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碗鱼汤 贫寒农家诞天子

第一章 一碗鱼汤 贫寒农家诞天子

第一节 一碗鱼汤的故事

三个儿子求富贵

元朝年间,在金陵句容通德乡朱家巷(今南京市境内)生活着一户姓朱的普通农民。这家人祖籍为江苏沛县,世代务农。全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挣扎度日。不幸的是,随着元朝统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渐渐难以为继。当时,元王朝为了稳固统治,将所有臣民进行重新编制,每家每户都有固定的户籍,包括军户、匠户、灶户、矿户,等等不一,不同户籍的百姓须提供不同的劳役和供纳。朱家是淘金户。所谓淘金户,就是每年需要向官府缴纳一定量黄金的家庭。可是当地不产黄金,朱家只好每年将收获的粮食换成钱财,然后到外地买金上交。可想而知,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没有几年,朱家就入不敷出,无法生活下去。无奈之下,户主朱初一带着妻儿离家逃走,来到淮河岸边的盱眙(今江苏盱眙)落户。

淮河

当时,由于元政府忽视农业生产,加上连年暴政,淮河两岸大片土地荒芜,朱初一来到这里后,凭着老实能干的农民本色,很快开垦了一片荒地,一家人靠此生存下来。几年后,他们盖了简陋的房舍,拥有几亩田地,朱初一还为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幸福的日子似乎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但是,在暴政肆虐之下,老百姓不可能过上舒服日子。随着此地住户的增多,官府开始将魔爪伸向略有喘息之机的农民。各种名目的税收摊派不期而至,加上天灾不断,再次把朱初一一家逼上绝境。不久,朱初一染病身亡,他的两个儿子朱五一、朱五四各自带着妻儿踏上新的逃难之路。

朱家兄弟来到五河(今安徽五河),在此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依旧觉得难以生存下去。于是两人商量:老大往南去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定居,老二往北去灵璧(今安徽灵璧)定居。他们约定,如果哪里条件好就通知对方,然后一同到那里生活。

这样,兄弟二人各自带着家眷分了手。朱五四和妻子陈二娘带着两儿一女来到灵璧,男的给人打工,女的为人缝补浆洗,勉强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不久,他们租种田主家的土地,过起了佃农生活。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收入略微好一些,全家人可以吃饱饭;年景不好,除去税租外,几乎没剩下什么,一家人只有勒紧腰带过日子。这时,朱五一从钟离传来消息,那边的情况与这里差不多,一家人也是挣扎在温饱线上。朱五四于是打消了去钟离的念头,与妻子家人安心在灵璧过日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尽管身处社会最底层的朱五四除了温饱别无他求,却不得不因为一碗鱼汤被迫再次搬家。

此事说来非常离奇。朱五四夫妇到灵璧几年后,又生了一男一女,这样他们家共有五个孩子,七口之家依靠微薄的租种收入难以维持生计。朱五四夫妇非常勤快,他们跟着当地人学会了做豆腐。朱五四除了耕种收作外,每天早起晚睡,挑着担子沿街卖豆腐。陈二娘也不闲着,她的手艺好,被一户人家雇去做了女佣,烧火做饭、洗刷缝补、打扫卫生,每天都要做很多活,很晚才能回家。

雇佣陈二娘的这家主人是个风水先生,远近驰名,通晓天文地理,卜卦看相,十分灵验,他靠此拥有了土地田庄,也算当地的一个富户。他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孩子们眼看着父亲一年年老去,却从不曾为自家人看相算卦,担心地想:老头子为人看了一辈子风水,许多人因为他过上了好日子,可是我们兄弟几个却没有得到好处,要是老头子去世了,岂不是终生遗憾?他们不甘心,商量一起请求父亲为他们看卦相面。

风水先生看着三个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摇着头苦笑:“我是你们的父亲,要是你们命大福大,我不早就给你们看了?实话跟你们说吧!不是我不给你们看,而是你们没有福气,看了也白搭!”

三个儿子不服气,小儿子抢着说:“我们不信,为什么很多贫寒人家后来能过上富贵日子,我们就没有机会?”

