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经注全译(北魏)郦道元原著;陈桥驿等译注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1995年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谭属春,陈爱平点校《玄申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盖江河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十分之七以上。如无载水之江河海洋,即不成其为地球;地球如果无水,一切生物和人类即无法生存;自古及今,水乃不可须臾离者。固然水之为害也,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漂没生命财产,数以亿计。然若禾苗无水,必至枯槁;厂矿无水,必将停产;土地无水,沃壤亦将成为沙漠。是则对于水,务在治之得法,去害为利而已。所以古今中外,莫不以治水为经国大计。职是之故,关于水之记载,不绝于书。我国古有桑钦之《水经》,载水流一百三十七条,注之者有郭璞、郦道元两家。郭注久佚。郦之《水经注》载水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抑且沿流之山陵川泽,城池关隘,名胜古迹,莫不备载。览郦注者不仅可以知水流之支分派别,亦且可以兼知该处之人文史地,鉴住知今,乡所裨益。因此,斯书自宋版以来,有多种版本,笺校讨论者颇不乏人。《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收有郦氏《水经注》三种版本:一为《永乐大典》本。二为清朝沈炳巽所撰《水经注集释订讹》四十卷本,沈氏据明朝嘉靖时黄省曾本加以注释厘订。三为情朝赵一清所撰《水经注释》四十卷、《刊误》十二卷本,赵氏采全祖望氏之说撰成。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二,载有郦注多种刊本跋文:一、《宋刊水经注残本跋》,此为南宋初刊本,残存十一卷有奇。二、《永乐大典本水经注跋》,王氏唯见河水至丹水二十卷,虽知有张穆所校《大典》本全书,而未及见。三、《明抄本水经注跋》,此本为海盐朱氏所藏,与宋残本及吴门顾氏所藏明影宋抄本行款并同。四、《朱谋水经注笺跋》,为明代朱谋所校笺,王氏谓朱用吴《古今逸史》本为底本而校笺者。五、《孙潜夫校水经注残本跋》。六、《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略言戴震校本奄有诸家之胜,而尽掠诸家厘订之功为己功,语婉而责深。王氏在诸种版本跋语中还言及柳大中本、归震川本、赵清常本,全谢山本等,就不列举。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史部地理类,载有郦氏《水经注》八种版本:一、《水经注》四十卷,宋刊本,仅存十二卷,其中还有缺页。案此即王国维所言宋刊残本十一卷有奇者。二、《水经注》四十卷,明嘉靖十三年黄省曾刊本。三、《水经注》四十卷,明崇祯二年武林严忍公刊本。四、《水经注》四十卷。清康熙时项絪刊本,有何焯校记。五、《水经注》四十卷,明写本,韩渌卿应陛手校,据朱谋本。六、《水经注笺》四十卷,明朱谋撰,万历四十三年李长度刊本。七、《水经注》四十卷,明朱谋撰,万历四十三年李长庚刊本,孙潜、袁廷梼手校并跋。八、《水经注释》四十卷,首一卷、附录二卷、《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清赵一清撰,乾隆五十一年赵一清小山堂刊本。案此当即《四库全书总目》所载之第三种刊本。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史部地理类,载有郦注明刊本四种。一、《水经注》四十卷,明吴琯校刻本。此即《古今逸史》本。二、《水经注》四十卷,明崇祯时刻本,有评阅者姓氏页,载钟惺伯敬、朱之臣无易、谭元春友夏等人。案此即傅增湘所言崇祯二年武林严忍公刊本。三、《水经注笺》四十卷,明万历间(四十三年)刻本,明李长庚订,朱谋笺,孙汝澄、李克家同校,有李长庚、黄省曾及朱谋诸人之序。四、《水经住笺》四十卷,订、笺、校者皆同上,唯仅载李长庚序。案此三、四两种版本,与上述《藏园群书经眼录》六、七两种版本同出一源,即为朱谋笺校本。合以上诸书所载,宋刊残本以下,郦氏《水经注》旧本有《永乐大典》本、明吴琯《古今逸史》本、明黄省曾本、明朱谋本、明抄本(抄自宋本)、明严忍公刊本、清沈炳巽本(承明黄省曾本而来)、清赵一清本、清全祖望本、清聚珍版戴震本等,此皆当时所称善本。惟宋刊残本仅十一卷有奇,王国维所见《永乐大典》本仅二十卷,孙潜夫、袁寿阶校本亦只存十五卷,皆为残缺不全之本。而聚珍版戴氏本又有掠人之美之嫌,故王国维氏以为不得不推明抄本为旧本第一。朱谋《水经注笺》有大功于郦书,亦其次也。及至近代,有王先谦之《水经注》合校本,有杨守敬及其弟子熊会贞之《水经注疏》及《水经注图》,近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以明朱谋《水经注笺》为底本之王国维《水经注校》,是则致力于郦注者,盖时有人在。而王先谦之《合校水经注》,吸取诸家之长,集其大成,岂非善之善者乎!岳麓书社以王先谦合校本之善也,即据此本为底本,将郦注原文校点出版,收入《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管巧灵编辑属书数言于卷首。我闻之而欣然命笔。盖岳麓书社出版本地学者手校之古典名著,光大学术,实为盛世盛举,孰曰不宜!不仅此也,即此新出善本,再览一遍古代水道变迁与沿流城垒盛衰之迹及其所以然,鉴往思来,岂不大有助于地平天成之道乎!故略举《四库全书总目》以来诸书所载《水经注》之若干版本,以见古籍传布之非易,亟求所以珍惜与应用之方,则《水经注》历世校订者之功为不虚费,抑亦重版此书莫大之幸焉。甲戌年孟夏之月韩国磐志于老榕书屋。
-
水经注图(北魏)郦道元原著;(清)汪士铎图;陈桥驿校释中国古代画本文化经典丛书。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全书约计三十万字,记载河流多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历代研究《水经注》的人士颇多,清代尤甚。清道光年间举人汪士铎专心郦学,用功至深,为《水经注》绘图两卷,于咸丰十一年刊印,后世亦有翻刻。陈桥驿先生为当代治郦专家,为汪本《水经注图》作整理说明,校勘注释,深入浅出,精思密致,经纬厘然。本书极有学术价值,以为当世及后世学者及郦学爱好者备览。
-
