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卷一百二十

大明世宗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一
  嘉靖十年正月丙戌朔 上诣 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 章圣慈仁皇太后宫中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戊子 宣宗章皇帝忌辰祭 奉先殿遣恭顺侯吴世兴祭 景陵
  ○庚寅先以南郊礼成诏吏礼二部考求求 祖宗朝科举岁贡荐举三途并用事例广求人才以备任使于是吏部举洪武十九年以后弘治十一年以前故事请令天下有司访求地方有怀才抱德经明行修不干名利素为乡评所重伏在岩穴者举诸抚按两司官 核实送部考验奏请量才擢用狥私滥举者罚举人监生官才德出众屡形荐剡者一体擢用京堂方面得旨用贤图治国家急务我 祖宗朝三途用人取之至广俾才德者各称其位故仁覆天下泽被生民后来专务科之学偏重进士之选以致人尚浮辞不脩实行蠹国害民者在在有之今后务遵照 累朝事例三途并用必求得人以称朕用贤泽民之意所奏俱允行
  ○辛卯行祈毅礼于 大祀殿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
  ○壬辰先是 上问太学士张璁以禘祫之义因谕祫有时祫大祫今岁暮之祭拟诸大祫固似其实未可比也四孟时祫 太祖未得居尊岁暮之祭混其重轻以大祫而兼节日之祭是祫义反轻以节日祭而兼祫义恐非所以尊孝 祖宗之意是不可不别之也如以三岁一举于季冬中旬择日行正旦节祭当同冬至节行于 奉先殿或可五年一行大禘礼设衣冠于中以降 始祖自出之神而以 德祖配天虽不可考岂真无邪止不知耳且如鬼神在傍人何尝见如可以无考而废之则亦可将凡祀之神祇不必祭也曰我无见之也朕又惟人君父 天母 地为神民主与诸侯大夫卿士庶民不用今一岁之间祀 天祭 地至重至大止一举而于 宗庙凡五享恐于义理有所未安固以 天地尊隆无上不可渎烦则未免竦之也程子谓古人一岁祀 天者九惟大报最重又讥后世有三岁一举者曰人子不可一日不见父母岂天子有三岁不见 上帝乎今已复 祖制大报于迎长及岁首上辛之祈谷惟孟夏大雩季秋大享未之举兹非朕好更制以取愆违或古礼当复之时卿可尽心详论以闻璁对 宗庙之礼 圣明所见皆得礼义中正至于神祭则祀其始祖所自出之帝于始祖之庙以始祖配之自出之祖无主于庙特设虚位此义自赵匡申之朱熹曰以始祖配而不及群庙之主不敢亵也此大禘之礼也如丘浚之议则欲正 高皇帝为始祖而以 德祖为所自出之帝岁一禘祀盖断自可知耳至于大雩为祷雨之祭大享是明堂享帝之祭但禘祫欲复古礼则 宗庙当复古制臣故未敢轻议 上乃亲为大禘图以 高皇为始祖以 德祖为所自出之帝如丘浚议以示璁谕之曰 宗庙祀典有当讲求者夫 太祖开运肇基不可不尊隆使同子孙并列 太庙本是 太祖庙当南向而享之地及 列圣虽不可并但生一世而南面至其为 宗终不得一南向以享是亦未尽人情况孝子之心安乎大禘祭欲岁一举恐失于常祀之同又大雩之祭虽是祷雨亦恐非专待旱时才祭如曰龙见则雩可知古人用心不见是图耳大享之义亦非专为大报礼简而致委曲又亦非祭文王举也必有意焉夫孟春既祈焉故季秋报之也朕意以为今以曲存更制为祈谷之祀恐有所祈而不可无其报耳非有他也璁对五年一禘三年一祫原非古制况奉钦定大禘图以 太祖为始祖以 德祖为所自出之帝 德祖今享四时之祭若禘岁不一举则 德祖终岁无祭于义未安今 皇上既定每岁季冬大祫其大禘亦宜定于某月岁一行之为善至于大享之礼拟秋报以并春祈大雩之祭谓古人图于不见仰惟 皇明真善用古礼得古人制礼之心当举行无疑时春享期逼 上以禘议未定乃先敕谕礼部朕惟 郊庙之祀所以尊事 天地 祖宗者也惟 太庙享礼尚未称孝敬之情仰惟朕 太祖高皇帝重辟宇宙肇运开基圣德豊隆神功伟盛顾不得南面居尊甚非所宜当朕 圣祖在御固宜尊 