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九

  歲報罪囚

  刑部問發罪囚、各照司分、通將所問囚數、不分死罪軍徒笞杖、及供明隨審、共若干名口。內分北人若干、南人若干、通付送山東司呈堂奏聞、謂之歲報。若見監罪囚、每月將見在開除病故數目、呈堂奏聞、謂之月報。其做工運炭等項、則止開送工科、事例開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刑部問發罪囚、每遇年終、各該部分、開稱自洪武某年正月初一日為始、至十二月終、本部通問發過囚人若干、內淩遲若干、斬若干、絞若干、斬罪免死終身工役若干、絞罪、免死終身工役若干、流罪若干、徒罪若干、充軍若干、隨營若干、杖罪若干、笞罪若干、疏放寧家若干、俱付山東部、通類如前、案呈本部、開坐奏聞

  ○嘉靖七年題准、每月終、山東司行司獄司、通查將見在開除病故名數、具本開坐奏聞

  ○近例、凡刑部問過送工部運灰運炭做工罪囚、每五日一次問報該科、填寫精微。每月終輪報一科

  計贓時估

  洪武元年令、凡計贓者、皆據犯處當時物價。若傭賃器物為贓者、亦依犯時價值。其傭賃雖

  多、不得過其本物之價

  一金銀銅錫之類

  金一兩四百貫

  銀一兩八十貫

  銅錢一千文八十貫

  生熟銅一斤四貫

  鐵一斤一貫

  錫一斤四貫

  黑鉛一斤三貫

  一珠玉之類

  玉一斤長二寸闊一寸厚五分八十貫

  珍珠一顆重一分十六貫

  寶石一粒重一分八貫

  翠一箇一十貫

  一羅(土商)布絹絲綿之類

  紗一疋八十貫

  綾一疋一百二十貫

  紵絲一疋二百五十貫

  羅一疋一百六十貫

  改機一疋一百六十貫

  錦一尺八貫

  高麗布一疋三十貫

  大青三梭布一疋五十五貫

  大白三梭布一疋四十貫

  中細白綿布一疋二十貫

  麤綿布一疋一十貫

  麤苧布一疋二十二貫

  細苧布一疋二十四貫

  麤褐一疋四十貫

  綿細一疋五十貫

  大綿布一疋二十貫

  麻布一疋八貫

  葛布一疋二十貫

  大絹一疋五十貫

  小絹一疋二十貫

  細絨褐一疋二百四十貫

  氈(土商)一(土商)五十貫

  氆氌一(土商)五十貫

  絲綿一斤二十四貫

  淨綿花一斤三貫

  麻一斤五百文

  一米麥之類

  粳糯米每一石二十五貫

  小麥一石二十貫

  大麥一石一十貫

  芝麻一石二十五貫

  蜀林一石一十二貫

  黃黑菉豌豆每一石一十八貫

  粟米黃米每一石一十八貫

  麵一斤五百文

  一畜產之類

  馬一匹八百貫

  騾一頭五百貫

  驢一頭二百五十貫

  駝一頭一千貫

  水牛一隻三百貫

  黃牛一隻二百五十貫

  大豬一口八十貫

  羊一隻四十貫

  鹿一隻八十貫

  小豬一口一十二貫

  犬一隻一十貫

  獐一隻二十貫

  貓一箇三貫

  兔一隻四貫

  虎豹皮每張四十貫

  馬皮一張一十六貫

  牛皮一張二十四貫

  鹿皮一張二十貫

  馬騾牛驢豬羊獐鹿肉一斤一貫