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杨守敬、熊会贞撰写的《水经注疏》,是明清以来郦学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发展,代表了郦学地理学派的最高水平,备受学术界重视。经著名学者段熙仲、陈桥驿整理的新校点本,糅合北京、台北两种影印本之长,兼收已有的研究成果,融入个人的研究心得,更臻完善,被学术界称誉为“除了熊氏最后定稿本以外最完整的《水经注疏》版本”。今新编“水名索引”,改正部分讹误,予以重印,以应读者之需。《序》曰[一]《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二]及其气流屈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三]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测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四]着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共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五]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倡导者矣。今寻图访迹[六]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七]者,寡能达其建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八]也。 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迟无观隅三反[九]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士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然毫竹阙天,历箭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十]布脚前文。《大傅》曰,「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缪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斗,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十一]或乱流而撮诡号,或直绝而生通称,枉渚交奇,[十二]洄湍决液,[十三]躔络枝烦,条贯系伙。[十四]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样固难辩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说,其所不知,可却盖阙如也。所以撰证本《经》[十五],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十六]求其寻省之易耳。[十七]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史念林注释《水经济》是北魏人郦道元给《水经》做的主。《水经》是一部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分三卷,作者为谁已弄不清楚。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新莽、东汉时人起草,至三国时代成书。《水经》里介绍到的河流有137条,但只是简略地谈至每条河源的出处及流经地,最后流进哪条河流??其疏略是显而易见的。从形式上看,《水经注》是对《水经》的注释,但在内容上,它不仅对《水经》大20多倍,而且丰富生动,所以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水经注》记述的大小河流共有1252条,此外还有五百多处湖泊和沼泽,二百多处泉水和井水等地下水。《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水经注》不仅在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州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
-
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 著,陈桥驿 校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水道及其所经地区的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人物典故、民俗物产等,引书400余种,记述众多汉魏碑铭。作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参考35种版本,利用120大量地方志和其他文献资料,融汇本人60余年研治体会,吸收王国维、胡适、岑仲勉、森鹿三等中外学术成果,对原书进行标点,撰作校证。各卷末的校证包括校异文、辨正误、补异文、考原委等。
-
图解水经注郦道元 原著,李岫岩 编译一部举世无双的地理巨著“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随着历史的发展,河流引起人们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公元6世纪早期诞生的《水经注》,以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水经》为纲。《水经》成书于三国时代,作者已不可考,共记载河流137条,但只是简略介绍每条河源的出处、流经地及最后注入哪条河流,全书比较疏略。《水经注》则立足于《水经》,补充支流及其他水体后达1252条;若再包含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水体,则实记2596处,数倍于《水经》之数。《水经注》全文30余万字,逐一阐述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流经地域、汇流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地貌、气候、土壤、植物、农业、水利、矿藏及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都作了详尽记述。《水经注》撰写的对象,除了西汉王朝的疆域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及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实属空前。《水经注》一书集中国六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是水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水利学、考古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也是魏晋南北朝山水散文中的佳作。难能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内容并非单纯罗列,而是逻辑严密地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记述。正如侯仁之教授的贴切概括:“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 B26441001@b096285a@9C28214-1.tif单成一卷的淮河治淮图卷(局部) 赵澄清代《水经注》以水道为主线,记载了北魏时全国乃至境外的山水地貌。淮河作为流域广泛的河流,对流经的中国中部地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曾催生繁荣,也曾带来灾难,因而郦道元将其单独列卷详细记述。这幅治淮图除了表示淮河沿岸的自然要素外,还反映了河防工程。
