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认知症照护[日] 本间昭,[日]堀内蕗,[日] 今井幸充 编著认知症照护:实践篇(下)本书对如何让认知症患者能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自立生活的重要事项进行了详细解说。随着认知症疾病症状的发展,患者会变得难以表达自我身体上的不适或心理上的不悦,自我服药的管理也难以进行。因此,照护者需要能够从认知症患者所显露的表情、态度、言语、日常生活姿态、生命体征以及实验检查数据等信息中,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精神状况,以确切掌握患者的健康状态。本书浅显易懂地解说对患者出现的身体、精神征兆的理解与应对,并以具体方法来阐述如何应对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以及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临终照护等的相关知识。
-
肝胆胰脾外科护理龚仁蓉,许瑞华,冯金华本书由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普外科护理人员执笔编写,旨在促进护理人员多维度了解肝胆胰脾疾病专科护理需求、学习肝胆胰脾疾病护理先进理念、丰富肝胆胰脾疾病护理理论知识、拓宽肝胆胰脾疾病护理专业视野、提高肝胆胰脾疾病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本书采用理论知识总结、关键技术分析、热点前沿拓展及疑难案例解析等形式,展现了当前肝胆胰脾围手术期护理新方法与新思路。
-
组织学彩色图谱仇文颖以北京协和医学院多年传承的组织学切片以及实验教学经验为基础,编写有中英文对照的组织学实习指导,共17章,约5万余字,200余张彩色图片。实习指导明确了可操作的实验教学目标,增加了中英文对切片观察方法顺序的描述,实用性更强。删减了部分理论课内容,增加对结构的具体形态特征的描述,使实习指导更实用于实验教学。提供了中英文组织学术语对照,增设了“小结与问题”部分,引导学生有目地地观察切片。是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及青年教师的辅助用书。
-
肿瘤患者居家护理手册陈怡雯,刘天舒,高键,李倩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为了更好地为他们解决居家护理相关问题,本书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事肿瘤康复服务的护士、医师、营养师、康复师及临床药师,就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关注的居家护理、导管护理、营养评估与误区、肢体活动方式、抗肿瘤药物使用及肿瘤药物联合其他慢性疾病用药指导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他们解决居家间歇期的护理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并调整好身体状态,完成整体治疗。
-
慢性气道疾病吸入治疗实践手册张静,叶晓芬本书作为吸入装置操作方法视频的配套书籍,主要介绍慢性气道疾病的吸入治疗。本书重点阐述临床常用吸入药物的药学(药理学、药剂学等)特性及吸入装置的特点,结合慢性气道疾病的特点和不同人群的特点,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吸入药物和吸入装置。旨在促进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药物及装置选择的合理性,提高吸入装置使用的规范性和依从性,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改善治疗效果。
-
同源点疗法彭锐著同源点经络刺激疗法是作者在系统研究《内经》等经典理论关于经络、腧穴及针灸治疗理论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经络诊疗方法,根据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便于掌握。本书是在作者给学生们授课稿件的基础上,由作者和学生们一起整理而成。
-
护理领域的变革型领导力[美] 玛丽昂·E.布鲁姆,[美] 伊莱恩·索伦森·马歇尔 编,胡雁,徐蕾,成磊 译本书是美国护理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DNP)选用的教材之一,曾荣获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2011年度最佳领导和管理奖,目前更新至第3版。本书强调提高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力以强化其提供健康照护服务的能力,通过对领导理论深入的阐述,对护理领导相关案例详尽的分析,为护理管理者应对卫生保健变革、提高领导力、促进护理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借鉴。该书可成为我国护理管理者开展护理管理与领导力相关培训,深化变革型领导力的实践,提升护理管理和领导水平的参考书籍,也可成为护理学本科生、研究生在护理管理和领导领域深入学习的教材。
-
医务管理岗位胜任力培训教程应娇茜 著暂缺简介...
-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标准专家委员会第47次技术报告世界卫生组织 编,金少鸿,宁保明,姜红 译药品标准专家委员会目标是为药品质量保证工作建立明确、独立并适用的标准和指导原则。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协商以及建立国际共识的程序建立标准。下列新指导原则已经被批准并推荐使用:国际化学对照品的审批程序;WHO质量风险管理指导原则;WHO认证产品的变更指导原则;WHO药品认证程序与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在WHO认证药品的评估和加快国家注册之间的合作程序。
-
人为什么会生病?[英] 达里安·利德,戴维·科菲尔德 著,谷晓阳,李曈 译孤独为什么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精神压力为什么会使类风湿关节炎发作? 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动荡和失望为什么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心脏病、癌症、哮喘或关节炎等疾病会因病人的想法和感觉而加重或缓解吗? 为什么现代医学对疾病背后的生命经历、情绪感知与行为模式如此不感兴趣? …… 针对这些问题,《人为什么会生病?》以广阔的视野重新观察医学领域,开展了一项关于心理和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开创性研究。作者将前沿的心身医学研究与医学史上被忽视的见解相结合,深入探索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的相互作用,通过出色的案例分析,阐释了主流医学中如何以及为何常常忽略心理致病因素,从而提高人们对心身联系的重视和觉察力。