军饷,仍由支应局报销。经收各款分叙于后。据支应局卷,下均同。
两淮四成盐课
同治三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以皖省饷需竭蹶--奏准于海分司经收盐课内以四成协济。皖饷定章按十个月为一纲,每纲共征税课银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二十四两有奇。皖得四成,计银十四万八千六百余两。按纲分作十二批,每批解银一万二千两,所余尾数于末批解清。历年解银十七八九万两不等。五年应运六纲,故得此数。光绪十八年,以加拨徐州协饷征不敷解,经海分司详准江督,嗣后解皖盐课论月不论纲,且于每批解银一万二千两内核减八百两,每月实解银一万一千二百两,每年解银十三万四千四百两,自是著为定额。而历任海分司未能照数扫解,积欠至十余万两之多。委员往提,长途跋涉,守候无期。三十一年,由局移商布政司于司库应解,淮运司奉拨盐货二厘,案内指拨裁兵、节饷、平余各款,每年认解银十一万八千两,就近划抵,以省周折。当经详由巡抚诚勋咨部立案,即于是年四月起,由司按月拨局银一万两,惟十二月拨银八千两,以符十一万八千两之数,不敷之一万六千四百两仍委员往提,由海分司补足。
皖岸盐斤加价
光绪二十五年,皖省添练定安四营,改习洋操,详见俸饷二。饷项无著。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巡抚邓华熙奏准将皖岸行销淮盐比照二十年海防加价成案,每斤加收二文,每百斤加收二百文,合湘平银一钱三分五厘。每引合湘平银一两,每票一百二十引由运商缴银一百二十两,归大通督销局经收,按月汇交大通厘卡,转解支应局充饷。凡淮盐隶大通督销局者一律照加,其隶正阳、五河两局之淮北票盐不在加价之列。二十六七八等年每年约收银五万余两,二十九年以后收数较旺,三十一年以八万一千引定为皖岸岁销常额。遇闰加销五千四百引。此外加收之款,另解运库转解江北提督衙门,充江北练兵经费。自是皖省此项加价岁以八万一千两为经常收数。遇闰加银五千四百两。
浙江拨补盐厘
同治三年,浙江巡抚咨请皖省将行销徽、广两属之浙盐停止抽厘,自癸酉纲为始,每年由浙拨银一万两解交皖省牙厘局,转解支应局充饷,互见厘金二。历年照解无异。光绪二十五年奏准盐斤加价案内,经浙抚允将销皖浙盐加价分拨一半协济皖饷,历年并未解到。
司库岁拨练军协饷
同治八年,新练步队四千名,分作八营。马队三百二十名,分作四起。原由绿营马、步、战、守兵内抽练,即由司库将原支底饷扣出,解交支应局,照练饷章程连同练饷津贴发交各营放给,详见俸饷二,下同。仍由司汇入兵马奏销一册造报。嗣因销册名目繁琐,练军营制饷章又与绿营不符,不便合造。司、局会同,详经巡抚诚勋奏准自光绪三十年正月起,将底饷名目裁除,每年由司将应支之数解局作为练军协饷,汇同原有之练饷津贴及洋操加饷,一律归局造报。司中兵马奏销不复牵涉,计每年解局银五万二千两。
牙厘局裁减二成薪水等款
光绪二十一年,奉裁冗员薪水。案内经巡抚福润札饬牙厘局,裁减中南两路保甲、书院、武课各项经费并卡员武职薪水,提存二成,按季造册,汇解支应局充饷,计每季解银五千六百余两,每年解银二万二千四百余两。北路亦同时饬提,每年解银一千八百两。北局裁并后,款遂无着。
牙厘局裁撤炮船并薪饷等款
光绪十二年,司、局会同详准裁撤澄清营炮船四艘,其原支粮饷及领哨教习并各员薪水等四款,由皖南厘局扣存,按季解交支应局兑收。南局裁并后由牙厘总局提存汇解,每年计解银六千四百余两。
牙厘局拨解皖北厘金
皖北厘局经收厘金向解支发局,饷项岁无定额。北局裁并后,牙厘总局不复照解,故支发局现无此款。嗣因中南两路添练防营,支应局饷项不敷,详准自光绪十八年为始每月拨解支应局银四千两。二十一年厘金短收,改为月拨银二千五百两。三十四年北局裁并,仍由牙厘总局照拨,每年计解银三万两。
牙厘局扣存减平
光绪二十三年,御史宋伯鲁奏请添扣减平一案。部咨通行,凡司局薪饷各项向支库平、曹平者,统扣六分发给,扣出银款另行存储候拨。支应局减平一项自是年七月为始,遵饷核扣,逐年积计,为数甚巨。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先后移司汇解银十一万八千两。嗣因饷项不敷,详请截留,实无另行提存之款,仅于每年销册载明应存减平银若干,悬为虚数而已。牙厘局所发皖南马、步队练饷及炮船、弁兵等薪饷扣存减平银每年计二千两,解局兑收。
芜湖关提解撙节用款
光绪三十二年,巡抚恩铭饬由芜湖关道遵照部饬,撙节新关解款汇费并存款盈余等项和盘托出,以济要需。案内经认每年解银一万二千两,自是年九月起按月提银一千两,分季汇解支应局充饷。
谨按:以上各项均系经常收入,有定数之款。此外如凤阳关筹拨新政经费自光绪三十年丁未届为始,按年解库平银一万两。又高等学堂经费,司库每年解库平银四千三百二十两,牙厘局每年解库平银二千五百九十二两,由局兑收,转解学堂济用,亦系岁有定数。惟与饷需有别,故不编入。附志。
芜湖四分四厘米
光绪二十六年,添练防军十营,饷项不敷。巡抚王之春奏明仿照江宁,在芜湖抽收米厘。章程以一百五十斤为一石,每石收捐银三分三厘,合宁省米厘银数三分之一。由芜湖关道于是年六月起征,按月解交支应局充饷。二十七年七月详准加抽一分,又并入功德捐一厘,共抽四分四厘。惟功德一厘仍扣归芜湖育婴、救生、牛痘等局应用,支应局实收四分三厘,故报部销册只有四分三厘之数。二十九年筹议公所偿款一钱米捐减为七折,详见筹议米捐。将功德一厘另由米商捐助,支应局收足四分四厘,是为实收四分四厘米捐之始。芜湖于二十七年设商务局办理筹饷各捐,此项米捐亦归该局兼办。及设米捐专局,因与筹议公所七折。一钱捐银均由米捐局统收分解,每年视米市衰旺定收数赢绌。旺年收至十五六万两,三十三年仅收六万余两。酌中比较,每年约收曹平银十二万两。
练军功盐加价
金陵下关掣验局暨沙漫洲缉私局两处查获之私盐并余斤毛盐,由官局搭销,每百斤缴督销局正价银三两。其隶皖岸行销者另缴皖省练军加价,湘平(营)[银]一钱三分五厘,由督销局汇交大通厘卡,转解支应局兑收,每年约收湘平银三千余两。
筹议公所拨新续添偿款功盐加价
筹议公所于练军功盐加价外,每功盐百斤另收偿款加价库平银一钱六分,续添偿款曹平银一钱五分。光绪三十二年,支应局于详请筹饷案内获将此款悉数拨局充饷,每年约收库平银四千余两,曹平银四千两。
牙厘局解牙帖捐税
皖省于同治三年仿照鄂赣章程,饬令牙行捐领部帖,分上、中、下三则办理,并岁收牙税,详见厘金二。历年收数约在万两以上。自筹议公所创办牙行,单照商人避重就轻,捐数锐减,每年牙厘局经收汇解约计银四千两。
牙厘局解轮船厘金
《沿江六处轮船起、卸货物章程》第十二条内载"所有厘金细数及货色斤件,由该处委员按七日开折具报"等语。皖省历由安庆、大通两厘卡经收,汇解牙厘局,转解支应局充饷。光绪初年收数尚巨,近十年来每年只收银十余两。
芜湖筹饷木捐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巡抚王之春饬设芜湖商务局,办理木捐、土药捐并火油、棉花、京广各货预完出口、落地等捐,由局收解支应局充饷。嗣土药捐于三十年春季停止,火油、棉花及京广各货捐亦于是年十月由牙厘局详准,仍由各厘卡抽收。商务局所办仅止木捐一项。三十二年五月,裁商务局,归并米捐局兼收,每年约收曹平银三千两。
芜湖关二成红银等款
光绪三十二年,巡抚恩铭饬由芜湖关道将应得二成红银、四文米费暨书役解存之新加一等款,自是年正月起按月提存,汇解支应局充饷,每年约解银一万两。
常备军截旷银两
军营截旷本无定数,此款由陆军各营管带官按月造册解交督练公所,于年终结出总数,汇解支应局备用。嗣由局详准归协统按月截清,划抵下月饷项。现在六十二标尚待续征,每月应截银四千余两,一经征集足额,即属零星无几。据光绪三十四年月报册,是年截旷计京湘折库平银二万五千余两。
巡防营截旷银两
此项旷银向由巡防各营管带官按月造册解交营务处,年终汇解支应局备用。光绪三十四年,整顿营制,遵照部章将防营饷项改归一律,并经汰弱留强,挑选足额。据是年月报册,计截旷湘折库平银三千两。
各州县厘卡缴领枪枝火药价
各州县印官暨厘卡委员向军械局具领枪支火药,所缴半价或全价均由营务处经收。年终汇造清册,解交支应局备用,每年多寡无定。据光绪三十四年月报册,计收银二千余两。
支发局收淮北盐厘
皖北各属行销淮北票盐,向由江宁委员于五河、正阳两处抽收盐厘。五河岁拨皖省钱十一二万串,以钱一千七百八十文合银一两,计银六万一千八百至六万七千四百余两不等。正阳岁拨钱十二三万串,以钱一千八百一十六文合银一两,计银六万六千至七万一千余两不等。两款并计,每年约银十三万两,解由支发局就近放给北路各营薪饷,仍由支应局造册报销。
谨按,以上各项均系经常收入,无定数之款。此外,如土药厘金一项,光绪三十年经巡抚诚勋于截留动拨地方要需案内声明除解部拨各款外,全数截留,以五成解交支应局充作新军饷项。三十一年收银八千两,三十二年收六万五千两。旋经部将土厘及膏捐并为统税,奏派大臣督办,岁拨皖银十三万两,由牙厘局经收。支应局亦摊银四万八千两,三十四年仅收银一万两。现值土税将停,部议于新案盐斤加价四文内以二文分拨产盐、销盐省分,抵补税款。皖省拨款多寡,尚待核明。支应局应得若干未能预计。又皖北茶厘一项,由支应局于三十三年详准全数拨充新军饷项,其应摊司库京边各饷移商藩司另行筹解,旋准。牙厘局移以是年茶厘一款已尽数解司,暂于厘金项下筹拨银三万两解局济用。三十四年仍未照解,嗣后能解若干亦难预计。又加收烟、酒税一项,亦于三十三年由局详准除原拨练兵经费外,余悉拨充新饷。现届两年,尚未办有确数。又糖捐一项,于三十四年仿照湖北章程,委员驻芜试办,现在尚未办定。又加收米、麦、杂粮五成厘金一项,由局详准并移明牙厘局饬令各卡自三十四年十一月起,将加收之款径行解局充饷。现仅数月,全年为数若干亦难遽定。又临时收入,如丈洲局洲地缴价、造币厂铜圆余利,并非常款,故均未编列。至光绪二十年奏办之饷捐久经停止,故不复编。附志。
支应局饷需各款表(支发局收款附)
名目每年银数经常收入有定数之款两淮四成盐课库平两皖岸盐斤加价湘平两浙江盐厘库平两司库岁拨练军协饷库平两牙厘局裁减二成薪水等款库平余两牙厘局裁撤炮船并薪饷等款库平余两牙厘局扣存减平库平两牙厘局拨解皖北厘金库平两芜湖关提解撙节用款库平两统计不等平余两经常收入无定数之款芜湖四分四厘米捐曹平两芜湖筹饷木捐曹平两练军功盐加价湘平两筹议公所拨新续添偿款功盐加价库平余两,湘平两牙厘局牙帖捐税库平两牙厘局轮船厘金库平余两芜湖关二成红银等款库平两常备军截旷银两库平两巡防营截旷银两库平两各州县及厘卡缴领枪枝火药价库平两支发局收淮北盐厘库平两统计不等平余两右二表所列计不等平银六十五万八千二百一十余两。查巡防步队二十营及混成一协岁需薪饷银七十二万五千两有奇。加以他项薪饷及军装、军械等项活支,不敷颇巨。惟实在不敷若干,亦须俟拨补土税之盐斤加价一文及加收烟、酒税,加收米、麦、杂粮五成厘金等款均有确数,方可决算。附志。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四十一·仓庾
二级目录:
卷四十一仓庾
皖省仓庾旧分三类,曰常平仓,曰储备仓,曰社仓。计通省额储常平仓捐积米九十四万七千石,储备仓储谷麦一十七万七千五百六十六石六斗六升六合有奇,社仓储谷四十万三百石。另表附后。自遭兵燹,散失无存。承平以后徐议规复,惟年岁丰歉,地方广狭,各有不同,未能一律储积。光绪二十四五年间迭奉诣旨,饬令认真兴办,积谷逐渐扩充。二十五年,御史孙朝华奏请饬各省认真筹办积谷平粜。奉旨着各督抚转饬所属,将积谷平粜事宜一律筹办。巡抚邓华熙督饬司道议订章程,额定谷数:大州县以三万石为率,中州县以二万石为率,小州县以一万石为率。自二十五年起俟届秋成察看分等,大熟则每亩捐谷三升,中稔则每亩捐谷二升,先期示谕,按亩缴捐。倘遇水旱歉收,准于勘明后缓至次年捐纳,不论一二三年,以额满为止。如遇连年丰稔愿多捐一二年者,听。筹办情形专折奏陈,钦奉朱批:"所拟章程尚属周妥,务当督率各属实力举行,期收成效,毋得一奏塞责。钦此。"皖省谷数既著定案,而各属办法互有异同:有捐谷归仓者,有捐款存息者。因地制宜,多沿其旧。三十二年,巡抚恩铭饬委清查所有统计报告成数,列表如左。据省志及司卷。
皖省州县积谷表
谷数杂粮谷价仓座安庆府属怀宁石零钱千文万亿仓桐城石斗升合永惠仓
丰备仓潜山太湖石斗升合宿松石斗合望江钱千文城仓徽州府属歙县石斗升英洋元角分厘义仓休宁婺源祁门石零黟县石英洋元角绩溪石宁国府属宣城石斤本洋元角分厘,钱千文均平仓宁国石斗仓廒
所泾县石乡仓太平余石旌德石斗南陵石斤丰备仓续表
池州府属贵池青阳铜陵石埭石建德东流太平府属当涂石斗升合芜湖石斤繁昌庐州府属合肥石本洋元厘义仓庐江石斗本洋元义仓舒城石斗升合丰备仓无为州巢县稻谷石斗,糙米石斗升本洋元角分城仓凤阳府属凤阳二千六七百石左右丰备仓
乐储仓怀远石斗升合勺石升合勺社仓
丰备仓定远石斗升合小麦石斗升本洋元角分社仓寿州石斗升钱千文丰备仓
续表
凤阳府属凤台石斗升石斗升钱千文,本洋一元常平仓宿州石斗升合常平仓
丰备仓
城仓灵璧颍州府属阜阳石斗升合勺钱千文义仓
社仓
积谷仓颍上石银两钱分厘,钱千文城仓霍邱石斗升合社仓亳州余石钱余千文;市房价银两,钱千文义仓涡阳太和石斗升合勺银两,钱千文社仓蒙城石斗升合勺石升合勺钱千文永丰仓广德州并属石斤英洋元角分厘丰备仓建平石英洋元丰备仓续表
滁州并属钱千文全椒石斗升合本洋元城仓来安石斗升本洋元角分厘万宝仓和州并属石斗升钱千文城仓含山石斗升本洋元角厘丰备仓六安州并属英山霍山泗州并属石斗升合石斗升合钱千文社仓盱眙石斗合英洋元,钱千文社仓天长石斗合座五河石斗勺钱千文社仓皖省仓谷旧额表
常平仓额储积
谷数(石)储备仓储谷
(石)社仓储谷
(石)安庆府属怀宁加储,归并府仓,加储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徽州府属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宁国府属宣城宁国泾县太平旌德南陵池州府属贵池,
归并府仓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
续表
太平府属当涂,
归并府仓芜湖繁昌庐州府属合肥,
归并府仓庐江舒城无为巢县凤阳府属凤阳,归并府仓,又归并临淮仓怀远麦定远寿州凤台麦宿州小麦?灵璧颍州府属阜阳小麦颍上霍邱亳州小麦太和小麦蒙城小麦广德直隶州并属建平续表
滁州直隶州并属全椒来安和州直隶州并属含山六安直隶州并属英山霍山泗州直隶州并属,归并虹乡
归并虹乡盱眙天长五河
附:万亿仓
万亿仓在省城康济门内,建自前明,国朝因之,以为屯储漕米之地。安庆府属六县皆建仓分储。万亿仓系归怀宁,房屋独广于他仓,各县仓所屯漕米不敷亦借该仓暂屯,又名曰府仓。咸丰三年,粤匪陷安庆,此仓未毁,借以屯粮。兵燹后漕米折色,各仓皆废。同治初年,总督曾国藩驻军皖省,仍以该仓屯军粮。光绪六年,善后局裁撤,该仓归并军需局,即今支应局。派员兼管。自后军需、赈米等项皆储于此,共计二十九廒一百二十三间。建字一廒至九廒止,满字一廒至八廒止,平字一廒至九廒止,收字一廒,定字两廒。积存仓谷至三十二年计三万七千石有奇。凡遇歉年,发谷平粜,谷贱再行买谷还仓。附省贫民,借资生活。储谷之法,晒晾以时。向例新稻入仓,每年晒晾二次;陈稻每年晒晾一次,掀抄一次。挑稻入仓,每石十二文,灰印一文;晒稻每石八文;抄稻每日每名一百四十文。员薪、月支湘平银二十二两,后减为十七两六钱。役食杂支、月共支九五钱三十三千文岁修每季二十千文,每年共八十千文。皆归支应局给发。又康济门内关帝庙旁有多宝仓一所,同治年间江督曾国藩建。计九廒共四十五间,年久失修,仓无存储。光绪三十二年拟改为府中学堂,未果。附志。据支应局、谷米局卷。
附:巡抚邓华熙复奏皖省遵办积谷情形折 内称:伏查王政经邦,养民为重,圣贤论政,足食为先。后世设立社仓,本于《周礼》委积之意,大抵乡村分积,期收发之便宜,典守在民,无吏胥之滋弊。备荒之计,莫善于斯。安徽省前遇军兴,仓储空匮,承平以后,经前任各抚臣定章、举办,劝谕量力捐输。只因水旱偏灾,罕逢乐岁,闾阎生计未克复原,富而好义之人又复不可多得。是以通省积谷,除官款购存之外,其民捐、民办者皖南各属无多,皖北各局较胜。近年凤、颍、泗等属连遇灾荒,所储稻谷、杂粮皆已于官赈外分别动放,平粜出借,余存甚属寥寥。正逢谷少价昂,未能即行筹补,其余亦或因粜因借,筹用未还,实存仓为数无几。此次通行各属后,据陆续议章禀复各有不同,未能划一,仍尚多未复之处。迭经勒限严催,若待复齐,亦必参差不一。臣督同司道再四议商,现将旧有章程重加厘订,谨举大略分晰陈之。
一定谷数。各州县地方广狭、户口繁简、产谷多寡均不相同,自应分别等差,酌定额数:大州县以三万石为率,中州县以二万石为率,小州县以一万石为率。照此捐集,确实存仓,方可备豫不虞,有合图匮于丰之义。
一立捐法。从前泛劝富户,大率推诿迁延,不如按田均捐,方见大公平允。诚以备荒善举与别项派捐不同:别项派捐大率输钱于官,为法令所宜禁止;备荒善举则仍藏谷于民,为舆情所共乐从。且田多者力皆有余,多捐而不为累;田少者力虽非裕,少捐而亦无难。拟无论有无原存与所存多少,统自光绪二十五年起,俟届秋成,察看分等,大熟则每亩捐谷三升,中稔则每亩捐谷二升。由州县先期详定,出示通知,按数缴捐,不容短欠。倘有被水、受旱,保分田亩欠收,准于勘明后缓捐,以待来年照章捐纳。不论一二三年,总以定额满足而后停止。倘遇连年丰稔,愿再捐一二年者,亦听。
一建仓座。各州县原设几处,先尽收储。如有不敷,量数增拓。其无仓之处,则宜各在四乡择形势高燥之区,酌远近适中之地,劝绅富、商贾有力之家从速捐集经费。官为之倡,务先建造告成。如届秋收仓未成就,则借民间公所或择宽大庙宇暂为收存。仍一面催办仓工,以资储积。
一选仓董。捐谷皆由民力,管仓应协民心。仓设何乡即由本乡绅耆就近公举殷实、公正之人报官,派充董事。由官酌定人数、年限,轮流接管。不准把持朋充,挪移弊混。捐户姓名、谷数登列官发印册之中,每年限十月内捐集齐全,报候委验,并由官榜示,使各周知。凡遇限满交替,由接手董事核实验收,出具并无短少切结,由地方官加粘印结,详报查考。看守仓夫应准酌量雇用,由官捐廉给发工食。
一慎出纳。储谷在仓,原为便民起见,遇有歉收之岁及青黄不接之时,粮价高昂,穷民艰食,即行减价平粜,或存七粜三或粜四存六,均由该州县察酌情形,随时禀办,借以推陈易新,免致日久腐朽。所得粜价,一俟新谷登场,照数买补还仓,不得借词延缓。倘遇灾荒情重,则于平粜之外不妨悉数充账用救阻饥,俟年谷顺成再行捐积复额。
一勤稽察。各州县仓储、谷石分管之责在各董事,督察之责在地方官。每届年终由董分造管、收、除、在四柱清册送官汇造总册,出具并无亏短印结,分送督抚司道府州衙门以凭考核。各该州县每遇交接之时,由后任督董盘验一次,亦出具并无亏短印结,通禀备查。倘仓董不得其人,有挪亏侵蚀情弊,地方官或知情徇隐或漫无觉察并不报明查究,一经发觉,即行分别记过撤回。如地方官视为具文,办无成效,从严参处。
一定劝惩。各州县绅士、商民志量各殊,视乎劝导有方,使之感发兴起。如有性情慷慨,见义勇为,捐谷至千石以上,捐建仓经费银至千两以上,均由地方官禀明藩司,专案详请奏恳建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其地方绅董分外出力劝捐,如能集数较多,确有明效,亦准禀司酌给奖叙。仓董年满,受代查知经管得宜,毫无亏短,并准详请发给匾额。如此分别奖劝,借为鼓励之资。而仓董假手营私,亦当预防其渐。如有经理不善,弊窦萌生,一经查知立时斥退更换。至于年终查验之期以及限满更代之日,查有霉变、亏挪情事,即当着落照赔,仍照监守自盗例予以应得之咎,以示惩儆而杜效尤。
