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鹽鐵總敘皇朝自武德永徽以後。姜行本。薛大鼎。褚朗。皆以漕運上言。然未能通濟。其後監察御史王師順。運晉絳之粟。於河渭之間。增置渭橋倉。自師順始也。
開元二年。河南尹李傑為水運使。大興漕事。
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言。請依舊法。敖倉於河口立輸場以受米。置河陰縣。及河陰。柏崖。集津三門倉。鑿崖開山。以車運數十里。積於太原倉。以利漕運。上從之。拜耀卿江淮轉運使。仍以鄭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蕭炅為之副。轉運鹽鐵之有副使。自此始也。耀卿主之三年。凡運六七百石。省陸運之傭三千萬。舊制。東都含嘉倉。積江淮之米。載以大輿。運而西至於陝。三百里率兩斛計傭錢千。此耀卿所省之數也。明年。耀卿拜侍中。而蕭炅代焉。二十五年。運米一百萬石。二十九年。陝郡太守李齊物。鑿三門山以通運。闢三門巔。踰巖險之地。俾負索引艦。昇於安流。自齊物始也。 天寶二載。韋堅代蕭炅。以滻水作廣運潭於望春之東。而藏舟焉。是年。楊釗以殿中侍御史為水陸運使。以代韋堅。先是。米至京師。或砂礫糠秕。雜乎其間。開元初。詔使揚擲而較其虛實。揚擲之名。自此始也。
十四載八月詔。水陸運宜停一年。天寶以來。楊國忠王?皆兼重使。以權天下。故轉運之事。自耀卿以降。罕有聞者。
肅宗初。第五琦始以錢穀得見。請於江淮分置租庸使。市輕貨以濟軍食。遂拜監察御史。為之使。乾元元年。加度支郎中。尋兼中丞。為鹽鐵使。於是始立鹽鐵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鹽。立監院官吏。其舊業戶洎浮人。欲以鹽為業者。免其雜徭。隸鹽鐵使。盜煮私鹽。罪有差。亭戶自租庸以外。無得橫賦。人不益稅。而國用以饒。明年。琦以戶部侍郎同平章事。詔兵部侍郎呂諲代之。寶應元年五月。元載以中書侍郎代呂諲。是時。淮河阻兵。飛輓路絕。鹽鐵租賦。皆泝漢而上。以侍御史穆寧為河南道轉運租庸鹽鐵使。尋加戶部員外。遷鄂州刺榷。以總東南貢賦。是時。朝議以寇盜未戢。關東漕運。宜有倚辦。遂以通州刺史劉晏為戶部侍郎京兆尹度支鹽鐵轉運使。鹽鐵兼漕運。自晏始也。二年。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依前充使。晏始以鹽利為漕傭。自江淮至渭橋。率十萬斛傭七千緡。補綱吏督之。不發丁男。不勞郡縣。蓋自古未之有也。至今為法。晏既至江淮。以書遺元載曰。浮於淮泗。達於汴。入於河。西經底柱硤石少華。楚帆越客。直抵建章長樂。此安社稷之奇業也。晏賓於東朝。猶有官謗。公終始故舊。不信流言。則賈誼復召宣室。宏羊重興功利。敢不悉力以答所知。驅馬陝郊。見三門渠津遺跡。到河陰鞏洛。見宇文愷立梁公堰。分河入渠。及李傑新堤故事。飾像河廟。凜然如生。步步探討。知昔人用心。則潭衡桂陽。必多積穀。可以淪波挂席。西指長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飽六軍之眾。待此而強天子無憂。都人胥悅。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膽。三河流離者。於茲請命。公輔明主。為富民侯。此今之切務。不可失也。