风水先生知道儿子们不死心,就答应他们说:“既然你们这么执意要算,那我就给你们一次机会,让你们试一试,省得你们不相信,将来抱怨我。”

三个儿子很高兴,各自回屋喊出自己的妻儿让父亲看相。风水先生摇摇头,对儿子们说:“我天天看见你们,还用特地看相吗?唉,我看了这么多年风水,你们竟不知道风水的精髓所在,去做你们的工作吧!我看好了自然会告诉你们。”他打发走了儿子们,独自一人细心琢磨。过了几天,正好是腊月二十三,农历的小年,风水先生看好了自家的风水,带着儿子们来到一条小河边。离河岸不远就是他家的祖坟地。风水先生说:“这是块风水宝地,你们从今天开始日夜在这里守着,发现什么立即告诉我。”儿子们向父亲询问其中奥秘,风水先生却什么也不说就走了。

年关逼近,三个儿子不能在家里准备过年诸事,反而日夜守着一条冰封的小河沟。天寒地冻的,他们很快就不耐烦了,考虑到好不容易才请动父亲,只好强忍着。转眼间,大年三十到了,三个儿子心想:总不能守在这里连年也不过了吧!不如先回去过完年再说。就在他们主意打定之时,突然从河沟里跳出一条小鱼,活蹦乱跳的,特别引人注目。小儿子一个箭步上前抓住小鱼,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可以告诉父亲了。”

三个儿子手提小鱼回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大儿子说:“天这么冷,河里都结冰了,怎么会有鱼跳上岸呢?”二儿子说:“不管那么多了,父亲不是说发现什么就告诉他吗?我们先把鱼交给他,听听他怎么说。”

风水先生看到儿子们提着小鱼回家,眼前顿时一亮,惊喜地说:“老天助我,大功告成,来,把鱼给我,我要亲自为你们熬制鱼汤。”

看到父亲满脸喜悦的神色,三个儿子知道,事情如愿了,他们一个个非常激动,暗自向往未来荣华富贵的好日子。

陈二娘误喝鱼汤

风水先生亲自下厨,将小鱼做成一道美味鱼汤,父子四个围桌而坐,边喝边吃,很快鱼肉吃尽,只剩下鱼头和鱼尾巴可怜地漂在鱼汤里。风水先生擦擦嘴唇,似乎这才想起儿媳妇们来,刚要让儿子去喊她们,却听门外一声怯怯的喊声,女仆陈二娘走了进来。

昨天风水先生就给陈二娘结算工钱让她回家过年了,她今天怎么又回来了?看着风水先生疑惑的眼神,陈二娘从怀里掏出一双崭新的女布鞋说:“少奶奶让我帮她做鞋,今天早上刚做好,怕耽误了她过年穿,所以赶过来送给她。”

二娘为人厚道能干,风水先生一家都很敬重她,听她这么说,便点点头让她进去。陈二娘正迈步向后院走,风水先生突然叫住她说:“二娘,你顺便把这碗鱼汤端到后院,让少奶奶们喝了。”他觉得二娘做事稳妥,这件事交给她会更加保险。

陈二娘忙接过鱼汤,小心翼翼地朝后院走去。

再说风水先生的三个儿媳妇,正忙着收拾衣物被褥、干粮果品准备过年,听说公公让陈二娘端来一碗吃剩的鱼汤,一个个气得眉毛都竖起来了。老三媳妇说:“看风水看风水,年三十了家里什么也没准备好!一条小鱼算什么!”老二媳妇说:“嘿,还小鱼呢!你看看,除了鱼头就是鱼尾,大过年的,这点剩汤剩水要它做什么!”老大媳妇不耐烦地说:“你们别吵了,不喝倒掉就算了。唉,公公也是,过年了这么办事,真叫人扫兴!”

三个儿媳妇嘟嘟囔囔,抱怨公公轻视她们,抱怨丈夫们不体贴她们,然后异口同声地吩咐陈二娘把鱼汤倒了。陈二娘端着鱼汤左右为难,她心想,老先生做事一向认真,吩咐下来的事情要是无法完成,一定会受到责骂,可是少奶奶们不喝,这可怎么办?她想了想,端着鱼汤回到前面,向风水先生说明这件事。

谁料风水先生态度强硬,对陈二娘说:“再端回去,一定要让她们喝了!”