一悬禁令。积谷专备救荒,捐办之时概不折收钱文,致失本意。实储在仓之谷,地方别项要需均不许擅自挪移,致有耗散。或遇平粜变价,亦不得将钱存典生息,以致买补之际提用不能应时。并禁衙署吏役从中干预,以塞需索之门及地方劣董刁生夤缘管仓,以遏侵渔之弊。
以上章程八条,但举大纲,其余未尽事宜,应再由各州县督同绅董因地制宜,妥议详细条款,禀明立案,以垂久远。据布政司汤寿铭详请具奏前来,臣察核章程均臻妥协,应即督饬各属一体实力举行,照额积储。必须满足得人管理,毋致销耗。有司认真奉行,不得虚应故事,务钩稽之得当,宜收放之及时。庶期各顾其民,有备无患,以仰副朝廷经画仓储康济群生之至意。谨会同两江督臣刘坤一恭折复陈谨奏。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四十二·蠲赈一
二级目录:
卷四十二蠲赈一
恩蠲发帑赈恤缓征光绪改元以来,蠲缓钱粮、漕米及发帑赈恤恭纪。元年三月,奉上谕:"朕寅绍丕绪,抚乂万方,敬念列圣御极之初,蠲免积逋,覃敷开泽,诚以民为邦本,厚民生,正所以培元气也。允宜恪遵成宪,特沛恩纶,所有各直省民欠钱粮,即着户部酌核,奏请蠲免,用示子惠元元至意。钦此。"户部以同治六年以前民欠钱粮已于同治十一年奏准豁免,此次因将六年以后十年以前各直省民欠请蠲。奉旨照准由部通行遵照。旋由湖南巡抚王文韶以民欠芦课、学租、杂税及借给籽种、修费并因灾缓征漕项银米,应否随同蠲免。原奏未奉声叙,咨部核复,准照同治元年成案一律豁除,复经通行照办。皖省自克复后,恭奉蠲免恩旨,至同治十一年已阅六届,年分既久,其实欠在民,与征存在官者不易清理,此届饬造应免银米数目清册仍未据各州县造送。十年,恭逢皇太后五旬万寿,八月奉上谕:"所有节年正耗民欠钱粮及因灾缓征、带征银谷并借给籽种、口粮、牛具及漕项、芦课、学租、杂税等项,着各该督抚、将军、府尹等将光绪五年以前实欠在民者详晰查明,该省所属某州、某县银谷若干速行开单具奏,候朕降旨全行豁免。钦此。"由户部通行,钦遵办理。皖省是年始由司设立豁免局,酌议章程册式,颁发各州、县、卫,连同前案分限造送,一时仍未造齐。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大婚礼成,钦奉恩诏,各直省民欠钱粮,由户部酌核请免。户部请将光绪九年以前各直省民欠及因灾缓征、带征地丁正耗银谷钱粮并借给籽种、口粮、牛具以及漕项、芦课、学租等项概行蠲免,奏准通行遵照。三月十五日崇上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皇太后徽号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十六日钦奉恩诏复由户部酌核,将光绪十三年以前民欠及缓征各项钱粮漕米援案请蠲题准,通行到皖,由司仍照前次章程分案查办。兹由元年至十五年,统计四届共免民欠、军欠及灾缓、荒缓丁驲、屯折、芦课、学租、商牙等税各项正银一千七百一十三万二千八百九十八两有奇,耗银一百五十七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两有奇,兵南等米并麦、豆五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八石有奇,马囚籍谷二十三万三千一百四十一石有奇。以上恩蠲。
八年五月间,淫雨为灾,江水盛涨,加以山洪暴发,沿江各州县圩堤漫决殆尽。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歙县、婺源、祁门、绩溪、宣城、宁国、英山、霍山十三县均报有水冲、沙压田亩情事。当经巡抚裕禄奏奉谕旨发帑银六万两赈恤。放赈办法及官绅捐款协赈均详民政科拯救门,下同。其十三县冲压田亩除将本年丁漕奏请停征并免次年上忙钱粮外,饬司委员会同复勘,分别能否垦复,造册具报。嗣据望江、歙县、婺源、祁门、绩溪、宣城六县呈明,境内沙压田亩均已挑垦成熟,毋庸查办。怀宁、潜山、太湖、宿松、宁国、英山、霍山七县情形重者,或已冲刷成河,或沙石积聚如山,系属永难垦复。其稍轻者,人力可施,酌分年限或三五年,或七八年挑修复旧,均由印委填造顷亩清册,并绘图加结。请将限年挑复者,一俟限满,照常启征。其永难垦复者,应征银米永远豁除。呈司详请奏咨立案,共计七县冲压田四百四十七顷三十八亩五分一毫二丝八忽八微,应完银三千六百三十六两五钱五分二厘,米二千六十二石二斗六升三合九勺。兹计限年挑复之田,年分久满,均已次第启征,不在未免之列。其有永难垦复者,系潜山、太湖、宿松、英山四县计田一百七十八顷七十二亩七分八厘八毫二丝七忽四微,共免银一千四百七十八两三钱八分三厘,米八百七十八石三斗三升四合六勺。内潜山田六十五顷九十九亩一分五厘二毫七丝一忽,免银五百九十二两六钱六分,米三百四十四石六斗九升八合二勺;太湖田四十九顷三十七亩五分二厘八毫,免银六百八两九钱一分二厘,米四百一十石八斗六升七勺;宿松田一十九顷三十七亩五毫,免银一百二十四两二钱九分二厘,米九十二石八斗六升四合六勺;英山田一十三顷九十九亩一分二毫五丝六忽四微,免银一百五十二两五钱一分九厘,米二十九石九斗一升一合一勺。
九年,淮水泛涨,凤阳、怀远、寿州、凤台、阜阳、颍上、五河七州县低洼之区悉成泽国。附近之宿州、灵璧、涡阳、蒙城、亳州、泗州六州县又因涡、濉等水同时并涨,低田被淹,民情均甚困苦。由巡抚裕禄分饬司道一体妥查赈抚,并会同江督左宗棠奏明筹款接济冬赈情形。奉上谕:"钦奉皇太后懿旨拨给银二万两,着即迅速拨发。钦此。"十三年八月十七日,河南郑州河决,全溜南趋经沙、涡等河并入长淮而下达于洪泽湖。凤、颍、泗三府州属被水者十余州县,江苏淮扬等处亦苦波及。经巡抚陈彝暨各督抚先后具陈,奉皇太后恩旨,特发内帑十万两。并准河南巡抚倪文蔚所请,截留江苏河运漕粮银三十万两以赈豫、皖等省灾民。九月十五日奉上谕:"加恩着将光绪十四年分江北及江苏应行河运京仓米石并水脚运费等项一并全数截留,即着曾国荃、芦士杰、崧骏、陈彝、倪文蔚遴派妥员查明河南等省被灾处所,分投运解,核实散赈。钦此。"旋由江督查明本年江北河运漕粮暨江苏等属应行河运米石,核计约存二十二三万石左右,一律改为折色,与各巡抚会商,以四成解豫备赈,以六成分济皖江,并先由苏、宁两藩司及苏粮道、江粮道等库筹垫济急,奏明办理。计解皖三成银一十九万九千七百九十九两七钱四分。十二月十八日,奉谕:"皖北被灾,各属农田积水未消,尚难播种,来春青黄不接为日方长,饥民嗷嗷待哺,何以为生?深宫廑念,寝馈难安,允宜特发帑金以资接济。着再加恩于该省节年漕折项下拨银五万两,芜湖关常税项下拨银五万两,以备来年春赈之用。即着陈彝照数提支,督饬印委各员查明各属被灾轻重情形分别散放,准其作正开销。钦此。"十四年正月初四日,奉谕:"上年安徽滨淮各州县被水较重,业经截留河运漕粮,并分别剔征、缓征钱粮。又令于该省漕折等项内,拨银赈济小民,谅可不至失所。惟念该处农田现在尚未涸复,当此青黄不接之时,民力未免拮据,加恩着将太和、阜阳、颍上、涡阳、寿州、凤台、怀远、凤阳、灵璧、泗州、盱眙、五河等十二州县黄流淹没未能耕种田亩,应完光绪十四年上忙钱粮均著悉予蠲免。钦此。"是年郑工尚未合龙,滨临淮河各属被水如故,安庆、庐州、滁州及江苏扬州、镇江、徐州、江宁等属兼被旱灾,经江督曾国荃会同奏准,截留江北河运漕粮分赈两省。皖省分摊六成,计银二十万四千二百四十七两六钱四分三厘。二十三年六七月间,皖北苦雨,涡、淝、沙、淠诸河同时盛涨,而皆注于长淮。洪泽一湖不能宣泄,致凤阳府全属,颍州府属之阜阳、颍上、霍邱,泗州并所属之盱眙、五河等州县一律受灾。巡抚邓华熙奏请在于漕折项下拨银十万两,以裕赈需。奉旨照准。二十四年三月,因大学士孙家鼐、侍郎胡燏芬之请,奉旨开办赈捐,以资接济。详蠲赈二。是年皖北地方先潦后旱,涡阳县土匪煽惑饥民扰乱全境并及邻近州县,虽以剿、抚兼施,旋即扑灭,而蹂躏之处业已不少。由藩司汤寿铭详经巡抚邓华熙,将被扰最重之涡阳县并长淮卫嵌坐屯田原请剔征之丁漕银米奏奉谕旨蠲免。二十七年五月,淫雨兼旬,上游蛟水下注,长江陡涨数丈。安、宁、池、庐、和五府州属沿江圩堤漫溢溃决,茫无畔岸,饥民数十万流离失所。巡抚王之春请于漕折项下截拨银十万两办理工赈,奏奉(俞)[谕]旨:"复因兵部侍郎李昭炜之请,奉皇太后懿旨,着颁发内帑银五万两,交王之春核实散给。钦此。"三十二年入夏以后,雨多晴少,江淮并涨,滨淮各州县受灾尤巨。加以节遇寒露,积水不消,二麦不能布种,民间益形困苦。先经巡抚恩铭援二十三、二十七两年成案奏蒙恩准,动拨藩库正款银十万两,又续拨奉天溢收捐款银二十万两以资赈抚。以上灾蠲并发帑赈恤。
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奉上谕:"诚勋奏因灾请缓安徽各州县钱、漕各一折。朝廷念切民依,如果灾歉属实,一经该督抚奏请,无不立沛恩施。乃近年各省所陈缓征几若视同成例,不肖州县每多捏报成灾,以完作欠。积习相沿,年年照报,名为例灾,实则民间已经完纳。于是劣绅大户得以挟制官长,抗不完粮,国家迭下'蠲缓'之诏,闾阎并无实惠可沾。致使惟正之供徒归中饱,而豪强之包抗,胥吏之苛索,复从而因缘为奸,诡寄飞洒,盘剥欺侵,病国病民,赋税日绌。种种弊端,实堪痛恨。况当大局艰难,练兵筹饷迫不容缓,岂容长此弊混?各该督抚等受恩深重,各藩司粮道均有督征之责,嗣后务各激发天良,慎选贤能,痛除积习,彻底清查。其实系被灾者,由该管道府确切勘明,仍准分别蠲缓。如敢(扶)[挟]同欺隐,严参重惩!其向报例灾之处,逐一确查,据实征收,毋许再行捏饰。不咎既往,严杜将来,以副朝廷实事求是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钦此。"当由军机大臣寄信到皖,巡抚诚勋以地方遇有水旱,蠲缓粮赋,本系出自特恩,岂容相沾成习,视为常例?惟是安省各属地势高低不一,以致偏灾,岁所恒有。是年入夏后,雨水过多,山洪下注,沿江滨淮低洼之处均被淹没。其高阜处所又因交秋缺雨,兼被狂风摧折,田禾率多受伤,收成均形歉薄。当各州县禀请勘办,已照章行令该管道府直隶州督同复勘。据称泗州等三十六州县秋禾实有被水、受旱、被风情形,虽属勘不成灾,民情均形困苦,请将应征民卫新旧各款分别缓征,当经一再驳查,始行奏咨定案。奉朝廷寄后,又经分饬逐一勘明,取具各结,委无捏报灾歉以完作欠情弊。于三十年三月会同江督魏光焘、漕督陆元鼎奏请按照原数缓征以纾民力。四月二十日,奉朱批:"户部议奏。钦此。"旋经户部核议,以天灾流行,原无定所。何以安省历年报灾,总不出泗州等三十六州县之外?其轻重情形亦复大概相同,年复一年,而缓征之数遂积至三百余万之多,谓非例灾,殊难凭信!且此次复陈,既未确切查明分别何处实系被灾应缓,何处系报例灾应征,又未将近年缓征、实征之数开列比较,仅据该管道府直隶州一结仍前陈请。当此时艰孔亟,库款奇绌,整顿钱漕实不容缓,奏请谕饬恪遵(俞)[谕]旨办理,并开具近年缓征、实征数目,比较清单,随同具陈,用备稽核。奉旨:"依议。钦此。"巡抚诚勋接准部咨,复行司道遵办。嗣据藩司粮道开具光绪二十六、七、八、九等年比较清单,并以委无捏报等语会详。因查二十九年请缓民卫丁漕等款银两,比较二十六、七、八等年均形减少,惟漕南等米较二十八年缓数稍多,较之二十六、七两年均属有减无增。且上年秋成驳查已极严切,未曾沿为成例,于九月间缮具清单,会同署江督李兴锐、署漕督恩寿复行奏恳,按照原数缓征。奉旨:"户部议,奏单并发。钦此。"户部以安省歉收州县现距上年被灾时日多逾一年,实系被灾。各区盼望恩施,至为急切。未便再三饬驳,致苦追呼。且山西等省复陈上年所请被灾蠲缓,委无虚捏,各折均已经部先后议准,安省事同一律,自应照准以恤灾黎。惟安省报灾积习甚深,民间则有灾坊、灾董、灾头之称。书差则有签点秋成报销之费。每当春耕之时,由坊董敛钱以通于书差,由书差关说以通于州县,于是以丰为歉,于中取利,是曰卖灾。卖灾既惯,悬征愈多,是曰民欠。州县具报,道府核转,层层延宕,比及委查,或秋获早竣,或春耕又作,该管上司既无从确查丰歉,不得不加结上详。上下相蒙,以灾为幸,额征难复,弊多在此。即如光绪二十二三年前,巡抚福润用藩司于荫霖之议,甫经设法清理,钱漕即较历年增出三分之一。使其始终厥事,无人掣肘,必仍可增出巨数。当此时艰孔棘,需款孔殷,断不容以丁漕正赋一听朘蚀,永无复额之时。因请饬下皖抚:自光绪三十年为始,懔遵上年谕旨认真清厘,力除从前积习,将所有灾坊、灾董、灾头及签点秋成报销费各名目概行禁革。州县官有以丰为歉、以完作欠者,从严撤参,以惩欺隐!俾弊端可除,田赋可增。奉旨:"依议。钦此。"兹计清单内载二十六年缓征,系怀宁、潜山、宿松、望江、贵池、铜陵、东流、当涂、芜湖、繁昌、合肥、无为、庐江、巢县、凤阳、怀远、定远、寿州、宿州、凤台、灵璧、阜阳、颍上、霍邱、亳州、涡阳、太和、蒙城、建平、滁州、全椒、来安、和州、含山、英山、泗州、盱眙、天长、五河三十九州县,建阳、安庆、庐州、凤阳、长淮、泗州、滁州七卫共缓各项钱粮银二十九万一千九百八十七两七钱一分一厘,米五万五千七百六石八斗八升九合一勺五抄。二十七年于上年三十九州县外,增入桐城、太湖、宣城、宁国、南陵、建德六县,为四十五州县,又增宣城一卫为八卫,共缓银四十八万三千八百六十六两一钱一分六厘,米一十二万二千三百四石五斗二升六合二勺五抄。二十八年,于二十六年三十九州县内,除去望江、贵池、蒙城、太和、建平、英山六县,增桐城一县为三十四州县,同前七卫共缓银二十九万四千八百七十五两八分七厘,米四万九千八百一石三升二合一勺。二十九年,于二十六年三十九州县内除去望江、建平、滁州、英山四州县,增桐城一县为三十六州县,减滁州一卫为六卫,共缓银二十六万九千三百四十四两一钱二分九厘,米五万四千九百八十七石九升九合三勺五抄。以上缓征据院司各卷。
缓征之案无岁不有,国恩宽大亦无不俯从,故不备纪。惟二十九年陈请再三,始由部臣议准,为向所未有。故备录全案,并载二十六、七、八、九等年缓征之州、县、卫及所缓银米数目,俾历年缓征亦或借知大概。附志。
一级目录:度支科·卷四十三·蠲赈二
二级目录:
卷四十三蠲赈二
赈捐皖省赈捐自光绪二十四年奉旨开办,历经奏准,接续办理。先是光绪八年暨十三年,因灾奏办赈捐,事竣均即停止。见民政科拯救一。二十四年闰三月,奉上谕:"孙家鼐、胡燏芬奏安徽凤、颍、泗等属灾重日长,宜即拯济,请饬开办赈捐,并先筹巨款,分道委员赈抚等语。着刘坤一、邓华熙一面开办赈捐,一面遣员驰往,分别赈抚,安辑灾黎,毋使流而为匪,是为至要。钦此。"总理衙门遵即电达皖省,原奏未准咨行。巡抚邓华熙饬由藩、臬两司议,在支应局内附设捐局,另颁关防。由司督饬支应局提调员、书人等兼理,均不另支薪水,以节经费。其收捐办法援照湖北、山东奏准推广章程减成核收,于四月初八日开办,道员捐二品顶戴及贡监生捐盐运使衔并副将参将等衔,均照例银五成核收。花翎三品以上收银一千八百两,四品以下收银九百两;蓝翎收银四百五十两,棉衣一千套,奏请建坊。如折解实银,一律请奖,捐银一万二千两者准其专折请旨优奖。各省善捐、义赈一体奖叙,被议人员除实犯赃私外,分别官阶银数奏请赏还衔翎,其余虚衔、封典、贡监生等项均照例银三成收捐。南北乡试贡、监生照例银不减。分饬各州县并咨会各省督抚饬属一体照办,仍以一年为限,奏咨立案。及开办半载,捐数寥寥,复查照《山东外办章程》分别减折。《山东外办章程》:凡三品以上报捐花翎者折实收银六百两,四品以下折实收银三百两。蓝翎减半,一切饭照在内。皖局详请照办,又以《外办减收章程》原系衔封一五折,贡监一七折,十成贡监四四折。除十成贡监不减外,请将衔封改为一四折,贡监改为一六折,仍按例银三成报部,均经邓抚批准。惟公费一项仍照旧章核收。衔封贡监按例银每百两随收部饭、监饭各银一两五钱,翎枝每正项银百两收部饭银三两,户部照费每张三钱,国子监每张二钱。二十五年,以灾歉频仍工赈未已,上年冬间涡阳县土匪滋事,被扰之区又须抚恤,外省及本省垫款均未筹还,邓抚奏准展办一年,借资接济。二十六年,巡抚王之春援案续请声明收捐章程:除道员报捐二品顶戴贡监生报捐盐运使及副将、参将等项职衔遵照部议停收外,二十四年十二月,户部咨称,"查光绪九年九月间,本部奏请推广《升衔顶戴章程》系暂时从权 ,并未著为定例。盖前项章程按十成银数收捐,且原折声明他省不得援照办理。是此案专为顺直东赈捐而设,已可概见。嗣于十年十二月开办海防事例,以后无论京外何项捐输,凡报捐升衔顶戴,均系仿照筹饷事例减成收捐,并无歧异。今《安徽赈捐章程》内推广顶戴一条,系属援引九年章程,核与原例及现办章程均不相符,本部未便照准"云云。其余衔封贡监、翎枝悉照旧章办理。奉旨允准。复以收数疲滞,仿照鄂局办法再减一成。衔封一三折,贡监一五折。二十七年,沿江水灾尤重,叠奉恩旨,发帑截漕赈济。本省、外省官绅筹办官赈、义赈及修筑各圩工程逾年未已,详见蠲赈一暨民政科·拯救一。此项赈捐益难停收。由是巡抚聂缉规、巡抚诚勋相继奏准展办。二十八年六月,部议赈捐案内所收十成贡监银两全数解部,咨由巡抚饬局遵照。是年并遵部定新章,经收衔封等项均按例银五成报部,次年复援四川办法,照新章酌减一成,奏请以四成上兑。二十九年,复援山东成案,奏准截留本省济赈并照顺直暨秦晋量加推广捐章:参游准捐二品顶戴,都司在任以参游升用、补用者准加一倍及加五成报捐。三十一年,巡抚诚勋奏请接展折内声明,如有余款,将习艺、蚕桑、开垦等事次第举行。三十二年,江、淮并涨,凤、颍、泗三府州属受灾尤甚。巡抚恩铭奏:"蒙恩准拨款抚恤,并请于展办赈捐外兼收七项常捐。"奉朱批:"度支部议奏。钦此。"度支部以实官、捐升等项业经奏明,停止所有七项常捐,一俟各省代收期满,亦应改归部库专收,以符旧制。至本年水灾,以江苏为最重,由部奏准加办七项常捐,声明他省不得援以为例。今安徽所请兼办之处应毋庸议。惟据奏称该省亦有水灾,在需款自属实情,应请将该省所收衔封等项赈捐再准展限一年,以资接济。于十二月十五日具奏,奉旨:"依议。钦此。"三十三年正月,咨行到皖,恩抚复称皖省现办赈捐收数本微,虽经部臣议准展限一年,实于要需无补。上年皖北大灾,仰蒙恩旨拨款,各省官绅复极力筹垫,勉将普、冬两赈办竣。普赈、冬赈系两事。而本年春赈尤亟,需款尤多,非办七项常捐,不惟赈需之来源已竭,即垫项亦归款无从。况上年水灾,鄂则较皖为轻,苏则与皖略等,苏、鄂既先后奉准,皖省事与苏同,灾较鄂重,而省分之瘠、筹款之难尤十倍于苏、鄂,岂忍独令向隅?至部臣所称江苏经办常捐他省不得援以为例,自系指无灾省分而言。苏、皖同时被灾,因灾奏准,仍非他省所能援引,惟有再恳援照苏、鄂成案兼收七项常捐,以一年为限等语。二月,交由度支部议准,奏奉俞旨,爰即札饬赈捐局自三月初一日为始由局兼收,仍另议专则办理。按:七项常捐名目:一捐免补本班离任以升阶仍留原省试用;一捐离任;一捐分发指省;一捐免坐补;一捐免历俸试俸;一捐免实授;一捐离省。另议专则四条:一、皖省原设赈捐局系附于支应局内,归支应报销,两局员、书人等兼理,不另支薪水。兹办常捐即归赈捐局兼理,以省开支而节经费。二、常捐与虚衔、封典不同,应将三月初一日以前慨捐义赈未请奖者归赈捐奖叙,衔收等项不得持官义赈抚局收票作七项捐款。(官义赈抚局见民政科拯救一)三月初一日以后有慨垫巨款仍应收捐筹还者准以衔封及七项分别划抵。三、常捐实收照赈捐新刻实收式样,用两司官衔,盖藩司印信以归一律。四、常捐既归赈捐局兼办,除实收用藩司印信外,其余文牍即用赈捐局关防,无庸另请颁发。是时赈捐实收已改用两司官衔,盖藩司印信。旧式实收系用巡抚官衔,并盖关防。常捐实收因亦照办,择无灾省分将两项实收酌量咨送,请饬僚属分途劝办。其所发赈捐,旧式实收自本年三月底截止,一律收回,不准再行填用。局中将已缴还及未经发出者,清检毁销,以杜流弊。行劝委员经费,外省向支七厘,本省候补者五厘,地方官不支。兹改为外省委员及本省候补官均支七厘,地方官准支五厘。惟地方官须仿江西办法,视缺分大小,先行垫款解局,再发实收,以期认真劝办。报解较多之员,由局稽核请奖。向章劝获整项实银一万二千两者照寻常劳绩保奖,至六万者照异常劳绩保奖。近经吏部奏准概不许保,因议仿照鄂章俟后报解:合寻常例者给尽先超委一次;合异常例者给尽先超、酌委各一次,并请咨明各省督抚,将劝办皖捐委员一律照办。士绅劝获巨款者详请赏给五六品奖札或给匾额。局中经费查照湖北及山东向章,统以一成为率。除经办各员坐扣七厘、五厘外,其余三厘、五厘于收到捐项时扣出另储,以资办公。计赈捐自二十四年四月开办起至三十三年二月底止,由第一卯至第八十卯次第造册请奖,共报部银二百七十六万六千二百一十八两四钱。又自三十三年三月接办起至十二月底止分六卯请奖,共报部银十三万一千五百四十两。七项常捐自三十三年三月开办起至十二月底止分六卯请奖,共报部银三十三万三千一百三十两三钱。三十四年续收不在此数。据赈捐局卷。
