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隱 晉 書 卷 二

  地道記司州河南郡雒陽城內。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為地三百頃、一十二畝、有三十六步、城東北隅。周威烈王冢。劉昭注補一。稱晉太康地道記。按係兩引其書。而太康下脫一記字。  洛陽宮西宜秋里。門東向。南壁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爐形。人多祀之。編珠一。  尸鄉。故殷湯所都者也。亦曰湯亭。田橫死于是亭。故改曰尸鄉。酈道元水經注陽渠水下。

  右雒陽。案郡國志。匽師有尸鄉。晉省匽師入雒陽。故列此。

  王城去雒城四十里。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補一。  蒯鄉在縣西南。有蒯亭。同上。

  右河南。  訾在縣之東。劉昭注補一。

  坎埳聚在縣南。同上。

  坎埳聚在鞏西。水經注十五洛水下。按注云。京相璠曰。鞏東地名坎欿。春秋。王出及坎埳。服虔亦以為鞏東邑。地道記言在鞏西。非也。

  右鞏。

  濟自大伾入河。與河水鬥。南泆為滎澤。水經注濟水下。

  濟自大伾入河。與河水鬥。大伾在成皋。古成皋兼包鞏縣之界。溢出為滎水。太平御覽水部。

  右成皋。

  潁水出陽城山。劉昭注補二。

  右陽城。

  陽翟去洛陽二百八十六里。屬河南。劉昭注補二。

  釣臺下有陂。俗謂之釣臺陂。太平寰宇記七。

  右陽翟。

  滎陽郡京有大索、小索亭。漢書京索之間也。水經注濟水下。

  右京。

  陽武滎陽有博浪沙。張良為韓擊秦始皇處。御覽百五十九州郡五。太平寰宇記二。

  右陽武。

  令縣在滎陽。史記索隱六。

  右令。  宏農郡漢宏農本函谷關。有桃林也。寰宇記六。  宏農亭在宏農縣東十三里。水經注河水下。

  右宏農。

  湖本胡縣也。漢武帝改作湖。俗云黃帝自此乘龍上天也。水經注四河水下。

  右湖。

  秦之華陽。潼關是也。劉昭注補一。

  太華山在縣西南。同上。

  右華陰。

  上洛郡郡在洛上。故以為名。水經注二十渭水下。  右郡。

  嶢關當在上洛縣西北。同上十九。

  右上洛。

  伊水東北入雒。劉昭注補一。

  右盧氏。

  平陽郡平陽有堯城。劉昭注補一。

  右平陽。

  楊故楊侯國。晉滅之以賜大夫羊舌肸。漢以為縣。屬河東郡。後漢同。魏置平陽郡。楊縣屬焉。寰宇記四十三。

  梁城去楊縣五十里。叔嚮邑也。劉昭注補一。

  右楊。

  皮氏縣有介山。子推所逃隱于是。水經注四汾水下。

  右皮氏。

  河東郡咸山在安邑南。劉昭注補一。  右安邑。

  首山在蒲阪。與胡縣相連。宋書州郡志二。

  蒲阪有雷首山。一名滌山。徐堅初學記八。

  右蒲阪。

  襄陵。晉武公從曲沃徙此。劉昭注補一。  右襄陵。

  左傳。文十三年。詹嘉處瑕。在猗氏縣東北。同上。  右猗氏。

  汲郡汲縣有銅關。劉昭注補一。

  右汲。

  朝歌本沫邑也。詩云。爰采唐矣。沫之鄉矣。殷王武丁始遷居之。為殷都也。禹貢。紂都在冀州大陸之野。即此矣。有糟邱酒池之事焉。有新聲靡樂。邑號朝歌。水經注九淇水下。  右朝歌。

