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仪
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於宣政殿,先列仗卫及文武四品以下於庭,侍中奏‘外办’,上乃步自西序门出,升御座,朝罢,入。自御座起,步入东序门,然後放仗散。臣以为宸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乃请备羽扇於殿两厢,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定,乃去扇。给事中奏无事,上将退,又索扇如初。今以为常。”
八年,中书门下奏曰:“冬至一阳生,万物潜动。所以自古圣帝明王,皆此日朝万国,观?物。礼之大者,莫逾是时。其日亦祀圜丘,皆令得摄官行事。质明既毕,日出视朝。国家以来,更无改易。缘?新格,将其日祀圜丘,遂改用小冬日受朝。若亲拜南郊,受朝须改。既令摄祭,理不可移,伏请改正。”从之,因敕:“自今已後,冬至日受朝,永为常式。”至天宝三载十一月五日甲子冬至,敕:“伏以昊天上帝,义在尊严,恭惟祀典,每用冬至。既於是日有事圜丘,更受朝贺,实深兢惕。自今已後,冬至宜取以次日受朝,仍永为常式。”至永泰二年十一月三日,诏:“以十三日甲子冬至,令有司祭南郊於含元殿受朝贺。”至建中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敕:“宜以冬至日受朝贺。”
二十五年,御史大夫李通之奏:“每至冬至,及缘大礼应朝参官并六品清官,并服朱衣;馀六品以下官,许通著?褶。如有衤参故。准式不合著朱衣?褶者,其日听不入朝。自馀应合著而不著者,请夺一月俸,以惩不恪。”制曰:“可。” 天宝六载,敕:“中书门下奏:承前诸道差使贺正、十二月早到,或有先见,或有不见。其所贺正表,但送省司,又不通进,因循日久,於礼全乖。望自今已後,应贺正使并取元日随京官例序立便见。通事舍人奏知,其表直送四方馆。元日仗下後一日同进。”敕旨:“依。”
肃宗乾元三年,敕:“员外郎五品以上常参官,自今已後,非朔望日,许不入。贼平之後,依旧常参(时安史据河洛)。”
代宗广德二年,敕:“常参官遇泥雨,准《仪制令》,停朝参。今军国事殷,若准式停,恐有废阙。泥既深阻,许延三刻传点。待道路通,依常式。”
德宗建中元年十一月朔,御宣政殿朝集使及贡士见。自兵兴以来,典礼废坠,州郡不上计,内外不会同者二十五年,至此始复旧典(州府计吏至者一百七十有三)。 二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四方贡献,列为庭实。复旧例也。御史中丞窦参奏:
“准《仪制令》,泥雨合停朝参,伏以军国事殷,恐有废缺,请令每司长官一人入朝。有两员并副贰亦许分日。其夜甚雨,至明不止,许令仗下到廊食讫入中书。
其馀官及王府长官,并请停朝,任於本司勾当公事。泥雨经旬,亦望准此(是年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
贞元七年,诏:“常参官入ト,不得奔走。其有司以下丧者禁衤参服,朝会复衣绫袍金玉带。”
初,金吾将军沈房有弟丧,公服不衣,衤参服入门。上问宰臣,董晋对曰:
“准式,朝官有司以下丧者,许服纟?缦衣,不合浅色。”上曰:“南班何得有之?”对曰:“因循而然。”又曰:“在式,朝官皆以绫为袍,五品以上服金玉带,取其文采华饰,以奉上也。昔尚书郎含香,此意也。”
十五年,膳部郎中归崇敬以百官朝服?褶,非古礼,上疏云:“按三代典礼,两汉史籍,并无?褶之制,亦未详所起之由。隋代以来,始有服者。事不师古,请罢之!”奏可。
宪宗元和元年三月,准吏部、兵部尚书、侍郎、郎官并礼部侍郎,御史中丞武元衡奏:“前件等司,近起十月至来年三月,称在选举限内,不奉朝参,令式无文,礼敬斯阙。一年之内,半岁不朝,去贞元十二年中丞王颜奉敕?革,载在明文。寻又因循,辄自更改。若以兵、吏、礼部举选限内事繁,即中书、门下、御史台、度支、京兆府,公事至重,朝请如常。又况旬节,已赐归休,常参又许分日,一月之内,才奉十日朝参,其间甚热甚寒,皆蒙颁放。臣以为王颜举奏甚详,当时敕文,处分甚备。请准贞元十一年四月敕旨,自今以後,永为常式。他年妄改前条,请委台司弹奏,庶使班行式叙,典法无亏。”依奏。
二年,御史台奏:“文武常参官准乾元元年敕,如有朝堂相吊慰及跪拜,待漏行立不序,谈笑喧讠华,入衙门,执笏不端,行立迟慢,至班列立不正,趋拜失仪,言语微喧,穿班仗,出ト门,不即就班,无故离位,廊下食行坐失仪,语闹,入朝及退朝不从正衙出入,非公事入中书,每犯夺一月俸。今商量旧条,每罚各减半。有犯必举,不敢宽容。如所由指挥,尚抵拒饰非,即请准旧例,录奏贬官。”从之。
十年三月壬申朔,御延英殿,召对宰臣。故事,朔望日御宣政殿见群臣,谓之大朝。元宗始以朔望陵寝荐食,不听政,其後遂以为常。今之见宰臣,特以事召也。
武宗会昌二年,中书门下奏:“元日御含元殿,百官就列,惟宰相及两省官皆未索扇前立於栏槛之内,及扇开,便侍立於御前。三朝大庆,万邦称贺,惟宰相侍臣同介胄武夫,竟不拜至尊而退,酌於礼意,事未得中。臣商量请御殿日昧爽,宰相、两省官对班於黄案前,俟扇开,通事赞两省官再拜,拜讫,升殿侍立。”从之。
昭宗天佑二年,敕:“汉宣帝中兴,五日一听朝。历代通规,宜为常式。今後每月只许一、五、九日开延英,计九度。其入ト日,仍於延英日一度指挥;如有大段公事,中书门下具榜子奏请开延英,不计日数。”
三年,敕:“文武百僚,每月一度入ト於贞观殿。贞观大殿,朝廷正衙。正至之辰,受群臣朝贺。比来视朔,未正规仪。今後於崇勋殿入ト。” ◎唐开元礼
△皇帝正至受群臣朝贺仪
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於太极殿北壁下,南向,铺御座如常。守宫设群官客使等次於东西朝堂。太乐令展宫悬於殿庭,设麾於殿上西阶之西,东向,一位於乐悬东南,西向。鼓吹令分置十二按於建鼓之外。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尚舍奉御设解剑席於悬西北横街之南,并如常仪。