僕願湔洗瑕穢。一罄愚誠。以副公之心。且晏勤于官。不辭水火。然運之利與運之病。各有四五焉。晏自尹京。入為計相。共五年矣。京師三輔百姓。唯苦稅畝傷多。若使每年得江湖二三十萬石。即徭賦頓減。歌舞皇澤。其利一也。東都殘毀。百無一存。若米運流通。則饑民皆附。村落邑廛。從此滋多。受命之日。引海陵之倉。衣食鞏洛。是計之得者。其利二也。諸侯有在邊者。諸戎有侵敗王略者。或聞三江五湖。陳陳紅粒。雲帆桂?。輸納帝鄉。可以震耀夷夏。其利三也。自古帝王之盛。皆云書同文。車同軌。日月所照。莫不率俾。今舟車既通。商賈來往。百貨雜集。航海梯山。聖神光耀。漸及貞觀永徽之盛。其利四也。所可疑者。函陝凋殘。東周尤甚。過宜陽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編戶千餘而已。人煙蕭條。獸游鬼哭。輿必脫輻。牛必羸角。棧車輓輅。亦不易求。今於無人之境。興勞人之運。故難就矣。其病一也。汴流渾渾。不脩則澱。頃因寇難。曾未疏決。澤滅水岸石墮。役夫需於沙津。吏旋於淤濘。千里洄上。罔水行舟。其病二也。東垣底柱。澠池二陵。北河運處。五六百里。戍卒久絕。奪攘奸宄。窟穴囊橐。夾河為藪。豺狼狺狺。舟行所經。寇亦能往。其病三也。東自淮陰。西臨蒲阪。亙三千里。屯戍相望。中軍皆鼎司元侯。賤卒亦儀同青紫。每云食半菽。又云無挾纊。輓漕所至。船到便留。即非單車使。折簡書。所能制矣。其病四也。是願畢其思慮。奔走之。惟中書詳其利病。裁成之。晏見一水不通。願荷鍤先往。見一粒不運。願負米先趨。焦心苦形。期報明主。丹誠未剋。漕引多虞。屏營中流。掩泣獻狀。自此每歲運米數十萬石。自江淮北。列置巡院。搜擇能吏以主之。廣牢盆以來商賈。凡所制置。皆自晏始。廣德二年正月。復以第五琦專判度支鑄錢鹽鐵事。而晏以檢校戶部尚書。為河南及江淮以來轉運使。及與河南副元帥計會開決汴河水。永泰二年。晏為東道轉運常平鑄錢鹽鐵使。琦為關內河東劍南三川轉運常平鑄錢鹽鐵使。大歷五年。詔停關內河東三川轉運常平鹽鐵使。自此晏與戶部侍郎韓滉。分領關內河東山南劍南租庸青苗使。至十四年。天下財賦。皆以晏掌之。建中元年。詔曰。朕以征稅多門。郡邑凋耗。聽於群議。思有變更。將致時雍。宜遵古訓。其江淮米。準旨轉運入京者。及諸軍糧儲。宜令庫部郎中崔河圖權領之。今年夏稅以前。諸道財賦多輸京師者。及鹽鐵財貨。委江州刺史包佶權領之。天下錢穀。皆歸金部倉部。委中書門下簡兩司郎官。準格式條理。尋貶晏為忠州刺史。晏既罷黜。天下錢穀。歸尚書省。既而出納無所統。乃復置使領之。是年三月。以韓洄為戶部侍郎。判度支。金部郎中杜佑。權勾當江淮水陸運使。行劉晏韓滉舊制。先是。晏為宰臣楊炎所惡。貶忠州刺史。尋殺於忠州。兵興以來。凶荒相屬。京師斗斛萬錢。官廚無兼時之食。百姓在畿甸者。拔穀挼穗。以供禁軍。洎晏既遺元載書。陳轉稅米利病。歲入米數十萬斛。以濟關中。代第五琦鹽務。法益精密。初年入錢六十萬。季年則十倍其初。大歷末。通天下之財。而計其所入。總一千二百萬貫。而鹽利過半。李靈耀之亂。河南節度使據土不奉法。賦稅不上供。州縣益減。晏以羨餘相補。人不加賦。所入仍舊。議者稱之。其商確商榷財用之術者。必一時之選。故晏沒後二十餘年。韓洄。元琇。裴腆。包佶。盧貞。李衡。相繼分掌財賦。皆晏門下。晏部吏在千里外。奉教如目前。四方水旱。及軍府纖芥。莫不先知焉。其年詔曰。天下山澤之利。當歸王者。宜總隸鹽鐵使。三年。以包佶為左庶子。汴東水陸運鹽鐵租庸使。崔縱為右庶子。汴西水陸運鹽鐵租庸使。四年。度支侍郎趙贊議常平事。竹木茶漆盡稅。茶之有稅。肇于此矣。