一级目录:礼科·卷四十四·典礼一
二级目录:
卷四十四典礼一
朝贺凡恭逢元旦、皇太后万寿圣节、皇帝万寿圣节、长至节庆贺表文,均由内阁撰拟定式颁发。先期,巡抚兼提督具庆贺表文,专差赍送礼部恭进,皖南镇总兵、皖北镇总兵均具表文由江督汇齐,驿递送部恭进,其布政使、提学使、按察使等官,各具贺折,并具请安折,皆赍送奏事处恭进。届期,省会暨各城、各府厅州县文武官,均各于万寿宫或于公所行礼如仪。
定制:省会守土官豫于公所正中,恭设万岁龙牌于亭内,南向设香案于亭之南。其日五鼓有司设燎于庭,设灯于门庑,以道员或府同知一人纠仪,学弟子员二人通赞,二人引班。阶下东西班位:将军总督、加将军衔提督为一班,巡抚、副都统提督、学政为二班,总兵官、协领、参领、盐政、织造、督关郎中、布政使、按察使、各道为三班,佐领、督关员外郎、知府、副将、参将为四班,防御、督关主事、司库、同知、通判、游击、都司为五班,骁骑校、知州、知县、教官、由科目出身之盐大使、守备为六班,笔帖式、库使、经历、州同、州判、县丞、盐大使、千总等官为七班。遇有钦差人员,一二品大臣列第一班之首,五品以下、部院官均列第二班之末。满(州)[洲]、蒙古、汉军分左右翼,汉官文东武西,立位东西。面北,上拜位,北面,东班西上,西班东上,重行异等。纠仪官位班行之北,通赞、引班位纠仪官之南,皆东西面。夜漏未尽,朝服毕会,质明,引班引入,至丹墀内东西序立,通赞赞齐班,引班分引至拜位前立,赞进,少进,赞跪、叩、兴,群官行三跪九叩,礼毕引退。若府不附省,州县不附府者,在城文武官于公所,按班行礼,均如省会仪。府用同知或通判,如无同知、通判,用教官一人纠仪。又直省文武官恭遇皇太后万寿圣节,率所属行礼,与皇帝万寿圣节仪同。据《通礼》。按:内载学政列第二班,近奉裁撤学政,改设提学使,位布政使之次、按察使之前,班应同布政、按察两使。
附:表文
伏以淑则昭垂尊养,惬万方之愿;繁厘茂介炽昌,开百世之基。钦惟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陛下,德协坤元,道隆豫顺。椒闱式礼,宏燕翼之贻谋;兰殿敷仁,衍鸿庞而启运。普天锡庆,薄海胪欢。臣幸际熙朝,欣逢圣寿。伏愿慈晖普荫,四时和而玉烛长调;寿宇延洪,五福备而金瓯永固。臣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
伏以圣谟集条理之成,鸿基绍统;至德布中和之化,凤律调元。钦惟皇帝陛下,泰运凝厘,乾符合撰。一人有庆,祥辉开日月之华;万福来同,膏泽慰云霓之望。率土咸安于夏屋,普天齐乐夫春台。臣幸际熙朝,欣逢圣寿。伏愿酉农恩广被,统京垓亿兆以胪欢;蕃祉延洪,合位禄寿名而献颂。臣无任瞻天仰圣、欢忭之至!
按,庆贺元旦、长至表与此文同,惟于"欣逢"字下各载"元旦"、"长至"字样。
迎诏凡诏下之礼,礼部将应颁安徽巡抚宝诏一道,交由两江总督分颁。到日,巡抚率文武官、耆老、军民,跪迎,宣读,跪受,如仪。其文武各衙门应颁誊黄,行布政使,敬谨刊刻、分送,遍行张挂,宣布军民。
定制:诏下直省,所过府州县五里之内,文武官朝服跪迎,军民伏道右候过。省会有司,豫于公廨设诏案、香案,案东设台。诏及郊,备龙亭、旗仗出迎,使者承诏书以架,恭奉安置龙亭内,乘马,后,鼓乐前导,文武大僚率所属官朝服出迎,道右跪候,过,兴,先至公廨门外序立,绅士、耆老、军民咸集。诏至门,跪迎如初,使者下马,随龙亭入,众随入,使者奉诏书陈于案,退立。案东西面,引礼生引各官就位,班次如朝贺仪,绅士在文官之末,耆老、军民在武官之末,通赞赞跪、叩、兴,众行三跪九叩礼,赞宣诏,使者奉诏授宣诏官,复位,立,宣诏官跪接,登台展诏书,官一人从升,均西面展诏书。宣读讫,复于案,退。众听赞,复行三跪九叩礼。使者以诏授督抚誊黄恭镌,颁发司、道、府,转颁所属州、县、卫、提、镇、协、参,转颁所属营、汛,至日,宣布军民均如仪。据《会典》。
按,恩诏及钱粮各项誊黄,向行藩司,发经历刊刷,应用刷工纸张,均在司库提存充公项下支发。据司卷。
受朔凡受朔之礼,每年四月间,布政使准钦天监颁到来岁时宪书成式,交经历依式刊造,十月朔日,颁发文武各官绅,本数各有等差。民用宪书例由经历承造,届时申请颁发,受书礼节均遵定制举行。
定制:颁朔之礼,钦天监预推来岁时宪书成式,二月恭进御览,乃镌于版,四月驿送各直省布政司,依式刊造,均以岁十月朔日颁行。颁朔之日,各省会总督若巡抚率在城文官、将军率在城武官受朔。是日,首县于督抚署内向阙列屏设案,布政使以所刊时宪书设于龙亭,鼓吹前导,舁诸公署,恭陈于案。质明,文武官朝服毕会,通赞赞齐班,引礼二人引各官,文东武西,重行异等,以品为序,咸就拜位,北面立,如朝贺之仪。赞跪、叩、兴,众行三跪九叩礼,兴,以次祗受时宪书,毕,各退。布政使分发专城之道,转行所属州、县、卫,分驻之提、镇、协,转行所属标、营,到日,行礼祗领与省会同,遂颁布于民间。据《通礼》。
查每年刊造时宪书在司库地丁项下付放银一百九十三两三钱六分四厘,内扣减平银一十一两六钱二厘,实放银一百八十一两七钱六分二厘。饬经历承领,传匠购料照式刊刻,书成呈请照数移颁。其呈颁定例之外,通省民用宪书由经历筹款垫办,届时申请给文颁发,民用每本工价银二分,由各州县照数移解还款,一面出示严禁书坊店铺私刊伪造,如有前项情事,即行吊板销毁,详请察究。据司卷。
迎春凡通省府州县迎春之礼,均遵定制举行。
定制:直省迎春之礼,先立春日,各府州县于东郊造芒神、土牛,立春在十二月望后,芒神执策当牛肩,在正月朔后,当牛腹,在正月望后,当牛膝,示民农事早晚。届立春日,吏设案于芒神、春牛前,陈香烛、果酒之属,案前布拜席,通赞、执事者于席左右立,府州县正官率在城文武丞史以下,朝服毕诣东郊。立春时至,通赞赞行礼,正官一人在前,余以序列行就拜位,赞跪、叩、兴,众行一跪三叩礼,执事者举壶爵跪于正官之左,正官受爵酌酒、酹酒,三授爵于执事者,复行三叩礼,众随行礼,兴,乃舁芒神、土牛,鼓乐前导,各官后从,迎入城,置于公所,各官执彩杖环立,乐工击鼓、击土牛三,乃各退。据《通礼》。
一级目录:礼科·卷四十五·典礼二
二级目录:
卷四十五典礼二
耕籍凡省会暨道府州县耕籍之礼均遵定制举行。
定制:直省府州县各于东郊先农坛侧择沃壤为籍田,岁仲春吉亥,或用季春有事先农之日,省会总督若巡抚率在城文武耕籍。是日,首县知县视土宜,备谷种、青箱、朱鞭、耒耜、黝牛,及他农器、耕器,豫陈耕所,耆老率农夫披蓑戴笠,俟于田间,通赞、学弟子员分立田首。又向阙张画屏设香案一,南向,通赞立香案之南,引班、教谕、训导立通赞之南,皆东西面,致祭先农,礼毕,各官易蟒袍诣籍田。通赞赞行耕籍礼,督抚以下就耕所,执事者授耒耜与鞭,皆右秉耒,左执鞭,进耕。督抚以府佐贰官一人执种箱,一人播种,布政使、按察使以首领官执箱、播种,各道以州县佐贰官执箱、播种,知府、知县以丞史执箱、播种。皆耆老一人牵牛,农夫二人扶犁,各九推九返。毕,释鞭耒,以次序立田首西面北上,农夫遂终亩,告毕事。各官补服望阙立,通赞赞齐班,引班分引督抚以下至香案前,按班序立,重行北面,耆老、农夫稍远列行,北面随立,赞跪、叩、兴,行三跪九叩礼,兴,各退。若府不附省,州、县、卫不附府者,正官率佐贰、丞史耕籍,各以耆老二人执箱、播种,余仪与省会同。据《通礼》。按,现添设提学使应列入布政使之次、按察使之前。
皖省八府属籍田表
安庆府怀宁县籍田石,内荒石亩分厘毫桐城县籍田亩,纳租谷石,内剔征谷石,缓征谷石徽州府黟县籍田谷石升,每年致祭先农坛石斗升,农夫口粮石,藩库谷石斗升宁国府泾县籍田亩分,现荒废太平县籍田亩,内除荒缓实征租谷石,完纳条漕银钱分旌德县籍田亩分,兵燹荒废,开垦亩分,岁收租谷除完粮外,办理祭祀南陵县籍田亩分,兵燹荒废池州府贵池县籍田亩分,额征租稻石斗,除支给农佃口粮,余办祭祀阳县籍田亩分,额征租稻石,兵燹荒废石埭县籍田亩数兵燹荒废,无从稽考建德县籍田租稻石斗,兵燹荒废东流县籍田亩分,兵燹荒废太平府庐州府庐江县籍田亩分,粮银钱分厘无为州籍田亩分,内有高岗废田亩分巢县籍田亩分,岁收租谷石斗,除给农夫口粮并支祭品,余谷石扣银解交藩库
续表
凤阳府凤阳县籍田块未及亩,为祭祀先农试耕之地,并未开垦怀远县籍田亩分宿州籍田除荒废外,实存田亩,租银钱,备办祭祀灵璧县籍田亩,内荒田亩,熟田亩,共租钱文,归城守银修理衙署颍州府阜阳县籍田亩分,每年科钱文,贴补办祭霍邱县籍田亩分,租钱备办祭祀亳州籍田亩分,岁纳租谷石斗,备办祭祀太和县籍田亩,岁纳租谷石,除支农夫口粮外,余办祭祀蒙城县籍田亩,岁纳租谷石斗升,备办祭祀
皖省五直隶州并属籍田表
广德州籍田亩数兵燹荒废无存,尚未查出建平县籍田亩分厘零,兵燹荒废滁州来安县籍田无,每年开耕之时在庙基旁隙地耕种和州籍田亩分,岁收租谷石,备办祭祀。又随田征银两钱分厘,汇入丁地款内批解六安州泗州籍田顷,洪泽湖历年水灾,久已荒废。又旧虹田亩分,岁收谷石斗升,备办祭品天长县籍田亩分,兵燹荒废五河县籍田亩,被水冲塌,仅存亩,岁收租谷,备办祭品
一级目录:礼科·卷四十六·典礼三
二级目录:
卷四十六典礼三
呈进方物凡巡抚每年呈进方物二次。
定制:每届端阳节,于三月内差武弁。呈徽墨二分,歙砚二分,朱锭一匣,歙县承办。本色宣纸五十张,泾县承办。珠兰茶一箱,雨前茶一箱,休宁县承办。银针茶一箱,雀舌茶一箱,梅片茶一箱,霍山县承办。琴笋二桶,歙县承办。藕粉二桶,当涂县承办。樱桃脯二桶,阜阳县承办。枣脯一桶,青螺一桶,青饼二桶,休宁县承办。青阳扇一百柄。青阳县承办。
每届年节,于十月内差武弁。呈徽墨二分,歙砚二分,朱锭一厘,歙县承办。朱红云龙福字笺五十幅,泥金各色对笺五十幅,休宁县承办。古色宣纸五十张,本色宣纸五十张,泾县承办。银针茶一箱,雀舌茶一箱,梅片茶一箱,霍山县承办。珠兰茶一箱,雨前茶一箱,涂尖茶二箱,休宁县承办。琴笋二桶,歙县承办。枣脯一桶,青螺一桶,休宁县承办。樱桃脯二桶。阜阳县承办。
查端阳节、年节两贡内载歙县承办歙砚、琴笋两品,该县自遭兵燹,所有例贡歙砚砚式被毁,工匠故绝,迭经招徕,迄无应募之人,琴笋一项,亦因该山竹枝,昔被匪伐,虽连年培养,未能畅茂,实难措备。又端阳贡内载休宁县承办青饼二桶,久已失产,无从采办。其年贡内休宁县承办各色笺纸、涂尖茶,据称该县应办品物,自同治四年奉文开办,当因各色笺纸、涂尖茶均非所产,详奉抚院批开:应进各色笺纸,本部院派人赴扬州采办,其余该县应办各种贡品,仍即赶紧制备,先期解辕。涂尖茶既非承办,应毋庸议。嗣后每届均经详明各在案。现各色贡纸,每年由支应局详请委员赴苏依样定购。据抚署支应局各卷。
按每次办贡,请领盘费曹平银四百两,折费曹平银四十六两,又贡品应用油布三十张,油纸八十张,棉花十斤,包板绳箱全副,麻绳三十斤,黄包袱二条,又护贡戈什二人,至徐州府,领每人饭食钱六千,共领十二千,均照案在支应局发给。其年贡内采办例贡纸张,由委员选办纸料,运赴苏州,照式制备。支价并装潢库平银三百二十九两八钱九分二厘,配造齐全,请给护照、封条运回。计正贡纸张内朱红描金福方五十张、五色描金八团对料五十幅、茶色宣纸八(言)[团]对料五十幅,分装香楠木匣四只,外用黄漆套匣三只。又贡余纸张内描金蜡笺对料五十幅,洒金茶色对料五十幅,分装楠木匣二十只,外用绿漆套匣二只,由支应局转呈备进。据支应局卷。
凡每岁额进贡茶一次,定制,六安州并属霍山县每岁额进春贡芽茶四百袋,每袋一斤十二两,共重七百斤,例限谷雨节十日后委员起解,五十日到京解送礼部,奏交内务府查收,迟延逾限者参处。据部案。
查六安州并属霍山县解贡芽茶,如乙年芽茶即于甲年十二月内详请委员管解,一面由藩司填具连批,呈抚辕挂号,并移取勘合传牌,填给夫马,以便沿途应付解赴,礼部转交内务府收明,奉掣批回。其茶务须一旗一枪,装潢式样妥为备办,并先期于谷雨前将茶样照式装潢,专差赍省听候查验,饬委起运,以昭慎重。据司卷。
凡坛庙应用棕毛,由部咨取,依限批解。定制,工部制造坛庙棕毯,向系行取两江总督采办棕毛,解部应用,以五万斤为一批,依限起解,赴工部交纳,守奉批回回销。据司卷。
查棕毛一项,安省产地之宁国、池州、太平三府属棕树尚未种复,无棕可采,详明照案赴江西、湖北一带采办,运省捆扎,领咨解部。每斤例准照部价销银三分,每批共该正银一千五百两,又协贴价银二千六百余两,又部饭银一千二百两,并水脚银一千八百余两。光绪十四年奏准在于正耗项下动给,饬委领解动用造报。据司卷。
一级目录:礼科·卷四十七·典礼四
二级目录:
卷四十七典礼四
印信凡文武官印信、关防、图记、条记有更建应改铸者,因模糊应换铸者,均详请巡抚题请,由部奏明铸造颁发。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奉上谕:嗣后除贺本外,均改"题"为"奏"。
定制:凡印官有更建则给以新印,而废其故,敝亦如之。印成,付仪制司颁发。直省由督抚具题,文职由吏部,武职由兵部,现改陆军部。议准选拟字样到部。模糊换铸者,照原模字样,依限铸造。各省督、抚、藩、臬、提、镇俱派员赍文请领。各省道、府、副、参等官,统限接到部文四月内,或遇便员,或专差赍文请领。其需用紧急者,奏明,交兵部驿递,或交提塘赍送。同知、通判、游击以下,发交提塘。凡颁发印信、关防、图记、条记,四角无字处,各留一柱,仍用重纸密糊胶封印面,骑缝处钤盖司印,发本官去柱启封。旧印于印文正中镌一"缴"字,封固送部销毁。其文职佐杂及无兼管兵马、钱粮之武职所用木钤记,均由布政司发官匠刊给。各府州县僧道、阴阳、医官等钤记,亦如佐杂之例,由官匠镌刻正字给发。据《会典》。按,礼部铸印司已奉新章,归并内阁,暂依旧例列此。
皖省历年文职颁发印信表
官缺原颁事由开用新印年月布政使司咸丰四年年久模糊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提学使司奉旨添设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劝业道奉旨添设巡警道奉旨添设皖南道奏明改设皖北道奏明改设太平府兵燹遗失同治三年八月徽州府同知 兵燹遗失同治十二年二月六安直隶州咸丰十一年年久模糊光绪二年十二月泗州直隶州嘉庆十七年年久模糊光绪七年二月怀宁县道光十四年年久模糊光绪七年七月桐城县咸丰六年年久模糊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宿松县咸丰九年年久模糊光绪三十五年五月休宁县道光五年年久模糊光绪三十一年十月祁门县道光六年年久模糊光绪十四年五月宣城县兵燹遗失,嗣于土内掘获废置不用同治三年十月宁国县兵燹遗失同治六年南陵县年久模糊光绪三十年二月青阳县乾隆四十五年年久模糊光绪十年四月铜陵县兵燹遗失同治四年七月庐江县乾隆五十五年年久模糊光绪十年六月舒城县兵燹遗失同治二年六月无为州光绪七年年久模糊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巢县嘉庆十二年年久模糊光绪九年四月怀远县道光十五年年久模糊光绪九年八月阜阳县道光七年年久模糊光绪四年三月亳州道光二年年久模糊光绪九年四月
续表
建平县兵燹遗失同治四年二月全椒县嘉庆九年年久模糊光绪七年十二月英山县兵燹遗失同治四年七月五河县兵燹遗失同治四年九月藩经历司兵燹遗失同治四年六月钦天监时宪书兵燹遗失同治四年九月宁国府经历兵燹遗失光绪六年四月宿松县儒学乾隆十六年年久模糊光绪二十九年十月舒城县儒学兵燹遗失同治四年巢县儒学兵燹遗失同治四年十二月歙县街口巡检兵燹遗失同治六年七月铜陵县大通巡检兵燹遗失同治四年八月繁昌县荻港巡检同治六年三月合肥县青阳巡检木质同治六年三月官亭巡检兵燹遗失同治三年十月梁园巡检被火烧毁同治八年十二月霍邱县开顺巡检被匪砍损光绪七年十二月
皖省历年武职颁发关防条记表武职旧颁及开用年月案卷不载
营 官 缺事由颁发年月 关防、条记安庆都司兵燹遗失同治六年五月关防徽州参将年久模糊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关防池州都司兵燹遗失同治六年四月关防芜采游击兵燹遗失同治八年十一月关防广德都司兵燹遗失同治六年四月关防寿右都司同治三年十月关防六安参将兵燹遗失同治六年九月关防中军守备兵燹遗失同治八年九月条记颍州艾亭集守备改设添铸同治五年正月条记龙山左军守备改设添铸同治十一年五月条记右军守备改设添铸同治十一年七月条记
一级目录:礼科·卷四十八·祀典一
二级目录:
卷四十八祀典一
各 坛 庙凡祀典有通祀、专祀之分。通祀者,直省群祀之谓;专祀者,本省专祠之谓。分列如左。
社稷坛
顺治元年定直省府州县祭社稷坛,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雍正二年奏准祭社稷坛,府称府(灶)[社]之神、府稷之神,在州县则称州县。据《会典》。
神祇坛
顺治初年定直省府州县咸建神祇坛,有司岁以春秋仲月致祭。雍正三年议准神祇坛设云雨风雷位于中,设山川位于左,称某府州县境内山川之神,设城隍位于右,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又乾隆七年复准直省祈祷雨泽,各督抚转饬所属府州县,皆于孟夏择日行常雩礼,行礼之地,即于各处旧设坛内致祭,不必别立雩坛。据《会典》。
先农坛
雍正四年定直省督抚及所属府州县卫,各于所治地方,择洁净之地设立先农坛及籍田。自雍正五年始,每岁仲春亥日各率所属以及耆老、农夫致祭先农之神,照九卿耕籍行九推之礼。又议准由部每年预择次年耕籍吉期,奏闻行文直省督抚转饬所属,同日祭先农,礼成,行耕籍礼。据《会典》。
先师庙
定制:直省府州县释奠于先师,顺治初年定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府州县各行释奠礼。据《会典》。
按,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奉旨升先师孔子为大祀,明年秋,安徽巡抚冯煦、提学使沈曾植创立礼乐公所,自江西、湖南各省聘致乐师,挑选省城学堂高材生肄习八佾,礼乐始备。
附:录礼部奏准祀典二十三条
一、先期祗告。查《会典》,国家大典均先期祗告天地宗社,致祭岳镇海渎、前代帝王陵寝、先师阙里。先师升为大祀,系属大典,拟请特派亲王先期祗告天地、太庙、社稷及太学先师庙,并遣官致祭岳镇海渎、帝王陵寝、先师阙里。
一、庙制。街门三间,大成门五间,大成殿七间,暨御碑亭十四座。旧制皆覆黄瓦,余覆绿瓦,今拟改为通覆黄瓦。
一、神牌。旧制朱地金书,今拟金地青书。
一、神幄及案衣。旧制销金红缎,今拟改用黄云缎。
一、爵。旧制用铜,亲临释奠,增设鎏金银爵一,鎏金铜爵二,今拟均改用玉。
一、祭品。旧制十笾十豆,今加二笾二豆,为十二笾十二豆。
一、乐舞。旧制六佾,今拟用八佾。旧制专用文舞,今拟添用武舞。