-
永乐大典本水经注桑钦,郦道元,田奕 等 著《四库全书》所收三千四百种图书,其中五百多种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或存目的,在纪晓岚所著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它们被统称作“水乐大典本”。一九八二年,钱钟书先生指导乐贵明先生编辑出版了《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对《四库全书》中所辑“水乐大典本”百六十四种“别集”进行了全面“清查”。依据已经编妥的《永乐大典索引》,抽出六千四百九十五条《永乐大典》原文,与四库辑本条目逐一查核,竟有一千八百六十四条被四库馆臣有意无意漏辑。就是说《四库全书》裹价值最高的“水乐大典本”,条目漏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八。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这个事实,科学地证明了两点:第一,《四库全书》中的“永乐大典本”并不可靠,第二《永乐大典》不容辨驳的可信性。对《四库全书》,《四库辑本别集序》中有一段准确的评论,值得温习:“由于狭隘的民族偏见,褊窄的正统观点,封建思想的严重束缚和‘气官样文章’的草率敷衍,使这项艰巨的工作有很大的缺点。
-
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 著,陈桥驿 校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水道及其所经地区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人物典故、民俗物产等,引书400余种,记述众多汉魏碑铭。作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参考35种版本,利用大量地方志和其他文献资料,融汇本人60余年研治体会,吸收王国维、胡适、岑仲勉、森鹿三等中外学术成果,对原书进行标点,撰作校证。各卷末的校证包括校异文、辨正误、补佚文、考原委等。
-
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笺(北魏)郦道元 撰,王国维 批校,赵万里 过录《水经注笺》四十卷,(明)朱谋土韦 撰,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长庚刻本;王国维批校;赵万里过录。王国维倾力于《水经注》之校勘,曾先后参以江安傅氏藏宋刊残本、孙潜夫校本、海盐朱氏藏明抄本、吴琯《古今逸史》本校于《水经注笺》上,又录旧校《永乐大典》本及黄省曾本校语以资参考,在《水经注笺》一书中写下了大量校语及批注,堪称精审与宏富。其门人赵万里后觅购同版本朱《笺》,自1926年冬,穷数月之力,将恩师之批校悉心过录一通。王国维亲自撰跋盛赞此事,附于本书之末。王国维批校原本现藏吉林大学图书馆,本次影印为赵万里过录本,系赵家藏本。本书全彩影印,可以最大程度地反映原书面貌,使前贤治学成果化身千百、嘉惠学林,有助于推进郦学及《水经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水经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图文珍藏版 套装共4册)/国学经典文库》成书于公元6世纪,为郦道元所著,全文30余万字,全书以《水经》为纲,记载河流1252条,逐一阐述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流经地域、汇流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地貌、气候、植物、农业、矿藏及城邑、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都做了详尽叙述,堪称内容宏富的地理百科全书。
-
明钞本水经注[北魏] 郦道元 注北魏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以水道为纲,记载区域地理信息ZUI为著名的典籍。它以西汉王朝的版图为基础(若干地区兼及域外),对许多重要河流及其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此次刊印的这部明钞本《水经注》,是现存于世的五部卷帙完整的明代民间钞本之一(今天津图书馆尚藏有一部明练湖书院钞本的残本),属古本系统之列。因为曾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常熟陈揆(字子准)旧藏,故简称为陈藏明钞本。此本鲜为人知,晚年曾治《水经注》二十余年,阅《水经注》版本无数的胡适先生生前或也未曾见此本,这实际上是一个过去大家都以为亡佚的《水经注》版本。
-
水经注·家藏文库[北魏] 郦道元 著,谭家健 注该书精选郦道元《水经注》37篇进行解读,每篇包括原文、注释、今译、解说、集咏五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原文”校勘精良。“注释”吸收历代各家注释的精华的同时,还多有作者的考释,纠正前人的失误和疏漏,而在注释中采集明清文学名家评点,评论作品艺术性,也是前人注释未曾做过的工作。“今译”信达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和语言功力。该书 zui ju 创新特点的是“解说”和“集咏”部分。“解说”不局限对原文内容的说明,而是着重介绍各景区的历史变迁尤其是目前现状,这些介绍还多有作者自己亲自考察的田野经验,既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也让读者更直观了解《水经注》所载景观的历史流变,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置于篇末的“集咏”,汇集历代百多位名家赞咏各景区的诗、词、对联和短文近200首(副、篇),引导读者深入了解名胜景区之美学价值及文化内涵。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暂缺简介...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地理经典必读本郦道元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