这可难为了陈二娘,她再次来到后院,向三个儿媳妇说明风水先生的意思。三个儿媳妇又把公公、丈夫数落一通,并且指责陈二娘说:“一碗鱼汤,叫你倒你不倒,端来端去的耽误工作,真是的!赶紧倒了去。”

陈二娘端着鱼汤,强忍着委屈,心里想,唉,倒了就倒了吧!省得他们一家人来回埋怨。可她又一想,一碗好好的鱼汤,倒了就糟蹋了,穷人家想喝还喝不到呢!想到这里,她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端着鱼汤咕噜噜一饮而尽,随后到前面复命。风水先生看见鱼汤被喝光了,大瞪着眼睛问:“是哪房媳妇喝的?老大、老二还是老三家?”陈二娘低着头,涨红着脸回答:“三位少奶奶都不肯喝,叫我倒了。我害怕糟蹋东西,先生训斥,就……就把鱼汤喝了。”说完,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风水先生一听,瞪着陈二娘,瘫坐在椅子上。陈二娘可吓坏了,忙扶起先生说:“先生,您可别吓唬我,我这就回家做碗鱼汤给您端回来。”她还以为风水先生心疼那碗鱼汤呢!

过了好一会儿,风水先生有气无力地坐起来,望着陈二娘说:“不用了,你走吧!我们这里可用不起你了。”

陈二娘听到此言,惊慌地说:“先生要撵我走?我喝了一碗鱼汤就闯下这样的大祸?”她实在不明白,不就是一碗没人喝的鱼汤吗?有必要辞退她吗?

风水先生的三个儿子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么吝啬,走过来劝解:“一碗鱼汤不值什么,父亲何必苛责二娘。大过年的,让她回去安心过年吧!”

风水先生生气地指着儿子们咆哮:“哪是一碗鱼汤的事?!跟你们说了你们没福气,偏偏不听,非要看什么风水!”他对着儿子们怒吼一通,转过脸看着二娘说:“二娘,不是鱼汤的事,你回去吧!过完年我们再说这件事。”

陈二娘既疑虑又羞愤,她无论如何也不清楚今天到底怎么回事,不知道先生为何因为一碗鱼汤而大吵大闹。她一路走一路想,都怪自己,要是不喝那碗鱼汤不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再想一想,也不对,先生说什么风水福气,难道鱼汤与风水有关?她左思右想,很快回到家,远远地看着朱五四正带着孩子们挂灯笼。这个灯笼是朱五四前几天外出卖豆腐时捡回来的,虽然破旧,依旧鲜红,孩子们高兴了好几天。如今,红红的灯笼挂在门前的大树上,在苍茫灰白的天地之间显得格外耀眼。她心情一振,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这个新年就这样过去了。过完年,风水先生果然辞退了陈二娘,还让儿子多给了她两个月的工钱。生性刚强的二娘不明不白被人辞退,她当然不肯接受风水先生的恩惠,愤怒地对丈夫说:“我们在这里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人欺负,不如搬家吧!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我就不信天底下没有我们安心过日子的地方。”

朱五四也很气愤,妻子辛辛苦苦地工作,不就是喝了一碗没人喝的鱼汤吗?风水先生就把人撵走,真是太欺负人了。如今官府和地主天天上门催缴杂税粮租,陈二娘又没有工作,这不等于把一家人逼上绝路吗?想来想去,他听从妻子的建议,决定南下淮河寻找新的出路。

他们夫妻哪里知道风水先生撵走陈二娘的真正原因。原来,风水先生为自己家看风水,安排儿子们守护祖坟旁边的小河沟,并且幸得小鱼,按照他的意思,他们父子几个吃了鱼肉,儿媳妇们要是肯喝鱼汤,那么就会生下至尊至贵的后辈来,他们一家也就会因此兴旺发达。哪会想到半路杀出个陈二娘,一股脑儿把鱼汤全喝了。风水先生由此断定二娘不是个凡人,将来她的儿子要是得势了,自己还留她在家里做女仆,岂不是罪过,所以他下决心辞退二娘,并且多给她工钱帮助她。

