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天性(1)

从我早期对于可塑性的思考,生发出另一种概念。如果要将可塑性的原则应用于实践,它必须具备一种新的意识——科学地认识材料。当时,钢、玻璃、钢筋混凝土这些最伟大的材料才刚刚开始学步。假若它们出现在古代,所谓的“古典建筑”将根本不会诞生。

我吃惊地发现,在文明世界的文学宝藏里没有任何对于材料天性的阐述。于是,我开始思考材料的天性,学着理解它们。我学会了用砖的语言和砖交流,把木材理解成木材,学会讲混凝土和金属各自的语言。或许你会觉得奇怪,然而这种过程需要凝聚丰富的想像力。每一种材料都渴望顺应其天性的施展机会。以有机的简洁这一理想境界为准绳,基于某一种材料的巧妙构思,用在另一种材料身上往往成了生搬硬套。忽视或者误解了材料的天性,有机的建筑注定是一派空谈。机体内部的协调是生长的首要原则。整体划一或者说“有机”这个词的含义在于,任何事物只有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自然地顺应整体生长的方向,它才会具有价值。我亲爱的大师沙利文,却对一切传统的建筑材料不加区分。无论砖还是石材、木材、锻铁、铸铁或者砂浆,都只是他借以挥洒想像力和生动的装饰语言的原料。

对他而言,一切材料都只是供他编织理想的同一种材料。我依然记得,当我在亲爱的大师的作品中发现这一缺憾,我既心存窃喜又为自己这种心理感到羞耻。关于材料的这些新思考,刺激着我寻找把思想化为现实的工具。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工具是什么?是机器——自动运转着的工具。工厂里的刨床、翻模机、各种车床、电锯,还有庞大的冲压机和切割机。在炼铁厂和轧钢厂,铸铁和钢材被打造成任何你能够想像的形状。然而,这些机器都无法唤起路易·沙利文的兴趣。或许他将这些都视为理所当然。轧制、冷拔等等金属加工工艺,是多么神奇的资源啊!还有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模板、制砖机、连铸机和生产玻璃的机器,所有这些古老意识无法理解的工具,都被组织森严的工会所控制。

一个个不同行业的工会,都是高度商业化的组织。在那里,精湛的手工艺只剩下微弱的喘息。标准化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并且也不容变通。标准化究竟是建筑师的敌人还是朋友,这完全取决于他做出的选择。建筑师要么成为一件利器的主人,要么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庸。当时的建筑师根本没有察觉——甚至今天仍未充分意识到,标准化的力量已经使一切形式的手工技艺濒于窒息。

实现新的建筑,需要借助于新的工艺。我所设计的建筑不仅应当贴合材料的天性,并且要让建造它的机器淋漓尽致地施展各自的才华。我将服从于一个崇高的原则。对于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言,整体完美的协调是世间最为严苛的原则。任何其他原则,都不及它那样万无一失地给予人丰厚的劳动回报(难道能指望人际关系吗?)。机器使笔直的线条和光洁的平面从缺陷变为优势,而柔韧的钢材带来了解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