典仪设文官三品以上位於横街之南道东(褒圣侯於三品之下)。介公、?阝公於道西。武官三品以上於介公、?阝公之西,少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相对为首。设文官四品、五品位於悬东;六品以下於横街南,每等异位,重行,西面北上。设诸州朝集使位:都督、刺史及三品以上,东方、南方於文官三品之东,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武官三品之西,重行,北面东上。四品以下皆分方位於文武官当品之下。诸州使人分方位於朝集使下亦如之。设诸亲位於四品五品之南(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设诸方客位:三等以上,东方、南方於东方朝集使之东,每国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西方朝集使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东上。四等以下,分方位於朝集使六品之下,重行,每等异位。设典仪位於悬之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面。 奉礼设门外位:文官於东朝堂,每等异位,重行西面(褒圣侯於三品之下)。
介公、?阝公於西朝堂之前。武官於介公、?阝公之南,少退。每等异位,重行东面。诸亲位文武官四品、五品之南(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设诸州朝集使位:东方、南方於宗亲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於异姓亲之南,每等异位,重行东面。诸州使人分方位於朝集使之下亦如之。诸方客位,东方南方於东方朝集使之南,每国异位,重行,西面北上。西方北方於西方朝集使之南,东面北上。
其日,依时刻将士填街,诸卫勒所部列黄麾大仗屯门及陈於殿庭如常仪。群官、诸亲、客使集朝堂,皆就次各服其服。侍中版奏“请中严”。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协律郎入就举麾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宝郎奉宝俱诣ト奉迎。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主客、户部赞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朝堂前位。又通事舍人引四品以下及诸亲客使等应先置者入就位。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衮冕(冬至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太乐令令撞黄锺之钟,右五钟皆应。协律郎亻免伏,举麾,鼓?,奏《太和之乐》,以姑洗之均鼓吹振作。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宝郎奉宝置於御座如常。协律郎偃麾,戛?,乐止。
通事舍人引王公以下及诸方客使等以次入就位(皇太子若来朝,则皇太子朝出讫,典谒引公王以下入)。公初入门,《舒和之乐》作,公至位,乐止。群官、客使等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皆拜讫。通事舍人引上公一人诣西阶,公初行乐作,至解剑席,乐止。公就席,脱舄,跪解剑,置於席。
亻免伏,兴。通事舍人引升陛,进当御座前,北面跪贺,称某官臣言(贺词与太子同,唯称尊号为异)。贺讫,亻免伏,兴。通事舍人引降阶,诣席後,上公跪著剑,亻免伏,兴。纳舄,乐作,复横街南位,乐止。群官客使等俱再拜。侍中前承诏,降诣群官东北,西面,称:“有制。”群官客使等皆再拜。宣制曰:
“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冬至云:“履长之庆,与公等同之。”)。”宣讫,群官客使等皆再拜讫,舞蹈,三称“万岁”讫,又再拜。侍中还侍位。
初,群官将朝,中书侍郎以诸州镇表别为一案,俟於右延明门外;给事中以祥瑞案俟於左延明门外,俱令史绛公服对举案。侍中、给事中俱就侍臣班。於客使初入,户部以诸州贡物陈於太极门东西厢。礼部以诸藩贡物最可执者蕃客手执入就内位。其重大者陈於朝堂前。初,上公将入门,中书侍郎降,引表案入诣西阶下,东面立;给事中降,引祥瑞案入诣东阶下,西面立。上公将升贺,中书令、黄门侍郎俱降,各立阶下。初,上公升阶,中书令、黄门侍郎各取所奏之文以次升。上公贺讫,中书令前跪奏诸方表讫,黄门侍郎又进跪奏祥瑞讫,俱降,置所奏之文於案,各还侍立。侍郎与给事中引案退至东、西阶前,案遂出。侍郎、给事还侍立。
初,侍中宣制讫,朝集使及蕃客皆再拜讫。户部尚书进诣阶间,北面跪奏(其尚书奏仍待黄门侍郎奏祥瑞讫),称:“户部尚书臣某言:诸州贡物请付所司。”亻免伏,兴。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尚书退,复位。礼部尚书以次进诣阶间,北面跪奏,称:“礼部尚书臣某言:诸蕃贡物请付所司。”亻免伏,兴。侍中前承制,退,称:“制曰可!”尚书退,复位。侍中还侍位。太府率其属受诸州及诸蕃贡物出归仁、纳义门。执物者随之。典仪曰:“再拜!”通事舍人以次引北面位者出。公初行,乐作;出门,乐止。
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亻免伏,兴。还侍位。皇帝兴,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钟,左右五钟皆应。奏《太和之乐》,鼓吹振作。皇帝降座,御舆入自东房,侍卫警跸如来仪。侍臣从至ト,乐止。通事舍人引东西面位者以次出(蕃客先出。其冬至受朝则不奏祥瑞、贡物,又无诸方表)。
△会
朝讫,太乐令设登歌於殿上,引二舞入立於悬南。面尚舍奉御铺群官升殿者座:文官三品以上於御座东南,西向(褒圣侯於三品之下);介公、?阝公於御座西南,东向;武官三品以下於介公、?阝公之後,朝集使都督刺史及三品以上,东方南方於文官三品之後;西方北方於武官三品之後,蕃客三等以上,东方南方於东方朝集使之後,西方北方於西方朝集使之後。俱重行,每等异位,以北为上。设不升殿者座各於其位。又设群官解剑席於悬之西北,横街之南,并如常仪。尚食奉御设寿樽於殿上东序之端,西向;设坫於樽南,加爵一。太官令设升殿者酒樽於东西厢近北,设殿庭群官酒樽各於其座之南,皆有坫幂,俱幛以帷。施设讫,吏部、兵部、户部、主客赞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朝堂前位。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通事舍人各引升陛者次入就位。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冬至则不改服),御舆以出。
