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骈宇骞 注译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1〕善仕不如遇合”,〔2〕固无虚言。〔3〕非独女以色媚,〔4〕而士宦亦有之。

   【注释】〔1〕“力田”,致力耕田。“逢年”,遇到好年景。〔2〕“善仕”,善于做官。“遇合”,遇到性格相投的人。〔3〕“虚言”,空话。〔4〕“媚”,谄媚,讨好。“色媚”,用美色讨好别人。

  昔以色幸者多矣。〔1〕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2〕然籍孺以佞幸;〔3〕孝惠时有闳孺。〔4〕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5〕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6〕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7〕贝带,〔8〕傅脂粉,〔9〕化闳、籍之属也。〔10〕两人徙家安陵。〔11〕 【注释】〔1〕“幸”,宠幸。〔2〕“高祖”,即汉高祖刘邦。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公元前二○二年至前一九五年在位。初为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陈胜起义,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共同反秦。公元前二○六年,率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同年十二月,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争夺王位的战争。公元前二○二年,他战胜了项羽,即皇帝位,建立了汉朝。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死后庙号太祖高皇帝,简称“高帝”、“高祖”。事详本书《高祖本纪》。“暴抗”,暴猛伉直。“抗”通“伉”,刚直。〔3〕“籍孺”,汉高祖男宠。姓失考,名籍。“孺”,幼小。“佞幸”,以献媚取宠。“佞”,音nìng。〔4〕“孝惠”,即汉惠帝刘盈。高祖之子,吕后所生。高祖二年(公元前二○五年)立为太子,十二年即帝位。在位期间吕太后执掌实权。在位七年卒。谥惠。事详《汉书·惠帝纪》。“闳孺”,汉惠帝男宠。姓失考,名闳。善婉媚,巧修饰。一说姓闳,名籍,故又作“闳籍孺”。〔5〕“婉佞”,柔顺谄媚。“贵幸”,显贵宠幸。〔6〕“关说”,犹禀告。〔7〕“郎”,官名。古代君王侍从官之通称。“郎”即“廊”,因任职于宫廷廊庑之中,故称。“侍中”,官名。秦始置。为丞相属吏,于殿内东厢管理奏事,故称侍中。西汉时沿置,但只作为加官。得此加官,可入侍天子,出入禁中,分掌天子乘舆服物,或顾问应对,谏议政事。“鵕”,鸟名。音jùnyí。这里指用鵕(今谓之锦鸡)羽毛装饰的帽子。〔8〕“贝带”,用海贝壳为装饰的腰带。〔9〕“傅”,涂。〔10〕“化”,改变。这里是效法的意思。〔11〕“安陵”,汉惠帝陵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白庙村南。

  孝文时中宠臣,〔1〕士人则邓通,〔2〕宦者则赵同、〔3〕北宫伯子。〔4〕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5〕而赵同以星气幸,〔6〕常为文帝参乘;〔7〕邓通无伎能。〔8〕邓通,蜀郡南安人也,〔9〕以濯船为黄头郎。〔10〕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11〕觉而之渐台,〔12〕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13〕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14〕尊幸之日异。〔15〕通亦愿谨,〔16〕不好外交,虽赐洗沐,〔17〕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18〕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19〕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20〕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21〕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22〕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23〕其富如此。