德祖居尊其在今日以朕 圣祖居始祖之位每岁孟春行时享之礼自 太宗而下并各居一幄同日行礼夏秋冬三季仍于 太祖之室相向行时祫礼如今之制季冬中旬择古以岁事告终行大祫礼以 德祖居尊及 懿 熙 仁三祖合享于 太庙亲王功臣配食于两庑岁暮自是节祭归之 奉先殿行礼 世庙正行四时之享岁暮之祭亦归之 崇先殿行礼即择日预告具仪以闻礼部尚书季时言宗庙之礼所以事乎其先求之于理而有不合原之于情而有不安皆非礼也我 太祖高皇帝四时享祭以压于 德祖不得正南面之位 太宗文皇帝而下以同堂而制每(岁)[祭]止东西相向不得受特享之礼亲王功臣分为臣子列坐于堂而 天子拜跪于下皆于理不合于情未安兹遇 圣明天启考正祀典正南面之位以尊 太祖孟春行特享之礼以尊 列圣季冬举太祫之礼以合祀 祧庙之主移亲王功臣配食于两庑以别尊卑情顺理安真可以补旧制之未备乖万世以常行臣等谨遵谕施行窃见旧祭正设衣冠似行礼未备宜每祭俱令太常寺官捧主安于前殿衣冠仍设孟春特享之礼每庙各具祝文若以次毕读则诚意不无倦怠宜先读 高庙祝文毕即齐读各庙祝文庶为适宜庙享旧仪三献之礼令太常司之 皇上立于庙门之外令肇举禘祫礼宜崇古宜于大祫特享 上亲行献爵之礼又太常寺官奏礼毕请还宫旧仪叩头作揖今宜正跪奏礼毕请还宫不必行叩头礼庶免近亵谨开具告祭日期及一应仪注以俟 圣裁 上览仪注有遍告九庙而无告 德祖及 懿熙仁三祖之文复谕礼部昨所拟预告并特享 宗庙仪俱有未安其预告正宜告 太祖以神尊崇之意我 列圣亦必获 太祖命而后可安幽明岂有二理哉但又当告 德祖于寝殿奉主于 祧庙中室及当告 祧庙三室后奉 太祖主居寝殿中室至大祫日期前预告如启事又预告 太祖朕以其事重拟祝用册已具册式矣又特享礼须要可继亦便培礼执事无久而怠之之患其另具奏以闻于是礼官复议臣考大明会典及往年 祧庙仪注止告于奉祔神主不及祧主兹承 圣谕欲告于 德祖及 祧庙三室仰见 皇上诚孝为至思虑周悉非臣等拘泥旧闻者所能仰及但臣等考旧仪注必先撤祧主而后可以正迁主之位今 德祖神主尚在设于寝殿之中若候告祭 太祖毕始告祭于 德祖臣等窃虑 皇上方亲捧 太祖神主至寝殿既不宜仍安于旧设之位又不可以捧主行礼以为有碍宜于告祭之日先告 德祖及诣告 祧庙三室然后亲捧 德祖神主安于 祧庙中后至寝殿捧 太祖神主出于 太庙殿中座上行告祭礼先后次序始无妨碍其亲献爵之礼已蒙 皇上采纳但大祫特享时享之时礼文繁郁 皇上遍诣 各宗三献俱亲精力易倦有妨诚敬宜于大祫时于 德祖前时享特享时于 太祖前三献必亲其 列圣止亲初献至亚献终献令捧主大臣司之则至敬不尽假于所司而亦简便可继谨将一应仪注遵谕再拟以闻制曰可于是以初九日告庙至日行礼告庙仪注一先期行翰林院撰告册及祝文太常寺预设香帛酒果脯醢特牲于 太庙殿内正中锦衣卫设仪卫侍从各如常仪太常寺卿奏请 太祖冠服设于前殿设 上拜位于殿中是日早 上具翼善冠黄袍御奉天殿视朝毕太常寺卿跪奏 圣驾诣 太庙 上升轿由庙街门入至 太庙门外降轿导引官导 上入御幄易祭服由殿左门入导 上至寝殿拜位正中内赞奏就位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鞠躬四拜兴典仪赞奠帛行初献礼执事官各捧帛爵跪进于 德祖神位前 上亲奠献讫典仪赞读祝内赞奏跪读讫内赞奏俯伏兴平身典仪赞行亚献礼执事捧爵跪进于神位前典仪赞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内赞奏鞠躬四拜兴典仪赞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典仪赞望燎毕导 上至 祧庙中行告三祖礼仪同前礼毕导 上复至寝殿 上亲捧 德祖神主至 祧庙安于 懿熙仁三祖正位中讫复导 上至寝殿 太祖神座前 上亲捧 太祖神主安于 太祖前殿座上导引官导 上至拜位内赞奏就位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鞠躬四拜兴典仪赞奠帛行初献礼执事官各捧帛爵于神位前 