由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太乐令撞黄锺之钟,右五钟皆应,奏《太和之乐》,鼓吹振作。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宝郎奉宝置於座如常,乐止。
典仪一人,升就东阶上,西面立。通事舍人引王公以下及诸客使以次入就位。
公王初入门,乐作;至位,乐止。群官客使立定(若朝会日别,设位赞拜陈引如朝礼。其日二舞与工人俱入就位),侍中进当御座前,北面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延诸公王等升。”亻免伏,兴。又侍中称:“制曰可!”侍中诣东阶上,西面称:“制延公王等升殿上。”典仪承传,阶下赞者又承传,群官客使皆再拜。
侍中还位。群官拜讫,通事舍人引应升殿者诣东西阶。公初行,乐作;至解剑席,乐止。公王以下各脱舄,跪解剑,置於席上。亻免伏,兴。通事舍人接引上公一人升阶,少东,西面立定。以下各立於座後立定。
光禄卿进诣阶间,跪奏称:“臣某言,请赐群臣上寿。”亻免伏,兴。侍中称:“制曰可!”光禄卿退诣酒樽所,西面立。通事舍人引上公诣酒樽所,北面立。尚食奉御酌酒一爵授上公,上公缙笏受爵。通事舍人引上公进到御座前,北面授殿中监。殿中监受爵,进置御前。上公执笏,通事舍人引上公退,北面跪称:
“某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冬(冬至云“天正长至”),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亻免伏,兴,再拜群官客使等上下俱再拜,立於席後。侍中前承制,退称:“敬举公等之觞。”群官客使等上下又再拜。殿中监取爵奉进,近臣递进。皇帝举酒,《休和之乐》作,群官、客使等上下皆舞蹈三,称万岁。皇帝举酒讫,殿中监进受虚爵以授尚食奉御奉御,受爵复於坫,乐止。初殿中监受虚爵,殿上典仪唱:“再拜”。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皆再拜。
通事舍人引上公就座後立。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俱就座,亻免伏,坐。太乐令引歌者及琴瑟至阶,脱履於下,升,就位坐。其笙管者进诣西阶间,北面立。尚食奉御进酒,至阶。殿上典仪唱:“酒至,兴。”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皆亻免伏,起,立於席後。殿中监到阶,省酒。尚食奉御奉酒进,皇帝举酒。太官令又行群官酒,酒至。殿上典仪唱:“再拜。”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皆再拜,?笏受觯。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皆就座,亻免伏,坐,饮。皇帝初举酒,登歌作《昭和之乐》三终,尚食奉御进受虚觯,复於坫,登歌讫,降复位。
觞行三周,尚食奉御进御食,食升阶。殿上典仪唱:“食至,兴。”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皆执笏,亻免伏,起,立座後。殿中监到阶,省案。
尚食奉御品尝食讫,以次进置御前。太官令又行群官案(御若不食,群官案先上讫,不须兴),设食讫,殿上典仪唱:“就坐。”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皆就座,亻免伏,坐。皇帝乃饭,《休和之乐》作,群官、客使等上下俱饭。
御饭毕,乐止。 仍行酒,遂设庶羞。太乐令引三舞以次入作。若赐酒,侍中承诏,诣东阶,西面称:“赐酒”。殿上典仪承传,阶下赞者又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皆执笏,亻免伏,起,再拜,?笏,立受觯。就席,亻免伏,坐,饮讫,亻免伏,起,立授虚爵,执笏,又再拜,就坐。 酒行十二遍,会毕,殿上典仪唱:“可起。”阶下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上下皆亻免伏,起,立席後。通事舍人引降阶,俱诣席後跪著剑,亻免伏,兴,纳舄,乐作,复横街南位,乐止。位於殿庭者仍立於席後。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客使等在位者皆再拜(位於殿庭者拜於席後)。若有敕赐物,侍中前承制,降诣群官东北,西面称:“有制。”群官、客使等又再拜。 通事舍人引群官、客使以次出,公初行,乐作;出门,乐止。侍中前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亻免伏,兴,还侍位。皇帝兴,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钟,左右五钟皆应,奏《太和之乐》,鼓吹振作。皇帝降座,御舆,入自东房。侍卫警跸如来仪,侍臣从至ト,乐止。通事舍人引东西面位者以次出(蕃客先出)。 皇帝若服翼善冠,?褶,则京官著?褶,朝集使著公服(升座者服履如式)。
若设九部乐,则去乐悬,无警跸。太乐令帅九部伎立於左右延明门外,群官初唱万岁,太乐令即引九部伎声作而入,各就座,以次如式。
△贞元二年敕应文武百官朝谒班序
中书门下(侍中、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各以本官序),供奉官(左右散骑常侍、门下中书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起居郎及舍人、左右补阙、左右拾遗、通事舍人,在横班序),若入ト,即各随左右省主。其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在左)、殿中侍御史(在右)、通事舍人(分左右立),若横行参贺辞见(御史大夫在散骑常侍之上,中丞在谏议大夫之下),御史台(御史大夫在三品官之上,别立;中丞在五品官之上,别立)、留守、副元帅、都统、节度使、观察使、都团练、都防御使、并大都督大都护持节兼者,即入班,在正官之次;馀官兼者,各从本官班序(御史在六品班之後)。诸使下无本官,唯授内供奉里行者,即入班,亦在正官之次。有本官兼者,各从本官班序。如本官不是常参官,并宪官是摄者,唯听於御史班中辞见。殿中省官监、少监,尚衣、尚舍、尚辇奏御,分左右随伞扇立,若入ト,亦如之。