  庾袞入林慮山。食木實。餌石?。得長年也。陳藏器本草。

  右林慮。  河內殷國也。周名之為南陽。秦始皇改曰修武。水經注。清水下稱王隱說。

  右修武。

  河內郡河陽別縣。非溫邑也。水經注河水下。

  右河陽。

  廣平郡肥鄉太康中立。以隸廣平也。水經注十濁章水下。  右肥鄉。  陽平郡。

  元城縣南有瑣陽城。劉昭注補二。

  右元城。

  樂平東南有夷儀。道通襄國。夷儀山在城北故塞。寰宇記五十九。  右樂平。

  魏郡高堂隆刻鄴宮屋材云。後若干年當有天子居此宮。惠帝止鄴宮。治屋者土剝更泥。一作屋。始見刻字。計年正合。二字一作在今時。歐陽詢藝文類聚六十二。御覽九十七又百七十三。

  兗州陳留郡儀封人。浚儀人。此縣人也。劉昭注補二。  右浚儀。

  長垣古衛。故匡。城地。孔子所厄處也。御覽州郡四。

  右長垣。  承匡城在縣西。左傳文十一年。會郤缺於承匡。劉昭注補三。案御覽誤列入長垣縣下。

  右襄邑。

  濮陽郡廩邱者。春秋之所謂齊邑矣。實表東海者也。水經注二十四瓠子水下。

  右廩邱。

  濟陽郡成武縣有秺城。劉昭注補二。

  右成武。

  高平國金鄉縣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鑿石為冢。深十餘丈。隧長三十丈。旁卻入為室三方。云得白蛇二字因御覽五百五十七引補。白兔。不葬。更葬南山。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云漢昌邑所作。或云秦時。劉昭注補三。

  右金鄉。

  湖陸縣西有費亭城。魏武帝初所封。同上。

  右湖陸。

  東平國壽張有蚩尤祠狗墟。同上。

  右壽張。

  秦亭在范縣西北。同上。  右范。

  豫州潁川郡長社縣本名長葛。社中樹暴長。漢改名。劉昭注補二。  右長社。

  汝南郡吳房有吳城。同上。吳房右吳房。

  襄城郡襄城故城。楚靈王築。水經注二十一汝水下。

  右襄城。

  高陵山。汝水所出。劉昭注補二。

  右定陵。  汝陰郡汝陰有陶邱鄉。詩所謂汝墳。同上。

  右汝陰。

  新蔡有大呂亭。故呂侯國。同上。

  右新蔡。

  梁國梁孝王築城十二里。小鼓唱節。杵下而和之。稱睢陽曲。同上。

  昭二十一年。禦諸橫。橫亭在睢陽縣南。同上。

  右睢陽。

  項有公路城。袁術所築。同上。  右項。

  陳城西南角有淮陽城。漢淮陽城也。寰宇記十。

  陳城南道東有宛邱。漸欲平。水經注沙水下。

  陳城北有故沙。名之為死沙。而今水流津通。漕運所由矣。同上二十二沙水下。

  犖北有谷水。同上。  右陳。

  惠帝永康中。復立陽夏縣。寰宇記十。

  右陽夏。

  苦城南三十里有平城。劉昭注補二。

  右苦。

  沛國沛有許城。左傳定八年鄭伐許。同上。

  右沛。  豐去國二百六十、州六百、雒千二十五里。同上。

  右豐。

  左傳昭八年。大蒐於紅。同上。

  右紅。晉書地理志作虹。  譙郡左傳隱二年。入向城。在龍亢縣東南。同上。

  右龍亢。

  魯郡孔子葬於魯城北泗水上。水經注二十五泗水上。  五父衢在魯城東。劉昭注補二。

  右魯。

  薛夏車正奚仲所封。冢在城南二十里山上。同上。

  仲虺城在薛城西三十里。水經注二十五泗水下。

  右薛。  弋陽郡西陽故弦子國也。水經注三十五江水下。  右西陽。

  楚滅邾。徙其君此城。劉昭注補。  右邾。  安豐郡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雩婁在安豐之西南。水經注決水下。