上亲奠献讫典仪奏诣读册位内赞奏跪读祝册官跪读讫以册置于帛篚内内赞奏俯俯兴平身典仪赞行亚献礼执事官捧爵于神位前 上亲献讫典仪赞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内赞奏鞠躬四拜兴典仪赞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典仪赞望燎内赞奏礼毕导引官导 上至 太祖神座前 上亲捧 太祖神主至寝殿正中奉安及以次迁易安说讫导 上至 太庙由殿左门出至 太庙门外导引官导 上入御幄更翼善冠黄袍升轿至 世庙门外导引官导上入御幄易祭服由殿右门入行礼仪同太庙礼毕导引官导 上由殿左门出至 世庙门外升轿至 本庙左门降轿步行过 太庙右门升轿至午门外仪卫退 上还宫正月十二日孟春行特享礼仪注一前期行翰林院撰祝文一太常寺预请捧 七庙神主大臣司礼监预请捧 七庙后主内臣一太常寺预备香帛牲醴锦衣卫侍从如时享仪太常寺卿奉请 八庙冠服于前殿并迁亲王功臣牌位于两庑各安设如钦定图仪设 上拜位于殿中是日 上具翼善冠黄袍升奉天殿太常寺卿跪奏诣 圣驾诣 太庙 上升轿由殿街门入至太庙门外降轿导引官导 上入御幄易祭服由殿左门入导引官导 上至寝殿捧主大臣内臣俱从 上捧 太祖神主大臣内臣各分捧 神主随 上至 太庙殿各安设讫典仪赞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 上至拜位内赞奏就位捧至官各就供事位典仪赞迎神乐作乐止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内赞奏上香导 上至 太祖前奏搢圭 上搢圭三上香讫奏出圭 各庙前各卜上香讫奏出圭 上出圭奏复位典仪赞奠帛行初献礼乐作导 上至 太庙神位前奏跪 上跪奏搢圭 上搢圭执事官捧帛跪进于 上又奏奠帛 上奠讫执事官捧爵跪进于 上右奏献爵 上献讫典仪赞读祝乐暂止传赞百官皆跪读祝官取祝跪于 太祖神位前读讫乐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 上以次至 七庙前奠帛献酒讫仪同 太祖前导 上至 太宗神位前奏跪 上跪传赞百官皆跪典仪赞读祝乐暂止读祝官各取祝诣 七庙神位前齐读讫乐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赞行亚献礼乐作导 上至 太祖神位前捧主官各诣 神位前奏跪 上跪捧主官皆跪奏搢圭 上搢圭捧主官各献爵讫内赞奏俯伏兴平身其捧主官同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太常寺卿进立于 太祖神位前东上西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跪奏搢圭光禄寺官捧福酒跪进于 上右内赞奏饮福酒光禄寺官捧福胙跪进于 上右内赞奏受胙奏出圭奏俯伏兴平身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赞彻馔乐作执事官各跪于 神位前撤馔讫乐止太常寺卿诣 太祖神位前跪奏礼毕乐作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赞撤馔乐作执事官各跪于神位前撤馔讫乐止太常寺卿诣 太祖神位前跪奏礼毕乐作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赞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乐作内赞奏礼毕乐止导引官导 上捧 太祖神主安设寝殿中其余捧主官俱从各安设讫导 上由 太庙左门出至 太庙门外导 上入御幄更翼善冠黄袍升轿至 世庙门外导引官导 