一品班 三太、三公、太子三太、嗣王,郡王。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国公等同班。
二品班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三少、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散官特进、光禄大夫。爵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并勋官上柱国、柱国同。
三品班 六司尚书、太子宾客、九寺卿、国子祭酒、三监、京兆等七府尹、詹事、亲王傅、中都督、上都护、下都督、上州刺史、五大都督府长史、上都督府都护。散官金紫光禄大夫。爵开国侯,勋上护军、护军。 四品班 尚书左右丞、六司侍郎、太常少卿、宗正少卿,左右庶子、秘书少监、馀七寺少卿、国子司业、少府、将作少监、京兆河南太原少尹、少詹事、左右谕德、家令、率更令仆、亲王长史司马、凤翔等少尹、中州刺史、下州刺史、大都督大都护司马。散官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爵开国伯,勋官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 五品班 尚书诸司郎中、国子博士、都水使者、万年等六令、太常宗正秘书丞、著作郎、殿中丞、尚食尚药尚舍尚辇奉御、大理正、中允、左右赞善、中舍人、洗马、亲王谘议友。散官中散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爵开国子、开国男,勋官上骑都尉、骑都尉。 武班供奉,宣政殿前立位 从北,千牛连行立,次千牛中郎将,次千牛将军一人,次过状中郎将一人,次接状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将一人,次又押柱中将一人,次排阶中郎将一人,次又押散手仗中郎将一人。已上在横阶北次南,金吾左右大将军。
入ト升殿 夹阶座左右。从南,千牛将军一人,次千牛中郎将一人,次千牛将军一人,次千牛连行立柱外,过状中郎将一人,接状中郎将一人,次押柱中郎将一人,次又押柱中将一人,排阶中郎将一人,阶下押散手仗中郎将一人,金吾将军分左右立。
应当本日入ト人,各依前件立。其不入ト人,各依本职事立。非当上人,遇合参日,并从本官品第班序。其入ト升殿,除千牛卫将军、中郎将外,馀并以左右卫中郎将充。其诸卫及率府中郎将,不得升殿。
一品班 郡王,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国公。
二品班 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勋官上柱国、柱国。
三品班 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诸卫将军,散官冠军大将军、?麾将军,爵开国侯,勋官上护军、护军。
四品班 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位中郎将,太子左右卫、太子左右卫司率、清道内率、监门副率、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中府折冲都尉,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爵开国伯,勋官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
五品班 亲勋翊卫郎将、太子亲勋翊卫郎将,亲王典军、亲王副典军,下府折冲都尉、上府果毅都尉,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子、开国男,勋官上骑都尉、骑都尉。
尚书省官 据《周礼》,先叙六官,准《六典》,尚书为百官之本,今每班请以尚书省官为首。
东宫官、王府官、外官。东宫官既为宫臣,请在上台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 三太、三少、宾客、右庶子、王傅既为师傅宾相,不同官属,请仍旧。
太常宗正丞。并随寺望,合在秘书丞上。
尚食奉御、尚药奉御。本局既隶殿中省,合在殿中丞之下。
诸王府官。行列合以王长幼为序。 检校官、兼官及摄试知判等官。并在同类正官之次,其有行守检校兼试摄判等官职事者,即依正官班序。除留守、副元帅、都统、节度使、观察使、都团练、都防御使并大都督大都护持节兼外,馀应带武职事者,位在西班,仍各以本官品第为班序。
含元殿前龙尾道下序班。旧无此仪,唯合於通乾观象门南序班。自李若水任通事舍人,奏更於龙尾道下序班,既非典故,今请停废。
文武官行立班序。通乾观象门外序班。武次于文。至宣政门,文由东门而入,武由西门而入。至ト门亦如之。其退朝,即并从宣政两门出。 文官充翰林学士、皇太子侍读、诸王侍读,武官充禁军职事。准旧例,并不常朝参。其翰林学士,大朝会日,准兴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敕,朝服班序,宜准诸司官知制诰例。在集贤、史馆等诸职事者,并请朝参讫,各归所务。
辞见宴集,班列先後。请依天宝三载七月二十八日礼部详定所奏敕。
公式令。诸文武官朝参行立二王後,位在诸侯王上。馀各依职事官品为序。 职事同者,以齿,致仕官各居本色之上。若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列文散官在当阶职事者之下。武散官次之,勋官又次之。官同者,异姓为後。若以爵为班,爵同者亦准此。其男巳上任文武官者,从之文武班。若亲王、嗣王任卑者,职事仍依本品。郡王班三品以下职事官,在同阶品上。自外无文武官者,嗣王在太子太保下,郡王次之,国公在正三品下,郡公在从三品下,县公在正四品下,侯在从四品下,伯在正五品下,子在从五品上,男在从五品下。即前官被召见及赴朝参,致仕者在本品见任上,以理解者在同品下。其在本司参集者,各依职事。诸散官三品已上在京者,正冬朝会依百官例,自馀朝集及别使,临时听敕进止。