一、释奠。旧制遣官时多,今拟春秋丁祭,请皇帝亲诣行礼,以昭隆重。有事则亲王恭代。
一、分献。旧制亲诣释奠分献,四配以尚书分献,十二哲及两庑以侍郎。今拟分献,四配以大学士分献,十二哲及两庑以尚书,如亲王恭代,则分献四配以尚书,分献十二哲及两庑以侍郎。
一、视牲。旧制先二日礼部尚书一人视牲,今拟改先三日视牲。
一、斋戒牌铜人。旧制先二日太常寺进设于乾清门,今拟先三日进设。
一、致斋。旧制皇帝斋于大内二日,今拟请致斋三日。
一、入庙升殿。旧制赞引对引恭导皇帝由中门入大成门,中门升阶进殿,中门至拜位。今拟请由左门入大成门,左门升阶进殿,左门至拜位。祭毕礼成出殿门亦如之。如遣亲王恭代,旧制入左门,今拟改入右门。旧制出左门,今拟改出右门。
一、迎神送神。旧制皇上行二跪六拜礼,今拟行三跪九拜礼。
一、上香。旧制皇上立而不跪,查《会典》,大祀皆跪,上香日、月,中祀亦跪上香,先师既升大祀,拟请皇帝跪上香。
一、跪奠帛爵,亲行三献。光绪二十年八月丁祭亲临释奠,业已遵行,今请著为令。
一、饮酒受胙。光绪二十年亲祭始行此礼,请著为令。惟查二十年礼节谢福胙行二跪六拜礼,今拟谢福胙行三跪九拜礼。又查《会典》大祀赞礼郎赞赐福胙,中祀赞答福胙,今拟赞赐福胙。旧制遣官饮福受胙,今拟如亲王恭代,不饮福受胙。
一、太学及直省祭文既升大祀,拟请交翰林院另行恭撰。
一、临文称引先师,旧制双抬,今拟改为三抬。
一、立碑。先师既升大祀,拟请御制碑文,立石国学,以垂久远。
一、崇圣祠正位祭品。旧制羊一、豕一、笾八、豆八,今拟加牛一、加笾二、豆二。
一、崇圣祠承祭官。旧制亲祭先师之年,崇圣祠以大学士承祭。今拟亲临释奠,崇圣祠以亲王承祭。如遣亲王释奠,则崇圣祠以大学士承祭。
一、直省府厅州县文庙规制供奉礼器乐舞,暨崇圣祠祭品,拟并同太学行礼仪节,仍遵旧制。惟承祭官出入向,例由左侧门,今拟改由右侧门,不饮福受胙。
又录奏定祭器款式
登。旧制用铜,口为回纹,中为雷纹,柱为饕餮形,足为垂云纹,盖上为星纹,中为垂云纹,口为回纹,与天、地、社稷登纹同。地坛、太庙、社稷、农、蚕、地祇登均黄色瓷。今拟文庙登亦改用黄色瓷,纹仍旧。
铏。旧制用铜,与太庙(用)[同]。两耳为牺形,口为藻纹、次回纹,腹为贝纹,盖为藻纹、回纹、云纹,上有三峰为云纹,三足亦为云纹,俱与太庙铏纹同。惟太庙铏耳及缘饰金,文庙铏耳及缘不饰金。先师既升大祀,今拟铏纹仍旧耳缘饰金。
簠簋及豆。旧制用铜,各坛用陶,太庙用木髹漆涂金。簠簋四面饰玉,豆三方饰玉,太庙两庑制同,惟不饰玉。今拟文庙簠簋及豆亦用木髹漆涂金而饰以玉,以昭示天子尊师之意。
笾。旧制编以竹丝,以绢饰里,顶及缘皆髹以漆,红色,地坛、太庙、社稷、农、蚕均饰黄色,太庙笾口加饰云纹。今拟文庙笾亦饰黄色,口绘云纹。
篚。竹丝编造,四周髹以漆,旧制红色,地坛、太庙、社稷、农、蚕篚均黄色。今拟文庙篚亦改黄色。
俎。用木,锡里,外髹红色,中区为三,外铜环四,八足,有跗。太庙、社稷、日、月、农、蚕制同。今拟仍旧制。
尊。用铜,纯素,两耳为牺首形,各坛用陶,太庙用铜。今拟仍旧制。
以上各器大小高深,拟仍旧制。
又录部颁丁祭文
圣由天纵,缅万世师表之尊;道协时中,继三代明伦之治。学校遍夫乡国,秩祀著在彝章。仰维先师孔子,教范古今,德弥宇宙。达天尽性,渊源集群圣之成;守道遵经,文轨洽大同之盛。稽崇儒之巨典,先朝久重明;扩兴学之鸿规,懿训特升上祀。风声所树,承矩于三雍;教泽无垠,广甄陶于百氏。大义炳如日月,馨香永以春秋。於戏!玉振金声,亿代犹存夫忾慕;麟祥凤德,八方莫外于尊亲。文治恢昭,芬歆格。
名宦祠、乡贤祠
顺治初年定直省府州县建名宦、乡贤二祠于学宫内,每岁春秋释奠于先师同日,以少牢祀。名宦、乡贤皆地方官主祭行礼。据《会典》。
忠义、孝弟祠、节孝祠
《会典》内载雍正二年[谕]:旌表节义,给银建坊,民间往往视为具文,未曾建立,恐日久仍未、泯没,不能使民间有所观感,着于学宫内建忠义祠一所,立石碑一通;于学宫附近处购买基址,建节孝祠一所,大牌坊一座。其石碑、牌坊,将前后忠孝、节义之人悉标姓氏于其上,已故者设牌位于祠中,春秋祭祀,用阐幽光,以垂永久。钦此。
关帝庙
雍正七年定直省祭关帝庙,五月十三日及春秋二祭,并用太牢。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旨升入中祀。
文昌庙
嘉庆六年定各直省旧有文昌庙,令地方官届期躬诣致祭,其向无祠庙之处,择洁净公所设位致祭。咸丰六年奉旨升入中祀,春秋二祭,俱卜吉举行。
城隍庙
《会典》载城隍神祀典,已见前神祇坛下。建立庙宇,始于明洪武二十年,国朝仍之。皖省各城隍庙其敕加封号、颁给匾额者,均查卷详列于后。
安庆府城隍显忠灵佑王庙。光绪十三年敕封"赞化",并颁"皖江绥佑"匾额。
怀宁县城隍厉伯庙。光绪十三年敕封"翊运",并颁"福芘梅城"匾额。
桐城县城隍庙。光绪十四年敕封"灵佑",并颁"枞阳昭佑"匾额。
太湖县城隍庙。光绪十六年敕封"灵佑",并颁"晋熙被泽"匾额。
休宁县城隍显佑福德康济伯庙。光绪十三年敕封"昭应"。
宁国府城隍庙。光绪十九年敕封"彰显",并颁"皖南被化"匾额。
宣城县城隍庙。光绪十九年敕封"宣惠",并颁"斯民赖福"匾额。
宁国县城隍庙。光绪二十三年敕封"灵佑",并颁"神功远被"匾额。
太平县城隍庙。光绪十一年敕封"护国"。
舒城县城隍庙。光绪十四年敕封"溥惠",并颁"颉羹普护"匾额。
巢县城隍庙。同治九年敕封"昭感"。
定远县城隍庙。光绪十四年敕封"惠济",并颁"福沛闾城"匾额。
灵璧县城隍庙。光绪十六年敕封"绥灵",并颁"灵昭翊赞"匾额。
颍州府城隍庙。同治七年敕封"显佑"。
阜阳县城隍庙。同治七年敕封"灵感"。
涡阳县城隍庙。光绪十六年敕封"绥佑",并颁"蕃厘丕庇"匾额。
蒙城县城隍庙。光绪十六年敕封"溥惠",并颁"功德在人"匾额。
附:礼部《奏驳安徽等省请加各神寺封号折》
原奏内称:内阁抄出安徽巡抚诚勋奏请敕加颍州府阜阳县各城隍神封号,前护理四川总督陈奏请敕加冕宁县灵山寺灵僧封号,署两广总督岑春煊、广东巡抚张人骏奏请颁赐顺德县华光神匾额、敕加德庆州龙母神封号,各一折,均奉旨:"礼部议奏。钦此。"钦遵到部查例载:"各直省志乘所载庙祀正神实能御灾捍患,有功德于民者,由各督抚题请加封,交议到部,分别准驳。"又嘉庆十七年上谕:"董教增奏陕西大荔县九龙庙祷雨灵应,请加封号等语,着礼部详查《一统志》陕西大荔县境内曾否载入九龙庙名目前代有无灵迹若只系民间报赛祠宇,为志乘所不载,该部即行议驳。等因。钦此。"今据安徽抚臣奏称:颍州府阜阳县各城隍神,咸丰年间发逆围城,屡著灵应;光绪二十四年涡阳小丑揭竿起事,自石弓山蔓延阜境,该处士民夜间见有白面长髯、红衣神人率众御贼,官军乘之,遂得及时扑灭。宜锡五等之封,以慰万民之望。又护理四川督臣奏称:冕宁县属乾隆时有僧悟真,募建灵山寺,焚修课诵,疗疾行医,圆寂后土人建塔祀之,称为灵僧。咸丰九年县东夷酋出巢焚劫,见灵僧仗剑寺梁,烽烟顿息;同治三年发逆石达开拥众入境,灵僧示相城楼,石逆震慑引去。又广东督抚臣奏称:顺德县属龙山乡庙祀华光神,昔海贼张保率党万余扰乱境内,众情危惧,乞庇于神,是夜见乡外灿列灯光,贼疑有备,遂即窜退;近岁厉疫流行,请神巡游,四境获安,人心感戴。又德庆州属悦城水口地方有龙母庙,水旱疾疫随祷随应,比年举办清乡,尤复大显威灵,迭助官军擒获著匪。各等语。臣等查咸丰同治年间兵事方殷,人心惶惑,故各省疆吏往往于克复之后,震耀皇灵,归美神助,部臣默喻斯意,亦多宽予请准。盖天讨方张,不妨神道设教,所以定民志也。迨光绪以来,军务肃清,凡有张皇幽渺者,即无不从严指驳,以此防民,亦谓慎之又慎。乃犹有二十六年拳匪之乱,人心好奇,易动难静,概可知矣。且城隍为守土正神,自明洪武时诏天下建立庙祀,概称为某府州县城隍之神,而不用公侯伯之名号,国朝因之,制定祀典。今安徽绅士呈请加封,竟误指为五等封爵字样,地方官不知驳正,率为详请,殊有不合。其四川冕宁寺僧如原奏所陈,焚香梵诵,疗疾施医,亦止释子住持之常,羽流方伎之术,律以西来初意,尚与佛乘正觉无涉,至身后示诸异相,语类不经,更显为乡愚附会,何足征信至广东顺德县华光神据揭送碑记,署曰华光大帝,原奏遂指为司火之神。考南洲炎德,实号祝融,国朝礼神制帛,类以方色,凡厥正神,固已著为常祀,今华光之称,不详所自,盖只系民间报赛祠宇。又德庆州龙母神,查方志载:温氏女生于周秦间,少嬉水滨,有豢龙之异,没而成神。历唐涉明,庙祀益显。臣等恭请高宗纯皇帝御批《通鉴辑览》,于汉祖斩蛇、神媪夜号一事,即深斥其妄。龙母之云,得无类是虽乐史《太平寰宇记》、屈大均《广东新语》均著其说,然文人墨客琐谈脞录,拟之正史,益不伦矣。臣等复深惟我国家崇德报功,厘定秩祀,明有礼乐,幽有鬼神,所以昭德荐馨,使民不倦,典至巨也。然文武之道,张弛异时,方今末俗愚诬,人心不靖,自来各地方匪徒思逞,往往以礼神赛会为名,潜相煽惑,即如原奏所陈,各士民称颂类多谲诡支离,为荐绅有识所不道。楚鬼越,所从来久,其端甚微,其流宜禁,岂可仰荷褒荣,讽示流俗且颍州府县之城隍神,德庆州之龙母神,原奏声称(共)[昔]年曾经请准,加封在案,固足以俯顺舆情。如果祈祷有应,春秋报赛,例所不禁。记有之: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臣等公同商酌,共各该督抚奏请敕加封号、颁给匾额之处,均拟无庸议。等因。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五日奉旨:"依议。钦此。"
厉坛
顺治初年定直省府州县各立厉坛于城北郊,每年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用羊三、豕三、米饭三石,并香烛、酒醴、棉帛以祭。本境无祀鬼神府称郡厉,县称邑厉,咸以有司承祭。前期,守土官饬有司具香烛,公服诣城隍庙以祭厉告本境城隍之神;质明,礼生奉请城隍神位入坛,设于正中,引守土官公服行礼,礼生仍奉城隍神位还庙。据《会典》。
功臣专祠
皖省功臣专祠,国初以来时有建立。军兴而后,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者尤项背相望。兹据《通志》及档案详为纪录,以官爵为次,官爵之中更分时代先后,列表如左。
省功臣专祠表姓名官 爵 谥 法建 祠 地 方僧格林沁蒙古亲王,谥曰忠蒙城县于成龙总督宿松县治北曾国藩大学士、两江总督,世袭一等毅勇侯,谥文正省城府署东阜民坊双莲寺旧址,同治十一年敕建左宗棠大学士、两江总督,世袭一等恪靖侯,谥文襄婺源县东门大街明道坊续表
曾国荃两江总督,世袭一等威毅伯,谥忠襄省城,光绪十六年敕建张树声两广总督原籍合肥县李鸿章赠太傅,大学士、直隶总督,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庐州府合肥县,光绪二十七年敕建多隆阿西安将军,谥忠勇安庆府,与穆将军合祠。又与江、石二公合祠,在庐州府。同治三年敕建金顺伊犁将军省城,光绪十三年敕建穆图善福州将军安庆府,与多忠勇公合祠,光绪十二年敕建善庆福州将军,谥勤敏省城,光绪十四年敕建彭玉麟兵部尚书,谥刚直省城及太平府当涂县采石地方,光绪十六年敕建靳辅安徽巡抚,谥文襄安庆府正观门外李犹龙安徽巡抚安庆府徐国相安徽巡抚安庆府张朝珍安徽巡抚安庆府江忠源安徽巡抚,谥忠烈庐州府治前街旧县丞署东,咸丰三年敕建蒋文庆安徽巡抚,谥忠悫省城东门内,咸丰三年敕建李续宾追赠总督、巡抚衔,浙江布政使,谥忠武省城及庐州府合肥县三河镇,咸丰三年敕建李续宜安徽巡抚,谥勇毅省城英翰乌鲁木齐都统、安徽巡抚,谥果敏蒙城县西门街,光绪四年敕建吴坤修署安徽巡抚省城,光绪十三年敕建续表
恩铭安徽巡抚,谥忠愍省城,光绪三十三年敕建张淳副都御史庐州府治时雍门大街刘典帮办陕甘军务、通政使司通政使,谥果敏婺源县,光绪五年敕建邓绍良浙江提督,谥忠武宁国府宣城县湾沚镇,咸丰八年敕建周盛传湖南提督,谥武壮庐州府合肥县,光绪十四年敕建周盛波湖南提督,谥刚敏原籍合肥县唐定奎福建陆路提督附祀蒙城县英果敏公祠,光绪十八年奉旨李得胜统领,威靖营记名提督附祀蒙城县英果敏公祠,光绪十八年奉旨黄翼升长江水师提督,谥武靖省城,光绪二十年敕建徐登善提督附祀蒙城县英果敏公祠徐名扬记名提督附祀蒙城县英果敏公祠,光绪二十三年奉旨程学启江西南赣总兵,勃勇巴图鲁,谥忠烈省城,同治三年敕建张树珊广西右江镇总兵庐州府合肥县来仙桥西,同治六年敕建唐殿魁广西右江镇总兵原籍合肥县惠政桥西,同治七年敕建石清吉提督衔、记名总兵,谥威毅庐州府,与江、多二公合祠宋佩箴寿春镇总兵省城张得胜福建建宁镇总兵,谥刚勇省城,光绪十七年敕建潘鼎立皖南镇总兵宁国府,光绪十八年敕建续表
陈国瑞浙江处州镇总兵附祀蒙城、寿州等处僧邸专祠,光绪十九年奉旨张景春狼山镇总兵附祀合肥县唐公祠,光绪二十五年奉旨宋朝儒寿春镇总兵省城,光绪三十年敕建萧开甲总兵附祀庐州府李忠武公祠余应彪总兵附祀庐州府李忠武公祠李成虎副将滁州全椒县,咸丰六年敕建刘朝煦副将合肥县唐公祠西周盛武副将合肥县,同治八年敕建李嵩阳督学御史滁州琅琊山李文安记名御史,刑部郎中庐州府合肥、巢县中庙地方徐丰玉湖北督粮道,谥勇烈桐城县城内谢道滁和兵备道滁州城南金光箸凤庐道凤阳府城东南隅李鹤章甘肃甘凉道原籍合肥县徐荣 浙江杭嘉湖道徽州府王廷宾安庆府知府安庆府臧荣青安庆府知府安庆府伍成功候选知府附祀庐州府李忠武公祠郑沅署泗州知州泗州释迦寺西院,咸丰十一年敕建侯宪武殉难知县绩溪县徽溪桥上,顺治三年敕建刘效曾怀宁县知县安庆府怀宁县刘之昂知县滁州来安县水口集续表
宁承勋知县巢县东山岗俞澍蒙城县知县蒙城县西门内,同治三年敕建苏履中署蒙城县知县蒙城县,同治十一年敕建王应奎署合肥县知县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恩霈亳州营都司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李梦白怀宁县县丞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郑馥堂候补县丞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孙春舫候补按司狱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郭子明候补从九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吴小樵候补典史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杨桂芳尽先千总附祀庐州府城李忠武公祠陈景山千总蒙城县,同治九年敕建陆永颐府经历附祀省城恩忠愍公祠顾松府经历附祀省城恩忠愍公祠
一级目录:礼科·卷四十九·祀典二
二级目录:
卷四十九祀典二
祭祀经费皖省祀典纪载《通志》綦详,兹独及祭祀经费之多寡,而又各注其支销归于何项者,厥义有在。我朝祀典颁于礼部,自文武庙以至雩神、狱神之小祀,皆岁有常资。严氏遵曰:圣人在上,养物于阳,则鬼神养物于阴,而弗与抗。于是岁必有祭,祭必有费,不于时编示来世,而或世变亟,新说浸盛,动易祖法,搜取靡不及。牺牲鼎俎之需,举诋为迷信,并忍而节汰之,则百神之礼废,天时人事益失序,而民无所措手足,是大可惧也。夫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允宜并陈丰腆已。惟皖土硗瘠,曲将诚敬,亦止此数。今系于表者,有司宜岁虔祀,俾毋废。至于各州县之支销轻重或不同,则各因其地之岁入以定。周九贡属,天官先征祀贡,则我朝肸之典,虽赋少,行省得正供开支者,有以夫。
安庆府属祭祀经费表
怀宁县府学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县学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风云、雷雨、乡贤、名宦、忠孝、节义,共两。以上银两均在地丁项下支销。社稷坛,两。神祇坛,两。龙神祠,两。龙王庙,两。田祖庙,两钱分。昭忠祠,两。余公祠,两。韩公祠,两。府学散给乐舞生添胙十两。以上银两均系藩库请领。
桐城县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山川、社稷坛,两。常雩坛,两钱。火神,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八蜡神,两钱。土地祠,两钱。霜降祭祀,两钱。旗纛,两钱。节孝祠,两钱。狱神,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文庙香烛两钱,地丁俸工项下支销,内文昌庙一项系地丁起运项下支销。
潜山县
太湖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炎帝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钱。福神祠,两钱。狱神祠,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俸坐支项下支销,内文昌庙一项系丁地项下支销。
宿松县文庙,两钱分厘,又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神祇坛,共两钱分厘。厉坛,两钱分厘。狱神、雩神,共两钱分厘。土地祠,两钱。镇库祠、先农祠,共两钱分厘。乡贤、名宦、忠义、节孝四祠,共两钱分厘。以上银两除文昌庙一项系丁地项下支销外,余皆存留项下支销。
望江县
徽州府属祭祀经费表
歙县
休宁
婺源县
祁门县文庙,两钱,又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山川、社稷坛,两。赤帝宫、常雩,共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春祭喜神,两钱。霜降、旗纛,两钱。忠孝、节义祠,两。名宦、乡贤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黟县文庙,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神祇坛,共两。赤帝庙,两钱。厉坛,两钱。句芒神,两钱。土地祠,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龙神祠,两钱。城隍庙,两钱。忠义祠,两钱。以上银两均系捐给项下支销。
绩溪县
宁国府属祭祀经费表
宣城县
宁国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龙神祠,两。刘猛将军庙,两钱。厉坛,两。土地祠,两。狱神祠,两。节孝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
泾县文庙,两钱,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神祇坛,两。火神庙,两钱。龙神祠,两。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湖山土主庙,两钱。土地祠,两钱。忠孝、节义、乡贤、名宦四祠,共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坐支项下支销。