   【注释】〔1〕“孝文”,即汉文帝刘恒。高祖之子。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立为代王。高后八年(公元前一八○年)迎立为帝。即位后,继续执行汉初制定的与民休息政策,重农抑商。逐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北部边境的防御力量,以抗击匈奴。在位二十三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安宁。旧史家把他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为“文景之治”。谥文,庙号太宗。事详本书《孝文本纪》。“中”,这里指宫中。〔2〕“士人”,古代指读书或习武的人。“邓通”,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以佞媚著称。文帝时,初为黄头郎,后得宠幸,官至上大夫,先后赏赐数十万钱,又赐与蜀郡严道铜山,许其自铸钱币,流通全国,号称“邓氏钱”。景帝时失宠免官,家产没收官府,最后贫困而死。〔3〕“宦者”,也称“宦官”、“内官”等。古代官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特殊官员。秦汉时属少府,由阉人充任。“赵同”,《汉书》作赵谈。司马迁避父名改“谈”为“同”。文帝时宦官,受宠于文帝,常与帝出入同车。他曾谗害袁盎,盎乘他与文帝同车外出时,俯伏车前曰:“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指受阉割之人)载!”他被迫哭泣下车。〔4〕“北宫伯子”,汉文帝时宦官,深得文帝宠幸。《正义》云“姓北宫,名伯子”,或云“伯子,名。北宫之宦者也”。〔5〕“长者”,指恭谨厚道的人。“长”,音zhǎng。〔6〕“星气”,指观星望气推测凶吉的方术。〔7〕“参乘”,亦作“骖乘”,陪乘。古代乘车居车右之人。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随从人员居右。〔8〕“伎”,通“技”。“伎能”即“技能”。〔9〕“蜀郡”,郡名。战国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汉时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以南,北川、彭县、洪雅以西,峨边、石棉以北,邛崃山、大渡河以东,以及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康定以南、冕宁以北地。“南安”,今四川乐山。〔10〕“濯船”,划船。“濯”通“棹”,划船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濯”,音zhào。“黄头郎”,即船夫,因头戴黄色帽,故名。黄为土色,按古代五行之说,土能克水。戴黄帽即取此义。〔11〕“顾”,回头。“衣裻”,衣服背后缝。“裻”,音dū。“穿”,孔。〔12〕“觉”,睡觉醒来。“之”,至,到。“渐台”,台名。因台修建在池中,被水所浸,故称渐台。文帝所到渐台在汉代长安城西南部未央宫西苍池中。〔13〕“阴目”,暗暗地看。〔14〕“说”,通“悦”。音yuè。〔15〕“之”,代词,他。这里指邓通。“日异”,一天和一天不一样。这里指一无比一天好。〔16〕“愿谨”,诚实谨慎。〔17〕“洗沐”,汉制,官吏五日一休假而沐浴称为洗沐。也称“休沐”。〔18〕“上大夫”,官名。大夫中居于上位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云:“大夫,掌论议。”有进荐人才之责。〔19〕“如”,动词,去,往。〔20〕荐士”,推荐人才。〔21〕“相者”,古代以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人的命运、凶吉、祸福、贵贱等为业的人。〔22〕“蜀”,指蜀郡,见前注。“严道”,古道(相当县级行政区划)名。故治在今四川荥经县。秦置,汉因之。因县境有蛮夷,故称“道”。《正义》引《括地志》云:“雅州荥经县北三里有铜山,即邓通得赐铜山铸钱者。”〔23〕“邓氏钱”,《正义》引《钱谱》云:“文字称两,同汉四铢文。”

  文帝尝病痈,〔1〕邓通常为帝唶吮之。〔2〕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3〕唶痈而色难之。〔4〕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5〕邓通免,家居。居无何,〔6〕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7〕下吏验问,〔8〕颇有之,遂竟案,〔9〕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10〕长公主赐邓通,〔11〕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12〕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13〕竟不得名一钱,〔14〕寄死人家。

   【注释】〔1〕“病”,动词,得病。“痈”,病名。一种毒疮。按中医云,疮面深而恶者为疽,疮面浅而大者为痈。是血气被毒邪所困阻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2〕“唶吮”,吮吸。音zéshǔn。“之”,指毒疮。〔3〕“唶痈”,吮吸毒疮的脓血。〔4〕“色难”,面有难色。〔5〕“景帝”,文帝之子刘启。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一五七年)即位。在位十七年。在位期间,继续推行汉初休养生息政策,重农抑商,兴修水利,使社会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社会相对安定,府库充实,与文帝统治时期并称“文景之治”。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削弱了王国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谥景。事详本书《孝景本纪》。〔6〕“无何”,没有多久。〔7〕“徼外”,界外。“徼”,边界。音jiào。〔8〕“验问”,查问,拷问。〔9〕“竟案”,最终定案。〔10〕“责”,通“债”。〔11〕“长公主”,汉代皇帝姐妹的尊称。《汉书·昭帝纪》颜师古注云:“帝之姐妹则称长公主,仪比诸王。”长公主有皇帝所赐汤沐邑,并置有官属家臣。这里指汉文帝长女刘嫖,景帝姐。封馆陶公主。“长”,音zhǎng。〔12〕“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帽子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簪”,音zān。“著”,附着。音zhuó。〔13〕“假”,借给。〔14〕“名”,事物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指称为某某。此前,邓通铸钱称“邓氏钱”。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1〕仁宠最过庸,〔2〕乃不甚笃。〔3〕 【注释】〔1〕“郎中令”,官名,秦汉时九卿之一。秩中二千石,总管宫殿内一切事务。汉时各诸侯王国亦仿中央设置此官。汉武帝时更名“光禄勋”,但王国仍名郎中令。“周文仁”,名仁,字文。任城(今山东济宁)人。文帝时为太子(景帝)之舍人,后迁太中大夫。景帝即位,拜为郎中令。他为人少言持重,从不言人之过,颇受景帝宠幸。所赐甚多,但常辞让不受。平日生活简朴,不修边幅。武帝即位后,以先帝臣而颇受器重。后称病辞官,以二千石禄养老。事详本书《万石张叔列传》。〔2〕“过庸”,超过一般人。“庸”,常,一般。〔3〕“笃”,深厚。