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职事九品已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已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常参。武官五品已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参。三品已上,九日、十九日、二十九又参。当上日,不在此例。其上折冲果毅,若文武散官五品以上,直诸司及长上者各准职事参。其弘文馆、崇文馆及国子监学生,每季参。若雨г失容及泥潦,并停。诸文武九品已上应朔望朝参者,十月一日已後,二月二十日已前,并服?褶。五品已上著珂伞。 周丧未练,大功未葬,非供奉及宿卫官,皆听不趋。
常参文武官,准令每日参。自艰难已来,人马劣弱,遂许分日。望许依前分日参,待戎事稍平,加其俸禄,即依常式。其武官,准令,五品已上每月六参,三品已上更加三参。顷并停废。今请准令,?复旧仪。其朔望朝参,及弘文馆、崇文馆、国子监学生每季参等,请续商量闻奏。以前御史中丞窦等奏:伏奉今年四月三日敕,宜付所司与御史台,以近日体例,参校礼文,务从简正,详定讫闻奏者。臣等准敕,详定如前,敕旨:
“二品武班,宜以左右金吾等十六卫上将军,依次为班首,其检校官、兼及摄、试、知、判等本官,二品以上者,位望崇重,礼异群僚,宜依本班朝会。馀依。”
△开延英仪
内中有公事商量,即降宣头付ト门开延英,ト门翻宣申中书,并榜正衙门。 如中书有公事敷奏,即宰臣入榜子,奏请开延英。?是宰臣赴对,ト门使奏: “宰臣某已下延英候对。”宣徽使殿上宣“通”,次ト门使奏:“中书门下到。”次宣徽使唤,次ト门使传声唤,次通事舍人引宰臣当殿立班,赞两拜,?笏舞蹈,又三拜,奏:“圣躬万福!”又两拜。金口宣:“上来!”又两拜。通事舍人引上殿,至御座前,又两拜。问圣体。皇帝宣:“安。”又两拜,三呼“万岁”。
各分班案前立定。两枢密使在御榻两面?候,其馀臣僚并约赴外次。奏事讫,宣:
“赐茶!”又两拜,三呼“万岁”,赐坐吃茶。对讫,下殿,两拜。宣:“赐酒食!”舞蹈,谢恩讫。宣徽使喝:“好去”,就中书吃食,延英毕,次两省官转对。ト门使当殿奏:“某已下转对。”宣徽使殿上宣“通”。次ト门使奏:“某已下到。”次宣徽使唤。次ト门使传声唤。次通事舍人引当殿立定,赞两拜,?笏舞蹈,又三拜,奏:“圣躬万福。”又两拜,殿下奏事讫。宣:“赐酒食!”又两拜,舞蹈,谢讫。ト门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於客省就食!次对官御史中丞、三司使、京兆尹并各奏所司公事。次ト门使奏:“某?候次对。”宣徽使殿上宣“通”。次ト门使奏:“某到”。次宣徽使唤。次ト门使传声唤。次通事舍人引当殿立定、赞两拜,?笏舞蹈,三呼“万岁”,又三拜讫。奏:“圣躬万福!”又两拜,奏所司公事讫。宣:“赐酒食!”又两拜,舞蹈,谢讫。ト门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於客省就食。合起延英中谢官,文武两班三品,及御史中丞、左右丞、诸行侍郎、谏议、给事、中书舍人,并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两县令皆入谢,并通唤。
文武四品以下,及诸道行军司马、节度副使、两使判官、书记、支使、推巡令录等,旧例并不对扬申谢,?於正衙朝谢。 後唐同光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每日常朝,百官皆拜,独两省官不拜,准本朝故事,朝退於廊下赐食,谓之‘廊餐’。百官遂有谢食拜,唯两省官本省有厨,不赴廊餐,故不拜。伏自僖宗幸蜀回,以多事之後,遂废廊餐。百官拜仪,至今未改,将四十载,礼恐难停。唯两省官独尚不拜,岂可终日趋朝,曾不一拜,独於班列有所异同。若言官是近臣,於礼尤宜肃谨。起今後逐日常朝,宣‘不坐’。除职事官押班不拜外,其两省官与东西班并齐拜。”从之。
天成元年五月十九日敕:“本朝旧日趋朝官置待漏院,候子城门开,便入立班。如遇不坐,前一日晚便宣‘来日两衙不坐’。其日才明,阁门立班,便宣‘不坐’。百官各退归司。近年以来,虽遇不坐正殿,或是延英对宰臣,或是内殿亲决机务,所司不循旧制,往往及辰巳之时,尚未放班。既日色已高,人心咸倦,今後若遇不坐日,未御内殿前,便令ト门使宣‘不坐’,放朝班退。”
五月诏:“每月朔望日,赐百官廊下餐。”
唐室升平日,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自乾符乱离之後,?遇月旦入ト日赐食。上初即位,命百官五日一起居。李琪以为非故事,请罢之。唯每月朔望日入ト赐食。至是宣旨,朔望入ト外,依旧五日一起居。遂为定式。
《五代史·李琪传》曰:“唐末丧乱,朝廷之礼坏,天子未尝视朝,而入ト之制亦废。常参之官日至正衙者,传闻不坐即退。独大臣奏事,日一见便殿,而侍从内诸司,日再朝而已。明宗初即位,乃诏群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琪以谓非唐故事,请罢五日起居,而复朔望入ト。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所以数见群臣,也可罢。而朔望入ト可复。’然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ト。
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ト。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ト门而入,ト官俟朝於衙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ト。