事也凑巧,二娘被辞退后不久发现自己怀了身孕。她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先后怀孕多次,顺利生产长大的孩子就有五个,再度怀孕对她来说不但没有喜悦,反而充满了忧愁。在这困苦的岁月里,忧愁似乎笼罩了一切,愁吃愁穿,愁住愁行。总之,要想生存下去,就是不断发愁。再添人口,对于这个处于风雨之中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朱五四夫妇一心愁着如何度日,何曾想到,他们这个最小的、即将出世的孩子,有朝一日竟然成了皇帝,开创了一代盛世伟业,这个孩子就是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第二节 诞生的传说

梦吞仙丹的传说

朱五四一家被迫离开灵璧后,辗转逃难,先在虹县(今安徽泗县)居住了一段时间。在这里,夫妇二人给人打工出力,维持家人生活。他们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割草,大女儿帮着母亲做饭、缝洗,为家里增加点收入,减轻负担。大约过了半年时间,朱五四接到大哥的消息,说在钟离为他租了块地,让他前去种田谋生。在土地上劳作惯了的朱五四听说后非常高兴,当即辞了工作带着家人再度南迁。

凤阳

上路前,恰好陈二娘的父亲前来看望他们。说起二娘的父亲,倒有些与众不同。他名叫陈大,年轻时参军入伍,是南宋大将张世杰手下的一名亲兵,曾经参加过抗击元军的崖山战役。后来南宋灭亡,他偷偷返回家乡扬州。后来,为了躲避元朝的兵役,他从扬州又逃到盱眙津里镇,在那里依靠为人看相念咒养家糊口。可以说,陈大也是一位风水先生,不过没有雇用二娘的那家先生有名,只是勉强度日而已。陈大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当地农民。二女儿陈二娘嫁给朱五四时,朱家在盱眙有地有房,没想到几年后被逼逃荒,一走就是三五年。他思念女儿,听说他们在虹县,就不远百里来到这里看望他们。

陈大已经六十多岁了,见到久别的女儿,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陈二娘一边安慰父亲,一边也是唏嘘哀叹。家境贫寒,父亲来了,连顿像样的饭菜也招待不起,这叫什么日子啊!二娘从小聪明能干,父亲很喜欢她,教她识字读书,给她讲古往今来的传说故事,还对她讲自己当年参加战斗的亲身经历,以及游走各地的风土民情,开阔了二娘的眼界。二娘十八九岁时,前去他家提亲的人很多。陈大经过观察琢磨,同意了朱五四父亲朱初一的提亲。他为什么同意这门亲事呢?说起这件事情还有个小插曲。

陈大看相算卦,虽不出名,但多少也有些能耐。有一年,他路过朱初一家所在的村子,正好看到朱初一躺在村庙前睡觉。陈大走上去与他闲聊,朱初一认识陈大,知道他能掐会算,就对他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让他算算凶吉。朱初一说,不久前,他在庙前土墩里蹲着睡觉,突然来了师徒两个和尚。师父说:“这个土墩比外面暖和,是块风水宝地,种什么收什么。”徒弟好奇,随手折断路边的柳枝插在地上。他们说十天后再来看结果。朱初一迷迷糊糊的,心想,是不是自己做梦了?可是一看,身边果真插着柳枝。他十分惊讶,为了验证此事的真假,他拔出柳枝扔在一边,想十天后再来观看动静。十天后,他早早地来到土墩,像上次一样躺下假寐。果然两个和尚很快来了,他们看到柳枝不见了大感惊奇,师父说:“肯定有异人在此,不然我们的柳枝怎么不翼而飞?”徒弟四下张望,指着旮旯儿里的朱初一说:“师父,会不会是那个人?”师父疑惑地看着朱初一,好一会儿才说:“就是他,没想到我的算术被他识破了。他是个贵人,不出三代他家必定会出了不起的人物,我们不要惹他,为他种下几棵柳树就走吧!”说着,带着徒弟折柳插到土墩四周,随后就不见了。朱初一起身观看,果见土墩四周插满了柳枝。