  鵝一隻八貫

  鴨一隻四貫

  雞野雞每一隻三貫

  鴿鵪鶉每一隻五百文

  天鵝一隻二十貫

  魚鱉蝦蟹每一斤一貫

  一蔬果之類

  核桃榛子每一斤一貫

  棗栗柿餅每一斤一貫

  菱芡一斤一貫

  松子一斤一貫

  葡萄一斤一貫

  楊梅一斤一貫

  西□一十箇四貫

  桃梨每一百箇二貫

  杏李林檎每一百箇一貫

  柑橙橘石榴每二十箇一貫

  柿子每三十箇一貫

  菜一百斤二貫

  薑一十斤一貫

  藕一十支二貫

  蓮房二十箇一貫

  冬□一箇五百文

  蒜頭一百箇五百文

  一巾帽衣服之類

  紗帽一頂二十貫

  胡帽一頂八貫

  貂鼠披肩一頂四十貫

  棕草帽一頂八貫

  儒吏等巾每一頂八貫

  紵絲羅帽每一頂六貫

  氈帽一頂四貫

  絛一條一貫

  氈襪一雙四貫

  氈衫一領四十貫

  鹿皮靴一雙二十四貫

  麂皮靴一雙四十貫

  牛皮靴一雙一十貫

  (革翁)鞋一雙二貫

  靸鞋一雙一貫五百文

  紵絲羅荷包每一箇一貫

  包頭一方一貫

  手帕一方二貫

  網巾一頂三貫

  綿紵絲被每一床一百貫

  綾被一床四十貫

  紬絹被每一床二十貫

  氈條一條四十貫

  花毯一條八十貫

  綿紵絲褥一床八十貫

  布褥一床十六貫

  細布綿花被一床三十貫

  麤布綿花被一床二十貫

  舊紵絲衣服一件三十貫

  新紵絲衣服一件八十貫

  舊羅衣服一件二十四貫

  新羅衣服一件七十貫

  舊紗衣服一件二十貫

  新紗衣服一件六十貫

  舊綿布衣服一件五貫

  新綿布衣服一件一十六貫

  舊紵絲小襖一件二十貫

  新紵絲小襖一件四十貫

  舊紗羅小衫每一件一十貫

  新紗羅小衫每一件三十貫

  舊紵絲裙一條二十五貫

  新紵絲裙一條五十貫

  舊羅紗裙每一條二十貫

  新羅紗裙每一條四十貫

  綾紬衣服每一件二十貫

  綾紬小襖每一件一十貫

  絨褐衣服一件八十貫

  舊夏布衣服一件五貫

  新夏布衣服一件一十貫

  綿布小衫一件五貫

  綿布裙一件五貫

  綿布褲一腰四貫

  一器用之類

  門一扇五貫

  板壁一扇一十貫

  窗一扇三貫

  木板一片闊一尺長五尺厚五寸四貫

  卓一張一十貫

  凳一條四貫

  杌一面二貫

  交椅一把二十四貫

  琴一張六十貫

  扇一把一文

  木箱一箇八貫

  大屏風一箇二十四貫

  竹簾一箇二貫

  棕簑衣一件三十貫

  笠一頂一貫

  雨傘二把一貫

  雨籠一箇一貫

  牆壁籬笆一丈一十貫

  大瓷瓶一箇一貫

  大瓷缸一箇一十貫

  漆盤一箇四貫

  漆楪碗每一箇一貫

  烏木莇十雙四貫

  竹莇十雙五百文

  瓷楪碗每十箇二貫

  大木桶一隻五貫

  大木盆一箇三貫

  斛一張五貫

  斗一量二貫

  升一箇五百文

  大鐵鍋一口八貫

  銅鍋一口二十貫

  鐵鋤一把二貫

  鐵犁一把二貫

  鐵鍬一把二貫

  大車一輛三百貫

  小車一輛二十四貫