  今天子中宠臣,〔1〕士人则韩王孙嫣,〔2〕宦者则李延年。〔3〕嫣者,弓高侯孽孙也。〔4〕今上为胶东王时,〔5〕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6〕而嫣先习胡兵,〔7〕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8〕时嫣常与上卧起。江都王入朝,〔9〕有诏得从入猎上林中。〔10〕天子车驾跸道未行,〔11〕而先使嫣乘副车,〔12〕从数十百骑,骛驰视兽。〔13〕江都王望见,以为天子,辟从者,伏谒道傍。〔14〕嫣驱不见。既过,江都王怒,为皇太后泣曰:“请得归国入宿卫,〔15〕比韩嫣。”〔16〕太后由此嗛嫣。〔17〕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18〕以奸闻皇太后。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19〕上为谢,〔20〕终不能得,嫣遂死。而案道侯韩说,〔21〕其弟也,亦佞幸。

   【注释】〔1〕“今天子”,指汉武帝刘彻。景帝之子。七岁立为皇太子。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一四一年)即位。在位期间,对内致力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改革货币;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实行均输法和平准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移民边境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开展经济文化交流;进击匈奴贵族,解除匈奴威胁等。在位五十四年,将西汉推向全盛时期。其统治后期,因兵役、徭役繁重,致使大批农民流亡,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晚年迷信昏庸,在京师大兴“巫蛊”之狱等。面对社会危机,被迫颁布罪己诏。转而提倡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实行息民政策,使社会复趋安定。事详本书《孝武本纪》。〔2〕“韩王孙嫣”,姓韩,名嫣,字王孙。他是韩王信子弓高侯韩颓当之孙。韩嫣善骑射,武帝为胶东王和太子时,以亲佞得宠。武帝即位后,官至上大夫,常与武帝同住,自由出入禁宫。后因淫乱罪被皇太后赐死。〔3〕“李延年”,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汉将李广利之弟。初掌犬监,以其妹李夫人得宠武帝而贵重,官侍中。善歌,为协律都尉。后渐与中人乱,出入骄恣,及李夫人卒,被诛。〔4〕“弓高侯”,韩颓当。韩王信子。曾任匈奴王相国。文帝十四年(公元前一六六年)与其侄韩婴率众降汉。十六年,封弓高侯,食千二百三十七户。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率军平吴楚七国之乱,劝降胶西王刘卬,功冠诸侯。“弓高”,王先谦《汉书补注》说即河间国弓高县(故治在今河北阜城南)。“孽孙”,庶孙,媵妾所生之孙。〔5〕“胶东”,诸侯王国名。汉初为郡,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置胶东国。武帝四岁时封为胶东王。辖境相当今平度、莱阳、莱西等县及以南一带。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南)。〔6〕“匈奴”,古代民族名。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由商周以来鬼方、猃狁、戎、狄等族经过长期融合而成。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建立奴隶制国家政权。疆域东尽辽河、南界长城、西至葱岭、北达贝加尔湖,并不断南下攻扰。汉初对其采取防御政策。武帝时曾多次进攻漠北获胜,匈奴势渐衰。详见本书《匈奴列传》。〔7〕“习胡兵”,熟习匈奴的兵器和战略战术。〔8〕“拟”,比照,类似。〔9〕“江都”,诸侯王国名。汉景帝置以封其子刘非。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故道以南地区和长江以南的江苏茅山以西,浙江新安江流域以北,安徽黟县、歙县、宣城、芜湖以东地区。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国除。“江都王”,指景帝之子刘非,武帝异母兄。〔10〕“从”,随从。“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及户县、周至界。秦置,汉初荒废。武帝时又收为宫苑囿。苑内放养禽兽,并建有离宫、观、馆数十处。为皇帝射猎、游乐之所。〔11〕“跸道”,帝玉出行时,先清除道路、禁止行人叫跸道。“跸”,音bì。〔12〕“副车”,古代帝王外出时的随从车。亦称“属车”。《索隐》引《汉官仪》云:“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属车即副车,而奉车郎御而从后。”〔13〕“骛”,急。音wù。〔14〕“谒”,拜见。“傍”通“旁”。〔15〕“归国”,归还封国。“宿卫”,宫禁中的警卫。〔16〕“比”,并列,同等。〔17〕“嗛”,或作“衔”,音xián。指怨恨衔在内心。〔18〕“永巷”,本指宫中之长巷,亦引申指后宫。〔19〕“使使”,派遣使者。前“使”字为动词,派遣。后“使”字为名词,使者。〔20〕“谢”,谢罪。〔21〕“案道侯韩说”,西汉将军。韩王信后裔。初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以功封为龙頟侯。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坐酎金免侯。次年,以横海将军击东越,又以战功复封案道侯。太初三年(公元前一○二年)任游击将军,屯军于五原郡外列城。征和二年(公元前九一年)与巫蛊祸牵连,被卫太子刘据所杀。“案道”,《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注云在“齐”,《史记志疑》谓案道是号,盖取《周书·小明武解》“案道攻巷,无袭门户”之意。今地无考。