太平县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共两。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名宦祠,两。乡贤祠,两。节孝祠,两。忠义、孝弟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先农坛,两,在籍田项下开支。龙神祠,两,系县捐廉。
旌德县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共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乡贤名宦祠,两。忠孝、节义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南陵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共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旗纛、喜神,两钱。霜降、冬祭,两钱。乡贤、名宦祠,两。忠孝、节义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俸项下支销。
池州府属祭祀经费表
贵池县府学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县学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山川神祇坛,共两钱。先农坛,两。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喜神,两钱。霜降、秋祭,两钱。忠烈祠、节孝祠,共两钱。乡贤祠、名宦祠,共两。昭明太子庙,两钱。包、何二公祠,共两。赵文节公祠,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府学崇圣祠,两。县学崇圣祠,两。昭忠祠,两。以上银两均系藩库请领。
青阳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共两钱。火神庙,两钱。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忠孝祠,两。节义祠,两。乡贤祠,两。名宦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铜陵县文庙,两钱,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铜官山土主,两钱。狱神祠,两钱。喜神,两钱。霜降、秋祭,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先农坛,两钱,系县捐廉。
石埭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共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喜神,两钱。霜降、秋祭,两钱。乡贤祠,两。名宦祠,两。忠孝、节义祠,两。三圣姑,两钱。丁恭愍公,两钱。苏琼公,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正银项下支销。
建德县文庙暨各坛祠,共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文庙朔望香烛两钱,系在俸工项下支销。
东流县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共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喜神,两钱。霜降、秋祭,两钱。名宦祠,两。乡贤祠,两。节孝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文庙朔望香烛两钱,系俸工项下支销。
太平府属祭祀经费表
当涂县
芜湖县
繁昌县
庐州府属祭祀经费表
合肥县
庐江县文庙并朔望香烛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神祇坛,共两。先农坛,两钱。常雩坛,两钱。火神庙,两钱。龙王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城隍庙,两钱。名宦祠、乡贤祠,共两。忠义祠、福德祠,共两。节孝祠、节烈祠,共两。仓圣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舒城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崇圣祠,两。文昌庙,两。文昌宫、报功祠、三刘祠,共两。武庙,两钱分厘。各坛祠,共两钱。以上银两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
无为州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常雩神、火神,共两钱。刘猛将军庙,两钱。厉坛,两钱厘。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龙神祠香烛祭品系县捐廉。米、史二公祠系小沧官洲开支。
巢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 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等坛,两。常雩神,两钱。炎帝庙,两钱 。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旗纛神,两钱。霜降、秋祭,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凤阳府属祭祀经费表
凤阳县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神祇坛,共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龙王、河神,共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庙,两钱。名贤、忠节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怀远县文庙,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神祇坛,共两。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旗纛神,两钱。禹王宫,两钱。桓、年二公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定远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武庙,两钱分厘。社稷、神祇坛,两钱。火神祠,两钱。龙神祠,两。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土地祠,两。马神祠,两钱。昭忠、贞烈祠,两。包公祠,两。以上银两均在编征专款支销。文昌庙,两,系丁地起运银内支销。
寿州
凤台县文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神祇坛,两。先农坛,两钱。火神、龙神,共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城隍庙,两钱。厉坛,两钱。喜神、霜降,共两钱。乡贤祠,两。名宦祠,两。忠义祠,两。节孝祠,两。以上银两均在编征存留项下支销。文昌庙,两。文庙朔望香烛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崇圣祠,两,系藩库请领。
宿州文庙暨各坛,共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先农坛,两钱分。火神庙,两钱分。刘猛将军庙,两钱分。厉坛,两分。相山,两钱分。喜神,两钱分。霜降,两钱分。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昭忠祠,两,系藩库请领。忠义、孝弟各祠系州捐廉。
灵璧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八蜡庙,两钱。厉坛,两钱。福德祠,两钱。狱神祠,两钱。喜神,两钱。旗纛神,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文昌庙,两,系丁地起运项下支销。先农坛、龙神祠系县捐廉。
颍州府属祭祀经费表
阜阳县文庙,两钱,又朔望香烛两钱。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马神庙,两钱。喜神,两钱。旗纛神,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文昌庙,两,系丁地项下支销。
颍上县文庙,两,又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神祇坛,两。先农坛,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龙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福神,两钱。狱神祠,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霍邱县文庙暨各祠坛,共两钱,又香烛两钱。武庙,两钱分厘。以上银两均在丁地编征支销。文昌庙,两,系丁地起运银内支销。崇圣祠,两,系藩库请领。
亳州文庙,两。文昌庙,两。先农坛,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龙神祠,两钱。狱神祠,两。马神庙,两钱。喜神,两钱。霜降、秋祭,两钱。汤陵西南坛,两钱。何忠壮公庙,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武庙,两钱分厘。文庙香烛两钱。均系存留俸工支销。
涡阳县
太和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宫,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并马王庙,共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常雩、火神、土地、狱神、喜神、霜降,共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蒙城县文庙,两钱。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神祇坛,共两。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庙,两钱。喜神,两钱。旗纛神,两钱。以上银两均在存俸项下支销。文昌庙,两,系丁地项下支销。先农坛,两钱,系籍谷支销。
广德州滁州和州并属祭祀经费表
广德州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神祇坛,两钱。先农坛,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龙神祠,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霜降、秋祭,两钱。忠孝祠,两。节孝祠,两。名宦祠,两。乡贤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
建平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神祇坛,共两钱。厉坛,两钱。火神、刘猛将军、八蜡、土地、狱神、喜神、霜降,共两钱。名宦祠,两。乡贤祠,两。忠义祠,两。节孝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
滁州文庙暨各祠坛,共两,系州捐廉。
全椒县
来安县文庙暨崇圣宫,共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宫,两。武庙,两钱分厘。山川、社稷坛,两钱。风云、雷雨坛,两钱。火神庙,两钱。龙神祠,两钱。刘猛将军庙,两钱。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喜神,两钱。霜降、旗纛,共两钱。名宦、乡贤祠,两钱。忠义、节孝祠,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和州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龙神祠,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喜神、霜降,两钱。乡贤、名宦祠,共两。忠义、节孝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存留项下支销。文昌庙,两,系丁地起运项下支销。神祇、常雩,共两钱,系丁地存俸项下支销。崇圣祠,两,系藩库请领。
含山县
六安州泗州并属祭祀经费表
六安州文庙,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风云、雷雨、社稷、神祇,共两钱。常雩神,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土地祠、狱神庙,共两钱。喜神、霜降、秋祭,共两钱。名宦、乡贤、忠义、节孝、双忠等祠,共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城隍庙,两。龙神、昭忠祠、虞士师皋陶祠,以上系县捐廉。先农坛、楚忠祠,系祀产动支。崇圣祠,两,系藩库请领。
英山县文庙,两,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宫,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风云、雷雨、城隍,共两。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钱。厉坛,两钱。土地祠狱神祠,共两钱。乡贤、名宦祠,两。节孝祠,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霍山县
泗州文庙,两。崇圣祠,两。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坛,两钱。常雩坛,两钱。火神庙,两钱。刘猛将军庙,两钱。城隍庙,两钱。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禹王河神坛,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先农坛系籍谷支销。龙神祠,两钱,系州捐廉。
盱眙县文庙,两钱,又朔望香烛两钱。文昌庙,两。武庙,两钱分厘。社稷神、祇坛,共两。常雩神、土地祠,共两钱。火神、狱神,两钱。刘猛将军庙,两。厉坛,两钱。先贤祠,两钱。淮渎庙,两钱。东莱祠,两钱。蒋公祠,两钱。双贞祠,两钱。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
天长县文庙,两。文昌宫,两。社稷坛,两钱。神祇坛,两钱。常雩坛,两钱。龙神庙,两。刘猛将军庙,两。八蜡庙,两钱。厉坛,两钱。土地祠,两钱。狱神祠,两钱。霜降、秋祭,两钱。忠孝、节义祠,共两。乡贤、名宦祠,共两。以上银两均在丁地项下支销。武庙,两钱分厘。马神庙、沃公庙,共两。均系另款编征。火神庙,两钱,系县捐廉。
五河县
按,祀典名号表内互有异同,总叙处亦详略各别,系照原文编列,俾与各属档案相符。
查专祠祭品,办法不一,曾忠襄公专祠春秋二祭,每季在藩库领银两,黄武靖公专祠落成,援案请领祭银,经司核准。嗣后省城各专祠开支祭银,均各随时由司核准筹给,并不造入奏销,而外府州县不能一律援案办理,庐州府合肥县江、多、石三公祠,徽州府婺源县刘果敏公祠,均请开支祭银,经司批:查各属祭祀银两开支正项向有定额,载在《赋役全书》,如无编征银款,即不能归入正项开销。安省自兵燹后各属建立专祠不少,所有春秋致祭银两,或就地筹款,或由县捐给,或赴司请领,并无开支地丁正项、归入奏销造报之案。今据详请,开支祭银造列奏销册报等情,碍难照准,惟该县有无闲款可筹,能否由办祭之人捐给,应即查覆核办。嗣由合肥、婺源两县详覆,由县捐给致祭,其余各属均系自行设法,并无开支祭银经司核准之案。又省城专祠有给放香灯银两,蒋忠悫公祠月领香灯钱三千文,其余各祠或月领三千文、四千文不等,均系随时禀请领款,由司核准办理。附载于此。
一级目录:学科·卷五十·建置
二级目录:
卷五十建置
提学使司皖省旧有提督学政一缺,自科举既停,学堂日增,朝廷注重教育行政,于光绪三十一年京师设立学部。其明年夏四月,学部会同政务处奏请变通官制,奏称:"国初,沿前明旧制,各省设提学道,雍正年间改为提督学政,具见列圣建置具有深意,要在因时制宜,初不拘乎成例。现在停止科举,专办学堂学政,位分较尊,事权不属,拟请裁撤学政,改设提学使司。"谕令各省学政一律回京供职,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秋八月,提学使沈曾植莅皖,就安庆营副将衙门修改作为提学使司衙门。《部章》:"提学使可仍用旧有之学政衙门,其有学政向不与督抚同城者,均应改归一律。"安徽学政衙门,向在太平府治,遵章改设。巡抚恩铭先刊木质关防,发交应用,奏请由礼部铸颁印信,以资信守。其旧有学政铜质关防一颗,同时咨部缴销。时学部以各省新设提学使司亦以前情具奏,于奉旨后抄折咨行礼部。部议,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印清、汉文小篆,铜质直钮,方二寸七分,厚九分。今添铸安徽提学使司印一颗,请照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印规制铸造。奏奉允准,钦遵照铸,于铸就后咨由巡抚派员赴部领回光字第二千一百三十四号新印,于三十三年五月发司验明开用,循例具详奏报,并比照旧有学政养廉银数,奏请每年支养廉银四千两,照八成实支银三千二百两。惟提学使办理学务需款甚巨,必须酌加公费,请援照臬司年支公费之例,每年由司库支给库平银五千两,另由学务公所每月加给公费银三百两,以资办公役食。照藩、臬两司定章定为四十一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一两五钱,每年照八折实支京平银一百九十六两八钱。以俸工项下不敷支放,改由粮道所解学院心红纸张项下按季动支。粮道解项每年计银七百九十三两六钱。余银五百九十六两八钱,即全数拨为贴补书记生纸张之用。所有岁修衙署经费银三百两,由藩库于春秋两季动支。至提学使补署升转以及用人行政,均照学部奏颁《学务官制权限章程》办理,摘录如左。