貞元元年。元琇以御史大夫為鹽鐵水陸運使。其年七月。以尚書右僕射韓滉統之。滉沒。宰相竇參代之。
五年十二月。度支轉運鹽鐵奏。比年自揚子運米。皆分配緣路觀察使。差長綱發遣。運路既遠。實為勞民。今請當使諸院。自差綱節級搬運。以救邊食。從之。
八年詔。東南兩稅財賦。自河南江淮嶺南山南東道至渭橋。以戶部侍郎張滂主之。河東劍南山南西道。以戶部尚書度支使班宏主之。今戶部所領三川鹽鐵轉運。自此始也。其後宏滂互有短長。宰相趙憬陸贄。以其事上聞。由是遵大歷故事。如劉晏韓滉所分焉。
九年。張滂奏立稅茶法。郡國有茶山。及商賈以茶為利者。委院司分置諸場。立三等時估為價。為什一之稅。是歲得緡四十一萬。茶之有稅。自滂始也。自後裴延齡專判度支。與鹽鐵益殊塗而理矣。十年。潤州刺史王緯代之。理于朱方。數年而李錡代之。鹽院津堰。供張侵剝。不知紀極。私路小堰。厚斂行人。多是錡始。時鹽鐵轉運有上都留後。以副使潘孟陽主之。王叔文權傾朝野。亦以鹽鐵副使兼學士為留後。故鹽鐵副使之俸。至今獨優。順宗即位。有司重奏鹽法。以杜佑判度支鹽鐵轉運使。治於揚州。
元和二年三月。以李巽代之。先是。李錡判使。天下榷酤漕運。由其操割。專事貢獻。牢其寵渥。中朝秉事者。悉以利交。鹽鐵之利。積於私室。而國用日耗。巽既為鹽鐵使。大正其事。其堰埭先隸浙西觀察使者。悉歸之。因循權置者。盡罷之。增置河陰敖倉。置桂陽監。鑄平陽銅山為錢。又奏江淮河南峽內兗鄆嶺南鹽法監院。去年收鹽價緡錢七百二十七萬。比舊法張其估二千七百八十餘萬。非實數也。今請以其數除為煮鹽之外。付度支收其數。鹽鐵使煮鹽。利繫度支。自此始也。又以程?為揚子留後。四年四月五日。巽卒。自榷筦之興。唯劉晏得其術。而巽次之。然初年之利。類晏之季年。季年之利。則三倍於晏矣。舊制。每歲運江淮米五十萬斛。至河陰留十萬。四十萬送渭倉。晏歿。久不登其數。惟巽掌使三載。無升斗之缺焉。六月。以河東節度使李鄘代之。五年。鄘為淮南節度使。以宣州觀察使盧坦代之。六年。坦奏。每年江淮運糙米四十萬石到渭橋。近日欠闕大半。詳旋收糴。遞年貯備。從之。坦改戶部侍郎。以京兆尹王播代之。播遂奏。 元和五年。江淮河南嶺南峽中兗鄆等鹽利錢六百九十八萬貫。比量改法已前舊鹽利時價。四倍虛估。即此錢當為千七百四十餘萬貫矣。請付度支收管。從之。其年詔曰。兩稅法悉委郡國。初極便人。但緣約法之時。不定物估。今度支鹽鐵。泉貨是司。各有分巡。置於都會。爰命帖職。周視四方。簡而易從。庶協權便。政有所弊。事有所宜。皆得舉聞。副我憂寄。以揚子鹽鐵留後為江淮已南兩稅使。江陵留後為荊衡漢沔東界彭蠡南及日南兩稅使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三川兩稅使。峽內煎鹽五監。先屬鹽鐵使。今宜割屬度支。便委山南西道兩稅使兼知糶賣。峽內鹽屬度支。自此始也。
七年。王播奏。去年鹽利。除割峽內井鹽。收錢六百八十五萬。從實估也。又奏。商人於戶部度支鹽鐵三司飛錢。謂之便換。
八年。以崔倰為揚子留後。淮嶺已東兩稅使。崔柷為江陵留後。荊南已東南兩稅使。