然衙,朝也,其礼尊;ト,宴见也,其事杀。自乾符已後,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ト有仗,其後习见,遂以入ト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ト,其後亦废,至是而复。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凡群臣五日一入见中兴殿,便殿也,此入ト之遗制,而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ト,琪皆不能正也。琪又建言:‘入ト有待制、次对官论事,而内殿起居,一见而退,欲有言者,无由自陈,非所以数见群臣之意也。’明宗乃诏起居日有言事者,许出行自陈。又诏百官以次转对。”
三年,中书门下奏:“逐日常朝,宣‘奉敕不坐’,两省官与东西两班并拜,押班宰臣不拜。或闻班行所论,承前有廊餐,百官谢食。两省即各有常厨,从来不拜。或云:‘有侍臣不拜。’检寻故实,不见明规。百官拜为廊餐,即承旨合宣、‘有敕赐食’,供奉官不拜,亦恐非仪。且左右前後之臣,日面天颜,岂可不拜。臣等商量,今後常朝,押班宰臣亦拜,通事舍人亦拜,ト门外放仗亦拜。”从之。
晋开运元年十一月,尚书吏部侍郎张昭远奏:“文武常参官日於正衙立班,ト门使宣‘不坐’後,百僚俱拜。旧制唯押班宰相、押楼御史、通事舍人,各缘提举赞扬,所以不随庶官俱拜。自唐天成末,议者不悉朝仪,遽违旧典,遂令押班之职,一例折腰,此则深忽礼文,殊乖故实。且宰相居庶僚之首,御史持百职之纲,严肃禁庭,纠绳班列,虑於拜揖之际,或爽进退之宜,於是凝立静观,检其去就。若令旅拜旅揖,实恐非仪。况事要酌中,恭须近礼。人臣爱主,不在於斯。其通事舍人,职司赞导,比者两班进退,赞相其宜,今则在文班、武班之前,居一品、二品之上,押笏齐拜,礼实未闻。其押班宰相、押楼御史、通事舍人,并请依天成三年已前礼例施行。”殿中侍御史贾元?奏:“除押楼御史、通事舍人,请依张昭远奏,其宰臣押班,请依旧设拜。”从之。
石林叶氏曰:“唐以宣政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内朝也;以紫宸殿为便殿,谓之‘上ト’;即古之燕朝也,而外别有含元殿。古者,天子三朝: 外朝、内朝、燕朝。外朝在王宫库门外,有非常之事,以询万民於宫中。内朝在路门外,燕朝在路门内。盖内朝以见群臣,或谓之路朝;燕朝以听政,犹今之奏事,或谓之燕寝。郑氏《小宗伯》注,以汉司徒府有天子以下大会殿,为周之外朝。而萧何造未央宫言前殿,则宜有後殿。大会殿设於司徒府,则为外朝;而宫中有前後,则为内朝、燕朝,盖去周犹未远也。唐含元殿,宜如汉之大会殿,宣政、紫宸乃前、後殿,其沿习有自来矣。方其盛时,宣政盖常朝,日见群臣,遇朔望陵寝荐食,然後御紫宸;旋传宣唤仗入ト,宰相押之,由ト门进,百官随之入,谓之‘唤仗入ト’。紫宸殿言‘ト’,犹古之言‘寝’。此御朝之常制也。
中世乱离,宣政不复御正衙,立仗之礼遂废;惟以只日常朝,御紫宸而不设仗。
敬宗始复修之,因以朔望陈仗紫宸以为盛礼,亦谓之‘入ト’。误矣。”
又曰:“唐正衙日见群臣,百官皆在,谓之‘常参’;唤仗入ト,百官亦随以入,则唐制天子未尝不日见百官也。其後不御正衙,紫宸所见惟大臣及内诸司。 百官俟朝於正衙者,传闻不坐即退,则百官无复见天子矣。敬宗再举入ト礼之後,百官复存朔望两朝,至五代又废。故後唐明宗始诏群臣,每五日一随宰相入见,谓之‘起居’。时李琪为中丞,以为非礼,请复朔望入ト之礼。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见群臣,不可罢,朔望入ト可复。’遂以五日群臣一入见中兴便殿,为起居;朔望天子一出御文明前殿,为入ト,讫於宋朝不改。元丰官制行,始诏侍从官而上,日朝垂拱,谓之‘常参官’;百司朝官以上,每五日一朝紫宸,为‘六参官’;在京朝官以上,朔望一朝紫宸,为‘朔参官’。遂为定制。”
宋朝因唐与五代之制,文武官每日赴文明殿正衙常参,宰相一人押班。五日起居即崇德、长春二殿,中书、门下为班首。其长春殿常朝,则内侍省都知、押班,率内供奉官以下并寄班等先起居;次客省、ト门使以下,次三班使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等子弟充供奉官、侍禁、殿直,有旨令预内朝起居者),次内殿当直诸班(殿前指挥使、左右班都虞侯以下、内殿直、散直、散指挥、散都头、金枪班等),次长入?候、东西班殿侍,次御前忠佐,次殿前都指挥使率军校至副指挥使,次驸马都尉(任刺史以上者缀本班),次诸王府僚,次殿前司诸军使、都头,次皇亲将军以下至殿直,次行门指挥使率行门起居(以上并内侍赞谒)。如传宣前殿不坐,即宰相与枢密使、文明殿学士、三司使、翰林枢密直学士、中书舍人、三司副使、知起居注、皇城内监库藏朝官、诸司使副、内殿崇班、供奉官、侍禁、殿直、翰林医官、待诏等同班入(中书舍人,乾德後始令赴内朝。三司判官,太平兴国前赴内殿,其後罢之,止随百官五日起居。中书舍人、知起居注遇五日起居之时,亦各赴外朝);次亲王,次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率军校至副指挥使,次使相,次节度使,次统军,次两使留後、观察使,次防御、团练使、刺史、次侍卫马军步军使、都头,起居毕,见、谢班入。如御崇德殿,即枢密使以下先就班,俟升坐(诸司使副以下至殿直,分东西对立,馀皆北向。
长春殿皆北向),宰相、参知政事最後入(以上并ト门赞谒)。曰止,再拜,朔望及三日假,即枢密使以下皆舞蹈,国初,近侍执事之臣,皆赴晚朝,後罢之。
凡早朝:宰相、枢密、宣徽使起居毕,同升殿问圣体。宰相奏事,枢密、宣徽使退候。宰相对毕,枢密使复入奏事。次三司、开封府、审刑院(遇百官起居,即枢密、宣徽使侍立,俟左右巡使出即退。其崇德殿三司使,文明枢密直学士、内客省使仍侍立。旧三司使奏事,副使、判官同对。其後止副使司之。大中祥符九年诏,自今有大事,许判官司上之)及群臣以次升殿(自两省以上领务京师者有公事,许即请对。自馀受使出入要切者,欲面议奏事,则先听进止)。其见、谢、辞官,以次入於庭(出使闲慢及未升朝官,或止拜於殿门外,自秘书监、上将军、观察使、内客省使以上得拜殿前阶上,及升殿止拜御座前,馀皆庭中也)。凡见者先之,谢次之,辞又次之(其班次:先宰相,次亲王,次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次内职内臣,次使、三司、学士、两省、御史台、文武班、节使以下,次将军校,次杂班)。惟宰相、亲王、使相赴崇德殿,即宣徽使通唤,馀皆侧立候通,再拜,舞蹈。致辞,即不舞蹈。见,即将相升殿问圣体,其赐分物酒食及收进奉物,皆舞蹈称谢(凡收进奉物皆入谢)。幕职、州县官谢、辞,即判铨官引对,兼於殿门外宣辞戒励。凡国有大庆瑞、出师胜捷,枢密使率内职军校入贺致,ト门使宣答。讫,当侍立者升殿,次百官入。宰相致词,宣徽使宣答。赐酒,即预坐官後入。作乐,送酒,如曲宴之仪。 凡视朝,退进食讫,易服,御崇政殿或承明殿,先群臣告谢(自谏、舍、知、杂、御史以上及带三司、馆、王府僚属,历官、医官、刺史以上,上将军并发运使、转运使并许焉自非宣制并捧官告敕叙谢,其贵近者或赐坐赐茶,馀或改章服,即谢讫易服,又告谢再拜)。次军头引见司奏事於殿陛下,次三班、审官院、流内铨、刑部及诸司引见官吏(後诏审官院引对京朝官奏课不得过三人,差遣不得过五人,三使部选人差遣各不得过十人)。如假日起居辞见毕,即移御坐,临轩视事。既退,复有群司奏事,或阅器物之式者。谓之後殿再坐。