  右雩婁。

  安豐縣。安豐郡之屬縣也。俗名之曰安城矣。水經注三十二沘水下。  決水在安豐縣之西南。即其界也。水經注三十二。

  右安豐。

  冀州趙國房子有礫塞。中谷塞。劉昭注補二。

  右房子。

  元氏有石塞。三公塞。同上。

  右元氏。

  中邱有石門塞。燒梁關。同上。

  右中邱。

  平原國平原有篤馬河。劉昭注補四。

  右平原。

  樂陵國厭次屬平原。後屬樂陵國也。史記索隱三。  右厭次。

  樂陵國有新樂縣。水經注九清河下。  右新樂。

  勃海郡晉改阜邑為阜城。寰宇記六十三。  右阜城。

  河間國中水縣屬河間。史記索隱本紀七。

  右中水。

  清河國清河國凡領清河等六縣。初學記八。

  右清河。

  靈有鳴犢關。劉昭注補二。

  右靈。

  中山國蒲陰有陽安關。陽城蒲陽山。蒲水所出也。同上。蒲陰縣有安陽關。蓋安陽關。都尉治。俗名斯川為陽安壙。水經注十一滱水下。

  右蒲陰。  望都縣有馬安關。劉昭注補二。望都縣有馬溺關。水經注十一滱水下。望都縣有委粟關。同上。

  右望都。

  常山郡元氏改屬趙國。其常山郡移理於真定。寰宇記六十一。

  右真定。

  自上曲陽縣。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恆山。多山阪。號一作名。飛狐口。劉昭注補二。

  右上曲陽。  幽州幽州因幽都以為名。句亦見御覽州郡部八。山海經有幽都之山。今列於北荒矣。寰宇記六十九。

  舜以冀州南北廣大。分燕地北地為幽州。御覽州郡部八。

  舜以冀州南北廣大。分燕地北為幽州。夏殷省幽併冀。為冀州之域。周復置幽州。寰宇記六十九。右州。

  范陽國故安縣屬范陽國。寰宇記六十九。

  右故安。

  上谷郡上谷郡在谷之頭。故因以上谷名焉。王莽改名朔調也。水經注十二聖水下。

  右郡。

  燕國安樂晉封劉禪為國。水經注沾水下。

  右安樂。

  北平郡鴻上關。尉治。北平而畫塞於望都。東北去北平不遠。兼縣上所拯也。水經注十滱水下。

  右郡。

  遼西郡遼西人見有浮棺。欲破之。語曰。我孤竹君原落子字。也。汝破我何為。因為立祠焉。祠在山上。城在山側。肥如縣南十二里。水之會也。水經注十四濡。

  右郡。案郡國志。孤竹城屬令支。晉書地理志無此縣。故附郡。  平州昌黎郡昌黎有青城山。劉昭注補五。

  右昌黎。

  并州太原郡晉水出龍山。水經注六。

  右晉陽。  少山即大谷水所出。經祁縣界。寰宇記四十。  右陽邑。

  上黨郡高都縣有太行關。丹谿為關之東谷。途自此去。不復由關矣。水經注九沁水下。

  右高都。

  西河國晉改茲氏為隰城縣。注原脫。  右隰城。

  西河有中陽。舊縣也。水經注六文水下。

  右中陽。

  穀遠今名孤遠。後代語訛耳。御覽州郡部七。

  右界休。案寰宇記。晉省穀遠縣入界休。

  雍州雍州兼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陽所不及。陰氣壅遏。故取名焉。蓺文類聚地部一。

  右州。

  京兆郡枳道亭在霸水西。劉昭注補一。宋敏求長安志一。

  右霸城。

  藍田有虎侯山。劉昭注補一。

  右藍田。

  西鄭。鄭桓公友之始封。水經注。渭水下稱王隱說。

  右鄭。

  馮翊郡蓮勺縣屬馮翊。寰宇記二十。  右蓮勺。  扶風郡池陽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