十三年。播又奏。以軍興之時。財用是切。頃者。劉晏領使。皆自案租庸。至於州縣否臧。錢穀利病之物。虛實皆得而知。今臣守務在城。不得自往。請令臣副使程?出巡江淮。具州府上供錢穀。一切勘問。從之。閏五月。?至江淮。得錢一百八十五萬貫以進。其年。以播守禮部尚書。以衛尉卿程?代之。明年。?以本官兼御史大夫平章事。 十四年。?卒。以刑部侍郎柳公綽代之。長慶初。王播復代公綽。四年。王涯以戶部侍郎代播。復以鹽鐵使為揚州節度使。文宗即位入覲。以宰相判使。其後王涯復判二使。表請使茶山之人。移樹官場。舊有貯積。皆使焚棄。天下怨之。九年。以事誅。而令狐楚以戶部尚書右僕射主之。以是年茶法大壞。奏請付州縣。而入其租於戶部。人人悅焉。
開成元年。李石以中書侍郎判收茶法。復貞元之制也。
三年。以戶部尚書同平章事楊嗣復主之。多革錢穀監院之陳事。至大中壬申。凡十五年。多任元臣。以集其務。崔珙自刑部尚書拜。杜悰以淮南節度使領之。既而皆踐公台。薛元賞。李執方。盧宏正。馬植。敬暉五人。於九年之中。相踵理之。植亦自是居相位。
大中五年二月。以戶部侍郎裴休為鹽鐵轉運使。明年八月。以本官平章事。依前判使。始者。漕米歲四十萬斛。其能至渭倉者。十不三四。漕吏狡蠹。敗溺百端。官舟之沈。多者歲至七十餘隻。緣河奸犯。大紊晏法。休使寮屬按之。委河次縣令董之。自江津達渭。以四十萬斛之傭。計緡二十八萬。悉使歸諸漕吏。巡院胥吏。無得侵牟。與之為法。凡十事奏之。六年五月。又立稅茶之法。凡十二條。陳奏。上大悅。詔曰。裴休興利除害。深見奉公。盡可其奏。由是三歲漕米至渭濱。積一百二十萬斛。無升合沈棄焉。 十年。裴休出鎮澤潞。尋以柳仲郢。夏侯孜。杜悰迭判之。至咸通五年。南蠻攻安南府。連歲用兵。饋輓不集。詔江淮鹽鐵巡院和僱舟船。運淮南浙西道米至安南。乾符中。又以崔彥昭王凝判之。二年。凝以所補吏生賦改官。復命裴坦判之。高駢為潤州節度。移鎮淮南。亦就判使務。 中和元年。黃巢犯闕。車駕出狩興元府。又以蕭遘韋昭度判之。及命侍中王鐸為行營都統。率諸道之兵。收復京城。慮調發不時。乃以昭度兼供運使。至光啟中。所在征鎮。自擅兵賦。皆不上供。歲時但貢奉而已。由是江淮轉運路絕。國命所能制者。唯河西山南劍南嶺南西道。洎宦官田令孜自蜀中扈從。召募新軍。號左右神策。共四十四部。並南衙官屬僅萬餘。三司轉無調發之所。舊日兩池榷鹽稅課鹽鐵使。特置鹽官。以總其事。自亂離之後。河東節度使王重榮兼領榷務。歲出課鹽三千車以進。至是令孜以軍食闕供。乃舉廣明故事。請以兩池榷務歸之鹽鐵。詔下。重榮上章論訴。竟不能奪。天復中。朱全忠兼鎮河中。兩池鹽課。始加至五十車。自大順年後。又以孔緯。杜讓能。崔昭緯。嗣薛王知柔。徐彥若。韓建。崔允。裴樞。柳璨。相次判之。
漕運舊制。凡陸行之馬程。日七十里。步及驢五十里。車三十里。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泝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餘水四十五里。空舟泝河四十里。江五十里。餘水六十里。沿流之舟。即輕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餘水七十里。其如底柱之類。不拘此限。若遇風水淺不得行者。即於隨近官司中牒檢印記。聽折半。
武德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水部郎中姜行本。請於隴州開五節堰。引水通運。許之。
永徽元年。薛大鼎為滄州刺史。界內有無棣河。隋末填廢。大鼎奏開之。引魚鹽於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 顯慶元年十月。苑面西監褚朗。請開底柱三門。鑿山架險。擬通陸運。於是發卒六千人鑿之。一月而功畢。後水漲引舟。竟不能進。