  船一隻計料一百石五百貫

  馬鞍一副六十貫

  鼓一面五貫

  碾磨每一副三十貫

  女轎一頂八十貫

  秤一把五百文

  鐵索一條一貫

  鎖頭一箇五百文

  弓一張八貫

  箭一十枝四貫

  鎗一根四貫

  大刀一把五貫

  小刀一把二貫

  弩一張八貫

  魚□一把一貫

  禾□一把一貫

  大罄一口二十貫

  鐃鈸一副四貫

  柴草一小車一十五貫

  木柴一百斤八貫

  灰炭每十斤一貫

  煤一石八貫

  瓦一百片一十貫

  磚一百箇一十六貫

  木一根圍一尺長一丈六貫

  椽一根四貫

  貓竹一根二貫

  蘆席一領一貫

  筆竹一根五百文

  秫秸穀草每一大車四十貫

  白蠟一斤一十貫

  黃蠟一斤二貫

  香油一斤一貫

  茶一斤一貫

  酒醋每一瓶一貫

  真粉一斤五百文

  鹽每十斤二貫五百文

  蜂蜜沙糖每斤一貫

  蘇木一斤三貫

  胡椒一斤八貫

  花椒一斤一貫

  銀硃一斤一十貫

  礬一斤五百文

  硃砂一兩四貫

  硫黃一斤一貫

  榜紙一百張四十貫

  中夾紙一百張一十貫

  奏本紙一百張一十六貫

  手本紙一百張七貫

  各色大箋紙一百張二十貫

  墨一斤八貫

  筆一十枝二貫

  類進職物

  凡問擬囚人一應贓罰、刑部類進

  內府、收貯備用。今俱付湖廣司、照各項公費、作正支銷。其收贖錢鈔、仍年終類進。若非民間所用之物、及抄沒之贓、亦進

  內府收貯。亦間有送戶部工部者。事例詳後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布政司、並直隸府州、應有追到贓物、彼處官司、用印鈐封、批差長解人、管解到部。照依地方發下該部承行、仍照來文內開到金銀鈔貫(土商)疋紬絹等項數目、案呈刑部、具手本差官齎赴內府、關領進物勘合回部、照數填寫明白。又具長單一樣二紙、編寫字號、用使半印勘合、堂上官押字用印、對查無差。將前項贓物、原封不動、就原差解人、同將勘合長單進赴內府該庫。各門守衛官並門吏、各於長單書名畫字、用訖照進關防、放進到庫。庫官眼同長解人、拆開原封、照依原進數目、檢閘無欠、交收入庫、將勘合並長單一紙、本庫收留存照。外有長單一紙、本庫官吏、出給實收、押字用印、交付原解人收齎。仍於各門打訖照出關防、回部附卷。仍將長解原批上、批寫解到金銀鈔貫等項贓物、已於某年月日、進赴內府某庫納訖、某部批迴、原解人將批文齎回該衙門備照。其刑部問擬犯人、除恐嚇詐欺、強買賣有餘利、科歛求索、係取與不和、用強生事、逼抑取受之贓、並還物主外。餘有接受枉法、不枉法、彼此俱罪之贓、並應合抄劄犯人家財、俱各見數、責付庫子收領下庫、聽候類解。取訖領狀附卷。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庫子將收過各部一應贓物、備細開寫、自某年某月某日為始、至某年某月終、收到某部某部追抄犯人某人等名下金銀鈔貫(土商)疋等項若干。開呈湖廣部。照數案呈本部。關給勘合、出具長單、如前進納。湖廣部照依批迴、移付各部知會。各部又於原卷查照相同、然後附卷備照