上入御幄易祭服由殿左门入行礼仪同 太庙礼毕导 上由殿左门出至 世庙门外升轿至 太庙左门降轿步行过 太庙右门升轿至午门外仪卫退 上还宫 巡按云贵御史陆梦韩<锍-釒>举原任吏部尚书罗钦顺户部尚书秦金邹文咸工部尚书赵璜兵部侍郎郑岳刑部侍郎刘玉南京户部尚书王承裕右都御史何塘巡抚都御史王尧封宜位卿相南京尚宝司卿吕楠礼部郎中邹守益广东布政使邵锐江西参议陆钱宜居侍从佥都御史毛伯温张九叙通政李元吉大理寺少卿顾佖南京通政马理杨谷河南布政使蔡潮王浚山东布政使顾应祥宜贰九卿都给事中张嵩给事中郑一鹏御史王以旂伦以谅朱浙马明衡宜处台谏云南副使郑元湖广副使费懋中河南佥事江晖江西佥事汪应轸见任夔州府推官刘臬戈阳县知县李本宜补藩臬 上以御史荐举止当及境内人材梦韩乃不分贤否存亡泛引三十余人下都察院参看院覆江晖业已物故梦韩<锍-釒>亦及之其言之无据亦可类见坐以滥举之罪夫复何辞苐其所举多非见任且散在四方拟以近例亦有未合得旨令吏部对品调外任乃谪为安庆府推官 泰宁等卫都督李来罕等差头目塔卜多等来贺止旦赐赉如例
  ○甲午 上以庙祀更定告于 太庙 世庙并 祧庙三主是日迁 德祖神主于 祧庙奉安 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
  ○乙未立春顺天府官进春 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行庆贺礼 升工科都给事中张嵩为顺天府府丞 升河南左布政使王浚为顺天府府尹
  ○丁酉 上诣 太庙行特享礼赏捧主官武定侯郭勋驸马都尉谢诏大学士张璁翟鸾尚书李承勋梁材李时各白金二十两彩段二表里璁等<锍-釒>谢因曰臣惟 九庙之礼古礼也一日九祭实不能行我朝因之以废春享之祭同于时祫臣下所不敢言皇上出于独见正 太祖之位于中 列祖各序昭穆南向设帷幕间之一日之间 群庙皆举既存古人之制而又得时中之宜诚 大圣人之所作为伦制兼尽可为万世法也 上报闻 先是右春坊右中允廖道南请改大慈恩寺兴辟雍以行养老之礼撒灵济宫徐知证知谔二神改设历代帝王神位仍配以历代名臣下礼部覆议言今国子监迪 祖宗以来临幸之地恐不必更葺梵宇旧址重立辟雍惟寺内喜佛系元淫制败坏民俗相应毁弃灵济官徐知证知谔二神其在当时已得罪名教固宜撤去但所在窄隘恐不足以改设帝王寝庙宜择地别建得旨 鬼淫像可便毁之帝王庙工部其相地卜日兴工于是工部销毁淫像会官相帝王庙地因言阜城门内保安寺故址旧为官地改置神或后卫而中官陈林鬻其余为私宅地势整洁且通西坛可赎迁而鼎新之奏入报可
  ○己亥户部右侍郎张云三载秩满录其子士奇为国子生
  ○庚子礼部尚书李时等上言臣等仰承明诏备考 祖宗之时往往于得人于贡途而今之岁贡以悯老恤穷为旧规以选贤黜耄为苛法俗毙既深何以得贤自今宜依宣德正统天顺年间例行两京及各省提学官于各学廪膳内通试及多方体访果有学行出群年三十以上者府学许贡三人州学二人县卫学一人以后各学如期起送如廪膳无人增广内考取增广无人附学内考取各求真才以应明诏如有名实不称及夤缘干进之毙听抚按官纠举廷式有不中式者其提学官一名以上参究提问五名以上降级改用仍行国子监依 祖宗监规通送广业堂月严考试学业进修者方许以次升至率性堂拟送诸司办事间有考试累优行谊着闻堪以任用者年终其奏本部会同吏部覆考得实奏请选用覆试不如式者仍常拨历如此则选择既精而岁贡不患不得人矣其廪膳中有年老不堪贡者予以衣巾终身国学中有年老不堪选者予以衣冠终身俱量蠲杂徭则获选者既得以自尽其才而被黜者亦不至于失所疏入 上曰朕惟 祖宗朝设立岁贡之法实寓古里选之制期得真才以资国用迩来生员苟得帮廪即计充贡有日往往有不修行检挟制官司欺篾乡里甚生亏缺伦理玷辱衣冠及有学问荒疏年力衰迈有司不问贤否止计食粮浅深一概循资充贡却又多选任教官以为人师欲求人才长进诚不可得自今岁贡生员务令府州县提调官选举有学行者方许起送巡按御史处会提学官并布按两司官从公考核照常数贡举先尽廪膳如果无人许于增广附学内考取不许颛论食粮浅深以袭旧毙即有年老不堪教养者令提学官严加考选无行者黜退为民其余量予衣巾终身廪膳有缺提学官毋得輙听权要子弟滥与收补如未得人宁令空缺其岁贡入京廷试再有衰老无学及行检不修者所贡举官一体坐罪不贷国子监见坐监生员该部还查照旧规定提以闻 