一、提学使秩正三品,在布政使之次,按察使之前,由学部以京外所属学务职员开单奏请简放。自到任之日起,每三年作为俸满,俸满之前,督抚将其平日所办事项详细咨报学部,证以三年内派出视学官所切实考察者,详晰胪列奏闻,或留任,或升擢,或调省,或调回,学部请旨遵行,其有不得力者,学部亦得随时奏请撤换。
一、提学使由四、五品京堂及实缺道员简任者,升转与臬司同。其由他项人员补授者,应俟三年俸满,列入升转。由他项人员署理者,俟实授后扣足俸满年限,列入升转。
一、地方学务,凡系按照定章,复经督抚筹定举办者,提学使当督饬地方官切实举办,力除向来因循敷衍之积习。其有延宕玩视并办不以实者,提学使可具其事状,详请督抚分别记过撤参;其有办事实心、卓著成效者,亦可具其事状,详请督抚从优奏奖。每届年终,分别所属府厅州县,兴学考成,出具考语,申详督抚办理。
一、提学使所办事务,除随时禀请督抚,由督抚咨报学部外,每学期及年终,将本省学堂办理一切情形以及阖省学务人员详报于学部,以备考核。如有重要事件,仍可随时径达学部,或遇应行出省考察之事,须先期电达学部,经学部允准后,方可出省考察,但仍当轻骑简从,勿受地方供应。
一、提学使于通省学务应用之款,除会同藩司筹划外,其盐粮关道以及税厘、银元、铜元各项局所,但有经理财政之责者,均应合力通筹,详请督抚核定。
一、自高等学堂以至小学堂并驻防学堂,概受提学使节制,惟陆军学堂不在此例。
附录:学部拟订《官制权限章程》原奏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二日,奉上谕:"政务处学部会奏《遵议裁撤学政请设提学使司》一折:'现在停止科举,专办学堂,所有学政事宜自应设法变通'。着即照所请,各省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一切详细官制及办事权限章程,着学部妥议具奏,等因。钦此。"仰见圣明注意学务,慎重官常,莫名钦服。窃维兴学之道,期于普及,而各省幅员辽阔,风气不齐,全赖办事官绅通力合作,广施诱掖劝导之方,徐收整齐划一之效。惟是,地方官应办之学务统系不定,则推诿恒多;权限不明,则侵轶可虑。臣等谨就各省现在办学情形,参以东西各国地方兴学制度,凡提学使司以下人员,厘定职司,提挈纲领,分晰科目以专责成。合官绅而筹任使,尤重在教育行政与地方行政之机关,各有考成,不相扞格,期于实力奉行,徐图推广。至现在风气初开,办理学务之员于教育学教授、管理诸法及教育行政、视学制度皆须随时研究,以谋补充识力。其各厅州县凡有劝学之所,皆当遵照章程妥筹办理,(成)[城]乡市镇,一律推行。尤宜定期宣讲教育宗旨,俾资遵守,庶几经正民兴,邪慝不作,此则臣部任督催统率之责,而日焉兢兢者也。其各省学务详细官制、办事权限并劝学所章程,谨分缮清单,恭呈御览。所有臣部遵议各省官制权限缘由,谨缮折具陈。
学务公所
学务公所为全省教育行政总汇之区,即为学司督率属员办公之所,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经提学使沈曾植详准,将原有之学务处遵章改设。学部遵议,奏定《官制权限章程》,各省学务处俟提学使到任后,即行裁撤,改设学务公所。先是,学务处规模狭小,既改公所,乃别构屋于学署之东,凡用银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二两有奇,当由藩司于土药项下支拨。员司组织大致如部章,开办之初或有简略,嗣经陆续增置,惟议长尚未奏派,科长止三人,而以总务科长摄会计之事,普通科长摄专门实业之事,另委收掌档册一人、收发核对一人及差遣委员数员。科长月薪银七十两,议绅、副长、省视学月薪银各五十两,科员暨收掌档册、收发核对等月薪银自四十两至十六两有差。又,见习生、书记、司事等月薪银十元或八元,惟差遣委员专备出省调查控案之用,平日不支薪水,濒行发给川资。凡公所常年经费、职员薪津及差役工食为额支,火食杂用及各项拨助为活支,岁需银三万六千两。经藩司冯煦详准,于科场考试外销项下取给。
按,学务公所分为六课,嗣复改作六科:曰总务科,掌办理机密文书事件,收发一切公文函电、案卷册籍,编纂统计报告及各种学务报告,并编印教育官报,检定教员,考核所属职官、教员功过及其任用、升绌、更调,核定关于本省学务全体之规则章程,并掌理佣聘外国人、考查公所人役一切杂项事务。又,各学堂卫生事务亦归管理。曰专门科,掌理本省高等学堂及各种专门学堂教课规程、设备规则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并保护奖励各种学术技艺及海外游学生事务。曰普通科,掌理本省优级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女子中学堂、小学堂教课规程、设备规则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又,凡通俗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博物馆及与中小学堂相类之学堂一切事务,均归办理。曰实业科,掌理本省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商业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实业补习、普通学堂、艺徒学堂及各种实业学堂之设立,维持教课规程、设备规则及关于管理员、教员、学生等一切事务,并考察本省实业情形,筹画扩张实业教育费用。曰图书科,掌理编译教科书、参考书,审察本省各学堂教科图籍,翻译本署往来公文书牍,集录讲义,经理印刷并管图书馆、博物馆等事务。曰会计科。掌本所经费之收支、报销、核算,省会及各府厅州县教育费用是否合度,并稽核各学堂。凡各学堂建造营缮之事亦归考核经理。各科设科长一人,副长一人,科员少则一人,多则不过三人。此外,设议长一人,议绅四人,佐提学使参划学务并备督抚咨询。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科长、副长、省视学及各科员,以曾在中学以上毕业,或曾习师范,或出洋游学,并曾充学堂管理员、教员,积有劳绩者充任。此时创办,应予变通,可暂就本省官绅办理学务积有阅历、学望素符者,由提学使详请督抚札派,议绅由提学使延聘,议长由督抚咨明学部奏派。据《学部奏定各省学务官制章程》。
查皖省于光绪二十七年以办理大学堂司道兼管全省地方学务。三十年大学堂改名高等[学堂],巡抚诚勋奏请专设学务处,以藩、臬两司为总办,并设提调、文案、支应各一员。嗣复委员赴湖南、北调查,参照湘章,分设审订、考验、会计三科。审订、考验两科均用士绅,会计科官、绅并用,仍以文案拟批叙稿,另聘热心学务之绅士二人为参议。经费初由地丁项下拨银一千二百两,嗣复加拨淮北盐斤加价银一万两。迨改为公所,初设总务兼会计一科,普通兼专门实业一科,图书一科,科设正、副科长各一,科员自一人至三人不等,或竟暂从缺略,另委收掌档册及收发核对二人。旋以事务日繁,省视学自一人加至四人,并陆续加委额外科员及差遣委员等。三十四年,部咨以各省学务人员名目间多未合,应即厘正。经署提学使吴同甲裁撤额外科员,添委科员每科三人,副长每科一人,省视学亦增至六人之数,所定常年经费三万六千两。即自是年为始,议长先以蒯光典详咨奏派,部复以该绅业已奏派留欧学生监督,咨令另行选聘,议绅则自经开办即遵章聘足四人。据《学署卷》。
附:教育官练习所
学务公所经营既成,越明年,教育官练习所遂附设焉。遴精于教育者讲演其中,自提学使以次所有学务、职员、群众讲习,盖部章之规定如此。提学使沈曾植以地方官皆有监督学堂之责,爰扩充办法,凡同通州县,一经得缺,先饬到所听讲,俾知教育行政之概要,然后赴任。其未及补署暨甫经到省人员,有愿听讲者,均准其报名考验,分期入所练习,以备学务佐治官之选。详经督抚批准,并移会宁、苏、赣三省学司照办,当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开学,九月间毕业。一班计得毕业证书者三十五员,得听讲证书者二十七员。兹将章程摘录如左。
一、练习所设所长一人,监学二人,延请外国讲员一人,本国讲员无定额,讲授教育原理、教授法、管理法、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制度各科暨迭次颁行部定章程并私塾改良诸事。
一、已经奏补及由部铨选尚未到任人员,应以到所听讲为必修功课,不得托故不到,已委署而未到任者同。必修功课不须考验,部选人员赴任,虽有例限,短期一月尽可听讲。
一、应补班次在先或有劳绩补署在即者,亦当视听讲为必修功课。
一、听讲分长期、短期两班,短期极少,以一月为限,长期以三个月为限。短期者发给听讲证书,长期者发给毕业证书。
一、听讲员应各备日记,录出所听讲义,每月月终呈由讲员阅看,以验学力之浅深。其听讲之余,自能研究别有心得者,得以另册录呈,由讲员公同检定,加入分数。
一、听讲员得有毕业文凭者,由学司(驻)[注]册详院以备学务佐治官之选。其最优等者,并请给予超委劳绩,以示鼓励。
一、练习所略如研究会例,讲员与听讲者均以友道相待,每日开讲以三小时为定则,讲堂规则一如学堂规则,以静肃整齐为主。
录提学使沈曾植详文窃维教育为个人生存之要具,亦即国家强弱之枢机,东西各国之视为国务范围而属于助长行政之一部分者,诚以教育之普及国民,非实有主持干涉之方,必不足收划一整齐之效。乃者钦承明诏,饬办学堂,并迭经颁发章程,申明宗旨,以地方学务责成州县各该牧令等仰承巨任,宜如何实心筹办及或因机利导,俾教育充分发达,期于职务无亏。顾各州县遵办迄今,其城乡所设学堂能达十所以上者卒尚寥寥无几,余或开办一、二官立小学堂以资塞责,亦复精神不具,形式不完。至公立、私立各学堂之究应如何监督维持,及该学堂之究与地方关系如何,则尤为漠不相关,悉听其自由兴废。即本司刊发各学堂稽察教案课程各表,前饬各州县饬填汇送,亦延未催取送司。揆其致此之由,良以本官素未讲求,幕友复划学务于刑钱之外,平日无人过问,有事随意支吾,积压视为固然,玩传为秘诀。似此丛脞废弛,年复一年,成何事体?窃维欲得实行之效果,非明定记过章程,无以振聩发蒙。而为正本清源之计,非使各牧令先行练习无以锻炼材智,以利教育行政之枢纽。查《学部奏定提学使办事权限章程》,本有设教育官练习所一条,法美意良,亟宜遵办,并酌设扩充办法。现本司就公所房屋设立教育官练习所,选中外教员深明教育者逐日上堂讲演,应即自开办之期为始,除公所人员遵章听讲外,余凡同通州县,一经得缺,无论正途、捐纳,均饬赴所照章听讲,以资练习。极少以一月为短期,否则不得遽行赴任,庶他日学优而仕于教育行政粗识纲维。其未及补署及甫经到省人员,有愿听讲者,均准其来所长期听讲,毕业后加以考验,分别优次,以备学务佐治官之选。兹谨将拟就章程开折恭呈宪鉴,是否有当,理合详请察核批示,祗遵。
附:学务佐治官
新颁官制章程于各州县定有学务佐治官之制。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提学使沈曾植详请试办,于各州县遴委一员,其公费即由州县筹给。巡抚冯煦以皖省缺多瘠苦,批令于每府选委一员,在佐治官,所辖之区域不广,监督易周;在牧令,所出之经费无多,担负亦易。遵经署提学使吴同甲以教育官练习所毕业各员择优实行照委。所有详定《学务佐治官章程》,录之如左。
一、学务佐治官,选候补知县之由学堂毕业出身及曾经出洋考察学务,或曾办学务富有经验者任之。州县以下正途出身而具有三项资格者,亦可酌量委用。
一、学务佐治官之职任,佐州县监督其境内各学堂,司学务之政令,管理员、教员之任用,稽查地方学务财政,剂其盈虚,综核其豫算统计,随时报告于学司,会同本州县行之。由司刊给钤记,文曰"某处学务佐治官之钤记"。所有学务文牍,除用州县印外,由佐治官加印钤记,乃得施行。
一、学务佐治官不必另设公所,可即住居州县署中,遇有学务公事,以便同坐公商。佐治官受州县之待遇,略准本官之与幕友,不得如长官之对佐贰,薪水每月酌定五十两,由州县按月致送。书记、杂役酌设数人,由地方官署中人役拨充,工食仍由署中给发。
一、凡州县之具有前举三项资格,热心教育,能自办学者,即无用更派佐治官,以节经费而一事权。其自审不长学务而能禀请合格之佐治官者,亦准其指名禀准学司核定加札。其不能自办而又不愿佐治官分权,遇事掣肘,贻误学务者,察核事理轻重,轻则记过,重则详请撤任。
一、佐治官以两年为一期,期满由司考察,著有成绩者,详请给与超委劳绩,以示鼓励;其不称职者,随时撤回,记过停委,酌核办理。
录提学使沈曾植详文窃照皖省自奉停科举饬办学堂,一再严催,已难指数。本司履任后,复迭次严催各州县妥速养成师范,广兴小学,剀谕城乡各巨族各兴族学,并于所属学堂内多设课堂,不留膳宿,仿办半日学堂、夜学堂、星期讲习所等类,以资推广。然犹恐穷乡僻壤多所为难,复刊发《改良私塾章程》,开示暂用教科书目,官书文告络绎于途,督责提撕再三不厌,乃各属奉文遵办者讫难多觏,甚或因循玩,微特迁延不办,并无只字复司。幸而有热心学务之员刻意经营,幸成基础,辄苦莫为之,后一经瓜代,必有澜翻,讦讼滋多,成功顿毁。睹其灭裂,弥足痛心,岁月悠悠,伊于胡底查近来新政繁兴,百端待举,各州县以一身肆应,微特用非所习,亦实有顾此失彼之虞。且学堂日益增多,在在有监督维持之责,尤非察核情形酌派专员不足以资整顿。本司再四思维,拟仿照新颁官制章程,于各州县添委学务佐治官一员,略如帮审委员,以佐印官之不及,谨拟章程,详明立案。此项合格人员,一时未能多得,只可于学务繁赜地方先行拟派,各州县之足此资格自能经理者,即可勿庸再派,以专责成。如有自请派员者,仍如所请,以收赞治辅行之效。此系暂定章程,试办之后,必尚有因事因时再加增订事项,应俟试办一学期后再行咨部,以昭郑重。所有请委各州县学务佐治官缘由并拟就试办章程五条,理合开折详请俯赐察核批示,祗遵。
劝 学 所
劝学所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每州县应设一所。皖省自光绪三十二年奉到部颁章程,学务处即刊刷通行饬遵,及提学使到任,复檄各属切实奉行。兹各属之已经举办禀明有案者,凡四十七州县,具之如表。
州县地址成立年月学务
(历任)总董
(现任)学区经费太湖县裁缺训导署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李汝稚王述祖借拨仓房
租项及绅
富捐望江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范廉清租课歙县张文毅公祠光绪三十
三年九月汪国杰钱粮平余
及珠兰花
捐征信
册费休宁县光绪三十
四年十月王世勋婺源县附师范传习所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汪开安祁门县借城西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方振均黟县城内考棚光绪三十
二年十月李淦程朝宜绩溪县附东山学堂光绪三十
三年五月胡家谟王昭三宣城县保甲局改光绪三十
三年七月王铭勋泾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太平县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续表
旌德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江翰宁国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洪兆奎存款息银
及酌提无
益公产南陵县光绪三十四
年十二月胡遇璜贵池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高炳麟青阳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林之楠铜陵县光绪三十
三年六月曹荣绶东流县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王雨禾当涂县借县儒学署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李梁生黄春富芜湖县明伦堂西斋光绪三十
二年九月吴云周弼忠无的款合肥县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王善达吴春芳县署筹拨舒城县典用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徐本森官绅合捐巢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杨鼐
曹安荣杨鼐无为州光绪三十
三年六月卢茂林张焕勋复凝州租凤阳县光绪三十
二年正月张海潮王荩臣官捐及竹
林寺、草寺地租续表怀远县裁缺训导署光绪三十
三年五月沈丰瑞定远县光绪三十
三年四月陈骧灵璧县大街公星光绪三十
三年十月杨化南寿州善后局改光绪三十
三年三月孙多莹阜阳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程维屏圩长领谕陋规颍上县光绪三十
三年九月常凝章霍邱县光绪三十
三年四月田立勋蒙城县光绪三十
四年正月兵厘亳州光绪三十
三年正月晋龄广德州租用民房光绪三十
三年十一月董献章建平县裁缺教谕署光绪三十
四年九月岑彬县拨宾兴租金滁州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黄铎来安县借吉祥寺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何求钊章光潞和州光绪三十
四年十一月夏道沛米厘及牙帖捐含山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陈修文
续表
六安州城南内保公所光绪三十
二年十月涂彬儒新垦滩地
租金英山县附高等小学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傅卓夫学堂款内
开支霍山县光绪三十
三年二月吴贤扬公租泗州借释迦寺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张仲煊泗虹宾兴
及卷费租
息项下
提拨盱眙县借吴勤惠公祠光绪三十
四年五月杨臣恭义学并净
土庵田租天长县光绪三十
三年七月许兆枢学堂款内
开支五河县光绪三十
三年月
各属分定学区细目
太湖县以城厢为一区,东、南、西三乡各一区,北乡分两区,以前七保为一区,后十保为一区,合共六区。
望江县就全境四乡十三寺及华阳、吉水等镇,以县城为第一区,华阳、吉水等镇及菩提、大慈等寺为第二区,龙城、武州、妙光、张山等寺为第三区,土岗、南台、十里等寺为第四区,南塘、法华、褒隐、永兴等寺为第五区。
歙县就城厢划分十八区,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分东二区,南九区,西三区,北三区。