朱初一一边为陈大讲述,一边指着不远处一片小柳苗说:“瞧见了吗?就是那片树苗,长得可快了。”

陈大定睛细看,心里惊讶万分。他想,朱初一刚才讲的像是个梦,可是这片树苗如何解释?从此,他对朱初一格外留意,觉得他为人处事厚道老成,是个可靠的人。所以等到朱初一上门为儿子提亲时,他想起土墩种柳的事,便同意把女儿陈二娘嫁给朱五四。

想起那段往事,看看眼前困境,陈大望着女儿憔悴瘦弱的脸庞,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念叨着说:“你公公还说遇到仙人指点了,将来家里会出贵人,哪想到二十年了,反而一天不如一天。”陈二娘很坚强,劝慰父亲说:“孩子一天天长大,都能帮着工作了,怎么会一天不如一天呢?我看啊,等着三个小子长大了,都是工作的好手。女儿也很乖巧,缝补浆洗,到时候我可熬出头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让她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看上去人都显得有精神了。贫寒之家,能够有所憧憬也是莫大的宽慰了。

陈大后来随着女儿家去了钟离。他听了陈二娘喝鱼汤一事的前后经过后,联想到女儿即将生产,不禁想到,那位风水先生费了不少力气得来的鱼汤,硬要自己的儿媳妇喝,其中一定蕴藏着玄机,莫非喝鱼汤与后代富贵有关?这样想来想去,他对女儿肚子里的孩子充满了期待与想象,恨不能立即见到这个孩子,为他看相算卦。

转眼间,陈二娘临盆的日子来临了。公元1328年10月21日(元天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下午,秋阳高照,万里无云,湛蓝的空中偶尔飞过一排大雁,高鸣低吟,似乎抒发着无限情怀。望着它们不知疲倦的身影,坐在门外的朱五四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如做只大雁自由飞来飞去,省得受到官府欺凌。”

朱五四家的茅屋里,陈二娘躺在单薄的草席上待产。朱五四陪着陈大坐在门外,他们正在议论昨夜陈二娘的一个梦:陈二娘梦见自己在麦场里工作,忽然一个道士走过来递给她一颗白色仙丹,告诉她这个仙丹包治百病。二娘毫不犹豫吞下了仙丹,随后觉得浑身轻飘飘的,很快就醒来了。

陈大认定女儿做这样的梦,暗示即将出世的孩子命运富贵。朱五四勉强笑笑,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感觉,对梦半信半疑。他们二人说话间,产婆走出来大喊:“快进来看看,孩子出生了。”

朱元璋宫廷标准像

注:明太祖朱元璋流传下来的画像有十多幅,但画像中所绘样貌有截然不同的两个样子,其真实相貌如何,至今仍还是一个谜

陈大和朱五四慌忙走进草屋,看着新生的孩子愣住了。孩子躺在席上,静悄悄地一声不哭!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忙让产婆想办法。产婆说:“我提着他的腿打了好几次了,他就是不哭。”一般情况下,新生婴儿哇哇啼哭说明他身体健康,可是这个孩子不哭不叫,莫非有毛病?几个人围着孩子左看又看,只见他身材瘦小,四肢不停地蹬来蹬去,黑色的小眼珠水汪汪的,一点毛病也没有!陈大悄悄拉过朱五四说:“看见了吧!这个孩子生来就与别人不一样,说不定将来有出息。”朱五四欣喜地点点头,在他心里,将来孩子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不用四处逃难谋生,就是最大的出息了。