巡抚大同兵部左侍郎蔡天祜初以巡按御史孝宗枢劾其科罚商银下都察院行勘天祐自陈乞休不许未几军舍李应奎者与商人周铎有隙因捏称铎纳贿科道官营取补还罚银又入货宗枢令其劾奏天祐御史胡明善疑天祐主之上言天祐在大同额外增价腾谤商人已久及御史宗枢核得其实迺诱奸商摭拾台谏天祐宜罢斥事下都察院时天祐亦申辩乞归业已许矣都御史汪鋐又言明善所初事皆有因第摭拾之奏未必出自天祐宜 令回籍仍下大同抚按官核实具奏从之
  ○壬寅 英宗睿皇帝忌辰祭 奉先殿遣泰和伯陈万言祭 裕陵 时纳银入监例停止且四年而各处间有以勘合人数未足藉口起送者至是苏州府复起送生员方世儒辛七人至部且溢于原额矣户部以为言得旨纳粟系一时权宜本非正途矧今京官及方而子弟增银告纳是导之贪也剥民害国将靡有止极殊乖政典久已停寝人何得借言勘额未足违例起送世儒等俱遣归给还原纳银两诸承行官史悉令巡抚官逮问 巡按两广御史杨终芳言臣奉命清理军伍广西业已报立近入广东见其饥馑异常山海寇盗所在螽起加以采珠之费民困已极若复依法清解则军丁有衣装之累军解有路费之需民力不支恐激成他变请将广东军伍暂免清勾节年所奉军单封发布政司收贮俟岁成盗息珠采工完然后徐议举行为便部覆从之
  ○甲辰升山东右参政张衍庆为四川右布政使开封府知府刘漳为河南右参政 初参议顾璘养亲致仕起家为浙江左参政遂迁山西按察使俱未之官仍乞致仕养亲数岁复起浙江左布政使之任未几复擢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过家复乞养亲 上曰顾璘原系致仕养亲官吏部如何连升为参政按察使既不之官却又推升布政未久又推巡抚乃复以亲老为辞实非人臣事君之道璘仍以原任布政职衔致仕吏部官姑置不问内外大小官员凡有托故养亲养病在家安坐超升不复供职者便逐一核奏处治吏部固言南京通政司参议杨谷先以御史养病家居投□□促之任逾月以养亲去随升前职又乞终养南京太常寺卿方鹏以按察司副使致仕起为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修撰不二年升前职又回养病俱有碍明旨 上曰此皆冒滥君恩全无臣子之义并革去新衔闲住不许起用该部官輙与推升姑不究仍通查冒滥升职托故家居者具奏如有隐匿重治不宥 添设太常寺赞礼郎二员司乐四员 广东提学副使萧鸣凤刚狼任性节因肇庆知府郑漳忤己不胜忿廷笞之漳遂移疾投劾去广东巡按御史李美上其事吏部以漳擅离职守下所在巡按逮问于是物论哄然不直鸣凤会考察两京科道官交章弹之鸣凤坐降调既而鸣凤漳各上<锍-釒>自理深相诋诟诏下美核状美言二臣守职无他过第其陵下抗上已甚且崇饰游辞互相诬蔑当逮问如律诏下福建浙江各巡按于原籍如所拟问结送部改用
  ○乙巳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桂萼<锍-釒>病乞归得旨卿以疾陈奏情实辞恳准暂回籍调理令给驿去痊可之日有司奏来起用仍赐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钞三千贯
  ○丙午先是御史廖自显奏蓟镇镇守太监驻劄建昌营者无益于防守而徒使官军歛怨乞行裁革即以燕河营参将移驻建昌便巡抚顺天都御史周期雍镇守总兵杨镇则请于建昌设把总听两路参将约束巡关御史周<礻睪>则请设建昌营守备兵部以地方事重下各官求归一之论凡再奉旨会议咸以御史<礻睪>所陈为当于是诏革蓟镇镇守太监设建昌营守备指挥一员以都指挥体统行事听镇巡节制 初御史胡明善劾吏部左侍郎董玘排陷徐缙李时顾鼎臣及闻丧延缓弥缝以图复起 上令明善具陈玘所排陷三臣状令都察院核具闻丧延缓事明善乃具以状对因言玘闻父丧已久因吏部尚书缺匿不发丧父之始行 上以玘忠孝大节有亏法当论治第念其日讲有年姑与冠带闲住都察院言言其闻丧延缓事俱有迹 上以玘已革职姑免究吏部更不许起用 停英国公张仑禄米三月仑以元旦庆贺班首官不至为纠仪御史所劾 上以其不敬下都察院按论院参宜逮问言□任从宽薄罚之升河南按察司佥事初杲为云南按察司副使 悼灵皇后禫祭遣驸马都尉谢诏祭 陵所