  ○二十八年、令各部將原收各布政司、直隸府州、解到贓銀等項、自行送進

  內府該庫交收

  ○永樂二年、令各司按季通付湖廣司類進

  ○三年、令各處官司解到並追收銀兩、俱各行取銀匠、辯驗成色、會官煎銷潔淨。其鈔貫(土商)疋衣服等項、亦各行取鋪戶檢驗堪中、進納

  ○二十一年、令各處官司通查在庫贓銀、類解刑部轉送內承運庫交收

  ○宣德四年、改送隨駕司禮監

  ○十年、仍送承運庫

  ○成化十三年令、法司贓罰金銀、俱要會官煎成足色、送庫交收其承行該吏、敢有增減成色、抵換侵欺者、查究治罪

  ○弘治十年奏准、刑部贓罰銀兩、支與吏戶禮兵工五部、及大理寺、買辦紙劄筆墨硃炭等項

  ○十四年議准、囚犯贖罪鈔貫、俱折銀、或折銅錢、按季類送戶部

  ○正德元年題准、贖罪鈔貫、折納銀錢、及變賣入官贓物銀兩、許支給刑部、並各衙門、每歲公用。其贓銀仍煎銷解

  內府收貯

  ○二年題准、囚犯錢鈔、並入官贓銀、照舊類送該庫。其一應入官絹布、衣服、器皿、牛馬、驢騾變賣銀兩、量准各衙門每歲筆紙墨炭等項公用支銷

  ○十四年題准、本部見問徒杖、笞罪、無力折納工價銀兩、干內以十分為率。扣留七分修理衙門三分仍送工部、備各監局年例之用

  ○又令刑部造囚飯煤價、運囚糧腳價、療囚病藥價、獄中燈油、修理獄具、俱許支入官贓物銀。山東司辦理

  ○嘉靖二年議准、刑部合用印色、原於順天府支給官錢買辦者、四川司支贓罰銀兩、自行買辦

  ○六年議准、刑部例支與各衙門買辦紙劄筆墨硃炭等銀、先儘贓物變賣銀兩支給。其不敷之數、將入官贓銀補支

  ○七年議准、每年審錄重囚、合用刊刻招由、及紙劄筆墨等費、俱許於入官銀內支用。事畢、將支過銀兩、並使過數目、呈繳查考

  ○九年議准、法司收過錢鈔本色、依舊類進

  內府天財庫。其收贖鈔貫折銀、候年終、與贓罰銀兩、類進

  內府承運庫交收

  ○二十五年題准、每年

  慶成筵宴、禮部該用進呈

  御覽圖本揭帖、中宮

  東宮圖本揭帖、知會

  內府、通行各該與宴衙門文移、刊給與宴官員名宴圖。合用黃紅綾、及各項紙張筆墨刊刻板木煙煤木炭等件物料、刊字裱褙刷印界畫等匠工食。於刑部湖廣司支贓罰紙價銀二十二兩應用

  ○又題准、原給吏戶禮兵工五部紙劄筆墨炭等項、改給與中前左右四軍都督府、及通政司支用

  ○隆慶元年題准、一應贓贖、俱半年一次送戶部、接濟邊用。如有修理公費、咨工部題請。兩京各衙門但有贓罰、俱照此例行。戶部仍於年終、通將各衙門、送到銀兩開數具奏○二年題准、各衙門紙劄筆炭、及刑部熱審朝審、並提牢廳囚衣煤油醫藥、寫本抄呈工食、各官到任上

  陵等項公侯俱許本部扣留贓贖銀兩措辦。年終、將用過數目、造冊奏繳。其餘剩銀兩、仍舊類解戶部交納

  ○萬曆六年題准、中左右前四軍都督府筆炭、改派於順天府富戶銀內支給。通政司、大理寺筆炭、改派一半於東西南兵馬司房號銀內支給

  類填勘合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本衙門遇有追贓提人、合行下各布政司、直隸府州、追問刑名、並取招斷決等項。開寫犯人姓名鄉貫住址贓物名項、並備細緣由、移付廣東部、置立文簿、逐件附寫。每布政司府州、類至四五件、六七件、案呈本部、照依原編定字號勘合文簿。將案呈事件、通具手本。差官於原編底簿內、附寫明白、前赴內府刑科、關填勘合完備、領回本部、押字用印。照會布政司、劄付直隸府州施行