不管家里如何贫穷,孩子的出生还是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们尽可能给予孩子关心和温暖,让孩子开心地度过来到人世的最初岁月。由于朱五四夫妇孕育过五个孩子,所以他们这次很有经验。细心的喂养和照料使得孩子看起来相当舒服,很少哭闹;几个年长的儿女很喜欢刚出生的弟弟,主动多工作少惹事,多少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陈大呢?他每天盯着孩子看,希望发现一两个奇特之处,却始终未能如愿。陈大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多年游走江湖的经验告诉他,所谓风水相面,基本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于是搬出朱初一土墩插柳和陈二娘梦吞仙丹的故事,鼓励朱五四夫妇说:“我看这个孩子生有异相,将来会帮助你们过上好日子。”他以一位长辈的关爱和企盼来安慰女儿全家,随后踏上归程,回了老家盱眙。

红罗幛和躲避追杀的传说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寒,后世关于他出生的说法很多,其中还有不少颇具神奇色彩的故事。

据说,朱五四夫妇被迫离开灵璧后,拖儿带女辗转在淮河岸边赤地千里的原野上谋生。一个秋风萧瑟的黄昏,朱家七口人艰难地奔走在逃荒的路上,四野苍苍,大地荒凉,他们希望早一点寻到今晚的落脚之地。突然,大儿子朱重四指着前面高兴地叫起来:“快看,前面有座庙,我们到那里过夜吧!”

朱五四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回头看看妻子高高隆起的肚子说:“到前面的庙里就能歇一会儿了。”他把手里的包袱交给儿女,然后双手搀住妻子,夫妻俩深一脚浅一脚地带着五个孩子往寺庙的方向走去。

朱元璋像

这是一座极小的庙宇,建在两座小山中间,人称二郎庙。二郎庙四周人烟稀少,遭逢如今世道,已是残破不堪,无限凄凉。对朱家来说,终归有处遮风挡雨的地方,一家人还是很高兴,你拖我拉地走进庙门,放下不多的家当,准备在这里过夜。不多时,庙里走出一老一少两个和尚,老和尚非常瘦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看起来倒也慈眉善目;小和尚十三四岁年纪,一看就是缺衣少食,无法度日才到寺中出家的少年。师徒二人简单询问了朱家的来历,看到陈二娘是待产之身,没多说什么,就让他们一家暂且在此留宿。

夜里,二郎庙里突然红光闪闪,似乎着火了一般,附近的农民以为失火了,纷纷前来救火。当然,小庙并没有着火,而是一个婴儿诞生了——他就是朱元璋。

这时,庙门前突然进来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手里拿着一块鲜艳的红罗幛,说是从庙前河里捞上来的,交给陈二娘让她给孩子遮体。野外庙内生子,陈二娘正愁没有布片包裹孩子,道人相赠,她感激地接过来披在孩子身上。后来,二郎庙附近的河流就被称为红罗幛,以纪念朱元璋在此地诞生的奇闻。

关于朱元璋出生的传说,还有一个十分有名,就是他为了躲避追杀在娘肚子里待了三年的传说,听起来更是匪夷所思。

据说,元朝后期,有懂得相术的人向元朝皇帝进言,说三十年后,将有汉人灭元取而代之,这个人现在刚刚在淮河一带出生。

元帝听说,当即下旨,命令官兵将两淮境内一岁之内的男婴统统杀了!

圣言一出,天下震惊,淮河两岸惨遭杀戮的无辜小生命不知有多少,为此四散逃难、家破人亡的家庭数不胜数。经过一年多的追查惨杀,元帝觉得清杀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该结束了,就请高人测算。没想到高人摇着头说祸患依旧!

元帝非常生气,下旨放宽范围再行杀戮,从刚出生的婴儿到三岁的小孩格杀勿论!

朱元璋这时已经在娘肚子躲了两年多,前次清杀,他该出生,躲过了;这次清杀,他还藏在娘肚子里不出来。后人说这是朱元璋有帝王之象,所以上天保佑他。过了半年多,淮河两岸已经没有三岁以下的男童可杀,可是杀红眼的元军不肯放过百姓,在淮河流域杀人放火,坏事做绝。当地百姓看穿元人的阴谋,扶老携幼逃离家园,躲避灾难。朱元璋的母亲也夹在逃难的人群中。这天,她路过一片树林时,实在跑不动了,就钻到路旁一个大树洞里躲了起来。携带武器追赶百姓的元兵没有发现她,却把在路上逃跑的百姓全部杀害了,抢夺了百姓的财物扬长而去。