咸亨三年。關中饑。監察御史王師順奏。請運晉絳州倉粟以贍之。上委以漕運。河渭之閒。舟楫相繼。置倉於渭南東。師順始之也。
大足元年六月九日。於東都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諸州租船。
神龍三年。滄州刺史姜師度。於薊州之北漲水為溝。以備契丹奚之入寇。又約舊渠。傍海穿漕。號為平虜渠。以避海南。運糧者至今賴焉。
開元二年。河南尹李傑奏。汴州東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漕運不通。傑奉發汴鄭丁夫以濬之。省功速就。公私深以為利。刻石水濱以紀其績。
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敕。水運米揚擲。四五六七月。米一?欠五合。三八月。米一?欠四合。二九月米。一?欠三合。正十十一月十二月。米一?欠二合。並與納。
十五年正月十二日。令將作大匠范安及檢校鄭州河口斗門。先是。洛陽人劉宗器上言。請塞氾水舊汴河口。于下流滎澤界。開梁公堰。置斗門。以通淮汴。擢拜宗器左衛率府冑曹。至是。新渠填塞。行舟不通。貶宗器為循州安懷戍主。安及遂發河南府懷鄭汴滑衛三萬人。疏決開舊河口。旬日而畢。
二十年。京師穀價踴起。上召京兆尹裴耀卿。問以救人之術。耀卿奏曰。昔貞觀永徽之際。祿廩未廣。每歲轉運。不過二萬石便足。今國用漸廣。漕運數倍。猶不能支。從東都至陝。河路艱險。既用陸運。無由廣致。若能開漕運。變陸為水。則有所盈餘。動渝萬計。且江南租船。候水始進。吳人不便漕輓。由是所在停留。日月既淹。遂生竊盜。臣望於河口置一倉。納河東租米。便放船歸。從河口即分入河洛。官自雇船載運。至三門之東。置一倉。三門既屬水險。即於河岸開山。車運十數里。至三門之西。又置一倉。每運置倉。即搬下貯納水通即運。水細便止。自太原倉泝河入渭。更無停留。所省鉅萬。前漢都關中。年月稍久。及隋亦在京師。緣河皆有舊倉。所以國用常贍。上深然其言。至二十二年八月十四日。置河陰縣及河陰倉。河清縣置柏崖倉。三門東置集津倉。三門西置三門倉。開三門北山十八里。以避湍險。自江淮而泝鴻溝。悉納河陰倉。自河陰送納含嘉倉。又遞納太原倉。所謂北運。自太原倉浮渭。以實關中。其有侍中裴耀卿充江淮轉運使。以鄭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蕭炅為副。三年。凡運七百萬石。省腳三十萬貫。或說耀卿進所省腳錢。以表其功。答曰。此並公事。豈宜以小道邀名求寵也。河陰上倉。天寶後廢。至大歷四年。戶部尚書劉晏。奏置汴口倉。 二十六年十一月五日。潤州刺史齊澣奏。常州北界隔吳江。至瓜步江為限。每船渡繞瓜步江沙尾。紆迴六十里。多為風濤所損。臣請於京口埭下。直截渡江。二十里開伊婁河。二十五里即達揚子縣。無風水災。又減租腳錢。歲收利百億。又立伊婁埭。皆官收其課。迄今用之。 二十八年九月。魏州刺史盧暉開通濟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州城西。都注魏橋。夾州製樓百餘間。以貯江淮之貨。