  ○戊申升四所按察司副使陈克完为河南按察使河南按察司副使杨惟聪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升大理寺左少御史道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锦衣卫镇抚司指挥同知陆松等以年劳乞例升兵部覆言军职无三年一升例松等升授方三年宜俟积劳奏处从之
  ○己酉自十七日至是八日 圣体不安俱免视朝诸司上表问安 圣谕天降宝露朕当行昭谢礼于 圜丘及告祭 皇考以来月九日十日行礼 选叔女四十八人
  ○辛亥大内东偏火 上露告于 天告于 祖考火自宫人郭氏屋起延烧东西十四连房俱尽 上谕大学张璁宫中地隘而屋众且以贯通栋所以每有大患闻南京中诸门皆砖砌不用木固知 圣祖虑深今所毁者不须依旧式未毁者量为规画务使道途疏豁堂舍整简勿令相近门俱如南京制斯免惊扰耳寻复为火警或问一篇示璁以明善恶别患邪自励云
  ○壬子升狭西按察司佥事敖英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 定春秋开讲告先圣先师告文用祝式每年春秋开经筵之日先期行礼
  ○癸丑礼部上耕籍册仪注一前期太常寺奏祭祀文武百官致齐二日是日早顺天府官以耒耜及穜棱种进呈讫少顷内官捧耒耜及穜稑种授顺天府官捧由午门及大明门左门出置耕根车内列于玉辂之前 上具翼善冠黄袍御奉天门太常寺官奏请诣先农坛 上升辂耕根车前行诣坛所具服殿 上服衮冕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 上至拜位内赞奏就位典仪瘗毛血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二拜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捧帛爵跪于 神位前奠讫内赞奏跪百官同乐暂止内赞赞读讫读祝官跪于 神位前右读讫奏乐奏俯伏兴平身百官同乐正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捧爵跪奠于 神位前讫乐正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寺官进立坛东西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跪搢圭光禄寺官以福酒跪进于 上右奏饮福酒光禄寺官以福胙跪进于 上右奏受胙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奏二拜百官同典仪唱撤馔奏乐执事官诣 神位前撤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二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奏乐礼毕乐止 上还具服殿更翼善冠黄袍太常寺卿侍百官俱更服讫入奏请诣耕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 上至耕籍位南向立三公以下从耕者各就从耕位户部尚书北向跪进耒耕顺天府官北向跪进鞭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 上秉耒三推三反讫户部尚书跪受耒耜顺天府官跪受鞭太常卿奏请复位顺天府尹捧青箱随以种子播而覆之 