朱元璋的母亲躲过一劫,在树洞里安全地生下了朱元璋。后人附会这段传说,说朱元璋出生就会说话,安慰母亲说:“不要害怕,元军已经走远了,他们不会回来了。”

果然,元军屠杀了几年,觉得再无危险存在,就回京复命去了。朱元璋幸而存命,开始了苦难的童年时光。

尽管上面这两个故事充满神话色彩,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不管哪个传说,都反映了同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朱元璋诞生在赤贫农家,而他出生的时代恰逢元朝的残暴统治时期,人们在朝不保夕的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元璋如何从呱呱婴儿长大成人,推翻元朝统治,一跃登上九五至尊之位,期间的经历确实值得人们探索与追寻。

第三节 小小重八

取名重八

不管后人如何凭想象描绘朱元璋初临人世的日子,公元1328年10月21日,元天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这个日子永远被载入史册,贫寒农家的孩子朱元璋降临人间,开始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虽然这个孩子来得不是时候,朱五四还是按照习俗很快为儿子取了名字——朱重八。至于为人们熟知的朱元璋这个名字,还是他参加红巾军以后才取的。

在宋元社会,不做官的、地位低下的农民一般不取正式名字,只用行辈,或者用父母年龄合计一个数目字,或者以出生日期称呼,例如丈夫年龄二十九岁,妻子年龄二十五岁,合计五十四岁,生的儿子即取名五四,或者叫作六九,即六乘以九得五十四之意。像朱元璋的祖父,出生在初一,所以叫朱初一;而朱元璋的伯父和父亲,他们出生时父母的年龄分别合计是五十一岁、五十四岁,所以取名朱五一、朱五四。而朱元璋为什么得名朱重八呢?原因有二:一是在他们朱家,到了这一辈时男孩居多,所以按照行辈取名,他伯父家的四个儿子分别取名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而朱元璋的三个哥哥,分别叫作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轮到朱元璋了,自然取名朱重八;另外一个巧合的原因是朱元璋诞生在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二十八当然是“重八”,所以他取这个名字既合天意又合人意。

八口之家,无田无地,无房无业,仅凭赤手空拳生存下去谈何容易!他们辗转落户在钟离县东乡,依靠朱五一为他们暂时租种的土地安顿下来。这里邻近淮河,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可见淮河岸边适合生存的条件多么优厚,就是这样一处沃野田地,却由于连年天灾和暴政,人口大量减少,土地歉收减产,已经无法与昔日盛景相比。朱五四一家在此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存抗争。

朱元璋像

当然,尚在襁褓之中的朱重八不会知道家境的艰难,他一天到晚瞪大着眼睛等着有人来喂自己东西吃。朱五四已是近五十岁的人了,连年劳累奔波,让他看起来苍老憔悴,但他老年得子,对小重八还是十分宠爱的,竭尽所能为儿子准备吃喝用品,让这个小生命尽可能快乐地生存下来。

小重八不负父命,一天天健康长大,既结实健壮又活泼好动。一家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似乎这个孩子代表了他们所有的梦想与未来。重八的大姐姐十来岁了,每天下了工就抱着他跑出去,摘草掐花逗他玩。重八对什么都好奇,不是抓过来乱咬乱啃就是用手乱撕乱扔,每次大姐都假装训斥他说:“不可以破坏东西,不然会被姐姐打喔。”说着,故意在他眼前晃动巴掌。小重八哪管那么多,依旧咿咿呀呀地叫着,似乎不服气。有时候,姐姐会给他编好看的草玩具,像蝈蝈、跳蛙,十分有趣。重八喜欢玩,可是不一会儿就把它们拆烂了,为此没少挨姐姐骂。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充满亲情的时光却非常难得,这些幸福的岁月温暖着小重八的心灵,是他人生当中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

但是,生活的艰辛容不得片刻安宁和喘息。父母忙着工作,大一点的孩子也要工作,小重八学会走路后就成了街头的孩子,从早到晚蹲在门前,看着大人们过往劳作,那一张张愁苦的面容留给他深刻的印象。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愁苦不堪就是大人们生活的全部。