二十九年十一月。陝郡太守李齊物。鑿三門上路通流。便於漕運。開渠得古黎鏵三。於石下。皆有文曰平陸。遂改河北縣為平陸縣。至天寶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渠成放流。其年。陝郡太守韋堅奏。引灞滻二水開廣運潭於望春亭之東。自華陰永豐倉以通河渭廣運潭。渠既成。至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敕。古之善政。貴於足食。欲求富國。必先利人。朕以關輔之間。尤資殷贍。比來轉輸。未免艱辛。故置此潭。以通漕運。萬世之利。一朝而成。其潭宜以廣運為名。
其年。京兆尹韓朝宗。分渭水入自金光門。置潭於西市之西街。以貯材木。
永泰二年七月十日。鑿運水渠。自京兆府直東至薦福寺東街。至北國子監正東。至於城東街正北。又過景風門延喜門。入于苑。闊八尺。深丈餘。京兆尹黎幹奏。 貞元二年五月敕。漕運通流。國之大計。其河水每至春夏之時。多被兩岸田萊。盜開斗門。舟船停滯。職此之由。宜委汴宋等州觀察使。選清強官。專知分界勾當。其鄭州徐州泗州界。各仰刺史準此處分。仍令知汴州支遣院官計會勾當。
十五年二月。于?奏。移轉運汴州院於河陰。以汴州累遇兵亂。失散錢帛故也。 元和三年四月。增置河陰倉屋一百五十間。
十一年十二月。始置淮潁水運。楊子等諸院米。自淮陰泝流至壽州西四十里入潁口。又泝流至潁州沈邱界。五百里至於陳州項城。又泝流五百里。入於?河。又三百里輸於郾城。得米五十萬石。附之以茭一千五百萬束。計其功。省汴運七萬六千貫。 寶歷二年正月。鹽鐵使王播奏。揚州城內舊漕河水淺。舟船澀滯。轉輸不及期程。今從閶門外古七里港開河。向東屈曲。取禪智寺橋東通舊官河。計長一十九里。其功役所費。當使自方圓支遣。從之。
咸通三年五月。南蠻陷交趾。徵諸道兵赴嶺南。詔湖南水運自湘江入澪渠。並江西水運。以饋行營諸軍。湘澪泝運。功役艱難。軍屯廣州乏食。潤州人陳磻石詣闕上書。言江西湖南泝流。運糧不濟軍期。臣有奇計。以饋南軍。帝召見。因奏。臣弟聽思昔曾任雷州刺史。家人隨海船至福建往來。大船一隻。可致千石。自福建不一月至廣州。得船數十艘。便可致三五萬石。又引劉裕海路進軍破盧循故事。乃以磻石為鹽鐵巡官。往揚子縣專督海運。于是軍不闕供。
八年三月。安南都護高駢奏。安南至邕管水路湍險。已令工人鑿去巨石。漕船無滯。詔褒美之。 轉運使開元二十一年八月。侍中裴耀卿。充江南淮南轉運使。二十二年九月。太府少卿蕭炅。充江淮處置轉運使。天寶二年四月。陝郡太守韋堅。加兼勾當緣河及江淮轉運使。四載八月。楊釗除殿中侍御史。充水陸轉運使。乾元元年三月。第五琦除度支郎中。充諸色轉運使。二年十二月。兵部侍郎呂諲。充勾當轉運使元年建子月。戶部侍郎元載。充江淮轉運使。寶應元年六月二十八日。戶部侍郎劉晏。充勾當轉運使。廣德二年正月。戶部侍郎第五琦。充諸道轉運使。永泰元年正月。劉晏充東畿淮南浙江東西湖南山南東道轉運使。第五琦充畿關內河東劍南山南西道轉運使。大歷四年三月。劉晏除吏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東都河南江淮山南東道轉運使。建中二年十一月。度支郎中杜佑。兼御史中丞江淮水陸運使。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包佶除左庶子。充汴東水陸運使。崔縱除右庶子。充汴西水陸運使。貞元元年三月。元琇加御史大夫。充諸道水陸運使。其年七月。尚書右僕射韓滉。充江淮轉運使。五月二月。中書侍郎竇參。充諸道轉運使。八年三月。張滂除侍郎。