御赐宴之仪。宋朝常以春秋之季仲月及诞圣节,择日大宴群臣於广德殿,有司预於殿庭设山楼排场,为群仙队仗,六著进贡九龙五凤之状。司天鸡唱楼於侧,殿上陈锦绣帷?,垂香球,设银香炉於楹内,藉以文茵,御设茶酒器於殿东北楹间,群官??於殿下幕屋,分设宰相、使相、三师、三公、参知政事、东宫三师、仆射、学士大夫、中丞、三少、尚书、常侍、宾客、太常、宗正、卿、丞、郎、给事、谏、舍、节度两使、留後、观察、防御、团练、刺史、上将军、统军、厢都指挥使坐於殿上,文武四品以上知杂、御史、郎中、郎将、禁军都虞候坐於朵殿,馀升朝官、诸军副都头以上诸蕃进奉使、诸道进奉军将以上,分坐於两廊,宰相、使相坐以绣?(曲宴行幸用几),参知政事以下用二蒲?花球(曲宴枢密副使并同),军都指挥以上用一蒲?。自朵楼而下,皆绯张毡条席。殿下器,上以金,馀以银。其日,枢密使以下先起居,讫,当侍立者升殿,宰相率百官入宣徽门,通唤,致词,讫,宰相升殿进酒,各就坐,酒九行(曲宴酒七行,或至五行)每上举酒,群臣立侍,次宰相,次百官举酒,或传旨命?,即皆?笏,起,饮,再拜(曲宴多令不拜)。或上寿朝会,止令满酌,不劝,中饮,更衣赐花有差。宴讫,舞蹈拜谢而出。其郊祀、籍田,礼毕,皆设大宴。上元观灯,设灯山、灵台、音乐、百戏於明德门前。召三公、仆射、尚书、丞郎、东宫三师、三少、宾客、太常、宗正卿、大两省、御史大夫、中丞、知杂、御史。中元、下元,升东华门,唯近臣预焉。苑囿池御及观稼、校猎、游幸所至,但宴从官。太平兴国以後,大宴於大明殿。亲王、枢密使副、宣徽、三司使、驸马、都尉皆侍立。军校自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立庭。其宴契丹使,亦於崇政殿。但近臣及刺史、郎中而上预焉。巡幸还京,亦设大宴於崇德殿。雍熙三年後,常以暮春召近臣赏花钓鱼於苑中,三馆之职皆预。中书、枢密院、节度使出使赴镇,宰相还朝,咸赐宴於外苑,以亲王或枢密、宣徽使主其席(掌兵观察以上有特赐者,皆开封府乐营支应,又别赐酒果细食饼饵)。中书、枢密院、节度使见、辞日,长春殿赐酒五行,见仍设食,当直翰林学士以上、皇亲、观察以上预坐(太祖、太宗朝,藩镇沿五代旧制,时或来朝,自後非诏命不得擅离治所)。牧伯入觐及被召、使回,客省赍签赐酒食。节度使十日、留後七日,观察使五日。代还,节度使五日,留後三日,观察使一日,防御使、团练使、刺史并赐生料。节度使以私故到阙下,及步军都虞候以上出使回者,亦赐酒食、熟羊。群官出使回朝,见日,面赐酒食(中书、枢密、宣徽使伴;三司使、学士、东宫三师、仆射、刺史大夫、节度使、内客省使并宣徽使伴;两省五品已上、待制、中丞、三司副使、东宫三少、尚书丞郎、卿监、上将军、统军、留後、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宣庆、宣政昭宣使并客省使伴;少卿监、大诸将军司使以下任发运转运提点刑狱、知州通、通判、县令、都监、巡检回者朝见,并通事舍人伴;客省、引进、四方馆、ト门使并本厅就食也)。群臣称贺,赐衣;奉尉,并特赐茶酒,或赐食。外任遣人进奉,亦赐酒食,或生料。十一月一日後尽正月,每五日起居,百官皆赐茶酒,诸军小校三日一赐,冬正、二社、重阳、寒食,枢宰近臣、禁军大校或赐宴其第及府署中,率以为常。淳化四年,令京官兼馆职者,并预大宴。
先是辅臣宴集於尚书省或都亭驿,诞圣节斋会则就相国寺。大中祥符间,上以佛舍中烹饪优笑,有亏恭洁,乃令内侍臣度馆宇显敞者易之,遂以南衙为锡庆院,以备宴令焉。
太祖皇帝建隆二年春正月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服衮冕,设宫悬,仗卫如仪。仗退,群臣诣皇太后宫门奉贺。上常服,御广德殿,群臣上寿,用教坊乐。
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会之礼。太祖建隆元年五月朔,有司请受朝,时司天上言日当食,故罢。是年十一月冬至,上亲征扬州,不受朝,宰臣率百官诣行宫拜表称贺。至二年正月朔,始行其礼。自是凡正、冬及五月朔,皆太常礼院奏请,其无事而罢会者下敕,但云“不御殿”。至日,宰臣文武百官诣ト门拜表称贺,五月朔,亦无拜表之礼。
宋因唐开元之制,每正、冬不受朝,及邦国大庆瑞、奉上尊号,则宰相率文武群臣并诸军校、蕃夷酋长、道、释、耆老等诣东上ト门拜表,进表官跪授表於宰相,宰相又跪授ト门使,乃以奉御。凡有答诏,亦拜受於ト门,获可,奏者奉表称谢。其正、至,枢密使率内职廷臣拜表於长春殿门外,亦ト门使受之。西京留守拜表仪制,留守百官五日一上表起居,质明,并集长寿寺之班,置表於案,再拜以遣。其春秋赐及国大庆瑞并同之。
御殿仪仗及宫中导从之制。
御殿仪仗者,本充庭之制,唐礼:殿庭、屯门,皆列诸卫黄麾大仗。宋朝太祖增创错绣诸旗并幡氅等,著於《通礼》,正、至、正月一日,御正殿则陈之。
青龙、白虎旗各一人,分左右。五岳旗五,在左;五星旗五,在右。五方龙旗二十五,在左;五方凤旗二十五,在右。红门神旗二十八,分左右。朱雀、元武旗各一,分左右。
皂纛十二,分左右(以上金吾)。天一、泰一旗各一,分左右。
摄提旗二,分左右。
五神旗五(木、火在左,金、水、土在右),北斗旗一,在左。二十八宿旗各一(角宿至璧宿,在左;奎宿至轸宿,在右), 风、伯雨师旗各一,分左右。白泽、驯象、仙鹿、玉兔、驯犀、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牦牛旗各二,分左右。日月合璧旗一,在左,五星连珠旗一,在右。雷公、电母旗各一,分左右。军分旗六,分左右。黄鹿、飞麟、兕、驺牙、白狼、苍乌、辟邪、纲子、貔旗各二,分左右。