  李延年,中山人也。〔1〕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2〕延年坐法腐,〔3〕给事狗中。〔4〕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5〕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6〕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7〕其女弟亦幸,有子男。〔8〕延年佩二千石印,〔9〕号协声律。〔10〕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11〕久之,浸与中人乱,〔12〕出入骄恣。〔13〕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14〕则禽诛延年昆弟也。〔15〕 【注释】〔1〕“中山”,古县名,故址在今河北定县。〔2〕“倡”,古代指歌舞艺人等。〔3〕“坐法”,犯法获罪。“腐”,即腐刑,亦称“胥靡”、“宫刑”,古代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4〕“给事”,供事。“狗中”,在宫中养狗。〔5〕“平阳公主”,景帝王皇后长女,武帝姊。初封信阳长公主,因嫁平阳夷侯曹时,所以称平阳公主,亦称平阳主、平阳长公主。她曾向武帝荐李延年。又武帝卫夫人原为其家唱歌者,亦因其引荐,得幸于武帝。曹时卒,寡居,由武帝下诏嫁于大将军卫青。“女弟”,妹妹。〔6〕“乐诗”,可以合乐的诗。“歌弦”,配着乐器演唱。〔7〕“次”,《汉书·佞幸传》及《索隐》均作“歌”,疑此“次”为错字。〔8〕“子男”,儿子。〔9〕“二千石”,秩俸名。指俸禄为二千石级的官吏。秦汉时中央列卿和地方郡守一级高级官吏的秩禄均为二千石。月得谷一百二十斛。“印”,印章,指代表二千石官吏的印信。〔10〕“协声律”,《汉书·佞幸传》作“协律都尉”。官名。汉武帝时始置。掌管音乐,调和律吕,监试宫廷乐人典课。〔11〕“埒”,等同,相等。音liè。〔12〕“浸”,渐渐。“中人”,宫中女人。“乱”,淫乱。《集解》引徐广云:“一云坐弟季与中人乱。”延年已受腐刑,徐广所云近是。〔13〕“骄恣”,骄傲放纵。〔14〕“弛”,废弛破坏。音chí。这里指疏远。〔15〕“禽”,通“擒”,捕捉。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1〕然不足数也。〔2〕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3〕然颇用材能自进。

   【注释】〔1〕“嬖臣”,宠幸的臣子。“大底”,大概,大都。“外戚”,外家的亲属。特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的亲属。〔2〕“数”,称道。〔3〕“卫青”,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其父郑季与平阳侯曹寿妾卫媪私通所生,遂从母姓。善牧骑。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年)其姊卫子夫入宫为皇后,他也被武帝重用,历任太中大夫、车骑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在多次出击匈奴中,战功卓著,为安定北部边境作出重大贡献。谥烈。事详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年十八任侍中,善骑射,迁骠骑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有功,封冠军侯。先后六次出击匈奴,战功卓著。年二十四病卒,谥景桓。事详本书《卫将军骠骑列传》。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之行,〔1〕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1〕“弥子瑕”,春秋时卫国人。卫灵公之嬖巨。初受宠于灵公,虽曾伪托君命驾君车回家、又以吃剩之桃奉君,但灵公仍谓其贤。后失宠,便以矫驾君车、供食剩桃之事追罪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