上升观耕台南向坐观三公五推尚书九卿九推讫从耕官各就位太常寺官奏耕毕导驾官同太常卿导 上升舆入斋宫升座鸿胪寺官奏顺天府官率两县官耆老人等叩头毕率庶人终亩鸿胪寺官拱听 圣旨赐酒饭鸿胪寺官承旨讫赞入班一拜三叩头尚膳监进膳三品以上官各就丹陛前后序列赐坐四品以下官台下御路东西相向序坐并宴劳耆宿于坛傍教坊司承应进膳乐并三舞队一奏庆豊年之舞二奏呈瑞应之舞三奏感天地之舞每舞各有承应及宴毕鸿胪寺赞入班一拜三叩头奏礼毕 驾兴还宫大乐鼓吹振作去年二月礼部拟上耕籍仪注 上以其过烦且依行俟嗣岁别议至是礼部尚书李时更以迎神送神止行二拜内有先二日顺天府官以耒耜穜稑种置彩舆上出耕藉所驾行设卤簿耕毕还其服殿顺天府官率两县耆老行五拜三叩礼百官致词庆贺赐酒饭教坊司承应在于御门观耕之时而无进膳乐及三舞队 上犹以为烦谕礼部顺天府县官老人俱当叩头百官不必称贺教坊承应拟定三舞队就于进膳宴百官时承应门外只观从耕毕入斋宫赐宴岁为定例亦不必用卤簿及议造耕根车以重农务礼部议言臣等考大明集礼国朝耕籍因宋制上乘玉辂而以耕根车载耒耜盖玉辂耕根车同日而行及考见行仪注顺天府官捧耒耜及穜稑种置彩舆先于祭前二日而出今用耕粮车以载耜耒宜令顺天府官于祭日早进呈毕以耒耜置于耕根车内前玉辂以行及考耕根车式稽诸礼书止于图式而无高广尺寸宜依令制车式差小通用青质伏乞钦定下顺天府速为制造臣等又考得宋史有观耕台今 皇上御门观耕地位卑下侍卫人众有碍观视宜令工部以木作台高五尺横直五丈正面东西三出陛暂行一次俟明年用砖石砌筑再照旧仪 上耕毕还具服殿赐宴三品以上官各就丹陛上东西相向赐坐四品以下官台下序坐并宴劳耆宿于坛傍今 圣驾入斋宫赐宴臣等窃睹斋宫丹陛狭窄三品以上官宜令前后序列四品以下仍于台下御路东西序坐耆宿宴劳仍在于坛傍诏可故更定仪注如前云
  ○乙卯午刻奉安 仁祖神主先是 上谕曰阁曰兹者朕躬奉 皇祖神主安于中室及以序进迁 七宗位并 四祖位礼成祖 祧庙止礻□鬲三室可转谕时速为妆饰 祧庙东苐二室礼部移工部转行内官监妆饰如制 上复谕内阁曰兹 祧庙东苐二室已修完奉安 神主朕当亲往以伸朕推 神尊 亲之义人 太祖 太宗原配社稷涂金牌座如先圣匮制用架罩藏于本室神床之左可俱于三十日朕常服用香烛果酒告辞行事于是以是日卯刻安 宝座神床而午刻奉安焉仪注一是日司设监奉安 宝座神床帐幔等件于 祧庙东苐二室锦衣卫设仪卫侍卫如常仪设 上拜位于室前正中是日午时 圣驾躬诣 太庙 上陛轿至 太庙门外降轿导引官导 上至 祧庙亲捧 仁祖主奉安于东第二室神床内赞奏就位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鞠躬四拜兴典仪唱行初献礼执事官捧爵跪进于 仁祖神位前 上亲献讫内赞赞读祝奏跪读祝官跪读讫内赞奏俯伏兴平身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捧爵跪进于 神位前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内赞奏鞠躬四拜兴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诣燎位内赞奏礼毕 提督学校御史章衮<锍-釒>言孔子祀典不宜去王号 上以孔子祀典已有定议衮不遵行导人以正反为异说惑众狂妄下都察院参劾都察院劾衮职居提学罔知朝廷据大礼斥陋号以尊孔子至意輙持偏见渎乱狂妄之罪诚不可逭得旨章衮妄持偏见扇惑众心难居提学之职令吏部对品调外任 升太仆寺少卿戴时宗为大理寺左少卿尚宝司司丞徐文灿为尚宝司少卿 直隶太平府当涂县民吴伦妻王氏一产三男一女 太常寺卿陈道瀛请更造陪祭官祭服 上以祭服领诸有司多不爱护反致不洁合文官五品以上武官都督以上如式自造余武职官量制给用
  大卷一百二十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