婺源县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各为一区,合共五区。
宣城县就四乡各团镇原设公所略为更易,划分为三十区。东乡分八区:双桥为东一区,沈村为东二区,佳山为东三区,洪林为东四区,亲睦为东五区,桂峰为东六区,黄渡为东七区,水东为东八区。南乡分五区:凉伞为南一区,城山为南二区,象峰为南三区,杨柳为南四区,高桥为南五区。西乡分五区:团山为西一区,寒亭为西二区,弋江为西三区,西河为西四区,红杨树为西五区。北乡分十一区:麒麟为北一区,油镇为北二区,养贤为北三区,慈渡为北四区,新丰为北五区,湾上为北六区,湾下为北七区,金宝所之水阳为北八区,裘公渡为北九区,杨泗渡为北十区,雁翅为北十一区。
宁国县就全境旧有之四十八都划分十三区,以城厢为中区,四乡东分五区,南分二区,西分三区,北分三区。
青阳县就全境分东、西、南、北、中五区,上下图为中区,上三都为南区,中三都为东区,里三都、下五都为西、北两区。
当涂县四乡地丁向分十三直半,每直十甲。今以各直上五甲为一区,下五甲为一区,如以十坊为第一区,即以头直上五甲为第二区,下五甲为第三区,余直由此类推,合共二十八区。
芜湖县就城厢划分二十四区,县前仓、前东门、西门为中一区,北郭上一五、下一五为中二区,通津、百家升平驿前为中三区,来远、南塘、江口为中四区,南辛为东一区,咸保为东二区,保丰为东三区,保胜为东四区,政和为东五区,周皋为东六区,易俗为南一区,管平为南二区,行春为南三区,移风为南四区,陶辛为南五区,白沙为南六区,丹阳鲁港为西一区,麻浦为西二区,山口为西三区,石为西四区,七都、八都为北一区,官陡、十里为北二区,陶杨为北三区,玩鞭为北四区。
舒城县以城厢为中区,四乡各为一区,合共五区。
阜阳县就城厢划分二十四区,城厢分东、西、南、北四区,四乡以插花庙为东一区,正武集为东二区,泗溜集为东三区,六十铺为东四区,曹家店为南一区,中村集为南二区,薛家集为南三区,方家集为南四区,胡家庙、柴家集为西一区,龙王堂为西二区,新村集为西三区,土坡集为西四区,驿口桥、安流集为西五区,长官店为西六区,沈邱集为西七区,鲖阳城为西八区,姜寨集、瓦店集为西九区,次河铺、行流集为北一区,伍明集为北二区,王老人集为北三区。
颍上县全境七十余保,城乡分东、西、南、北、中五区。
六安州就全境划分十七区,以东内外保、南内外保、西内外保、北内外保、东十里上下保、桃湾上下保、樊通桥、田家湾、小刘集上下保、北十里铺上下保为中区,东二十铺、东三十铺上下保、东四十铺、东五十铺上下保、东六十铺、先生店、陈山店、汤家畈为东一区,东南二三十铺、东南四五十铺、施家桥、孙家岗、招庆寺、余家店、徐家店、连城畈上下保、马家湖为东二区,官亭、高庙冲上下保、周家冲、上河上下保、百洋铺上下保为东三区,苏家埠、八里滩、白浒圩上下保、百市集、陆家集、段排洪、韩摆渡、林家湾、砚瓦池为南一区,枣林岗、陶家珂、椿树岗上下保、戚家桥上下保、九里冲上下保、青山、奚家冈为南二区,毛坦厂、元口、指封河上下保、两河口、东西溪上下保、山王河上下保为南三区,上打石、淠家滩上下保、方家冲、西桥集上下保、獐山上下保、黄家上下保、骆家庵为西一区,丁家集、徐家集、文林畈上下保、荒滩、梁家集、车家畈上下保、青凉寺上下保为西二区,虎头潭、齐头冲、青石河上下保、九公湾上下保、独山上中下保、望江湾上下保、羊羔湾、仙人洞为西三区,大小孟上下保、十八道上下保、石婆店、麻埠为西四区,流波疃上下保、八斗斛、毛坪、苏口上下保为西五区,古碑冲、槐树湾、新店、七邻湾上下保、南庄畈为西六区,北二十铺、北三十铺上下保、花林寺、北四十铺上下保、马头集上下保、千工堰为北一区,柴枝湖、杨家集上下保、火星庙、单家埠、黄夹洲、王家楼、刘武集、梅家集为北二区,固县寺、百神庙、查家墩、松冈上下保、钱家集、马家集为北三区,洞阳城、钟武店、陆家冈、石家庙、张家集为北四区。
泗州就本州各堡情形,按东、南、西、北、中酌量匀配,划分二十八区,计中四区,东九区,南九区,西二区,北四区。
按,劝学所以本地方官为监督,设总董一员,由县视学兼充,综核各区之事务。每区设劝学员一人,由总董选择本区土著之绅衿,禀请地方官札派,其薪水、公费多寡各就本地情形酌定。劝学员于本管区内调查筹款兴学事项,商承总董拟定办法,劝令各村董事切实举办。此项学堂经费,皆责成村董就地筹款,官不经手,劝学员但随时稽查报告于劝学所。又,劝学员查有学龄儿童,随时册记,挨户劝导,并任介绍送入学堂之责,使学务日见推广。每岁两学期以劝募学生多寡定劝学员成绩之优劣。至分定学区之法,除本治城关附近为中区外,凡所属村坊市镇约三四千家以上,即划为一区,少则两三村,多则十余村,均无不可。据部颁《劝学所章程》。教 育 会
教育会为教育行政补助机关,定章:省治设总会,府厅州县各设分会,期与学务公所及劝学所联络一气,策励教育之进行。皖省地势以长江界分南北,而南阻群山,北连大陆,交通不便,风气蔽僿,各属分会设立无多,仅恃总会,或虑调查难遍,于是皖南各属复设教育会于芜湖,皖北各属亦设教育研究会于省垣,以补总会之不及。兹分述之。
阖省总会光绪三十一年冬十月,皖绅李经畬等禀在江宁设立安徽学会,蒯光典等复呈由巡抚恩铭咨部。是年,学部始立,饬俟部拟章程奏定后,通行各省照办。越明年,部颁《教育会章程》,遂改用教育总会名称,而会所仍驻江宁。议于皖垣设立事务所,以通阖属之声气。三十三年十一月,在籍绅士洪恩亮等呈请将总会遵章移皖,于江宁设立事务所,公举副会长两人,一居安庆,一驻江宁,经提学使沈曾植详奉咨部立案。详称,设事务所并举副会长两员,虽与部章微觉参差,惟江宁为总督驻扎地方,皖生之游学宁省者日多。安庆总全省机关,江宁为一部分机关,亦属有裨实济。总会发起阅二年,至是始为成立,其会以皖南、北两分会会员与各府州县公举之代表及志愿入会由会员介绍者组织之。但年未满二十五岁者不得为会员。代表人之资格有四:一、学务董事;二、各地方教育会会长及职员;三、兴办学务著有成效者;四、曾充学堂教员或管理员及卒业学生素有声誉者。志愿入会者之资格有三:一、士绅于学务有关系者;二、士绅之实能担任推广扶翼学务者;三、兴办学堂业有成效者。出会之条件有五:一、破坏学务被控有实据者;二、沾染嗜好者;三、侵侮同类,妨害公安者;四、患疯癫等痼疾者;五、会费逾期不缴者。会员或经公举担任会务,则为职员。职员之规定,除照部章设会长、副会长、书记、会计外,另有五项,曰庶务员,驻总会,经理各项事务及布置开会、闭会一切事务。曰学务干事员,专司检查分会会章及各府州县学堂编行之教科书,并辑录调查报告关于普通及专门教育一切事项,每府、直隶州各一人。曰招待员,接待到会之员及会员来省调查学务者,每府、直隶州各一人。曰调查员,此分二项:一、通常调查员,各州县一人,就近调查本地学务,随时报告本会。二、临时调查员,遇有特别事件,由正副会长临时协商选派。曰评议员。每府三人,每直隶州二人,有评议监察本会之经济状况及议决全会教育事务之权。凡会员有特别提议事件经评议员二人以上赞成者,得请会长开会公决,然必得评议员过半数之赞成,乃能决议。职员只住所办事之书记、会计酌给劳金,临时调查员酌给夫马,余概不领薪水。任期以一年为满,连被举者得连任。会期分二项,曰常年大会,每年一次,定于九月选择会期,届期前一月登报,并发信知照各分会会员。曰特别大会。凡本省及各处遇有关于学务重要之事,或由各分会要请总会协助,或由总会请各分会集议,均由会长交全会评议员审议决定后,得定期招集开特别大会。如于紧急要事不及招集时,得由会长决行后于二星期内布告。会费分二项,曰经常捐,会员每年缴龙洋六元,于常年大会时缴清,随时入会者,即随时照缴,均须发给收据。曰特别捐。由有力会员随时捐助。其宁、垣事务所,均照《总会章程》办理。凡驻宁会员所缴会费统归总会集收,常年用费亦由总会按时照拨。三十四年六月,会长洪思亮、李国棣以部章第五节规定会务应举事项颇多,而会中所资以挹注者仅会员之会费,不敷展布,函请酌筹官款协济。经署提学使吴同甲允,由学务公所按年协助龙洋二百元,以资提倡。
皖南教育会光绪三十二年四月,绅士吕祖翼等请设皖南学会,议未果行。三十四年三月,胡璧城等复以皖北七属既有教育分会之设,其范围稍狭,声息较易灵通,调查较易周密,辅助总会不无裨益,爰联合安、徽、宁、池、太、广六属人士设会所于芜湖,公举吕祖翼为会长,呈经提学使批准立案,并通行各属州县每年于学务经费内筹解龙洋一百元作为常年经费,而皖南教育会乃成。以有划分皖界之嫌,特于会章内明定"责任"及"交际"两节。其"责任"节有云:"对于总会有扶持匡翼之责,对于皖北教育会有协同保护之责。"其"交际"节有云:"对于总会虽不为隶属,而实为其支派,对于皖南各属之教育会,虽不为主体,而实为其机关。"故凡总会有关于皖南教育事故移咨本会者,均可就近代为理处,及皖南教育上一切事故,苟为本会力所能及,不必移咨总会及地方学务官者,均应代为理处。或必须移咨总会及地方学务官者,亦应代为介绍。惟为总会所既评断者,本会概不越俎。至对于皖北教育会,有彼此牵涉须协商合力之义,务极和平商办,以冀相互有益,不以私人意见强分南北。若皖北同人有愿入会者,亦极欢迎,以化畛域。此皆其会章最善之点也。其余一切办法,大致本《总会章程》。惟职员少庶务、招待及学务干事三项会费,岁只三元。会期分常会、临时会二种,临时会即特别会,常会每月一举,此则与总会小异者也。
皖北教育研究会此会为庐、凤、颍、滁、和、六、泗七属人士所组合,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成立,设会所于省垣。拟俟经费稍充,再于皖北适中之正阳关设立分所。会中一切规定与总会无甚悬殊,惟会期分常会、例会、特别会三种。例会定于每月第四星期,凡有职务人员均须到会。常会即大会,每年二次,于春秋二季举行。会员常年义务捐由三元至六元,由本人自认,多者不限。旋以事繁费绌,会长李国棣以教育会既系七属学务机关,则经费亦应由各属学会摊派,拟于每州县学务项下岁拨龙洋一百元,呈经提学使批令,径向各属学绅两界酌量地方情形商办。呈称,皖北七属共有三十二州县,以一县之大,无论学款如何支绌,百元之微亦无大损,而集腋成裘,教育会即有三千二百元之岁入。以本会预算,岁费不过二千金,其余款三分之一即可移贴教育总会,且总会得此拨款,推而征之全省州县,则总会将来亦无忧仰屋矣。其明年,皖南组织教育会亦以前情为请,当经通饬各属遵照,分春秋两季解交。
各州县分会自奉部章三年以来,各地虽已渐次设立,然按之全皖八府五直隶州,所属未及三分之一,太湖一县又以会员阮某、舒某等有托名敛费、包讼招摇情事,立经解散,其余遵章成立有案可稽者计十有七州县,表之如左。
州县成立年月正副会长历任现任会员宿松县光绪三十三年六月贺颀
石长裕歙县三十四年三月程锦
洪汝闿休宁县三十四年九月朱梯年
韩熙黟县三十二年十一月胡元吉
汪绩芳程定保
何宗敏绩溪县三十三年四月周懋如
胡晋接宣城县三十四年三月周堃泾县三十四年七月吴广霈
朱度成南陵县三十四年十月徐乃光建德县三十三年八月徐传钵
徐传友合肥县三十二年三月范家煌
李绪昌巢县三十三年二月杨鼐
曹安荣杨鼐颍上县三十三年七月杨松年
张学楷续表
滁州三十四年四月金点
王楷祖全椒县三十四年四月张德霈
程福谦含山县三十三年二月赵前瑾
胡春林六安州三十二年十一月程先进
程元淦天长县三十二年孙锦城
许兆枢
按,教育会均由绅、民发起,惟须遵守部章之宗旨,斟酌本地之情形,拟定详细会规,禀经提学使批准后,并陈明地方官立案,方为成立。总会许用钤记,须呈由提学使详报督抚咨明学部存案;分会许用图章,报明地方官详提学使存案。会中应举之事,如立教育研究会以求增进学识,立师范传习所多造小学师资,调查境内官立、私立各种学堂管理教授之实况,作境内教育统计报告,筹设宣讲所宣讲圣谕广训,并明定教育宗旨之上谕及原奏,余如破迷信,重卫生,改正猥鄙之戏曲、歌谣等事,均应随时注意。及图书馆、教育品陈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并搜集教育标本,刊行有关教育之书报等,以益学界。此外,参考他处兴学之法,详察本地风土所宜,得随时条陈于提学使,并时应提学使及地方官之咨询。据《学部奏定教育会章程》。
附:僧立教育会
安徽僧立教育会,发起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成立于七月。初由在籍绅士吴传绮等函请设立皖教育僧会,举迎江寺僧月霞为会长,经提学使沈曾植改名为安徽僧立教育会,详奉督抚批准。详称:据在籍绅士吴传绮、方守彝、姚永概、胡元吉、胡璧成、蓝晋琦等公函内开:近年新政颁行,国家立图自强,诏各省普设学堂,期于无一事不学,无一人不学,国家多一明理之人,即社会少一酿乱之人。法至良,意至美,诚万世不易之规模也。惟是新旧异见纷纭,扰乱日腾,口说格多端,不独舆地、天算、律法以及种种国粹为我国固有之学湮没于漫漶陈腐书中,莫由自拔,即向人言教育家与宗教家性质不同,亦多瞠目直视而莫知所答。是故,今日时势,讲治安之上策,莫先于辨明宗教、学术以定人心。人心之宗旨既定,则人各有当尽之学,各行各教同学是学,而全国之志以宁,纵有邪说辞,无自入矣。大凡宗教家由精神发为意识,皆有最高之见解,保持善良之道德。中国有三教,三尺童子皆能言之,名哲达匠潜修冥悟,有三教一贯之说,卒以文章不能名世,后人无传之者。总之,三教皆道德宗教,无可疑也。道教为一种幽元之哲学,与儒教异。佛教济度众生,与孔门四海兄弟之思想同。比较世界宗教之教理,惟佛教之思想最大,然则欲求完全无缺、独一无二、永劫不变、纯粹无垢而又有无限量之哲学理想,舍佛教外其奚求乎总之,中国以儒教实行于纲常伦纪之地,以佛教阐秘奥深密之旨,二者不可一废也。后汉时,佛教由印度入中国,而中国思想为之一新,旧日人心之牢笼为之一破,文人学士竭虑殚精润色诠释,名理文辞较胜于印度百倍,而印度之佛教浸衰。迨唐代全盛之时,乃由中国传入日本,存于日本者宗派约十种,禅宗、净土宗派别尤盛,日本当年文学胥赖佛教以传,近复由日本西传入欧美。譬之商务,印度为佛教出产地,中国为佛教制造场,锻炼既精,出口货自必畅行,推其道路通达,贸迁便宜之故,则转输递运,中国实为枢纽。试观日本学问,美术、风俗、习惯、言语、思想、治民术、道德学之类,其大得利益于佛教者不胜枚举,至于今犹盛行于公民社会之中,可知武士道、太和魂,其元气之所存,实为佛教而已矣。中国虽自元明以后,末徒之有学识者渐少,荐绅先生多袭辟佛之旧说以掊之,然利害祸福不足动其心,灵妙不可思议之道之存于高僧者,仍历历可数。《王船山先生集·目录》中载有《八识规矩赞》,其他名儒硕彦单辞粹义不遑论矣。皖中僧学尚未大兴,自江苏教育僧会副会长月霞为省垣迎江寺方丈以来,演讲法华、涅槃已阅数月,听者滞意顿消,靡不称善。说小乘以起下等之信悟,大乘以开般若之基,可以开八万四千之法门,可以除八万四千之烦恼,转万法界而为真如界,转生灭界而为不生灭界,转迷界而为悟界。错综定、戒、惠三学,包括经、律、论三藏,明法性之本旨,实行济世主义,以期普渡,脱离苦海,斯易易耳。职绅等因其讲论之功足以牖觉众生,拟公举为皖教育僧会正会长,主持全省僧学校事宜,将来再公举一有才干者以为之副。僧学昌炽,初步定千里之程,一篑肇万仞之山。涅槃为真实体,悟澈即宇宙之全体。驰思于高远之域,研究道德之真理与天地万物之原因,则佛学于各学堂、学科为益殊非浅鲜,况哲学、伦理学、文法学、诗歌之流更可借此以促其思想进步乎!虽然佛教高妙幽远,僧众仍宜设立学校,斯为有用之学,何也智识为道德之本,无智识而谈道德,一物不知,一理不明,非愚即谬,何道德之足云是以僧学校内仍宜添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种种科学。想月霞救济为怀,必能提倡一切而不负盛意也,等因。据此,本司查佛教自印度入于中国,宗风彪炳,代有大师,及唐宋间流入东洋,吾邦虽日就衰微,而日人裒集群宗,相传勿替,今且列于哲学必修科目。金经贝叶,蒐讨维殷,论者至谓维新巨子之功得力于佛学者实为不少。且教育未经普及,习俗狃于私利,惟宗教能起众生之信,足弥道德之穷,裨益人心,所关尤巨。今该绅等请设皖教育僧会,系属仿照京师成案,拟请准其设立,但应改名为安徽僧立教育会,以归一律。所举省垣迎江寺月霞为正会长,并拟再举一人以为之副,核与《教育会章程》亦属相符。惟此项僧立教育会之名,前奉学部通行,既系按照《教育会章程》核定,自应一体遵照《章程》宗旨,斟酌本地情形,拟定详细会规,禀经本司核准后并陈明地方官立案,方为成立。兹该绅等未据将详细会规呈送,应饬由该会长即行妥拟,呈司核准,再行详请核咨。其有借学务为名经营别项事业或援引外国僧徒依托保护、妨害国权者,即遵章由本司查办,以杜弊端而维善举。当经会长月霞拟定详细会规,以省治东门外之迎江寺为会所,以全省各丛林住持之有资望者为会员。一切组织大都查照部章及本省教育会章程办理,惟会务系特别规定,约分九项:一、立佛学讲习会;绍隆佛法,自利利他,悉以义解为本。欲得义解,必持经论慈恩传述。烂陀寺诸僧以通经多寡为高下,前明僧人必赴礼部试经,始得度牒,是故建立僧学,教典为急。今宜谋设佛学讲习会,选聘正知正见之法师,宜期讲授大乘经论,会员一律听讲,并购三藏教典以备会员悉心研究。二、办佛教流通所;三藏法宝慧命攸关,流通教典乃兴起佛法第一大事。内府所印梵本龙藏,非有力寺僧不能奏请,且不便携带。昔有嘉兴楞严寺刊印书本藏经,最利后人,流传二百余载。因毁于兵燹,石埭杨居士文会始自同治初年于金陵募资重刊,增入古德逸书,益臻完备,现已刊成大半,他如扬州、杭州、湖南等处亦有流通印本。取携既易,为益宏多,本会宜办佛教流通所。三、立设初级师范僧学堂;本会劝令各属寺院公筹款项,设初级师范学堂,由会中延聘教员,教授教育管理等法及他种科学,养成师范教员、管理员。各寺僧侣有志肄业者,当津贴学费,以资公用。毕业期限敬遵学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办理。学生以年在二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文理通顺者考选入学,毕业后由会长禀请提学使派员考验,给予凭照,得由本会介绍各寺充当僧学教员。四、传布正法;我佛以宗、律、教三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宗以参禅自悟明心见性,律以精持戒行严护观瞻,教以讲经明理依经修行。故各山各有古法宗旨,如金山高天宁寺素为禅宗名刹,华山古林戒幢寺素为守律法苑,焦山山龙华寺素为讲教门庭。本省各寺皆有专习一门者,渊源有自,均宜互相传授,俟得上乘信徒,将来派往苦善地中说教,以期同证善果。五、广兴小学,凡未设学之各府州县寺院,本会当劝其酌量寺产之多寡,自筹经费,广设初等小学,不分教界,以谋教育之普及。惟学堂课程及管理等法应由发起人报告本会,经会中核定,代为禀官保护。至各学堂所需教员,先由各寺自向僧界选聘,如有不足,可向学界延请品学兼优、热心教育之士暂行充当,俟本会师范毕业有人,僧学堂教员全归僧人专任,仍任地方行政官调查。六、设编辑部;由本会敦请僧、学两界精通内典及深明教育之人,按照学级程度编辑佛学课本,如《佛教历史》、《佛教地理》等,分类编纂,以备僧学堂教科之用。七、设阅览室;筹办书本、藏经及图器、标本并有关教育及宗教书报,以供会员博览之资。八、立调查部;每年春秋两季,由会长特派调查员数人,分赴江南、北各府州县调查大小寺院教规、学务一切情形,如遇不合法度之处,应随即指名,直接规劝,助其更正,报告本会。九、作统计表。必经本会所调查各府州县寺院之宗派、院址、财产及住院僧侣一切状况,每年分春秋两次编成表册,存储本会,以备稽查,以一分呈送学务公所存案。呈经提学使核准立案,并准用钤记,以资信守。
一级目录:学科·卷五十一·专门
二级目录:
卷五十一专门