  ○二十九年、令刑部每司各設勘合卷。其各項卷內、遇有應行下各布政司、及直隸府州者、俱付該司自行類填勘合。其有不係所隸地方。開付該隸司分轉行

  ○三十二年、令本部各司勘合、仍付廣東清吏司類填。每年終、各布政司、直隸府州、將奉到勘合、開立前件、責差該吏齎捧赴部註銷

  收買紙劄

  刑部紙劄、舊例收買應用。後令囚人上納。近又折價、僉鋪戶買辦。其各衙門春秋二季、從本部關給者、准動支贓贖買補。事例詳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本衙門合用奏啟本、案驗行移簿籍、囚人寫招服辯、一應紙劄。山西部掌行。每季會計合用奏啟本紙各若干、估計合用鈔若干、本部明立文案。開付湖廣部。於贓罰鈔內照數關支。差官前去街市、及客商販賣去處、照依時價、兩平收買。數足到部。堂上官用印封鈐、責付庫子收領在庫。聽候各部將各季用紙數目呈堂、判送湖廣部立案、照數關支。候至季終、銷用盡絕。各部開稱為某事用過某色紙若干、逐一開付本部、將各部花銷紙數、查理明白、將來付附卷。其餘季分、如前施行

  ○二十七年奏准、問過罪囚、除逃軍逃囚、全家抄劄起發、並劫賊外。其餘官吏軍民人等、俱各辦納紙劄一分。每年春夏秋冬四季、本衙門置立文簿一扇、輪流管掌。各部追到紙劄、俱送該管部分、附簿明白、著令管庫典吏庫子收貯。每月各部分合用紙劄、赴該部關支應用餘剩之數、季終該部呈繳本部、出給長單、送赴內府該庫交收、取獲長單附卷

  ○天順二年、令刑部囚人官民紙劄、俱收貯在庫。每季劄委主事一員、輪流掌管放支。及令照磨所置立印信文簿。將日逐大理寺審允回報犯人姓名、備寫以憑稽考。其浙江等十三司、亦各立文簿一扇、公同收紙令史、將囚人紙劄、每名追收附簿。每日一次、將有紙犯人、開具手本二本。一本送照磨所、查明勾銷。一本連紙送管庫主事收庫、以備各衙門關支。其管庫主事收放紙劄、一季滿日、將紙數呈堂、批送山西司查照

  ○成化二年奏准、囚人有力者、該折奏本手本榜紙中夾紙張、照依時估、兩平折納、收受入庫。候各衙門關用。每官紙一分、榜紙四十張。告紙一分、勘合紙二十張、中夾紙三十張。軍民紙一分、中夾紙五十張、奏本紙十張、手本紙五張。內中夾紙、每張折納手本紙二張。每五張、折納榜紙一張。每二張半、折納奏本紙一張

  ○十三年奏准、各司囚人紙劄、各立文案一宗。就令收紙令史承行。收過並送過紙數、明白附寫。每五日一次、具印信手本、仍送管庫主事處交收。守取印信實收、附卷備照。其承委管庫主事、置立收放紙數文卷一宗。收過某司紙劄若干、放過某衙門紙劄若干、明白立案附卷。候管庫滿日、連卷呈堂、發下照磨所照刷。批送山西司收照。其各司紙劄文卷、亦每月一次、送所照刷。如有隱漏不報、增減紙數者、呈堂究問

  ○凡問過囚人、發審有名者、各納紙一分。文武職官正妻、監生生員吏典總小旗知印承差僧道僧道官醫生天文生應襲舍人里老、俱官紙。軍校灶匠廚役勇士力士及各餘數陰陽人民人婦女、俱民紙。原告及訴人、該納官紙者、仍納官紙。該納民紙者、俱納告紙。供明亦照例納紙