充諸道轉運使。十年十月。潤州刺史王緯。兼諸道轉運使。十五年十二月。以浙西觀察使李錡。充諸道轉運使。永貞元年。以司空平章事杜佑。再兼諸道轉運使。元和元年四月。兵部侍郎李巽。充諸道轉運使。三年六月。刑部尚書李鄘。充諸道轉運使。五年十二月。盧坦除刑部侍郎。充諸道轉運使。六年四月。刑部侍郎王播。充諸道轉運使。十四年五月。刑部侍郎柳公綽。充諸道轉運使。長慶元年二月。王播復為刑部尚書。充諸道轉運使。四年四月。王涯為戶部侍郎。充諸道轉運使。寶歷元年正月。王播為淮南節度。又充諸道轉運使。太和九年十二月。右僕射令狐楚。充諸道轉運使。開成元年四月。戶部尚書平章事李石。充諸道轉運使。三年十月。楊嗣復除戶部尚書。充諸道轉運使。五年二月。戶部尚書崔珙。充諸道轉運使。會昌四年七月。左僕射平章事杜悰。充諸道轉運使。六年四月。以大理卿馬植為刑部侍郎。充諸道轉運使。大中五年。刑部侍郎裴休。充諸道轉運使。十一年。兵部侍郎柳仲郢。充諸道轉運使。十一年二月。戶部侍郎夏侯孜。充諸道轉運使。十四年。尚書左僕射杜悰。復充諸道轉運使。咸通五年十二月。戶部侍郎劉鄴。充諸道轉運使。六年十月。兵部侍郎于琮。充諸道轉運使。乾符元年二月。崔彥昭為兵部侍郎。充諸道轉運使。其年。又以兵部尚書王凝。充諸道轉運使。二年二月。兵部侍郎裴坦。充諸道轉運使。四年六月。以宣歙觀察使高駢為潤州刺史。充諸道轉運使。六年。移節淮南。領使如故。中和元年。兵部侍郎蕭遘。充諸道轉運使。其年。中書侍郎平章事韋昭度。充諸道轉運使。光啟二年三月。刑部尚書孔緯。充諸道轉運使。大順二年。門下侍郎杜讓能。充諸道轉運使。景福二年十一月。吏部尚書平章事崔昭緯。充諸道轉運使。乾寧二年。京兆尹嗣薛王知柔為戶部尚書。充諸道轉運使。其年九月。門下侍郎平章事徐彥若。充諸道轉運使。光化三年八月。左僕射平章事崔允。充諸道轉運使。天祐元年。右僕射裴樞。充諸道轉運使。其年。門下侍郎平章事柳璨。充諸道轉運使。 河南水陸運使開元二年閏二月。陝郡刺史李傑除河南少尹。充水陸運使。至三年九月。畢構為河南尹。不帶水陸運使。至天寶三載十一月。李齊物除河南尹。又帶水陸運使。貞元十年二月。河南尹齊抗。充河南水陸運使。至元和六年十月。敕河南水陸運使宜停。
陝州水陸運使先天二年十月。李傑為刺史。充水陸運使。自此始也。已後刺史常帶使。天寶十載五月。崔無詖除太守。不帶水陸運使。度支使楊國忠奏請自勾當。遂加國忠陝郡水陸運使。至十二載正月二十一日敕。陝運使宜令陝郡太守崔無詖充使。楊國忠充都使勾當。至貞元十三年四月。陝虢觀察使于?兼陝州水陸運使。至元和六年十月。敕陝州水陸運使宜停。
開元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敕。陝州水陸運使。令別自置印。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詔。河南陝運兩使。每年常運一百八十萬石米送京。近已減八十萬石。今據太倉米數。支計有餘。其今年所運一百萬石。亦宜停。
建中二年十二月。停江淮水陸運使。轉運事委度支處置。三年八月。分置汴東西水陸運使。兩稅鹽鐵使。貞元三年正月。諸道水陸運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轉運使。並宜停。
卷 八 十 七
唐会要
宋·王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