高等学堂初,巡抚邓华熙应诏陈言,请令各直省建设二等学堂,时京师、上海已设大学,由户部拨款充费并钦派大臣管理,是为头等学堂。总理衙门奏准通行,因就敬敷书院屋宇开办,并将书院书籍、产业、经费归并,名曰求是学堂,于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开学,是为皖省兴学之始。二十七年三月,学堂届毕业之期,经巡抚王之春考验,取英文、法文学生十三名,奏奖监生及八品翻译官,保升教习,官阶有差,一切均照原奏章程办理。是年十月,遵旨查照山东办法,改求是学堂为大学堂,委藩臬两司总办,饬各属选生申送,县各二名,合共百人,为住堂正额。另设附课生一百二十名,以原在求是学堂肄业者充之,作为师范生。越明年,奉颁奏定章程,更定高等学堂名称,并就府学东偏老敬敷书院旧址别建校舍,以冀规模完备。三十一年正月迁入新堂,另派专员监督,扩学额二百四十名,续又推广至三百名。就中附设客籍学额五十名,毕业后一律给凭,惟不得占本省考送出洋之额,经巡抚聂缉规奏咨立案。高等学生应由中学毕业推升,开办之始,中学毕业者尚无其人,仅甄留前在大学堂肄业各生及考选中国经史文学具有根柢者入堂,学生学资势难一致,故班次之编定、学科之教授数经变更。三十二年,监督严复到堂,比照各省高等学堂成案,改为高等预科,择其年龄较长或在堂已久或程度较深者别为一班,补习中学各科,期以一年毕业。又以本省师范学堂尚未开办,各属需教才甚急,因于补习班添授教育诸学以应师范之选。其预科学生,则编为甲、乙、丙、丁、戊五班。三十三年,复于预科中挑习师范一班,并添招预科六班,合前共为十班。三十四年停止招考预科,拟开本科,以各属申送中学毕业生升学程度间有未合,特设补习一班,经提学使详定,补习三学期及四学期不等。而新添之戊、己、庚、辛、壬、癸六班中,人数太少,遂将壬、癸两班裁并。宣统元年始办本科一班,仅十二人。统计高等学堂学生,前后组织师范生凡二班,预科凡八班,补习科一班,本科一班。师范生均已毕业出堂,光绪三十二年毕业一班六十三人,三十三年毕业一班四十一人。预科毕业者计共甲、乙、丙、丁四班,三十三年甲班毕业二十六名,三十四年毕业乙班二十五名,丙班三十五名,宣统元年丁班毕业三十五名。补习班亦经先后毕业。现在堂者,除本科一班外,仅预科之戊、己、庚、辛四班,凡一百七十余名。本科按定章第一类学科教授,预科按照中学学科第四、五年程度教授。常年经费预算须五万两有奇,支应、牙厘两局筹拨之款约居半数,余则取给于州租、典息、房租本堂资产。暨学费焉。
附:理化专修科
理化专修科,由提学使沈曾植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开办。先是提学使以各属学堂虽设而学科或不完备,至理化、博物教员尤为难得,因就省垣创设师范传习所,招生百人,分两班教授,于理化、博物,使各习一科。教授时间特为加多,阅六月毕业,遂改为理化科,招生走读,额设百名,以养成高等小学及中学二、三年级理科教员,兼为高等理化及工艺之预备为宗旨。课程以物理、化学、算学为主,博物、图书、体操附之。每日功课五点钟,一年毕业。开办之始,归学司直辖,只委庶务、支应各一员驻堂照料,旋以堂内事繁,另委监督一员以专责成,常年经费概由学务公所筹给。宣统元年三月,两班学生毕业,经署学司吴同甲分派各属充当教员,遂停办焉。
法政学堂
安徽法政学堂,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扩张于三十四年七月。初,巡抚聂缉规曾以院司月课候补人员膏奖移设课吏馆,以造就已仕人材。行之数年,学部有设法政学堂之议,由政务处咨行到皖,遵经巡抚恩铭裁撤课吏馆,另就省垣择地建堂,奏明开办。时《京师法政学堂章程》犹未颁行,课程仅照大学堂法律门及日本法政速成科酌定,考取候补正、佐人员六十名予以津贴,以藩、学、臬三司为总办。三十三年九月,宪政编查馆奏请饬下各省凡非正途出身学堂毕业之捐纳、保举初任道府牧令、丞倅、佐贰各员,一律入堂肄业。三十四年正月,宪政馆复会同吏部奏准切实考验外官办法,咨院行司核议,饬将法政学堂大加扩充,当由藩、学、臬三司拟议具详,以新班之月选分发到省人员及旧班之考列三、四等者,均入学堂肄业,概不贴费。其原有各学员,即于是年六月毕业出堂。遂于下学期重定章程,推广办法,添筑校舍,官、绅并录,编设预科、正科、别科及讲习科、简易科。正科、别科以造就完全法政人才为主旨,讲习、简易二科则在造就从政之材以应急需。预科学生以年在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具有中学毕业程度,经本学堂考取者充之,每年以招足一百二十名为定额,每人每月须缴学费三元,二年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学科第一学年每星期钟点第二学年每星期钟点伦理中国伦理学外国伦理学国文论事文记事文续表
英、法、德、日文以一国为专修科,以一国为兼习科读法、会话、作文
默记、翻译
同上历史中国史外国史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论理学心理学法学通论物理学经济原论算学兵式体操合计
正科学生以预科毕业者充之,分政治、法律两门,由学生自行认定,每月缴学费四元,三年毕业。其各门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于左。
政治门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人伦道德皇朝掌故大清律例政治学政治史宪法续表
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殖民史财政学经济学
纯正应用社会学警察学外交史地方自治制度统计学英、德、法、日语
选习两国,以一国为专修科,以一国为兼习科专修科以六小
时为率,兼习科
以二小时为率同上同上合计法律门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人伦道德皇朝掌故大清律例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各国比较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裁判所编制法民法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监狱学警察学地方自治制度外语英、德、法、
日选习两国,一为专修,一为兼修合计别科学生以本省举、贡、生、监及具有中学毕业程度,年在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经本学堂试验合格者充之,其本省实缺候补人员暨客籍人员愿入别科者,经本学堂核准,亦可入学,每班以百名为定额,三年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别科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人伦道德会典要义大清律例政治学法学通论经济原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裁判所构成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财政学辨学世界史世界地理算学格致体操合计讲习科学生无定额,遵照宪政编查馆会同吏部奏定《外官考验章程》,以本省实缺候补人员应行就学者充之,其本省士绅经各州县保送或由本学堂临时考取后,亦得归入讲习科,以三学期六个月为一学期。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学科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法学通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大要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各国政治史政治地理民刑诉讼法大要监狱学地方自治制度选举法户籍法政治学裁判制度续表
文牍现行大清律例合计简易科别为夜班讲授之,凡本省实缺及候补人员,除应行入讲习科学习外,其愿入本学堂听讲者,经本学堂认可,即归入简易科。又,本籍士绅其学行纯笃、乡望素孚者,得依本人之志愿,经学堂之许可,亦归入简易科,以两学期毕业。其学科及授课时间列表如左。
学科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每星期钟点每星期钟点法学通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国际公法经济学财政学民刑诉讼法大要地方自治制度选举法裁判制度合计
以上正科、预科、别科、讲习科均照《京师法政学堂章程》编定,三十四年六月学部奏准通行各省遵照《京师法政学堂章程》办理。惟学科稍有变通。至简易一科,则仿日本明治初年办法,以广传习。现在堂者,计别科两班,讲习科一班,简易科两班,综计人数不下五百余名,不寄膳宿,仍以三司为总办,另设监督一员,提调二员,讲员无定额,监学二员,文案一员,会计一员,检查二员,掌书一员,以藩库、牙厘局、筹议公所拨款为常年经费。
附:法政讲习所
法政讲习所凡二所,均设省城。
一由皖北教育会长李国棣于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开办,初设讲习、简易二班,办法大致如法政学堂之讲习、简易二科。嗣增自治研究一班,讲授科目凡十二:一、奏定宪法大纲;二、法学通论;三、现行法制大意;四、咨议局章程及选举章程;五、城、乡、镇地方自治章程;六、调查户口章程;七、自治筹办处所定各项筹办方法;八、警察学;九、财政学;十、户籍法;十一、奏定财政统计表式解说;十二、奏定民政统计表式解说。每日功课四点钟,八个月毕业,统计三班,学生共有一百六十余名,以藩库拨款及学费为常年经费。
一由江苏刘清远等于三十四年九月开办,以藩库拨款及学费为常年经费,学生三十八名。
一级目录:学科·卷五十二·普通
二级目录:
卷五十二普通
师范学堂《师范学堂定章》分优、初两级。优级以造就初级师范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学科分三节:曰公共科,凡初入学之学生均须学习,一年毕业;曰分类科,科分四类,三年毕业;曰加习科,分类科毕业而自愿留堂一年者习焉。此外,并得审察各地中学堂何项教员缺乏,酌设选科及专修科。其选科学科二:一预科,一年毕业;一本科,二年毕业。初级师范拟派充小学堂教员者入之,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毕业年限完全科五年,简易科一年或二年。省城公共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始行开办,视上下两江,此为后矣。当三十二年巡抚恩铭准学部电开:方今振兴教育,以小学堂为基础,而教员亟须养成,故师范尤要,应即迅将省城师范名额尽力推广,等因。于是有克日兴设之议,就安庆府原有试院改建校舍,开办及常年经费由土药项下拨支,当饬办理。学务处布政使冯煦悉心筹议,以为师范学堂例应招考中学毕业生升入肄业,惟现在中学毕业尚无其人,惟有通行各属出示招考,并暂定简章、招考格式。正在经营缔造间,适署提学使沈曾植履任,该堂落成,爰就各属送考各生甄留二百七十二名,于是年二月开学。又以各属小学次第设立,欲图教育普及,非迅速养成师资不为功。如概设优级学科,毕业须时,实有缓不济急之势。议定学生分六班,以三班入初级简易科,以三班入优级选科之预备简易科,期以一年毕业。旋因高等学堂挑习师范生先后毕业计一百余人,足资急用,简易科改定二年毕业,与预科同,庶造诣益深而教才益备。三十四年六班同时毕业,其简易科毕业诸生陆续派往各属充当小学教员,至预科毕业诸生则按其程度与某学科相近者分别升入第二、第三、第四类选科,二年毕业。嗣后接办优级完全师范,并将四类一律设齐,初级师范初级简易科责成各府直隶州、各州县筹办,不另设。所有学堂中一切组织列表如左。
校地及建筑就省城内龙门口地方安庆府试院改造,一切布置均系新绘图式,校址面积工部尺平方丈创立年月
及毕业期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开学,分简易科、预科、选科,均定四学期毕业学生名额续表
职员监督人,教务长人,斋务长人,庶务长人,学监人,舍监人,文案人由庶务长兼任,会计兼庶务人,图书室管理员人,储藏室管理员人,学校医人,器具标本室管理员人,书记司事共人,文科教员中教员人、日本教员人,理科教员中教员人、日本教员人,体操、音乐、图画科教员人课 目 及 每 星 期 钟 点简易科 伦理国文算术地理历史物理
化学博物图画英文音乐体操预科 伦理国文算术地理历史物理
化学博物图画英文音乐体操选科
本科通习伦理心理论理英文体操历史、地理科历史地理法制经济物理、化学科化学数学图画博物科动物植物地质矿物实验图画
物理化学数学经费每年两由土药项下支领
附说:
右表据光绪三十四年《学务杂志》列入每科仅有科目,授业时间未及备载。爰取该堂宣统元年《一览表》补之,时日微有不同,课程或无大异。至《优级师范定章》应设附属学堂,该堂附属学堂二:一尚志中学,一高级小学,以资学生实事练习于此。
附录巡抚恩铭遵办省城师范学堂原奏
窃维要政莫重于学堂,而学堂先资乎师范。皖省师范未立前,办理学务处藩司冯煦正拟添设,上年抵任,适准学部电开:方今振兴教育,以小学堂为基础,而教员须亟养成,故师范尤要,应即迅将省城师范名额尽力推广,等因。当饬该司仍就原议之安庆府考棚即日改修,在于土药项下拨款兴造,并每年筹拨银四万二千两作为长年经费。旋据省绅公举拣选知县姚永概为监督,将所有工程经费、办法并暂定简章、招考格式,议订详明,一面鸠工庀材,一面通行各属出示招考。冬间署提学使沈曾植履任,又复饬令督催于本年正月中旬工程一律完竣。各属送考各生亦已次第到省,该提学使即于二月初旬分场考试,认真剔选,计共录取学生二百七十二名,诹吉于二月十七日开学。亲莅该堂逐加察视,屋宇整齐,教科完备,各学生恂恂于规矩之中,复面加训饬,勖以讲求根柢,贯通中西,俾可养成全才,楷模后进,借以仰副朝廷作育人材之至意。据该监学将现行章程、教授学科、各员履历及各项册式图表呈由该学司详送前来,除咨部查照外,所有师范学堂工竣开学缘由理合会同两江总督臣端方恭折具奏。
师范学堂表附:师范传习所
全省公共
师范学堂官立,余详前。
八府
徽州府紫阳师范学堂官立,在府城内,就紫阳书院改设,光绪三十二年由绅士许承尧开办。以田租、房租、地租、存款生息及盐捐为常年经费。学生二十八名。
凤阳府师范学堂官立,在府城内鼓楼东街,光绪三十四年四月由知府恩镇开办。以府道月课归并之款及皖北道张成勋等拨存典生息之款为常年经费。学生五十三名。
五直隶州
泗州师范传习所官立,在城内东南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由知州余适中开办。以中学堂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十四名。
府州各属
婺源县师范传习所公立,在城内北门保安山,光绪三十二年七月由绅士江藜青开办。以房租、茶税为常年经费。学生三十二名。
绩溪县师范传习所官立,附设东山高等小学堂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知县文化舒开办。以劝学所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二十四名。
旌德县师范传习所官立,在东门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知县张赞巽开办。以丝捐、劝捐为常年经费。学生十六名。
南陵县师范传习所公立,附设储材小学堂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知县俞开办。以官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四十九名。
当涂县师范传习所官立,在太平府试院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由绅士李梁生开办。以米厘、亩捐为常年经费。学生十三名。
芜湖县师范学堂公立,在河南西街附设两等小学堂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由绅士吴云开办。以田租、房地租、官拨款、砻坊稻米契、纸捐为常年经费。学生四十五名。
寿州师范传习所官立,在州治东紫金坊公学书报室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知州赵镜源开办。以知州捐廉为常年经费。学生四十四名。
宿州志成师范学堂私立,在州城内东门大街僧王、英公二祠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由州生周召棠开办。独任捐款为常年经费。学生四十九名。
阜阳县师范传习所官立,在西城贡院街,光绪三十三年正月由知县魏业开办。以田租、存款利息、筹拨公款等项为常年经费。学生五十五名。
颍上县师范学堂官立,在城内东北隅附设高等小学堂内,光绪三十三年由知县宋毓衡同绅士许秉彝等开办。以高等小学堂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二十名。
建平县师范传习所公立,在城内西门大街,光绪三十四年七月由绅士王佑贤等开办。以两等小学堂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四十五名。
中 学 堂
《中学堂定章》:各府必设一所,直隶州同,令高等小学毕业者入焉,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五年毕业。皖省自奉到部颁章程,各府次第遵办。而各州县及地方绅富筹集款资禀请设立者复接踵起,至校舍规模阔狭互异,教授方法详略各殊,开办之初难以一致,势固然也。兹录部定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授课时、星期授课时间表如左。
学科程度表
学级
学科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修身摘五种遗规,读有益诗歌同同同同读经
讲经《春秋左传》日三百字同同同《周礼》节本、训本日二百字中国
文字读文、作文、楷书 、行书同同兼习小篆读文、作文兼讲历代名家大略历史中国中国及亚洲各国中国本朝史、亚洲各国东西洋各国同地理总论亚洲、总论中国地理中国外国外国地文学算学算术算数、代数、几何、簿记代数、几何同几何、三角博物植物、动物同生理卫生、矿物同无理化无无无物理化学法制
理财无无无无法制大意
理财大意
续表
图画自在画、用器画同同同无体操普通及兵式同同同同
星期授课时间表
学科钟点学级修
身读经
第3部分
皖政辑要
清·冯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