  ○凡竊盜死罪逃軍民匠囚犯充軍、遇革釋放者、並免納紙

  ○凡囚犯紙劄、照依時估、聽其自行買納。若無藉之徒及管押典吏人等、通同作弊、分外增騙錢物者。問罪、枷號一箇月發落。若監追紙劄、三箇月之上、不能完納者、放免

  ○弘治十年奏准、吏戶禮兵工五部、及大理寺、歲用紙劄、刑部關支不敷。於都察院見收類解紙劄內關用。如有不敷、並刑部題奏本紙、俱於兩法司各贓罰銀買辦。有餘、作次年之用

  ○十三年議准、雜犯死罪、准徒五年者、除例該充軍外。其餘贖罪運炭做工擺站充役立功哨瞭等犯、俱一體納紙

  ○十七年議准、在京內外大小衙門、及纂修書籍等項、該支紙劄、每年春秋二季、俱赴刑部。夏冬二季、俱赴都察院。

  各照數關用

  計開支給紙張衙門

  內閣        翰林院

  吏戶禮兵工五部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六科

  宗人府     詹事府

  五軍都督府   鴻臚寺

  尚寶司     光祿寺

  國子監     太醫院

  四夷館     行人司

  戎政府     戶部提督倉場

  司禮監     印綬監

  御用監     管倉少監

  尚寶監     尚膳監

  尚衣監     內官監

  司設監     都知監

  御馬監     司鑰局

  鍼工局     銀作局

  司苑局     酒醋局

  織染局     巾帽局

  承運庫     供用庫

  王府講讀官     兵仗局

  申明誡諭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貪官污吏、玩法頑民、有犯罪名。各該部分、取問明白、議擬審允、依律發落外。將各人所犯情由罪名、開付廣西部、明立文案、照依原犯情罪、備榜差人、發去各囚原籍張掛、申明誡諭。其欽依戴罪官員、各該部分、自行備榜、發去原籍任所、張掛曉諭。取各囚原籍任所官司回文、到部完卷

  ○萬曆七年題准、凡決過斬、絞、罪犯、將招罪略節、刊刻榜文、行五城張掛曉諭

  官吏過名

  洪武二十三年詔、有司官、凡犯過誤者、初犯、至三犯、皆問罪復職、許令改過自新

  ○二十六年定、凡本部十二部、遇有問失出入人罪、耽誤公事、含糊行移等項、一應犯該公罪官吏、該笞者、官收贖吏移付廣西部紀錄。候一季終、照數類決。杖罪以上、並取到各衙門官公罪招狀、各部亦開付廣西部明立文案。候年終、案呈通咨吏部紀錄、通考黜陟

  ○三十二年奏准、官吏行移錯誤、果有害於事者、官收贖。吏每季類決。不必附過

  ○永樂二十二年、令內外官貪贓者、並錄其罪名於官以便稽考

  ○正統九年、敕禮部三法司、春陽肇序、萬物咸新、在京文武官員、除贓罪外。自正統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前所犯過名、紀錄在官者、悉與湔除、俾奉公守法 【 自後歲以為常】

  ○成化十七年奏准、各處吏典有犯公罪、問該還役者、係在京衙門、仍行查抄招由。在外各衙門、備抄原問略節招由。俱轉行本處布政司、及直隸府州、年終造冊類繳兩京吏部。以憑查考

  朝覲糾劾

  凡官員來朝、考察事畢、刑部將應該糾劾緣由、並日期、具本題知。先期本司開報鴻臚寺、請

  上陞殿。及行移春坊、吏科、儀制司、浙江道各知會。至日早、上視朝本部會同六部都察院、糾論各官曠職誤事、請旨拏問。來朝官員、跪於丹墀內、俯伏候

  旨。有旨免問、俱免冠叩頭謝恩

  漕運理刑

  理刑主事一員、駐淮安、專理漕運詞訟。凡刑名、俱遵依總督衙門節年題准議單事理、問擬發落。不得輒受軍民他詞。舊例每三年差滿員缺、刑部移咨吏部選補。隆慶三年、刑部題准、但遇漕運理刑更替之期、本部選差刑名疏通主事一員、前去接管、不必移咨另補。其題差始正統間。後時或停復。至萬曆八年又革、以其事屬督糧參政帶管。十一年復設南京刑部 【 建置見吏部官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