结缘寺庙

尽管穷苦像鬼魅一样笼罩着全家,小重八还是在家人的关爱下快乐地成长着。但是有一天,小重八的日子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了。这天,小重八从早到晚都没有吃一顿饱饭。傍晚时分,他望着落日的余晖,翘首等待家人归来。可是他的脖子伸得比平时长出一寸多了,依旧不见父母和姐姐、哥哥的影子。小小重八的心情越来越沮丧。在饥饿的驱使下,他开始乱抓东西吃,一会儿拔株野草,一会儿寻觅点野果子,放进嘴里啧啧有声。穷人家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村旁田间的野草间寻觅食物不仅是他们幼年时的一大乐趣,更是他们解除饥饿感的唯一法宝。

小重八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远离了村子,走进了荒草野坡之中。他太小了,根本没有预料到眼前的危险,而一味采食野果野菜的快感又让他无法停住脚步。他太饿了,需要吃东西来填饱空空的肠胃,安定因饥饿带来的慌乱心神。

就在重八专心采摘野果野菜的时候,荒地里突然跳出一匹饿狼,狰狞着向他扑过来。中原大地,沃野之乡,竟有野兽出没,可见百姓之稀少,年景之萧条。说也奇怪,面对饿狼,小重八不但不惊慌害怕,反而好像没有看见饿狼一般,毫无戒备地继续采食野果。饿狼被小重八镇静自如的行为镇住了,停下进攻的脚步注视着重八,寻找可乘之机。

饿狼与重八对峙时,天边最后一抹余辉慢慢消散,天色渐渐暗下来。这时,不远处寺庙传来声声钟鸣,估计僧人们吃晚餐的时间到了。听到钟声,饿狼不甘心地看看重八,突然转身跑走了。重八看到天色已暗,而自己身处荒野,不知家在何方,不由得放声大哭。

哭声在野地里传出很远。不一会儿,朱五四夫妇踉踉跄跄地跑了过来,他们一把把重八搂在怀里,抱着儿子一起痛哭。

原来这些天缺粮断炊,朱五四夫妇无奈去地主家借粮,可是地主说他们家的粮食也不多了,不肯借给他们。朱五四夫妇好说歹说,把自己大一点的孩子都叫去,让他们在地主家工作抵债还粮,这才借了一斗米。回到家时,他们却发现小重八不见了。夫妻二人慌忙寻找,听到哭声才找到这里。

在回家的路上,陈二娘叮嘱重八:“以后不能乱跑,荒地里有狼,会吃人。前几天老刘家的小儿子不就被狼吃了吗?”

重八天真地说:“狼不吃人,刚才一匹狼就在那边,站了半天也没吃我啊!”

朱五四夫妇听到这话,吓出一身冷汗,害怕地瞧瞧刚才重八站立的地方,似乎看到一匹饿狼正盯着他们。朱五四拍拍重八的肩膀:“不怕不怕,福大命大。”

重八说:“我饿了,刚才庙里都打钟了,我们也该吃饭了吧!”

陈二娘把儿子搂得更紧了,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吃饭,回家就吃饭。”

这件事过去以后,陈二娘特地带着重八去寺庙进香拜佛,感激菩萨救了儿子一命。她许愿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我儿子重八险些让狼吃了,多亏您显灵相救。我求菩萨再显神通,保佑他平安长大成人。我在这里替儿子许愿,他长大了一定亲自来洒扫祝拜,烧香还愿。”说完,让重八不停地磕头。重八第一次来到寺庙,他对形态各异的菩萨塑像非常好奇,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哪肯停下磕头。陈二娘着急地拉住他说:“快磕头,再不磕头就留下你不让你走了。”

“留下就留下,”重八昂着小脑袋说,“我要在这里当和尚。”童言无忌,本是一句玩笑,谁会想到十几年后竟会成真。陈二娘不理重八,独自虔诚地磕头拜佛,祈祷菩萨保佑他们家丰衣足食,平平安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