信幡二十二,分左右。传教、告止幡各十二,分左右。黄麾二,分左右(以上兵部)。日旗、月旗各一,分左右。君王万岁旗一,在左;天下太平旗一,在右。
狮子旗二,分左右。金鸾、金凤旗各一,分左右。五方龙旗各一(青、赤在左,黄、白、黑在右。以上龙犀),龙君、虎君旗五,分左右。赤豹、黄熊旗各五,分左右。小黄龙旗一,在左;天马旗一,在右。吏兵、力士旗各五,分左右。天王旗四,分左右。太岁旗十二,分左右。天马旗六,分左右。排阑旗六十,分左右。左右幡氅各五行,行七十五。大黄龙旗二,分左右。大神旗六,分左右(以上六军)。
宫中导从之制,唐以前无闻焉。五代汉乾?中,始置主辇十六人。捧足一人,
掌扇四人,持踏床一人,并服文绫袍,银叶弓脚头。尚宫一人,宝省一人,高鬓、紫衣。书省二人。紫衣、弓脚幞头。新妇二人,高鬓、青袍。大将二人, 紫衣、弓脚幞头。童子执红丝拂二人,高鬟髻、青衣。执犀盘二人,带?头、黄衫。执翟尾二人,带?头、黄衫。鸡冠二人,紫衣,执香炉香盘。八分左右以次奉引。宋太平兴国初,增主辇二十四人,改服高脚幞头,辇头一人,衣紫绣袍,持金涂银杖以督领之。捧真珠、七宝、翠毛华树二人,衣绯袍;捧金宝山二人,衣绿绣袍;捧龙脑?二人,衣绯销金袍,并高脚幞头。执拂翟四人,?头、衣黄绣袍。旧衣绫袍、紫衣者,悉易以销金及绣。复增司簿一人,内省一人,司仪一人,司给一人,皆分左右前导,凡一十七行。每冬、正脚殿,祀郊庙,步辇出入至长春殿即用之。其乘辇,则屈右足、垂左足而凭几,盖唐制也。真宗时,又加四面内官周卫。
八月朔,上御崇元殿行入ト仪。置待制、候对官,赐廊下食。
入ト唐制起於天宝,明皇以无为守成,诏宴朝唤仗,百官从容至ト门入。盖唐前含元殿非正、至大朝会不御,次宣政殿谓之正衙,每坐朝必立仗於正衙,或御紫宸殿,即唤正衙仗自宣政殿两门入,是谓东西上ト门,故谓之入ト,其後遂为常朝之仪。自五代以来,既废正衙立仗,而入ト亦希阔不讲,至是复行之。然御前殿,非唐旧制矣。崇元殿即大庆殿前殿也。待制、候对者,亦唐制也。每正衙置待制官两员,正衙退後,又令六品以下官於延英候对,皆所以备顾问。其後每入ト,即有待制,次对官。後唐天成中废,至是复行之。廊下食起唐贞观,其後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唐末浸废,但於入ト起居日赐食,今循其制。
三年三月,诏内殿起居日,令百官以次转对,限三人为定,其封章於ト门通进,复鞠躬自奏,宣徽使承旨宣答,拜舞而出。 乾德三年,冬至,受朝贺於文明殿,皆服通天冠、绛纱袍,设宫悬,仗卫如元会。
四年,冬至,朝元殿受朝毕,常服御大明殿,群臣上寿,始用雅乐登歌、二舞,群臣酒五行而罢。每行酒,太官令奏巡周馈食,称食遍。
六年九月,始以旬假日御讲武殿,近臣但赴早参(宰相以下皆具靴笏,诸司使以下悉系鞋)。其节假及太祠,并如令式处分。 开宝九年,旬休日不视事。太宗即位,旬休日复视事讲武殿。其後又诏:
“自今内外百司,除旧制给假外,每月旬假、上巳、社、重午、重阳并休务一日。
三司、开封府事关急速,不在此限。遇初寒、盛暑、大雨、雷、雪,当议放朝。” 太宗淳化三年正月朔,服衮冕,御朝元殿受朝贺,礼毕,改通天冠、绛纱袍升座,受群臣等上寿。 帝即位以来,每朝贺毕,退御大明殿,常服上寿,奏教坊乐。至是始命有司约《开元礼》,定上寿仪,皆以法服行礼,设宫悬万舞,酒三行而罢,复旧制也。
又取嗣位以来祥瑞,作《祥麟》、《丹凤》、《白龟》、《河清》、《瑞麦》五曲用之。
是岁,令有司复举十五条:一,朝堂行私礼;二,跪拜;三,待漏行立失序;四,谈笑喧讠华;五,入正衙门执笏不端;六,行立迟缓;七,至班列行立不正;八,趋拜失仪;九,言语微喧;十,穿班仗;十一,ト门不即就班;十二,无故离位;十三,廊下食、行坐失仪,语喧;十四,不从正衙门出入;十五,非公事入中书。犯者罚一月俸;有司振举,拒不伏者,录奏乞行贬降。其後每罚减半。
仁宗天圣四年,帝诏辅臣曰:“朕欲元日率百官先上太后寿,然後御王安殿,可令礼院草具其仪。”太后曰:“岂可为吾故後元会礼哉?”宰相王曾因言“陛下以孝奉母仪,太后以谦全国体,请如太后命。”不听,诏中书门下具仪注。
五月壬寅朔,晓漏未尽三刻,百官常服与契丹使班会庆殿。内侍请皇太后出殿後幄,鸣鞭,升座。又自殿後皇帝幄赞引。皇帝服靴袍,於帘内皇太后北向褥位再拜,跪称:“臣名言: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尊号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与天同休。”内常侍承旨答曰:“履新之?,与皇帝同之。”帝再拜,诣皇太后御座稍东。内给事酌御酒盏授内谒者监进,皇帝执盏盘前跪进讫,以盘兴,内谒者监承接之;皇帝?就褥位,跪奏曰:“臣名稽首言: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再拜,内常侍宣答曰:“恭举皇帝寿酒。”皇帝再拜,执盘侍立,教坊乐止,皇帝受虚盏还幄。通事舍人引百官横行,典仪赞再拜、舞蹈、起居。太尉升自西阶,称贺帘外,降,还位,皆再拜、舞蹈。侍中承旨曰:“有制。”皆再拜,宣曰:“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皆再拜、舞蹈。ト门使帘外奏:
“宰臣某以下进寿酒。”皆再拜。太尉升自东阶,翰林使酌御酒盏授太尉,执盏盘跪进帘外,内谒者监跪接以进,太尉跪奏曰:“元正令节,臣等不胜庆忭,谨上千万岁寿。”降,还位,皆再拜。宣徽使承旨曰:“举公等觞。”皆再拜,分班序立。太尉升,立帘外,乐止。内谒者监出帘授虚盏。太尉降阶,横行,皆再拜、舞蹈。宣徽使承旨宣群臣升殿,再拜,乃升,及东西厢坐,酒三行,侍中奏礼毕退。枢密使已下迎乘舆於长春殿,起止称贺。百官就朝堂易朝服,班天安殿朝贺,皇帝衮冕受朝。礼官、通事舍人引中书令、门下侍郎各於案取所奏文,诣褥位,脱剑舄,以次升,分东西立。诸方镇表、祥瑞案并先置殿门外,左右令史绛衣对举,给事押祥瑞,中书侍郎押表案入,分诣东西阶下对立。既贺,更服承天冠、绛纱袍,称觞上寿。止举四爵。乘舆还内,恭谢太后如常礼。 英宗治平四年,诏御史台,每遇起居日,令百僚转对。御史台请依ト门仪制,谕两省及文班秩高者二员,於百官起居日转对。若两省官有充学士待制,则缀枢密班起居,内朝臣僚不与。诏从之。又诏遇转对日,增二员。
卷一百七·王礼考二
文献通考
元·马端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